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孫思邈


孫思邈,原京兆華原人,現為陝西省銅川市耀州人氏,系唐代御醫。生於581年,卒於682年,自紀家境貧寒,卻聰明過人,在醫學界有重大建樹,活了102歲,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醫藥學家,也是在當世壽命最長的醫者。他醫德高尚,重視養生,濟世救人,被後世之人稱之為“藥王”,在民間深得百姓愛戴,很多地方都留下了關於他的故事和傳說。他寫下了著名的醫藥著作《千金要方》、《傷寒雜病論》,並編篡了《唐新本草》,對中國乃至世界的中醫藥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盛唐時期,孫思邈隻身來到終南山腹地的柞水,在柞水營盤一帶的深山老林裡裡採集中藥材。柞水營盤一帶,系秦嶺一脈,山大溝深,林木茂盛,正是因為這樣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地形地貌,涵養了數以千計的中藥材,而且滋生了很多名貴的中藥材,比如說靈芝、茱苓、天麻、人參等等,柴胡、冬麥,丹參、天南星、魚腥草之類,更是多得不計其數,孫思邈在山上跑了幾天後,覺得收穫很大,就決定在柞水居住一段時間,在這多采集一些中藥材,以供治病和配方用。


神醫孫思邈


這一天,孫思邈採完藥,天色已近傍晚,便順山而下,來到了山下面的一個村莊,這個村莊零零落落的只有十幾戶人家,有的人家燈亮著,有的人家燈已經熄滅了,他能想到,沒有燈的都是日子比較困難的人家,晚上無事,早早睡覺,省得點燈費油蠟。他見村東邊一戶人家屋裡還亮著燈,就走了過去,輕輕地敲了敲門,一個老人開了門,探出頭來,將他上下打量了一番,孫思邈見狀,趕快說:“老人家,能不能讓我借住一晚上?”那老人沒好氣地說:“我老婆子生病,家裡都亂成一鍋粥了,哪有功夫招呼外人呀!”孫思邈趕緊說:“我就是醫者,你不妨讓我看看,我才從您這山上採藥下來!”老人望著孫思邈,琢磨了一會兒,半信半疑地將孫思邈讓進了屋。


孫思邈進了屋,見一老婦人捂著肚子躺在床上,不停地大呼小叫,還不停地在床上翻來滾去,嘴裡還”哎哎喲喲”叫個不停,那樣子實是痛得難以忍受,痛苦之極,兒子媳婦孫子全都圍在床跟前,卻不知所措。孫思邈見狀,趕緊放下藥箱,給那婦人號了號脈,看了看眼睛和舌頭,說:“這是絞腸痧。”說罷,孫思邈在藥箱裡取出一根銀針,在她手指頭上逐個放出幾滴血,然後把桃花散和著冷砂仁湯調在一起,並用散痧湯加山豆根、茜草、金銀花、丹參、山楂、萊菔子等藥一起,拿給那婦人服了,慢慢地,婦人的叫喊聲逐漸停止了,烏青的臉色也慢慢地緩了過來,眾人一見,皆呼孫思邈“神醫”。


神醫孫思邈


老人見孫思邈治好的他的老婆,感激地問孫思邈:“先生哪裡人氏,為何深夜到此?”孫思邈將自己在深山裡採藥的事說了,並說此山中藥材尚多,他想在此處多停留些日子,以便多采一點,好拿回家配藥,老人這才真正地相信了他是一個醫者,爽快地說:“我家有一間柴房,明天收拾出來,先生想在這住多長時間就住多長時間,你是我們家的救命恩人,沒有你,我這老婆子還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明天早上!”當下吩咐兒子媳婦為孫思邈做了晚飯,陪著孫思邈歡歡喜喜地吃了。


從此,孫思邈就成了這戶人家裡的常客,孫思邈見老人真心實意地待他,也就索性在這個村子住了下來,白天他在山上採藥,晚上就給村裡的村民義務治病,村裡很多人的病經他的手一治全都治好了,因此,遠遠近近的人都知道這個村裡住著一個神醫,醫術高超,藥到病除,於是,遠遠近近的人人都慕名來請他治病,他治好了好多鄉親的頑疾,卻分文不收,大傢伙都對他感激不盡,誇他是活菩薩。


後來,孫思邈走了,村裡的人一直很懷念他,為了感念他的大恩大德和精湛的醫術,村民們自動集資在他所住過的地方修建了藥王廟,年年焚香祭拜,以祈求當地的百姓身體健康,百病不生,在他們心裡,覺得只要有藥王孫思邈看護著他們,保佑著他們,他們就會一直健康平安。村民們還把他所住過的村子也改叫做“藥王堂”,通往藥王廟的那條路就叫做了“藥王砭”,他曾經搗藥製藥的地方就叫“藥廠寺”。而藥王這一帶的種種關於“藥王”叫法,皆是因為孫思邈在此處行醫留下的痕跡所得,這種叫法,一直延續到今天,成了當地特有的標誌和地名。


爾今,人們一說到“藥王”這兩個字,自然而然就會想到這個曾經醫風高古妙手回春的孫思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