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就是明朝“网红”的上位史啊

历时小半年,断断续续,各种事情,经历了各种找工作,找房子,终于,把《南方有令秧》看完了。此处应该有掌声~~~

读书,很重要的是心情。有人爱读书,是因为心情平静的时候,读书能够让你细细得品味书中的文字,欣赏的眼光看待其中的意境,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这种愉悦感是其他任何活动都不能比拟的。你会心一笑,只是因为书中文字优美。还有一种人,痴爱书中文字,在心情烦躁之时,读书能够使他渐渐静下心来,全身心融入到故事中,逃离复杂气愤的世界,将心灵蜷缩于书中,久久不愿出来。

看《南方有令秧》时,我就是处于第一种。在心情平静之时,读这本书,总让我不禁的感叹出声,原来,青春文学也可以这样写!文笔如此之好,思想如此之细腻,最妙的一点是笛安竟然可以把明代的思想还原的如此彻底,不得不让我仰望叹服。

刚开始看时,很压抑。令秧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徽商的女儿,她天真、漂亮,简单地羡慕着自己的嫂子,羡慕嫂子和哥哥的爱情。然而,因为时代的关系,女孩到年龄就要出嫁,能嫁个好人家才是出路,哪里有什么自然恋爱,只有小家小户才能跟从小玩到大的伙伴结婚,剩下的又有哪个不是相亲?又是多么的无奈与无力。到了结婚年龄,爸爸将她许配到一个读书人家——唐简的家中,唐简的妻子刚好去世不久,正好令秧可以作为填房夫人娶进家中,也算是高攀了唐家。令秧嫁过去时,唐简都50多岁了,令秧还不满16岁。对男女之事,对家中勾心斗角,一无所知。

唐简有一个王熙凤式的妾——蕙姨娘,曾是大家族中的小姐却因家道中落无奈沦落到教坊。唐简还有一个疯了的妈——家中的老夫人。令秧嫁过去,对男女之事不是很感冒,更不会去争宠什么的。和她的丫鬟云巧关系很好,最后,云巧在令秧的“帮助”下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妾。两个人关系更近一步。

令秧凭借着自己的天真、毫无城府获得了府中大部分人的喜爱,人们都喜欢令秧,没有夫人的架子,喜欢她的纯真。她在府中的日子也算过的快活。

可是,好景不长,在一年元宵节,唐简带着令秧在府中赏灯,一个不慎,从二楼栏杆径直摔下,因此去世了。这年,令秧16岁。

在徽州,各种牌坊林立,各个家族都想为族里争一个贞节牌坊,以获得各种好处——名声上和物质上的。令秧这么漂亮,16岁时就丧夫,族中的老人们自然是八百个不放心,怕她名节不保。要是等她自然死亡,要等到她50多岁才能得到牌坊,变数太大,他们等不了,倒不如现在就殉夫,可以立刻拿到牌坊。便委婉的劝令秧主动殉夫。就在为令秧感到无奈难过之时,令秧却被一个长相极其丑陋可怕的门婆子给救了,谎称她已有身孕,方能保命。

活下来的令秧脑子里只有一件大事——我要贞节牌坊!

可是按常理,只有熬到50多岁朝廷才会派发下来……令秧不想等那么久。

正在此时,谢舜珲出现了,一个饱读诗书却又无心仕途,独喜戏剧,四处云游。恰巧,谢先生借着教府中大公子的缘由在唐府借住。令秧对谢先生很是信任,很直白的就把自己的人生大计告诉了他并请他帮忙;谢先生看到令秧如此信任自己,又是如此的纯真,便把此事搁在了心里,从此,二人得牌坊联盟正式成立!

至此,压抑部分结束。

接下来就是看谢先生是如何一步步的借助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将令秧的贞节名声传出去;如何一步步将令秧人为的打造成一个活着的“传奇”,并将这个传奇传到了知府耳中,传到了皇上耳中,最终在令秧30岁时便赢得了贞节牌坊~(尽管贞节只是一个“虚名”)。

笛安在后记中调侃,这是一部关于经纪人如何捧红女明星的故事,只是换在了明代而已。

作为一个传媒工作者,这确是一部关于炒作与运营的良好教材。这样说好像有些讽刺,其实不然。这本书中,笛安的文笔较之创作之初的几部作品,进步地判若两人,没有废话,文笔细腻,段与段之间、情节与情节之间衔接巧妙,过渡顺畅。单是欣赏她的文字便已可以不虚此读了。

环节紧扣,节奏把握的很好。高潮和平淡相结合,喜欢很令秧在古代生活的日常,平平淡淡中又不失对生活的品味,然而,却会穿插着各种“险情”。每每认为这一关好险度过去了,却又出现了新的棘手的事,不禁让人提心吊胆,为令秧着急,为她叹息。

这也是一部古代女人成长史,从刚嫁进唐家的不谙世事、天真烂漫的少女逐步成长为也可以像蕙姨娘一样熟于寒暄客套、渐渐远离了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哥哥嫂嫂,到最后,得到了真正的爱情时,应付府中闲杂人等还能淡然处之,不露声色。

看到了令秧从一个小丫头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她的30岁,她永远的30岁。

喜欢笛安写在扉页的话“愿各位喜欢令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