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降將丁汝昌為什麼會被清朝重用?

一德格天1


丁汝昌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而他作為太平軍降將卻深受清廷重用,官至北洋水師提督一職,領尚書銜。這主要是因為“識時務者為俊傑”,丁汝昌在適當的時間選擇投降,並在安慶一戰中立下戰功,為其打開了入仕的大門;再者,由於其清白的家庭背景、鶴立雞群的軍事能力,又跟對了李鴻章這顆大樹,故而能夠扶搖直上,鹹魚翻身!



識時務者為俊傑

眾所周知,丁汝昌是在安慶保衛戰中投降了清軍的,為何說此時投降清軍是識時務呢?因為安慶的太平軍沒有活路,而圍城的清軍日子也不好過,這種背景下,選擇就很重要。


清軍對於圍剿太平天國的既定方針是第一步攻武漢,第二步陷安慶,第三步奪天京。咸豐九年(1859年)冬,武漢已下,湘軍首領曾國藩就開始分四路圍攻安慶。次年5月,清軍在太平軍叛將韋志俊(韋昌輝之弟)的幫助下,接連擊潰太平軍守將連添福、萬宗勝部,繼而拿下樅陽,致使安慶告急。

陳玉成為了救安慶,企圖採用“圍魏救趙”之策略,欲將圍城之清軍引往上游,於是分兵兩路合攻湖北。陳玉成親率大軍趨北路進抵湖北黃州(今黃岡),但受到英國的阻撓,無法繼續進兵;與此同時南路李秀成一開始高歌猛進,但到黟縣而止,既沒有選擇趁勝攻擊曾國藩在祁門的指揮部,也沒有按約定向湖北集結,反而擅自揮師浙江,轉去江西,這讓已經立下遺書的曾國藩得以喘息,並加緊了對安慶的包圍之勢,同時仍以副都統多隆阿、按察使李續宜的兩萬騎步兵,在陳玉成南下回援的必經之路桐城附近打援,陳玉成進退兩難之際只得回到天京請命增兵硬磕!



1861年5月末,清軍也正是趁陳玉成到天京請求救兵的時機,集結重兵向太平軍陣地赤岡嶺發動了進攻。整整一週的攻打,四千太平軍彈盡糧絕,孤立無援,營壘終被攻破,湘軍入營將全營太平軍屠殺。隨後,清軍再向菱湖北岸的太平軍營壘進攻,八千守軍糧食耗盡後向曾國荃投降,但為時已晚,太平軍降軍全部被斬首,清軍繼而全部調往安慶城下,準備最後一次攻城,丁汝昌就是這個時候投降了清軍。

“學啟不降,當誅爾親子”。——《清史稿》

此時的安慶因長期被困,糧草已絕,城中守軍以樹葉、樹皮為食,餓死者隨處可見,吃都吃不飽的太平軍,守住一座孤城幾乎不可能。故而城中外逃的太平軍並不少,其中陳玉成部將程學啟就在深夜帶著丁汝昌等300餘人翻越城牆,向集賢關湘軍訓導曾貞幹投降了。這裡雖然有曾國荃綁架程學啟家人的因素,但丁汝昌跟著出城受降是他識時務的表現,如果拼死守城,也就沒有後來的高官厚祿了。

“安慶北門石壘三最堅,學啟力攻拔之,絕賊糧道。”——《清史稿》

在投降清軍以後,曾國藩畢竟對這些叛軍不怎麼放心,於是就讓他們衝在前面做炮灰。程學啟、丁汝昌熟悉城中佈局,因而做了清軍前導,配合著清軍的“地道戰術”攻破了安慶北大門,進而引軍入城,佔領了安慶全城,城中太平軍近兩萬人被屠。也是因為這個戰功,程學啟被升任為遊擊,賞戴花翎,開字營營官,丁汝昌則升任千總,開字營哨官,開啟了清朝的入仕門路。

李鴻章的提攜

曾國藩是李鴻章的恩師,在官場上對李鴻章的扶持相當大,特別在於淮軍的組建上。因為李鴻章是安徽人,故而在其組建淮軍時,曾國藩將本屬湘軍體系的開字營播給了李鴻章,因為這個開字營裡大都是李鴻章老鄉安徽人,這有助於他的管理。就這樣,丁汝昌就開始跟著李鴻章幹起了事業。李鴻章也是胸懷大志之人,他力圖興兵強國,故而對於人才相當看中,特別是丁汝昌這種出身貧寒,與朝廷官僚體系沒有裙帶關係的軍事人才,相當喜歡,故而才有了李鴻章對丁汝昌的提拔。


丁汝昌是同治元年(1862年)跟著李鴻章到的上海,鑑於安慶之戰的英勇表現,李鴻章就想再磨練一下他,於是將丁汝昌所部派往配合劉銘傳的銘字營,在四江口與太平軍作戰,也是出於作戰英勇,劉銘傳就順勢向李鴻章申請要人,把丁汝昌調到了銘字營,官職雖未提升,但接掌了劉銘傳的100親兵,隨著捷報頻傳又改統領馬隊,升了營官,還授了參將。

