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之战:书生临危受命,一战重稳江山

导语: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千年前,一位帝王曾想一统江南,再造一统。千年前,一位帝王曾想挥师东渡,直指临安。他的名字叫做完颜亮。直到数十万雄兵准备渡江的那一刻,采石之战会让他的一统梦想破碎,他的帝王生涯也将结束于此。这都因为一位名叫虞允文的书生。

阅读指南: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也为了读者更好的了解南宋历史,全文将会由故事历史分析两个部分组成。前文以还原历史的故事形式进行展现,这样可以更好的还原采石之战的历程。后文会对文中内容进行解释与分析,希望各位读者可以享受接下来的旅程。

【全文将近四千五百字,阅读完可以对采石之战与其经过有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采石之战:书生临危受命,一战重稳江山

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八日,午正。

“老孔,酱菜钱拿没拿到啊,哥几个都要饿坏了,王大人走后采石的管理越来越混乱了,商贩都往西南走了,连口饭得不管。”一位手握笠形盔瘫坐在石墩前的兵士说道。

一位身穿乌锤甲的军官右手持短剑,左手提着麻袋走了过来,此人名叫孔兴国,他慢悠悠的说道:“得了吧,刚刚我去找看看还有没有统制统领什么的,没一个在,或许他们是去接犒军官了,先拿之前发的粮食给别兄弟几个都凑合一下,晚几个月的话说不定我可以给你们捕几条刀鱼,嘿,那滋味绝了。”说罢便凑近了坐在石墩上的士兵,坐在石墩上的士兵名叫郑疆。

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决定南侵,此时的采石不过一万余人,而就在长江对岸的金军却已经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准备随时南下,横扫南宋。“老郑,我问你啊,先前那个王大人你觉得如何?兄弟我说心里话,我朝要全是这种官吏,大宋亡矣!可惜了太祖爷的基业啊”孔兴国一边拿着水瓢喝着里面的水一边说道。

“听说过‘义问到处,如朕亲行’这句话吗?赵官家已经派叶义问叶大人来部署了,叶大人已经让宁国军节度使李显忠来接管我们了,相信他老人家的能力你还是不会质疑的。”郑疆松了松笏头带,一边分着麻袋里干饼一边说道。

孔兴国嚼着干饼说道:“诶,国破山河在,说到底,牺牲的还是我们兵卒的性命。”就在此时,从东面传来了马蹄声,他们由远到近,马背上的人物也是越来愈清楚。只见最前方身穿黑漆山文甲的便是时俊时统制,孔兴国和郑疆都认得他。只见后面的快马上有一位身着红朱色常服,头戴圆顶直脚幞头的文官,他的神情非常着急,好像有什么大事将要发生。

采石之战:书生临危受命,一战重稳江山

采石之战

就在一众士兵准备按照惯例听宣的时候,那位文官驰马飞过,好似是要前往城中其余的地方。孔兴国等人还没反应,时统制便喝住了他们:“那位是督视江淮军马府的参谋军事,专程过来犒军的,名叫虞允文,讳称虞参谋。”

“喂,这新来的官威好大啊,看这样子,赵官家是准备放弃我们采石了。”

“那新来的官老爷犒军都不亲自来,啧啧啧,奸人当道,咱们散了吧。”

················

一伙儿兵卒议论了许久,散落在采石的士兵们都被这么大的动静所吸引了过来。就在此时,时统制取下来兜鍪,面对一众士兵说道:“各位都是官家的战士,都是大宋朝的兵卒,希望你们听从朝廷的命令。限所有跑得动的去虞参谋处集合。”说完随即便驾马离去。采石的将士构成非常复杂,有原建康都统司的兵将,也有开战以来难逃而来的各级将领,他们互不统属,此时听说有朝廷派来的大员,立马前往了虞允文的所在地。郑疆和孔兴国对视了一下,随后也跟上了大部队的步伐。

走了一里地,便见虞允文站在高台上俯视着各个兵卒。有笠形盔丢失的,有甲胄破损的,更有甚者已经脱去了军装,穿着寻常百姓衣服的。虞允文站在高台上摇摇头,就连在地下的郑疆和孔兴也不由得感概。

“老郑,退了吧,这军容就是再怎么奖励也战胜不了对面的金国人的。”孔兴国拍了拍郑疆。正当郑疆正准备开口,高台上便响起了军鼓,伴随而来的是全场的肃静,甚至可以说是死寂。

“我一路走来,看到了很多将领与兵卒的溃退,我深感痛惜。他们选择了放弃,那是他们懦弱,是他们的选择。当然,我只是犒军的参谋,并不是来指挥打仗的,我完完全全可以现在把身后的粮食与铜钱放了就走。”虞允文随即挥袖指了指后面数十个麻袋。

