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潘集区检察院“六个强化”获评全市执法满意度第一

淮南市潘集区检察院一直把提高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作为履职尽责的首要任务,在积极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诉讼监督,关注民生热点化解矛盾息诉罢访等方面举措不断,各项工作都获得了社会和群众的认可和点赞。在2019年全省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潘集区检察院全年满意度综合指数位列淮南市政法机关第一。其工作成效被刊登在淮南日报3月19日头版,在全市范围内予以经验推广。


淮南市潘集区检察院“六个强化”获评全市执法满意度第一

一、立足刑事检察职能,强化“两项并举”提升群众满意度

紧紧抓住影响全区大局稳定的突出问题,依法履行检察职能,全力维护全区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共受理审查批捕128件165人,批捕102件127人;受理审查起诉191件271人,提起公诉139件197人。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提起公诉“黄赌毒”案件18件20人。批捕邪教组织犯罪2件2人。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完善快捕快诉、线索移送、退查报审、协同办案工作机制,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全年共办理涉黑恶案件6件,其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1件,恶势力犯罪集团1件,其他恶势力犯罪4件,办理的张某某“套路贷”案件在立案之初,即提前介入,涉及被害人90余人,涉值229万余元,引导公安机关搜集证据,仅几天时间就以涉嫌黑社会组织罪批准逮捕,实现零突破。提起公诉5件,法院判决生效1件。坚持“破网打伞”、“打财断血”双管齐下、双向发力,严格执行“两个一律”、“三级签字背书制度”,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打击合力。全年共移送线索12条,成案1件,督促有关单位立案2件,认定保护伞2名。

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保护民营企业的决策部署,找准检察工作保障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切入点,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办理的黄某某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并表示愿意全额补缴税款,院对该厂生产经营等情况进行深入实地了解后,考虑到企业经营人法律意识淡薄,系初犯、偶犯,且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不大,一旦采取强制措施会面临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的境地,导致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失衡,据此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通过实地考察该厂生产经营状况,与区教育局等有关单位联系货源,成功挽救了一家濒临破产的民营企业。


淮南市潘集区检察院“六个强化”获评全市执法满意度第一


淮南市潘集区检察院“六个强化”获评全市执法满意度第一


二、信访维稳化解矛盾, 强化“窗口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推行“温暖控申”,努力擦亮控申服务“窗口”,主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案结事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开通12309中国检察网网络接待平台,利用受理控告申诉、法律咨询、案件信息公开和接受外部监督一体检察服务,实现线下“线下”接待与“线上”接访两种方式并行。全年共接收来信来访23次30人,严格执行“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对受理的信访案件,按照统一受理、归口分流进行答复和办理,有效地维护当事人权利。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察环节各项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全力维护全区和谐稳定。坚持参与全市检察系统“大接访活动”12次,对接访案件均能做到七日内程序性回复,三个月内结论性回复。通过开展入户走访,了解群众诉求,及时处理群众遇到的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注重保护特殊群体利益,关注贫困人群的司法救助工作,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1人实施救助。


淮南市潘集区检察院“六个强化”获评全市执法满意度第一


淮南市潘集区检察院“六个强化”获评全市执法满意度第一


三、关注民生民利问题,强化“为民意识”提升群众满意度

加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坚决惩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守护绿水青山,保护共同家园。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专项监督活动,聚焦校园食品、网络外卖等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制发检察建议2份。督促辖区内18家无办学许可证又从事集中供餐行为的幼儿园进行整改;扎实开展“美丽乡村检察行”活动,对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污染”领域进行抽查,对潘集镇群众反映强烈的煤销路扬尘问题进行排查,开展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宣讲,让村民增强法治意识、环保意识。进行“坑农害农”大扫除,对于破坏水源、土地,非法占用耕地,生产、销售不合规农药、化肥等违法行为坚决举报。开展护农助农大行动,与区环保局、国土局等部门加强衔接,积极发现破坏农村环境、侵害农民权益等违法行为案件线索,利用法律监督的方式, 保护农村自然环境。

全面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开展“以携手关爱、共护明天”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代表走进检察机关,深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由检察长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进校园”集中宣讲,协同教育主管部门,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观念。


淮南市潘集区检察院“六个强化”获评全市执法满意度第一


淮南市潘集区检察院“六个强化”获评全市执法满意度第一

四、优化检察公益诉讼 强化大局意识提升群众满意度

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探索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治理新路径,4件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破坏刑事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件非法炼铅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均取得法院判决支持,实现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办理的淮河流域安徽段非法采砂第一案——汪某某等人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作为全省观摩庭在淮南市中院开庭审理,受到了省、市各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具有典型代表性。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20名驻豫、陕全国人大代表实地考察公益诉讼工作开展情况,给予了“有力度、有创新、有效果、有情怀、有眼光”的高度评价。

寻求同级人大、党委支持,在全区印发《关于支持潘集区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探索设立公益诉讼账户,用于生态修复费用的缴存。公益诉讼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国检察机关中具有一定影响。


淮南市潘集区检察院“六个强化”获评全市执法满意度第一


五、加强检察队伍建设 强化使命担当提升群众满意度

加强政治建设,强化使命担当,密切检民干群关系,坚持把政治建检贯穿到检察各个层面,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干警政治站位,保证检察队伍绝对忠诚。

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组织干警深入帮扶村走访贫困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坚持从严治检,认真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狠抓正风肃纪。坚持素质兴检,提升队伍素能。组织开展全员轮训、外出交流学习、专题实训和网络培训等21场次,参训300余人次。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及党性教育活动,举办“道德讲堂”活动,加强理论调研,3篇论文入选国家级论坛,全面提升检察队伍的综合能力。


淮南市潘集区检察院“六个强化”获评全市执法满意度第一


淮南市潘集区检察院“六个强化”获评全市执法满意度第一


淮南市潘集区检察院“六个强化”获评全市执法满意度第一

六、构建检察宣传多维格局,强化检务公开提升群众满意度

深化检务信息公开,坚持检察开放日、案件公开审查制度,全年共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3次,案件公开听证会1次。建成以微博、微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为一体的“两微两端”新媒体宣传矩阵,广泛宣传法律常识和检察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新亮点,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检察机制,提高执法办案透明度和司法公信力。全年公布法律文书400余份,案件信息280条,报送信息73份,发布微博780条、微信108条、今日头条98条,拍摄四部专题宣传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