同治三年,太平天國問題徹底解決,曾國藩又受任北上剿捻,此時的李鴻章為兩江總督,大部淮軍也就隨播於曾國藩北上。丁汝昌此時也算是臨危受命,先升了副將,統先鋒馬隊3營,跟著劉銘傳北上,打了四年捻子,徹底剿滅了東捻軍,丁汝昌因功被授為總兵,加提督銜,賜協勇巴圖魯勇號,這是他憑本事真刀真槍拼出來的。

“目前之患在內冦,長遠之患在西人”。——李鴻章

同治十三年,朝廷基本上沒什麼內亂了,於是開始裁減軍隊,劉銘傳或許是有些私心,對於手下這個丁汝昌出頭太快有些想法,於是從丁汝昌的馬隊3營開始入手裁撤,丁汝昌致書抗議,惹劉銘傳怒火難平,有殺丁汝昌之意,丁汝昌無奈,為保性命,只得辭官歸鄉。其實正是丁汝昌抵制裁軍這一點,最符合李鴻章的心意,當年恩師曾國藩害怕湘軍勢力太大會引禍上身,於是主動裁軍,李鴻章就極力反對,他認為清軍衰弱已成定勢,湘軍、淮軍之組建不僅是平內亂,更為長遠之計,以防西方侵略大清,這個思路與丁汝昌心照不宣。同年,日本就對大清檯灣發起了攻擊,這也應正了李鴻章的預測,只不過日本是通過海戰!


“丁汝昌夙將騎兵,以統海師,朝廷用人,自為失當”。——劉體仁

正是彈丸小國日本的這次行動使大清朝廷開始重視海防,光緒元年(1875年),李鴻章受命督辦北洋海防。當時李鴻章任職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丁汝昌覺得機會到了,於是前往天津投靠李鴻章這位老領導。李鴻章又擔心其與劉銘傳的過節,當然不會讓他重操舊業,於是藉著辦海軍的時機,將這位“文韜武略”的才幹拉進了海軍體系。其實這也是後人對其詬病諸多一個原因,一位步騎將軍,對海軍一竅不通,有點專業不對口的意思。當時想用丁汝昌的大員還包括陝甘總督左宗棠,他正在收復新疆,也是用人之際,但李鴻章不願意放人,藉口將丁汝昌留在了天津,否則丁汝昌去了甘肅也許更能發揮其才能。


“十四年,定海軍經制,命為海軍提督。軍故多閩人,汝昌以淮軍寄其上,恆為所制”。——《清史稿》

丁汝昌入了海軍體系雖然專業不對口,但帶兵的能力也,正如現在說的,領導不一定非要專業對口,會管理就行,專業交給技術人員就行了,如北洋水師的各軍艦管帶,皆是留洋歸來的海軍新式人才。丁汝昌在北洋水師的籌辦中也成為李鴻章的左膀右臂,從訂購軍艦帶航回國,到維修保養巡查海況,以及新式海軍的訓練,皆打理的頭頭是道。我們都知道清朝向日本之類列強賠款不少,但很少有人知道日本也向清朝進行過賠款,這正是丁汝昌在日本長崎時的高光表現,打了日本警察,還獲得了5萬賠款,可以說當時的大清水師是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水師。


光緒十三年(1887年),李鴻章鑑於丁汝昌的表現,向皇帝遞交《保舉將才折》,舉薦丁汝昌為清朝新式海軍重點培養人才。次年九月,北洋海軍正式建軍,海軍衙門根據李鴻章的舉薦提名,奏准以北洋水師記名提督直隸天津鎮總兵丁汝昌為海軍提督,光緒二十年賞加尚書銜。這也是丁汝昌一生最為高光的時期,之後的事情眾所周知,甲午海戰的慘敗,將這位軍事人才打入萬丈深淵,淪為喪權辱國的替罪羊。

綜上,丁汝昌雖是太平軍降將,但也屬實是一名幹才,恰逢時機的選擇投誠,立即以降將之身立功入仕,開啟門路;加之世代農民出生的簡單背景,過硬的軍事能力,得到了李鴻章重任,一路提拔至海軍提督。但在腐朽的清朝統治下,沒能繼續書寫傳奇,雖有“予決不棄報國大義,今惟一死以盡臣職”的精忠豪言,也難免為李鴻章“保船制敵”的戰術思想買單,成為歷史上揹負罵名的替罪羊。


棍哥觀史


說起丁汝昌一個太平天國的降將能夠被晚清重用,就不得不說這都是命運的安排了。當然,丁汝昌能夠平步青雲和他的個人能力是分不開的。

其實丁汝昌小時候過得十分貧寒,1836年出生的他沒趕上好時候,父親能力有限,小丁讀了三年學後就輟學了,年僅十歲的小丁便開始了自己的江湖生涯。他做過放牛娃,養過鴨子,做過擺渡人,人生經歷極為豐富,後來被老爸送到伯父家的豆腐店工作,也算是有個照應了。

可是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順利,咸豐三年災荒,年僅十八歲的小丁痛失父母,丁汝昌的命運也從這一刻開始發生了改變。

