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如何應對功勞被同事搶 ?


1. 一個公司以功能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種崗位:一種就是操作性崗位,屬基層員工或技術型員工,也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工作內容、職責、結果、績效基本可以量化,邊界清晰、當然薪資也明確,這種崗位彼此間關聯基本相安無事,不存在搶功一說。

二種是關鍵性崗位,主要起協調關係、分配資源、技術開發、督導指揮等工作,這種崗位的功能就是上下鏈接、平行樞紐的作用,工作結果和綜合能力是曝光度最高的,基本上是能者就位,弱者淘汰,一般來講他人也不容易搶功。

第三類就是核心崗位,是公司做決策和下達指令的人,這一類人是核心人才和可信任的人,理所當然的也不會被搶功。


在職場中如何應對功勞被同事搶 ?


第四種就是輔助性和支持性崗位,主要是文員、助理、從屬、人事、行政、後勤等,人員構成基本上是新人、實習生、儲備者和“邊緣化”的老員工,一般不具備管理能力和沒有專業技能,最具可替代性。工作內容零碎、成績隱蔽性強,難以量化,質性為主,考核主觀。所以被忽略和被搶功也比較常見。職位是自己選的,是職業人成長的必然路徑。每類崗位總有他的一般性和獨特性,應理性看待,從容應對。

在職場中如何應對功勞被同事搶 ?

2. 職場中最大的忌諱就是斤斤計較,明爭明鬧,把事情搬到檯面,讓大家都不舒服。這種人正所謂“敗得糊塗,輸得徹底”,敗得糊塗是呈一時之勇,自以為爭贏了,卻永遠也不知敗在哪裡。輸得徹底是因為太計較得失、爭強好勝,不守規則,缺乏認同和人人疏而遠之;上級更會忌憚你而忽視你,所以你的職場之路會坎坷和渺茫。

在職場中被人坑是一個常有現象,畢竟競爭也有良性和惡性之分,講究優勝劣汰。是是非非沒必要那麼清楚。如果不被坑和不被人罵,說明你平凡和普通到讓人忽略或忘卻你的存在,那也並不是一件好事,職場的成長不但是自我能力的成長,更是心理素質的磨礪,內部同事的競爭和磨礪,是培養和適應可以應對客戶和複雜環境的必要手段和場景,這是最為積極的一面。何況作為新人和下屬,需要學習的技能、經驗太多,指導你是人情,不教你是道理,吃吃虧、背背鍋,這是種處事哲學,圓潤通透,得到認可和信任,才有機會進步和成長。重要的是在技能、情緒、心靈上的融合成長。


在職場中如何應對功勞被同事搶 ?

3.當然在職場中,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啥人也有,如果一味的沉默,被人隨意使喚,呼來喝去,那也不是正常的職場人之道,職場職場,也是職業者的“鬥獸場”,迴避不了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但需要一定的鬥爭藝術。雖因人因事而異,但大體還是有一定的分寸原則 :

首先是先做好份內的事,對於助人、特別是越界的助人要慎之又慎。工作之內和工作之外有原則性的理清界限。


在職場中如何應對功勞被同事搶 ?

其次對那種還沒有職業化的人就應“有理有節”,“點到為止”,非職業化人一般表現為職場經驗生澀,不知深淺、不知進退、沒有自知之明,處事隨性隨意。彼此之間是一種平行和競爭的關係。

最後,就是職業化人,彼此之間是一種利益的關係(如提薪、晉升),他們經驗老道、不動聲色,時機性強,,所以對這種人就應“鬥而不破”,沉著應付,“防人之心不可無”,要有長期的準備和合理的鬥爭藝術手段。既是技能的比拼,更是情緒、心智的比拼。


在職場中如何應對功勞被同事搶 ?

4. 作為職場中人,最重要的是保持“獨立性”,就是勝任份類工作,在效率、效能上保持競爭力,使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或“唯一性”。同時要利用必要的時間,加強學習、更新知識和技能,提升素質。為晉升和跳槽做充分準備,畢竟身處職場,有些時候與能力無關。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最為可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