虞允文继续说道:“但是!据我所知,金军今日便会渡江,而且大部分人准备南逃!李将军没来难道尔等就要放弃采石,任由异族人践踏吗?”此时他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与全场的死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采石之战:书生临危受命,一战重稳江山

采石之战示意图

刹那之后,东北角的数位士兵说道:“我们吃尽金人的苦,谁不想抵抗。现在既然有您作主,我们愿意拼命作战!请虞参谋指挥”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呼啸声,众兵卒纷纷向虞允文行叉手礼,郑疆便是其中的一位。孔兴国虽说有些许不情愿,但还是选择了和大多数人一样。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中,所有城中的将士们整理好了自己的装备,准备出发。他们将以两万不到的军力对抗数十倍于己的敌人。

采石之战:书生临危受命,一战重稳江山

孔兴国也不清楚自己的身世,为了参军升迁,他将自己的名字从孔老三改名成为了孔兴国,好似这样便会升迁有望,在他的印象里,当兵只是混口饭吃,没成想去拼命,可今天不知道受什么影响,既然心甘情愿的去上战场。郑疆的父亲曾经在岳家军手下当差,虽说也未混出头,但传教给孩子的都是精忠报国、马革裹尸的精神,郑疆虽时常抱怨朝廷的政策,但还是会心甘情愿的为其卖命。

在宣讲完后,虞允文脱去了直脚幞头,随即立刻命令步兵、骑兵都整好队伍,沿江布阵。兵卒们都行动的非常迅速。郑疆和孔兴国被分配到了步兵阵营。虞允文随即又把江面的宋军船只分为五队,一队在江中,两队停泊在东西两侧岸边,另外两队掩匿山后,随时准备突袭。

“老郑,不是我说你,咱们做做样子差不多的了,这么大冷天,在江边拼命,你要干你干,我不干了。”他随即将短剑抛在地上,恶狠狠的盯着郑疆。

“老孔,你知道我最喜欢的一句诗是什么吗?”孔兴国摇摇头,郑疆抬头望了望江边,接着说道:“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孔兴国听罢捡起了短剑,再没说一句话。

此时金军开始渡江,金军主帅以为采石无兵,几百艘金军大船迎着江风,满载着金兵向南岸驶来。没有多少时间,金兵已经陆续登岸。见宋军列阵相待,自西南而来的当涂人观战助威者十数里不绝,金军方才大惊,退也没办法退,只能硬着头皮前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岸边响起了宋军的歌声,其势撼动天地。虞允文命令部将时俊率领步兵出击。时俊挥舞着双刀,带头冲向敌阵。兵士们士气高涨,拼命冲杀。金兵进军以来,从没有遭到过抵抗,一下子碰到这样强大的敌手,就都垮下来了。

江面上的宋军战船,也向金军的大船冲去。宋水军多踏车海鳅船,大而灵活,技术性远在金军之上。反观金军,他们的船只底平面积小,极不稳便,宋船乘势冲击,就像尖利的钢刀一样,插进金军的船队,把敌船拦腰截断。

采石之战:书生临危受命,一战重稳江山

金国南伐

“老郑,你看到了吗?某等战胜了!某等战胜了!”孔兴国此时兴奋的嚷了起来,他急于寻找郑疆,却怎么也找不到。此时的金军被杀退在岸边,进攻没法进攻,撤退也没法撤退,金军的船也纷纷被撞沉。敌军一半落在水里淹死, 一半还在顽抗。太阳下山了,天色暗了下来,战斗慢慢接近结束了。

过了许久,孔兴国拔出插在敌人身体里的剑,正准备休息的时候向东望去。忽然南岸鼓声震天,山后无数旗帜在晃动,孔兴国此时被吓了一跳,此时的他已经有了逃跑的念头。正当他准备弃甲逃跑时,隐隐约约的听见南岸敲鼓处所使用的号令不是敌国的号令,是自己人的号令。此时他喜出望外,不管三七二十一,再次杀进了敌阵中。原来在开战时,正好有一批从光州逃回来的宋兵到了采石。虞允文要他们整好队伍,发给他们许多战旗和军鼓,从山后面摇动旗帜,敲着鼓绕到江边来。江上的金兵以为是宋军有大批援兵到来,纷纷开始逃命。

数日后,虞允文开始嘉奖兵卒,此时李显忠已到,对采石将士们的表现大加赞赏。在清点伤亡人数的时候,发现孔兴国与郑疆都失踪了,清点的兵卒没有多想,便一笔带过。殊不知,此时的孔兴国正在前往临安的路上,而郑疆则已经在临安城内停留多时了。