也許是因為災荒沒人管,小丁看透了這個王朝,也許是在那一刻萌發了權謀之心,如果自己能夠做官也許就不是這幅場景了,於是乎小丁加入了太平軍,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活。也許是上天的眷顧,小丁真是跟對了人,在程學啟的隊伍裡當差,可以說沒有程學啟就沒有丁汝昌。

征戰十年,程學啟的部隊可謂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就連曾國藩、曾國荃率領的湘軍都不是對手,可是曾國藩是誰,人家家書寫的可是牛的一比,在控制了程學啟這個孝順的孩子後,很快。1961年,程學啟投降了,當然,小丁也被納入其內。

可以說太平天國的滅亡離不開程學啟和丁汝昌,在投降清軍後,程學啟聯合丁汝昌等人攻佔安慶,小丁在這次戰役後也被升遷為千總,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營長了,後來李鴻章組建淮軍,把程學啟和丁汝昌都納入其中,接著丁汝昌就開始了為大清奮鬥。

在加入清兵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太平天國滅亡,可見小丁還是很有眼光的,可是萬事沒有一直順的,小丁被李鴻章安排在劉銘傳的部隊裡,這一次,小丁並沒有像在程學啟部隊裡那樣。

又是一個十年,李鴻章的部隊發展壯大,隨著戰爭的勝利,清政府決定減少軍隊的開支——裁兵!丁汝昌不幸被納入其中,劉銘傳命令小丁裁掉一些人,可是小丁不肯,就這樣,小丁的仕途就這樣結束了。

征戰二十餘載,丁汝昌必定是無法安於現狀,在得知李鴻章升任直隸總督的時候,小丁很快便去投靠了,在李鴻章的幫助下,丁汝昌再一次開始了自己的仕途,而這一次,與北洋水師結下了不解之緣。

甲午戰爭的爆發丁汝昌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可是無能的清政府這一次沒能給丁汝昌一個機會,輝煌的一生就這樣在硝煙與失敗中結束了。

說到丁汝昌能夠被清朝所重用,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自身的強大,雖然丁汝昌僅讀過三年學,但是丁汝昌在進入部隊後能夠迅速擺正自己的位置,並在戰鬥中做出巨大的貢獻,在隊伍中能夠迅速脫穎而出。

正是這些不同凡人的特點才使得他能夠在每次機會來臨的時候抓住,成為晚清時期一個有故事的將才!


大國布衣


在張黎執導的《走向共和》中,就有這樣一個橋段:

李鴻章一行人密訪劉公島,看到北洋水師軍紀鬆懈,官兵為所欲為,而作為水師提督丁汝昌對此一再容忍。

於是李鴻章與丁汝昌有了這樣一段對話。李鴻章告訴丁汝昌,朝中有一批以翁同龢為首的大臣,以北洋水師軍紀諸多弊端為藉口彈劾李鴻章。慚愧地丁汝昌就提出了要向朝廷請辭,以減輕李鴻章的壓力。


李鴻章大怒,反過來就再次給丁汝昌作思想工作。具體對話小子記不清楚了,總體就下面幾層意思:

  1. 以翁同龢為首大臣之所以彈劾,固然是北洋水師確實存在問題,根本上是眼紅北洋水師的這塊大蛋糕;北洋水師是李鴻章的心血,是亞洲最大的海軍力量,丁汝昌必須替李鴻章守好。
  2. 翁同龢等人彈劾李鴻章任人唯親,李鴻章就爆了粗口,認為老子不任人唯親,難道要任人唯疏不成;讓一個與自己不對付的接管北洋水師,那自己還要不要活了。
  3. 丁汝昌忠厚老實,李鴻章放心;北洋水師中比丁汝昌有能力的大有人在,但是他們沒有丁汝昌實在;就此一條,李鴻章認為丁汝昌比別人強千條萬條。


以上雖然出自電視劇中橋段,但也形象說明了丁汝昌為何能夠坐到這個亞洲第一水師的當家人位置上。一是丁汝昌個人能力決定的;二是李鴻章的支持是離不開的。

至於朝廷重用,完全取決於李鴻章想將自己親手創建的水師交給誰而已。畢竟北洋水師是李鴻章著手籌辦的,在李鴻章的努力下,一度成為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海軍力量。李鴻章就必須讓這支力量始終掌握在自己淮軍嫡系手裡,而丁汝昌就是這樣的不二人選。


安定郡小書生


說起丁汝昌,大家都知道他是滿清末年北洋水師的提督,對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的失敗有著重大的責任。但是仔細查看他的簡歷,卻發覺他原來不是滿清的軍官出身,而是從太平天國投降過來的。

這讓人感覺到太不可思議了,因為一般情況下作為降將很難得到重用。而尤其是對於如此重要的海軍提督,居然任用一個降將。丁汝昌起初是跟隨程學啟,然後他們在太平天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後來因為某些原因最終投靠了清軍,反過來攻打太平天國。太平天國滅亡之後,程學啟和丁汝昌都加入了李鴻章所組建的淮軍,當時丁汝昌在劉銘傳部下。

