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墨生: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去尋找中國文化的主體精神

觀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梅墨生: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去尋找中國文化的主體精神

《庫藝術》十年學術研究文獻叢書之《觀念中的水墨2008-2019》正在籌備、編輯之中。在系統呈現十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水墨藝術家個案之外,在此書中我們也將對2008-2019年以來,《庫藝術》所關注和發表過的水墨文獻做編年史梳理,摘取、收錄其中重要的與水墨有關的學術觀點以及文論,力求在《觀念中的水墨 2008-2019》圖書中呈現一條不斷變動卻又具有潛在延續的十年水墨“問題史”。

我們也將陸續把不斷最新整理出來的歷史文獻擇其摘要在網絡上予以推出,其中有的觀念歷久彌新,有的已被歷史所忽略,有的文章則因時代語境的變化,在今天讀來略感隔膜,但那的確是一段歷史的真實見證。通過這些文字和觀點,讀者們可以在自己心目中構建起一個十年來中國當代水墨髮展的整體圖景。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梅墨生: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去寻找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

梅墨生

MEI MOSHENG

號覺公。齋號一如堂。書畫家、詩人、學者、太極拳家。1960 年生於河北。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去尋找中國文化的主體精神

梅墨生專訪

(2019年 發表於《庫藝術》第 63 期專題“傳統精神迴歸的先鋒”)

採訪人/於麗娜

庫藝術=庫:您在藝術實踐與研究上一直堅持傳統文化的方向,包括在當代藝術非常熱的時候,您也依然沒有改變立場。您多年來堅持的原因是?

梅墨生=梅:我從小就很喜歡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幾十年一直這樣走過來,是一個堅定的中國文化的愛好者和擁護者。百餘年來,中國在社會發展、思潮等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有順勢、合理一面,但也有盲目的因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時,國外很多新思潮湧入中國,我們對外來文化有盲目接收、模仿的傾向,對本民族的文化有盲目否定的傾向。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很多新的藝術流派應運而生,我認為這是時代的產物。但作為個體來說,我仍然堅守自己的愛好。

我的堅持源於我對中國文化價值的信念,以及對中國文化精神的崇尚。作為一個從事藝術的人,個體總是有限的。藝術不僅是個人的行為,也是精神、心靈的行為。每個人所受教育、環境的薰陶不同,思想都會存在個體的差異。一個人不能違背自己內在的心靈訴求,應揚長避短,把自己發揮到最好。

庫:當代藝術現在也出現傳統熱,這與您推崇的傳統是否是一回事?您是怎樣瞭解和認識傳統的?

梅:對傳統的迴流,首先是從學術界開始,後來逐漸影響到文化藝術界。這其實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盲目學習外來文化時期的一個逆反,但這有些矯枉過正。當然,有迴向傳統的傾向當然好,但其中也存在很多問題,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辦國學班、養生等,這不是出自對中國文化的真正傳承與弘揚,有時難免裹挾著商業動機和市場利益,這就使一件好事摻上雜質。

就中國畫而言,有些人認為描摹古人就是傳統,但我認為這是對傳統的淺解。傳統有形式上的,有精神上的,我們要從精神實質上去領悟它,才能真正展示傳統的精神。在這一點上,李可染先生做的很好,他從傳統中來,但保有初心,既沒有掉在傳統裡成為古人的模仿者,也沒有盲目標新立異、隔絕傳統。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梅墨生: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去寻找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

黃賓虹作品《富春江圖》縱60釐米,橫33.5釐米 紙本設色 圖軸

庫:中國文化的特質,不是對外做的,而是自身受用。通過傳統,您的人生、生命獲得哪些受用和提升?

梅:傳統讓我比較淡定地看待藝術問題,對藝術的成敗不過於計較、追求,我覺得藝術是屬於個人的心靈之事。古代不像今天信息、市場的發達,那時的藝術是文人生活的一部分,是沒有目的的目的。我沒有競賽的心態,對於美術展覽、比賽,我幾乎都不參加,不願讓這些外在因素影響和干擾我內在的追求,真正的藝術是由內而發的。

人類好的藝術都會打動人,都具有共同欣賞的價值。我雖然從事傳統藝術,但不等於我不欣賞其它的。翻譯家傅雷曾問黃賓虹,你當年的畫是否學習了印象派?面對這個藝術知己,黃賓虹笑而不答,他沒有否定也沒有肯定。我更傾向認為,他可能受到印象派的啟示。他用中國的筆墨借鑑了一些印象派的筆觸或表現方式,正因為這一點,他具有超前性,也更容易被西方人欣賞和接納。西方學術界對黃賓虹的評價比齊白石還高,說他具有超前性,他找到了中西繪畫的相通之處,但他仍然是中國特色,對中國筆墨進行了推陳出新,是一個集大成者。

