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辉:解读公司上市背后的逻辑


上市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里程碑。既然如此,类似华为、老干妈这样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和知名度的公司为何迟迟不上市?中国股票市场“牛短熊长”的现象又该如何解读?


近日,「顾问云」对安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总监马辉先生进行了专访,针对资本市场中玩家上市目的的改变、投资者角色的转变等问题展开探讨。


专访 | 马辉:解读公司上市背后的逻辑

▲ 马辉


马辉先生是安信证券特约讲师,保荐代表人,深圳证券交易所讲师。具有丰富的企业上市公司股权和债权融资、并购重组经验,为国内多家拟上市企业、上市公司提供改制辅导、资本运作服务,对公司资本运作具有深刻的理解。


/ 对话 /

顾问云:我们都说上市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里程碑,是跨越到另一个阶段的象征,但不同公司他们上市的目的不同。希望您能给我们具体讲讲,不同企业他们寻求上市的目的都有哪些?


马辉:首先,我想简单回顾一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对于这个背景有所了解之后,也会很容易理解不同公司为什么上市目的会不同。


中国的股票市场实际上是非常年轻的,到今年也就只有30岁。中国股票市场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只有国有企业才能上市,到了2004年我国推出中小板,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这才掀起民营企业轰轰烈烈的上市大潮。而2019年,大家都知道有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科创板的推出,让更多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业公司也能够上市。


目前来看,随着审核理念的改变,相对来讲上市比以前要容易些了。因为2019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前公司上市是审核制,现在是注册制,也就是说企业只要满足交易所和证监会的一些信息披露要求,那么就有上市的可能。


目前我国大概有3760家上市公司,其中有60%-70%都是民营企业,所以我今天所讲的上市企业也主要是围绕着民营企业来展开的,那么60%-70%的民营企业上市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应该说在5年前很多老板的回答都很雷同,我为什么要上市? 因为隔壁老王的企业都上市了,你说我的企业也不差,我为什么不能上市呢?其实可以说这是一种财富效应的心理,或者是攀比的心理。


但是近几年我接触的很多民营企业老板,他们想要上市的原因却不太一样了。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今年见了一个企业老板,第一句话我也是问,你的企业为什么想上市?他说,小马是这样的,我要感谢中国资本市场给了我一个与国有企业同台竞技的场所。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的途径还是比较少的。如果你想去银行融资,你得有抵押,有担保,但是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为这些企业融资打开了一个很好的渠道,所以这几年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融资,它才来上市。


另外,还有的企业当把营业收入做到一个亿,净利润两三千万的时候一般会遇到发展瓶颈,同时还需要规划一些股权激励方面的考虑,所以这个时候为公司提升自身价值,启动上市创造了一个条件,这是第三个原因。


然后还有一些原因,比如说上市能够提高公司的品牌效应。当成为上市公司之后,每周五天都会在证券市场交易,有自己的股票代码,所以说这是第四个原因,有个品牌的效应。


综合来讲,可能就是这四方面的目的:财富效应,融资,提升公司价值和品牌效应。


顾问云:我们知道随着科创板的推出,企业亏损上市成为了现实,您能给我们梳理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发展或者演变吗?


马辉:我刚才回顾了一下股票市场发展的历程,其中有一条是科创板的推出,也就是说科创板允许存在亏损企业上市。这在以前是不现实的,是不可能的。


在科创板没有推出之前,通常上市公司必须要满足连续三年盈利的要求,存在亏损的企业是不允许上市的。


我国大多数上市企业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排名前五的行业,上市公司市值比较大的,第一名是金融,第二个是房产,第三个是有色金属,然后剩下的才是一些高端设备制造等等。也就是说中国制造业以及传统行业还是占了上市企业的主流。但美国却跟我们不一样,美国的第一名是高科技信息技术产业,所以说它们的上市结构跟我们是不一样的,信息技术企业比较多,那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


因为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企业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公司创立初期是很缺钱的,头几年可能一直是亏损状态,这样的企业在大陆按照以前的遴选制度是不可能上市的,所以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公司上市大概是2000年之后,陆续地赴美赴香港去上市,也就意味着中国投资者并没有享受到这一波互联网公司上市的红利。


现在中国宏观经济叫做“后工业化时代”,也叫“后互联网化时代”,未来的发展,肯定要支持信息技术型企业的发展壮大,所以说2019年推出科创板的目的,就要为这些没有盈利却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提供一个上市的机会。


顾问云:阿里巴巴在前段时间重回香港上市,让大家都很疑惑,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回来香港上市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时机、好的选择呢?


马辉:从阿里巴巴上市的路径讲,阿里当年想上市的时候,因为它是AB股架构,什么叫AB股架构呢?你比如说A股,一股是一票投票权,B股有可能一股有10票的投票权,这就是AB股架构。但在当时大陆的公司法体系是不允许这类公司上市的。


但为什么说最近它又回香港来上市呢?我个人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对于阿里这种龙头企业,发展的规模越大,它对资金的需求量可能越大。另一方面我觉得是出于政治因素来考虑的,我们也需要像阿里、腾讯这样的公司来稳定香港股票市场,香港跟大陆现在已经有沪港通、深港通,那么也有必要让中国投资者可以买到阿里的股票,让投资者分享阿里的成长收益。


顾问云:那么华为同样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企业代表,发展这么多年一直没有上市,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马辉: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问我,你说上市有很多好处,但你看华为没有上市,老干妈没有上市,娃哈哈也没有上市,为什么呢?其实上市的好处有很多,但我也来讲讲上市的一些“坏处”。上市是一把双刃剑,首先,你上市你一定满足证监会以及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你的财务报表是需要公开披露的,你的高管层信息,包括领多少工资都是需要披露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比如说娃哈哈、老干妈为什么不上市?这类公司现金流很好,并不缺钱;公司也已经大到一定程度,并不缺少品牌效应,所以上市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


然后我们再来分析华为,华为是一家全员持股公司,也是一家承载了我们国家部分科技实力的公司,那么上市以后一些技术、发展战略都可能需要披露,毕竟这家公司太特殊了,这可能是华为不会上市的部分原因。


顾问云:最后希望您能给个人投资者一些建议,如何进行股票投资?什么时候投资?是参与打新获得短期收益,还是长期持有做价值投资?


马辉:我国股票市场现在大概有1.5亿投资者,这其中有33万户是机构投资者,也就是说我们股票市场99.97%都是散户,这些散户的资金规模占到了股票市场70%左右。为什么说中国股票市场有一个特点叫做暴涨暴跌,牛短熊长?这跟投资者结构有很大关系。股票市场的散户太多了,散户的特点是什么?赌性大,大家不去研究基本面,就导致了股票的暴涨暴跌。


但从2014年开始,股票市场开始有些变化了。2014年沪港通开通了, 2017年深港通开通,包括沪伦通开通等等。这些信号说明境外资金也可以购买中国大陆的股票了,中国市场里机构投资者的比例应该是越来越高了。随着公募基金的继续发行,包括社保基金的入市,企业年金的入市,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将会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是什么特点?是价值投资,信奉理性投资。


那么,未来我们个人投资者要抗衡的是谁呢?是比你更专业,比你资金实力更雄厚的机构投资者,你是没办法抗衡的。随着未来资本市场的结构走向,你去跟专业投资者抗衡是很难的,所以我个人建议,个人投资者还是多买一点基金产品,可能收益会好些。


第二个给大家的建议是,有一些垃圾股、ST股、炒概念的股票,在资本市场上可能玩不转了,因为未来退市会越来越严。我在这里也奉劝大家千万不要投资这些效益差、未来预期差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