不過丁汝昌後來和劉銘傳關係搞得並不好,最後劉銘傳要殺丁汝昌,丁汝昌只好逃回老家。後來李鴻章升任直隸總督,丁汝昌前去投靠老上司。正好當時李鴻章要組建北洋海軍,然後任用丁汝昌為水師提督,這樣丁汝昌就達到了個人仕途的頂峰。雖然丁汝昌對於水師來說是個外行,但是他進入水師之後還是非常銳意進取,一直努力學習海軍方面的知識。

對於日本海軍的威脅,丁汝昌早就有清醒的認識,屢次上書朝廷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可惜當時朝廷對這些根本就不重視,並且為了給慈禧太后祝壽,大規模挪用了海軍的經費,導致海軍經費各方面都不足,艦隊保養也不到位。至於想購買新式軍艦和火炮,壓根兒就沒錢。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後,丁汝昌還是非常英勇的迎戰,雖然最後因為軍艦和火炮落後而戰敗,但是在最後一刻,丁俊昌還是服毒自殺,沒有投降敵人。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題主的問題兩個前提設定都是錯誤的。

第一、丁汝昌不是降將。所謂丁汝昌出身太平軍的說法,是民國時期一個叫陳詩的人寫的野史,之前官方和民間都沒有這麼說過,包括甲午戰爭丁汝昌遭受帝黨汙衊攻擊的時候,都沒有人說他是長毛餘孽。

《清史稿》寫得很清楚:丁汝昌,字禹廷,安徽廬江人。初隸長江水師。根本沒有所謂太平軍降將的說法


現在可以確定陳詩是一個歷史發明家,因為民國對太平天國比較推崇,對滿清非常貶低,陳詩就給丁汝昌偽造了一個太平軍出身。而恰好新中國繼承了民國這個歷史觀,於是丁汝昌出身太平軍就被弄假成真,流毒至今。

丁汝昌雖然是水師出身,不過晉升最快的時期是當騎兵指揮官,所以後人忘記了他本來是水軍

第二,丁汝昌所謂平庸,不知道是怎樣一個評價標準?丁汝昌是同治元年(1862)年進入銘軍當了一個大頭兵,三年以後就因為戰功赫赫,已經提升為統領馬隊三營的分統(相當於團長),“從劉銘傳徵捻,積勳至參將。捻平,賜號協勇巴圖魯,晉提督”,這能叫平庸嗎?

丁汝昌之所以能成為北洋海軍提督(艦隊司令),是靠著他的個人品行和努力實現的。

出任北洋炮船督操時期的丁汝昌

1879年,因銘軍大裁軍已經下崗多年的丁汝昌被北洋大臣李鴻章任命為北洋炮船督操。當時北洋水師很弱小,只有4艘被稱為“蚊子船”的淺水重炮艇,以至於都沒有資格叫水師,其指揮官只能叫“炮船督操”,意思就是管訓練的臨時負責人。

首任督操許鈐身是個文官,不懂軍事,品行也不好。一是有煙臺條約談判期間洩密的前科,因此被李鴻章奏請取消了出使英國副使和出使日本大臣的資格;二是李鴻章坐船出海演炮,因潮淺不能入口,許鈐身卻率炮艇隊先行離去,極不尊重李鴻章;三是性情輕浮,有貪汙受賄的汙點,還公然帶著妓女招搖過市。

丁汝昌指揮的蚊子船

而丁汝昌相比之下優點比較多。

首先丁汝昌在長江水師當過炮船管帶,與太平軍水師多次作戰。雖然他指揮的炮船隻是沒有蒸汽動力的槳帆船,也只是在內河作戰,沒有航海經歷,但畢竟不是“旱鴨子”。

當時接受過近代海軍教育的船政生,都只有二十多歲,資歷太淺,沒有功勞,也沒有戰鬥經驗,難以擔此重任。所以南洋輪船統領李成謀、船政輪船統領羅大綱,都是沒有學過海軍的“宿將”



其次丁汝昌有過九年戰爭經歷,可謂身經百戰,官職為記名提督,是武官中最高一級,資歷完全夠。而當時福建船政培養的海軍學生年紀輕、資歷淺,舊水師將領充當蒸汽軍艦管帶和統領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最後丁汝昌性格忠厚老實,而且上過私塾,有文化,與他級別相當的淮軍將領大多數都是文盲,而且粗魯桀驁,而且也不願意“屈就”一個小小的“督操”。用丁汝昌指揮炮船,可以確保李鴻章對這支小艦隊的絕對權威。

在英國建造的撞擊艦

丁汝昌任職的第二年,就奉命赴英國接收訂購的2艘小型撞擊艦,成功帶著2艘新軍艦遠航返回中國,完成了中國海軍歷史上第一次跨洋遠航。兩年後,朝鮮發生反日兵變,殺死在朝日本人,燒燬日本公使館,日本乘機出兵朝鮮。丁汝昌帶著當時還很弱小的北洋水師,掩護商船載運淮軍吳長慶部2000餘人往朝鮮登陸,迅速平定了朝鮮兵變,使日本干涉朝鮮的計劃落空。