(故事完)

历史分析

相信读者能读到这里已经很累了,对文中的内容也抱有疑惑,平興论史将会在这里一一解答。

  • 酱菜钱:宋军出兵远征时会比较艰苦,但是在某地驻扎时,发放“食钱”“酱菜钱”“盐菜钱”等等伙食补贴,由士卒在当地自行购买肉食蔬菜。同时也会发放部分粮食。
  • 乌锤甲:乌锤甲在唐朝即被记录在《唐六典》之中,是唐十三铠之一,因其甲片似小锤得名,被宋沿用。唐宋的甲胄有个特点就是有袍肚,唐朝被称为抱肚。普通兵卒不会佩戴兜鍪,而是戴笠形盔。


采石之战:书生临危受命,一战重稳江山

乌锤甲概念图

  • 黑漆山文甲:黑漆顺水山文甲名字是根据《宋史·兵志》记载的铠甲而来,形制上与唐代山文甲基本相同。这款兜鍪与上面的乌锤甲略有不同,两边凤翅略小,但兜鍪上镶嵌着精美的花纹,相当漂亮,整体看更为紧凑,将领佩戴显得很威武豪迈,所以故事中应用为时俊时统领的着装。
  • 官家:宋朝民间官场对于皇帝的非官方称呼,相当于后来的“皇上”。
  • 建康都统司:为南宋绍兴和议后军权集中后的军事机构,诸都统司也被称之为“御前诸军”,是南宋的特有产物。
  • 叉手礼:叉手礼是我国古代平常生活活中打招呼的礼仪,这种行礼方式无论男女老幼都可行使,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种礼,以示尊敬。叉手礼多在站立时使用,尤其是回话时,常加上这种礼节动作。《事林广记》载“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手法也
    。”
采石之战:书生临危受命,一战重稳江山

《长安十二时辰》中叉手礼

  • 幞头:宋朝时,幞头多以藤织草巾子作里,用纱作表,再涂以漆,不同于巾子,称为“幞头帽子”,可以随意脱戴。其式样有直角、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身份不同,式样也不同。
采石之战:书生临危受命,一战重稳江山

幞头不同样式

采石之战回溯与理解:

通过以上的故事,相信大家对采石之战有了一定的认识。当然,故事归故事,对于真正的史实我们还是要做一定的了解的。

采石之战可以说是一场稳固了南宋政权的关键性战役,虞允文更是在此战之中脱颖而出,其伟大性与传奇性也不再做多赘述。文中对于虞允文的描述大致与史实相符:

允文谓坐待显忠则误国事,遂立招诸将,勉以忠义,曰:"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众曰:"今既有主,请死战。"或曰:"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将安避?"

如果公正的来说,采石之战的成功有大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金国的轻敌自大。加上完颜亮后来的急功近利,被部下所杀,可以说采石之战只是对完颜亮南侵的失败有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真正使其失败的原因还是来自于自身。

金海陵王完颜亮亲率主力,自金国的南京开封府出发,首攻宋两淮地区。宋两淮驻军久不知兵,随即仓皇退至长江南岸,直接将两淮让给金国人。金军长驱直入,进抵长江北岸,打造战船,准备自采石渡江。当时,宋建康府都统制王权因无能被罢官,所部一万八千人刚退至采石,接替王权的将领李显忠尚未到任,军无主帅,士气涣散,人心惶惶。中书舍人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奉叶义问的命令督促李显忠赴任,并代表宋廷到采石慰劳军队。

义问被旨,命允文往芜湖趣显忠交权军,且犒师采石,时权军犹在采石。

其实不难理解此时为什么虞允文被派往前线。首先,叶义问如果亲自前往,恐怕有性命之忧,他当然不愿意独自前往。其二,若是战败,责任可以归咎于虞允文一身,自己最多降职流放,因为虞允文如果是留下指挥,胜利了可以说是僭越贪权,无功。失败了,那是没有可以原谅的余地的。所以虞允文此时在采石矶指挥战斗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无奈之举。

当然,总的来说,虞允文直接导致了采石之战的胜利,若是没有虞允文对兵卒的合理支配,没有合理的策略,而是严防死守,采石之战可能在历史上将会成为完颜亮的功绩。

这里是平興论史,我们下次再会。

#文中故事部分内容人物均为虚构,目的是更好的方便读者了解采石之战了解南宋的社会风俗。若有使用不当或是应用错误,欢迎指出#

《宋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武经总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