海正药业借法匹拉韦“二级升空”,二股东“精准”减持


海正药业借法匹拉韦“二级升空”,二股东“精准”减持


一则久违的利好消息令海正药业的股价“久旱逢甘霖”。3月18日上午开盘,逾百万手买单将海正药业的股价“封死”在14.25元的涨停价上。海正药业旗下产品抗病毒产品法匹拉韦的新冠治疗方法获得了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的推荐。但海正药业陷入的麻烦似乎不是一剂法匹拉韦可以解决的。

3月17日下午,科技部表示,已经正式向医疗救治组推荐法匹拉韦用于救治新冠肺炎上。而由于目前国内法匹拉韦产品仅有海正药业拥有生产批号,海正药业便顺势成为了“唯一受益人”。3月18日,海正药业股价在近期“二度”收获一字涨停,报收于14.25元。

法匹拉韦在今年2月作为作为除瑞德西韦外最有望治疗新冠肺炎的药品之一而备受关注。而科技部“当天推荐法匹拉韦,当天批准海正药业生产法匹拉韦”,也让海正药业一度成为资本市场上的明星股。

不过,就在科技部助力海正药业“二级升空”的时点,第二大股东“趁机”减持,减持的原因为补充流动性和运营资本。

海正法匹拉韦“快马加鞭”

在此前新冠肺炎患病人数激增阶段,临床上对于抗病毒药物需求的迫切性不断增加。法匹拉韦是一类新型广谱抗RNA病毒药物,新冠病毒恰属于单链RNA病毒,因此理论上,法匹拉韦有治疗新冠病毒的潜力。因此国内迅速开展了对于包括法匹拉韦在内的多款西药和中成药的临床试验。

据科技部在2月15日公布的消息,法匹拉韦对治疗新冠肺炎初步显示了较明显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但彼时,还未有国产法匹拉韦获批上市。仅隔一天后(2月16日),海正药业晚间发布公告称其法匹拉韦仿制药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据该公告内容,法维拉韦片(又称:法匹拉韦片)于2014年3月获批在日本上市,富山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于1999年8月对法匹拉韦进行了最早的化合物专利申请,期限20年。公司与日本富山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在2016年6月签定了化合物专利独家授权协议,该化合物专利已于2019年8月到期。

次日(2月17日),海正药业收获第一个“一字涨停”。国产法匹拉韦仿制药的“火速”获批是或是为了适应国内迫切的临床需求,但法匹拉韦能否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首选品种,还需要临床试验数据的支撑,不过投资者的疑虑很快被打消了。

3月1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先民表示,“鉴于法匹拉韦安全性好、疗效明确、药品可及,经过科研攻关组组织专家充分论证,已正式向医疗救治组推荐,建议尽快纳入诊疗方案”。这意味着法匹拉韦有望正式由临床试验阶段走向临床应用阶段。

3月18日,海正药业收获第二个“一字涨停”。但这距离2月18日开盘创下的最高价18.89元的回撤幅度仍高达17.01%。

事实上,根据海正药业此前公开信息,公司在15日通过审批之后,16日便开启生产。海正药业首批法匹拉韦2月下旬正式投放市场,第一批预计产出十万片,随着产能不断扩大,法匹拉韦未来月产能或将达到一千万片。

不过,随着国内确诊案例减少,海外治疗用药因各国药品审批制度问题无法实现“共享”,海正药业“法匹拉韦”给公司带来的直接绩效影响,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精准”减持

法匹拉韦能否带来“实质”利好尚存在不确定因素,而近期股价大幅上涨给此时发起减持的股东带来的利好却是“实质”的。

3月17日晚间海正药业发布公告称,因经营发展资金需求,公司第二大股东国贸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英特药业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海正药业不超过1.79%的股份和清仓减持海正药业0.21%的股份。海正药业在公告中强调,“本次股份减持计划系国贸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英特药业的正常减持行为,不会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未来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二者合计最高减持海正药业2%的股份,若按今天(3月18日)收盘价14.25元计算,最高减持金额达2.76亿元。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国贸集团第一次套现海正药业股份了。根据上述公告披露的内容,在2015年6月17日至2015年6月25日间,国贸集团减持海正药业逾431万股,减持比例0.4473%,减持价格区间在21.60元至25.20元。

根据相关资料,国贸集团为浙江国资委下企业,于2008年由原荣大集团、中大集团、东方集团合并成立。浙江东方、英特集团、亿利达均为国贸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国贸集团主营业务目前横跨商贸,金融,医疗三个板块。

海正“拐点”要等多久

除了法匹拉韦这款“重磅”产品,海正药业的产品线似乎“乏善可称”。作为一家老牌的全球化专业制药企业,海正药业还拥有国内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之一,但其业绩表现也差强人意。

根据公司财报,海正医药2015年~2018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利润已经连续4年出现亏损,亏损金额分别为1.39亿元、2.83亿元、1.41亿元、6.12亿元。而最近一期2019年前三季度仍出现了4.04亿元的亏损,可见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连续数年无法盈利。

为此公司采取的措施是“变卖”资产。2015年~2018年期间,海正药业的非经常性损益分别为1.53亿元、1.89亿元、1.55亿元、1.19亿元。2015年~2017年期间的非经常性收益刚好能覆盖当年的亏损。

而2019年海正药业的扣非后净利润的下滑幅度更让人“吃惊”。据海正药业在1月23日发布的业绩预告,公司2019年年度扣非后净利润预计亏损24.85亿元-25.10亿元。公司给出的理由是根据评估和测试结果,公司部分资产存在减值的情形,其中对公司研发项目开发支出转费用化处理4.12万元及计提外购技术相关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2万元;对公司在建工程及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9.41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74万元。

但即使海正药业的净利润2019年出现了高达25亿元左右的扣非后的亏损,但公司业绩预告依然称其可以实现8000万至10500万元的盈利。主要是由于公司完成对子公司浙江海正博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股权重组交易以及其它非核心长期资产处置,并实现了约25.9亿元的非经常性收益,刚好弥补了当年巨额的经营亏损。

过去数年中,海正药业加大了对外部投资引入,包括引入太盟投资成为公司子公司海正博锐战略投资者,以及引入高瓴资本入股子公司瀚晖制药成为第二大股东等。公司从单一制剂与化学仿制药转型原研生物药的过程一度引发资本市场的关注。而由于转型幅度巨大,公司大量投入在建工程和研发费用也侵蚀了公司的业绩乃至正常经营。

然而目前,海正药业仍然正在纠结与公司持续造血能力与资产整合效率。而“法匹拉韦”是否会成为海正药业的“契机”,值得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