擔任北洋水師統領時期的丁汝昌



因為這兩件功勞,“前往英國督帶快船回華,創練水師,講求西法,能耐勞苦,此次揚威域外,足張國體”,丁汝昌得到黃馬褂的賞賜。

在丁汝昌出任督操的第十年,北洋海軍正式成立,指揮了這支艦隊整整十年的丁汝昌被任命為海軍提督。需要注意的是,丁汝昌這個海軍提督,只是北洋海軍的行政領導,主管人事、後勤,負責日常訓練的,前有英國顧問朗威裡,後有兩位船政畢業的總兵林泰增、劉步蟾。所以指責其不是海軍學校畢業出身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他負責的事情本來就不需要多少專業知識。

擔任北洋海軍提督時期的丁汝昌


海軍史研究會員


丁汝昌的確曾是太平天國軍中的一員,但他並不是將領,他只是個小兵。丁汝昌降清後被清廷重用,官至北洋水師提督。

關於丁汝昌投降清軍那點事

丁汝昌,原名丁先達,是個農民家的孩子,安徽廬江縣石頭鎮人。因為家裡太窮了,只讀了三年書,就當了童工,他放過牛、放過羊、幫人擺渡船等,什麼髒活累活都幹過,小小年紀就吃盡苦頭。他15歲那年家鄉發生災荒,丁汝昌的父母雙雙而亡,他成了孤兒。咸豐三年十二月(1854年1月)這一年丁汝昌18歲,太平軍佔領廬江,丁汝昌被徵入太平軍。他隨軍留在了安慶。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丁汝昌的人生髮生了轉折,湘軍包圍了安慶。程學啟夜半時分率丁汝昌等300多人翻牆跑向湘軍隊伍,繳械投降,被湘軍將領曾國荃收編。丁汝昌從此有了不一樣的人生,官至北洋水師提督。

丁汝昌為什麼會被清朝重用?

  • 一、丁汝昌作戰勇猛

降軍剛開始必然會引起軍中諸將懷疑,為鑑定他們是否衷心,會先把他們派往最前線鑑別。當急先鋒的丁汝昌令曾國荃非常滿意。他和程學啟一馬當前,勢如破竹接連攻破安慶北大門外的太平軍營壘3座,斷絕了安慶北面的交通,安慶一舉被湘軍佔領,這次戰鬥殲滅太平軍1.6萬人,戰績輝煌,程學啟升了職,賞戴花翎,當了開字營營官,丁汝昌在曾國荃的稱讚中升任千總,當了開字營哨官。

  • 二、丁汝昌機遇好,他和李鴻章是老鄉,在仕途上有李鴻章力保舉薦。

曾國藩的湘軍是臨時組織的鄉間軍隊,為了加強部隊的凝聚力,各個將領都利用同鄉關係組建成軍隊,因為鄉情更利於指揮和管理,戰鬥力一級棒。而這些將領們也只信任自己的老鄉,提拔自己親愛的老鄉當部將。丁汝昌恰恰和李鴻章是同鄉,都是合肥人,濃濃的鄉情,是李鴻章提拔他的先決條件。

當時曾國藩命令李鴻章組建淮軍,支援上海,而程學啟的開字營正好派給李鴻章指揮。同治元年(1862年),丁汝昌等隨李鴻章乘輪船前往上海。劉銘傳欣賞丁汝昌並請求李鴻章把丁汝昌調入他的陣營,升任營官,授參將。


光緒十三年(1887年),清政府命令各地督撫保舉人才,李鴻章遞交《保舉將才折》,其中就有丁汝昌的名字。

  • 三、丁汝昌為清廷屢立戰功

丁汝昌協助清軍滅了太平天國後,同治七年(1868年),丁汝昌被派往剿滅另一支反清農民大軍——捻軍。李鴻章負責東捻軍的剿滅,丁汝昌因剿滅東捻軍有功被授為總兵,加提督銜,賜協勇巴圖魯勇號。

  • 四、李鴻章給丁汝昌留洋的機會,丁汝昌大充電,長了很多海上作戰的知識

光緒五年(1879年),清政府進口軍艦,北洋軍艦日漸增多,李鴻章奏准將丁汝昌留北洋海防差遣,派充炮船督操。光緒六年(1880年),李鴻章奏派丁汝昌赴英接收訂購的“超勇”、“揚威”號巡洋艦,目睹了先進的巡洋艦。在英期間,丁汝昌覲見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拜訪了英國海軍司令和高級軍官,並與當時一些著名的軍艦設計師會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借這個機會,丁汝昌專門繞道德國,目睹了“定遠”艦。丁汝昌還多次遠洋操練北洋艦隊。


丁汝昌在任職期間對北洋海軍和北洋海防的建設嘔心瀝血,嚴於律己,他對一些海軍專業術語很熟練,在表達上一步到位。熟練操作,對海軍訓練有素,上午操炮、下午操槍、輪流打靶。他恪守本職工作,就連艦船修理舊洞的數量他都親自過目,事無鉅細,有一次,供應給軍隊的煤炭少10噸,丁汝昌連著5次追討,直至補齊為止。優秀的人不愁沒有用武之地。