好的藝術就是對分寸把握的問題。李可染先生最初也不被傳統所接受,他在中國筆墨中吸收、借鑑了西方的外光,非常巧妙,後來也被大家廣為接受。我這些年的藝術實踐,主要想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去尋找中國文化的主體精神,比如優雅、平和這些精神體現了中國人知足常樂的心態,是受中國農耕文明影響形成的,這跟西方工業革命影響下的繪畫不一樣。優雅應該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一大特色,在世界上恐怕沒有第二個畫種具有這個共性。在優雅中還有精微,它禮讚田園、自然、山水。中國的毛筆是尖錐的,它很纖細、微妙,跟西方的扁平油畫筆不一樣,所以才能達到在技術上的精微,在氣息上的優雅。

庫:您具有中國文化的多重修養,在詩詞、書畫、太極和藝術史等方面具有很高造詣,您如何看待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在這幾方面能達到一致的高度?

梅:我小時候興趣廣泛,也算好學,又碰到有關老師指點,從沒中斷過。通過對每一領域階段性的投入、深入,慢慢發現它們之間又相通,它們追求的美學境界不一樣,但它們都在中國哲學文化歷史的背景裡。我的性格是對一件事情一旦喜歡,就要弄到一定的程度,絕不半途而廢,比較執著。無論書法還是繪畫,都是我內在自然流露出來的,我從來不勉強自己,不想寫字、畫畫時,就不去寫、畫。我是一個興趣論者,是內在精神的需求左右著我。

藝術家如果沒有真誠地對待自己藝術的追求,是搞不了藝術的,我從內心敬佩黃賓虹、齊白石、李可染這樣的人,可是現在許多名家就不是那回事兒了。我發現也有不少理論家是“風派”,他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時,說藝術要現代化;等到九十年代傳統熱,又掉頭說藝術要回歸傳統,這也代表了他的人格。一個人的藝術觀點可能會有變化,但不能是180度大轉彎,何以前倨而後恭,前後相差這麼多?我是一個旁觀者,看的很清楚,有些藝術家很盲目,被理論家或市場左右著,雖然其中一些很成功,但這些人經不住歷史的檢驗。

庫:現在雖然有傳統熱,但無論如何,我們的生活方式、環境以及交通、溝通的媒介都是西化的、科技化的,這一點看上去應該是不可逆轉的。面對這種情形,您對傳統文化的前景有沒有悲觀?

梅:整個社會化的進程不以任何個人的意志為轉移,這是大勢所趨。我認為科技化與弘揚傳統不矛盾,我們可以將科技作為生活的便利,但在精神、心理、文化訴求上,仍可以保留對傳統的那份平和、從容。當然,坐牛車的心態跟坐火車的心態是不一樣的,但對生命不同的領悟和體會可以並存。

中國人口眾多,且現代社會總體來說是鼓勵人競爭的,這些社會現實勢必會影響藝術家。很多在宋莊追求藝術的人也很苦,他們懷著不同的夢在那裡追求某種成功,但他們大多急功近利,在家鄉其實也照樣可以搞藝術。某種意義上現代人變成了賺錢和追求效益的機器,但人類生活的本質和幸福真的是這些嗎?我覺得不見得。人的幸福不止金錢和利益,現在我們需要學習或挖掘中國傳統儒釋道精神裡的優良東西,不為物質,物慾所動。回到傳統會讓人更知足、淡定、平和。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梅墨生: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去寻找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

趙無極作品 46 × 50 cm 布面油彩 1963

庫:近來對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原創性問題爭議很大,討論很多,也有越來越多人堅信要從自身的文化根脈中產生出前進的動力,才能有真正的創造。您怎麼看這一點?

