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帮扶助力残疾人 圆脱贫致富梦

原标题:【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贴心帮扶助力残疾人 圆脱贫致富梦

残疾人是贫困人口中的特殊群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进一步加大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力度,帮助残疾人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泸西县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帮助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起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

泸西县现有各类残疾人9551人,其中贫困残疾人2372人。为使全县残疾人实现精准脱贫,我县把残疾人群体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残疾人帮扶机制,确保不让一名残疾人在脱贫路上掉队,让他们都能及时享受到社会保障、生活救助、福利待遇等优惠政策。

01

建设“阳光扶贫车间”,让残疾人找回自信

每一份工作,每一笔收入,对残疾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走出家门参加工作,靠自己的双手赚钱,让他们找到了自信,也找回了生活的尊严。

2019年以来,泸西县残联积极协调资金10万元,配合午街铺镇建设了泸西县阳光扶贫手工编制场。“在这里,残疾人职工获得的不仅仅只是一份工作,还有一份自信。他们与其他员工一起,同吃同住。”阳光扶贫就业创业基地负责人陈敏说。目前已经安置10多名残疾人就业,以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为主要目的,就是让更多的残疾人不出家门就实现就业,增加收入。今年8月,县残联联合午街镇在泸西县阳光扶贫手工编制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棒球缝制技术培训班,来自各乡镇的30名残疾人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掌握缝制棒球技术的残疾人带着棒球缝制器械和用品,回到各自所在乡镇村组进行缝制。手工编制场按照每球1。00元的价格回收棒球成品,据介绍,熟练技工每人每天最多能缝制棒球70个,月缝制2100余个,收入2100余元;一般技工每人每天能缝制棒球30—50个,收入1000—1500元以上。棒球手工缝制工艺很好地解决了广大残疾人就业创业无门道的难题,切实增加了残疾人收入。通过示范带动,全县各乡镇掌握缝制棒球技术并投入缝制的残疾人达到60余名。来自该镇麻子哨村的重度肢体残疾人李红良下肢高位截肢,之前一直靠低保维持生计,参加棒球缝制技术培训后,熟练掌握了此项技术,每天能缝制棒球40来个,每月收入1000多元,彻底摆脱了贫困。2019年3月,县残联组织27名有就业意愿的适龄残疾人到个旧市参加了由云南省人社厅、云南省残疾联合会组织召开的全省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这是泸西县残联第二次组织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参加的省残联召开的专场招聘会。

02

探索集中托养模式 破解脱贫难题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曾经是很多农村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集中托养让残疾人“有所养”,为贫困家庭生活带来新希望。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我县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用地规划,计划2020年建成泸西县残疾人托养中心,为我县重度残疾人及家庭解决难题。

03

扶贫重要,扶智更重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创新扶贫模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实现残疾人扶贫工作从“输血型”到“造血型”的转变,泸西县残联采取多种办法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办法,激发残疾人的创业热情,涌现了一批批残疾人的致富典型,中枢镇盲人达文祥,通过学习烤酒技术,年烤酒20余吨,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永宁乡肢体残疾人杨坤龙学习了电器修理,开取了电器销售商店,实现年销售额150余万元,白水镇法勒村肢体残疾人赵冲学习了养殖技术,进行了肉牛养殖,向阳乡沙马村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赵建洪,通过扶贫,不靠低保靠自己,不仅实现了脱贫,还购置了小汽车。。。。。。。,这些都是残疾人脱贫的典型。

04

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让更多残疾人走入社会

2019年1月,县残联组织17名肢体残疾人到弥勒市进行了残疾人假肢免费安装,7月,组织33名肢体残疾人进行假肢免费假肢安装,今年共为贫困残疾人假肢安装50例。4月,县残联筹资58310元,为49名贫困听障残疾人免费安装助听器,让他们回到了有声世界。6月,县残联在省、州康复机构的支持下,对全县32名残疾儿童进行筛查,经筛查,符合条件的13名儿童到省残联康复中心康复,让更多的残疾人早日康复,解脱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助力脱贫攻坚。

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揣在心中。泸西县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将做到贫困残疾人的“痛点”在哪里,他们的扶贫重点就跟进到哪里,助残措施因人而异,精准发力,让广大残疾人与全县人民一道共同奔小康,确保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泸西县残疾人联合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