  • 五、丁汝昌曾輕鬆粉碎了日本干涉半島的計劃,李鴻章認為他有應變突發事件的能力。

光緒八年(1882年)六月,朝鮮王朝京城爆發壬午兵變,日本出兵進入半島。丁汝昌奉命率一批艦隊開赴朝鮮,隨時採取應對措施。當時日軍已經進入半島,丁汝昌設計擒獲朝鮮大院君李昰應,並押往天津軟禁。日本措手不及,干涉半島的計劃落了空。

八月二十九日,李鴻章上奏對丁汝昌美言稱他:“創練水師,講求西法,能耐勞苦,此次揚威域外,足張國體”。清政府賞丁汝昌穿黃馬褂。


李鴻章把操練艦隊的機會給了丁汝昌,丁汝昌見多識廣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七月,李鴻章命丁汝昌與總查琅威理率北洋水師主力赴半島操練、巡查。

接著李鴻章又派吳大澄等勘定吉林東部中朝國界,命丁汝昌率領艦隊到海參崴接應,當他去長崎保養船塢時,先進的軍艦在長崎引起日本民間的豔羨、妒恨。一天,中國水兵和日本人發生爭鬥,北洋水師總查琅威理要下令和日本開戰,被丁汝昌制止了。丁汝昌通過外交、法律途徑進行了一場無硝煙的戰爭,最終日本向中國賠償5萬餘元。


最終,李鴻章像海軍衙門提名,奏準丁汝昌為北洋海軍提督,不久賞加尚書銜。

丁汝昌的結局

中日海戰中,北洋艦隊戰敗。這支強大的海軍,竟然被清廷歷來所瞧不起的小日本打敗,丁汝昌無顏面對。在保衛威海衛的戰役中,丁汝昌彈盡糧絕,沒有援軍。丁汝昌仍然做出了最後的抗爭,在威海南北炮臺淪陷之時,他還組織敢死隊力圖奪回炮臺,遺憾的是失敗了。


面對日本艦隊多次勸降,丁汝昌不為所動。他對家人說:“吾身已許國”,並將勸降書上交李鴻章,表明絕不投降的心志。一天晚上他服鴉片自殺殉國,中年59歲。

他死了,日本稱他為“名將”。

清政府視他為罪人。

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清廷把所有罪責歸咎於丁汝昌指揮不力,下旨“籍沒家產”,清廷命丁汝昌的屍身穿黑色囚衣,把棺材用銅絲捆綁,棺材用磚頭封在其原籍村頭,不許他入土為安,向萬民表明丁汝昌有罪。


小姐姐講史


根據清朝官方的史料記載,從來沒有提到過丁汝昌是從太平軍出身的,在很多的文學著作和影視作品中,太平天國的軍隊基本上被曾國藩的湘軍消滅殆盡。那麼可能很多人都會奇怪,為什麼清朝就從來沒有提過丁汝昌的出身,並且還能讓他逃過一劫呢?這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即便在人脈、關係錯綜複雜的封建朝代,只要有能力,是金子總能發光的。

丁汝昌出生於合肥的農村,只上過三年的私塾,就因為家庭原因,進入到了豆腐店去做一個小夥計。在1851年時廬江地區發生了嚴重的災荒,丁永昌父母雙亡,此時已經18歲的丁永昌加入了當時佔領廬江地區的太平軍,成為了陳雪起的部下,而程學啟是太平天國葉雲來非常看重的猛將,由於葉雲來非常看重他,還把小姨子嫁給他,他知恩圖報,打仗相當勇猛,數次打退了湘軍對安慶的圍攻。當時率軍包圍安慶城的是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但是他自己認為一時半會肯定是打不贏的,那就想著將當時負責守城的程學啟的養母抓過來威脅他。葉雲來也知道了這個事情,就準備先把程學啟抓起來,沒想到他連夜就帶著自己的部下投降了曾國荃。

加入湘軍之後,曾國荃對於這些降軍並不放心,只要是有打仗的時候,就一定會讓他們打頭陣,想著讓他們充當炮灰,人死了就算了。但是沒想到程學啟和丁汝昌他們命大,連續拿下了多個戰略要地,屢立戰功,程學啟也因此被擢升為正三品的參將,而丁汝昌則升任千總。後來淮軍成立,有著大部分安徽人的程學啟部隊,就被整體劃入了李鴻章的麾下。

1862年,劉銘傳聽聞丁汝昌作戰勇敢,點名將他要到了自己的麾下,並且開始統領100人的親兵。後來太平天國失敗後,李鴻章在梳理兩江軍務時,將丁汝昌升為副將,讓他統帥三個營,並且隨著劉明傳北上與捻軍作戰,勝利歸來後,又因為戰功被授予了總兵的職位,加提督銜。再後來,劉銘傳與丁汝昌之間發生衝突,他憤怒之下辭官回家。