梅:對於中國當代藝術,盲目模仿、借鑑的痕跡很重。中國人很聰明,他們把模本拿來以後稍加變化、改頭換面,最後再由理論家一吹捧,畫廊或美術館一辦展,媒體輿論一宣傳,好像儼然有創造,這讓大眾無從辨別。不少偽藝術家,做的都是這樣的事。中國當代藝術的原創力是不夠的,我們確實要從自身的文化傳統來挖掘、生髮所謂的現代。這個命題也應該要由一個時代的藝術家們共同來實現。其實我們已經有先輩做這樣的事了。

只有在傳統裡有深刻的體悟與發現,才有可能建構你的現代。如果沒有,那就等於無源之水。法國的趙無極,他的一些風景抽像畫借鑑了宋元氣息,有一種宇宙氣象,是大氣瀰漫的元氣,我認為還不錯。關良也是學西畫出身,後來專畫傳統的戲劇題材,他有自己的風格,不再是傳統的筆墨,其畫面有現代意義的人物畫氣質,裡面的意趣、氣息很打動人,也是相對成功的例子。

庫:事實上,當今的傳統熱之中,大家對“傳統”二字的理解是不同的,亦步亦趨和商業考量者也大有人在,我們如何來判斷和審視活化傳統的方向?

梅:不同的人對傳統的理解不同,也有層次上的差別。早期張大千的山水畫,摹古很有功力,但藝術性和創造力不高,這只是在形式上回歸傳統。傳統是一種精神,對於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提煉,黃賓虹提出“渾厚華滋”,潘天壽提出“高華奇崛”,正因為這一點,他們的藝術才能達到相應的高度,這與他們的修養和認識有關。雖然黃賓虹重複類似的作品不少,但他精彩的作品是千年難見的,他與誰都不同,不同於董源、范寬、董其昌……就是他自己。這就是他的創造,是他對傳統的挖掘。

有人說中國畫窮途末路,這只是一種理論假設。一種藝術是否窮途末路,那要由藝術的實踐者們來決定,如果你是一個有創造力的藝術家,會永遠有所發現和表現,怎麼會走向末路?因襲是不行的,上個世紀初,陳獨秀、徐悲鴻、林風眠、康有為等人對因襲、模仿的藝術進行直接的批判。傳統是個寶藏,博大精深,任哪個人都不能窮盡,有待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發掘。

《庫藝術》十年學術研究文獻叢書

《觀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THE NEW CONCEPTS IN CHINESE INK ART 2008-2019

·一部十年水墨研究重要文獻

繼《窮盡一生亦不過無限接近》之後,《庫藝術》推出的又一本十年學術研究文獻,力求從“觀念史”的角度考察十年來當代水墨領域中的全新推進與創見,構成一幅中國當代水墨十年來發展演變的整體圖景。評估、梳理、收錄 2008-2019 年在當代水墨領域中提出的重要觀點與問題意識,並以時間線索予以串聯,構成一部不斷流動相互影響卻又參差交叉的觀念生髮的現場。

·學術專題文論

將收錄:張曉凌、高千惠(中國臺灣)、賈方舟、峰村敏明(日)、千葉成夫(日)、沈語冰、顧丞峰、朱青生、賈廷峰、張頌仁(中國香港)、王春辰、夏可君、王南溟、彭德、張維、皮道堅、阿克曼(德)、陳孝信、陳筱君(中國臺灣)、李小山…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梅墨生: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去寻找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

專家陣容

·藝術家個案樣本

本文獻叢書著力收錄,推薦中國最具代表性當代水墨藝術家個案,他們在 2008-2019 年間——針對當下語境,提出全新的個人觀念並發展出獨特藝術語言;在新的問題意識下,從水墨文化中提煉出全新的藝術方法論;在當代藝術與水墨傳統的融合、嫁接上提供有價值的思路;對於水墨文化在今天的使命和獨特價值有宏觀深入的思考;作品觀念、圖式為業界普遍認可,成為討論今日水墨問題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水墨新銳藝術家

在《觀念中的水墨2008-2019》叢書中將專闢板塊“黑白立場——最值得關注的水墨新銳藝術家”,以個案形式呈現近年來最值得關注與推薦的水墨新銳藝術家。

加入《庫藝術》會員

JOIN MEMBER

享受全年訂閱,全店文獻折上折

更多線下活動免費參與

首批會員特惠期

2020年1月20日-3月19日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梅墨生: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去寻找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

會員福利

Membership

  • 立刻免費獲取《庫藝術》主題新一期學術刊物(或享受全年訂閱);

  • 享受超級優惠,重要文獻書籍刊物,畫冊,衍生品折上折;

  • 搶先獲取新書推薦及知名藝術家藝術動態和文論,微信專員一對一發送您的手機端;

  • 與藝術家及志同道合的朋友面對面交流,參與豐富多彩的展覽,交流及線下活動。

《庫藝術》之友

观念中的水墨 2008-2019 | 梅墨生: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去寻找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