興許是在老家實在看不到出路,不甘於就此沒落的丁汝昌就主動找到了李鴻章,趁著他在新辦洋務之時,看是否能夠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而李鴻章一向又知道丁永昌這個人文武兼備,便委託他籌建北洋水師,由於早年的英勇表現,當時正在收復新疆的左宗棠也主動發來信件,邀請他出山幫助他作戰。但是李鴻章顯然不會放著這樣一個人才從自己的身邊溜走,便以傷病復發為理由將他留在身邊任用。

光緒十二年,此時的北洋水師早已創建完成,丁汝昌率領北洋水師赴遠洋進行操練,在日本長崎進行團隊的給養補充,由於嫖妓問題,北洋水兵跟日本人起了嚴重的衝突。仗著自己兵強馬壯,北洋水師當時竟然敢發出炮擊長崎的威脅,最後日本無奈只能夠賠償5萬元了結此事。但是這件事情被日本人視為奇恥大辱,這也為後來日本大力發展海軍,最終與北洋水師發生了甲午海戰而埋下伏筆。

光緒二十一年,時任北洋水師最高負責人的丁汝昌在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後,服鴉片自殺,想要以死以謝天下,此時的丁汝昌年僅59歲。光緒皇帝在他死後,還特地下旨沒收全部家產不得下葬,他的子孫只能夠被迫流落異鄉。一直到了宣統二年,也就是1910年經過載洵、薩鎮冰等當時的知名人士力爭之下,清政府才為丁汝昌平反昭雪。

從整個人生經歷來看,雖然他是太平天國的降將,但是他的官職並不高,所以對他後期在清政府內的官職身份並沒有太大影響。之所以能夠在投降之後還受到重用,主要是他的上司們都看重他的能力,無論是程學啟還是曾國荃亦或是劉銘傳或者是李鴻章、左宗棠,只要是有過接觸的領導都認可他的能力,可見丁汝昌還是有點真本事的。


小芊芊愛歷史


丁汝昌是太平天國的降卒,而不是降將,因為降將大多當排頭兵了,能活下來的少之又少。當年丁汝昌在太平軍中,並沒有過多的展示才能,因為當時的太平軍已經是落日黃昏了。稍微明白一點的人都知道,清軍已經完成了對太平軍戰略上的圍攻,並且新生的一些勢力也開始了對太平軍構成威脅。

所以丁汝昌當時也不算是投降,就相當於加入曾國荃的部隊一樣,而丁汝昌非常會做人,自己的軍事才能也是非常不錯的。曾國荃對於丁汝昌十分的看重,並且認為丁汝昌不應該在他手下當個裨將。於是丁汝昌便獲得了在劉銘傳手下歷練的機會,成為了劉銘傳的“參謀”。劉銘傳也不是忘恩負義的人,多次在李鴻章面前稱讚丁汝昌。

而李鴻章也逐漸知道了這個合肥農村出來的人,李鴻章的淮軍,自然提拔同鄉更可靠。靠著這一層關係,丁汝昌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當太平天國滅亡之後,丁汝昌知道自己曾經為太平軍的一員,所以趕忙宣佈辭官回鄉,躲過了戰後對太平軍降將的清洗。從這一點來看,李鴻章都不如丁汝昌敏捷。

洋務運動開始後,丁汝昌靠著同李鴻章的關係重新出山,深得李鴻章的信任,丁汝昌的軍事指揮才能也令人刮目相看。而隨著北洋水師的籌建,丁汝昌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因為李鴻章不放心把艦隊交給外人,所以自然還是這個老鄉比較合適。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甲午戰爭的爆發,作為水師提督的丁汝昌自殺殉國,雖然失敗了,但是丁汝昌氣節仍存。


小司馬遷論史


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兩方面去分析:

一、丁汝昌在太平天國只是普通士兵

丁汝昌是安徽廬江縣石頭鎮人,1836年出生,加入太平天國的時候是1854年,才只有18歲。

他加入太平軍並不是因為認同太平天國的思想或理念,而是家境貧寒,父母在他15歲時病故,後來又發生嚴重的荒災,為了混口飯吃,才投了太平軍——其實不投也不行,當時廬江被太平天國佔領,然後徵兵,敢不應召嗎?怕是小命不保。

在清廷看來,這就是被裹挾的,其情可憫。

而且在太平軍中的時候,丁汝昌非常低調,沒冒出什麼水花。

(丁汝昌銅像)

1860年,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率湘軍進攻安慶,一直攻不下,就想到了招降。他們找到了安慶北門守將程學啟的養母,令其化裝為乞丐進入安慶,勸降程學啟。還說,如果勸降不成功,便要殺她的親生兒子。

程學啟對養母很孝順,又考慮到安慶不一定能守住。就帶著手下300多人降了湘軍,丁汝昌就是其中的一個,很不起眼。

說白了,他在太平軍中就是個馬前卒,沒什麼份量,和清朝的仇不深,清廷也就不會老抓著他的黑歷史不放。

二、丁汝昌降清後作戰勇猛

程學啟這一夥人剛到清營的時候,曾家兄弟,尤其是曾國荃對他們是存有疑慮的,每戰必派他們到前線,把他們當做可有可無的消耗品。

而太平軍誅殺了程學啟留在安慶城中的妻兒,還把人頭懸掛在城牆上。程學啟悲憤莫名,視安慶太平軍為仇人,奮勇殺敵,以曾經的同袍的鮮血打消了曾國荃的疑心,命他自立營頭,擴軍為開字營。

丁汝昌自然被歸入開字營,安慶之戰中他殺敵頗多,升任千總,充當開字營哨官。這是他仕途的起點。

之後,在上海士紳的請求下,曾國藩命令李鴻章組建淮軍支援上海,程學啟的開字營被劃歸李鴻章。這也是應有之義,淮軍是在安徽組建的,程學啟這一營幾乎都是安徽人。

淮軍中還有劉銘傳的銘字營,1862年8月份,開字營配合銘字營跟太平軍打了一場戰,丁汝昌作戰英勇,被劉銘傳看中了,請示李鴻章之後把他調入銘字營,仍然是哨官,統領親兵100人。後來改為統領馬隊,升任營官,授參將。

清朝末年派系林立,丁汝昌是李鴻章這一派的人,在李鴻章的提拔下升遷很快,他身上太平天國的印記越來越少,直至消散。

等到最後甲午海戰兵敗自殺的時候,估計沒幾個人想得起他曾經當過太平軍了。

總之,丁汝昌會被清朝重用,一方面是因為他作戰勇猛,憑軍功升遷;另一方面是因為亂世需要人才,而他還跟對了人。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作為太平軍中的悍將丁汝昌,能夠在降清之後得到重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投降的時機選的非常好

湘軍雖然把安慶圍的鐵桶一般,但城內的太平軍為了活命拼死抵抗,個個奮勇爭先,無懼生死,打的湘軍是苦不堪言,湘軍統帥曾國藩既要扛住來自北京朝廷的壓力,又要穩住久攻安慶不下,湘軍內部低迷的軍心士氣,可謂是心力憔悴。

雖然湘軍很難,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安慶城被湘軍攻破已是必然,因為安慶城裡的太平軍,外無援軍內無糧草,根本不可能與湘軍久持,一旦城破,湘軍勢必屠城,以發洩心中的怨恨,到那時想活命,將比登天還難,怎麼辦,究竟該何去何從?

丁汝昌的頂頭上司程學啟審時度勢,再加上與安慶守將葉芸來產生隔閡,於是程學啟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親率丁汝昌等三百餘人翻牆出城,投靠了湘軍,程學啟丁汝昌等人投誠,對湘軍快速攻破安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們對城內的防禦攻勢一清二楚,所以在安慶城破之時後,他們二人也都因功授賞。


其二、戰功赫赫,赤膽忠心

從太平天國陣營轉投湘軍之後,丁汝昌等人由於是從敵營投降過來的,所以起初逢戰必被點為先鋒,說直白點就是去當炮灰,曾氏兄弟欲借敵人之手,來除掉他們,但是丁汝昌等人並未因此而抱怨,反而是積極備戰,全力充當湘軍的急先鋒,為湘軍最終攻破天京鋪路搭橋。

由於丁汝昌作戰勇猛,所以在湘軍陣營裡很快也混到了哨官的位置,並得到了李鴻章的青睞,李鴻章何許人也,曾國藩的得意門生,慈禧太后的心腹肱骨,在李鴻章麾下,丁汝昌可謂是扶搖直上,在平定捻軍之後,官至總兵,領提督銜,執掌三營鐵騎。

不過在內亂基本上被肅清之後,李鴻章的淮軍也面臨著裁軍的困境,很不幸的是丁汝昌的軍隊就在被裁之列,為此丁汝昌與上司劉銘傳據理力爭,險些命喪劉銘傳之手,鑑於時勢所迫,丁汝昌只好辭官歸隱,但過慣了刀口上添血的日子的丁汝昌,根本無法適應了無生趣的田園生活。


其三、成敗榮辱皆在李鴻章一人

不甘心平庸的丁汝昌,背起行囊,告別家人,獨自一人前往天津去投靠已經做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正值用人之際的李鴻章對丁汝昌的到來非常滿意,既是故舊又是同鄉,所以很快丁汝昌便被李鴻章授予要職北洋水師提督,李鴻章把亞洲最強大的水師交給了他。

手握北洋水師權杖的丁汝昌,人生也達到了巔峰,其在光緒十二年,率領水師在日本長崎附近海域訓練,由於部分水師官兵耐不住寂寞,上岸到日本長崎嫖娼,結果與日本人發生了衝突,丁汝昌倚仗強大的水師力量,愣是逼迫日本政府賠禮道歉,並支付了五萬日圓的賠償。

由於清政府的無能,北洋水師艦隊連續三年未增添一枚炮彈,結果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後,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北洋艦隊,竟任由日本這個撮爾小國蹂躪,並最終全軍覆沒,作為水師最高統帥的丁汝昌,空有一腔報國之志,但無力殺賊,被迫以死殉國。
總之,丁汝昌能夠在降清之後,扶搖直上,一是個人能力突出,二是會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