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價值觀相背,不可能走到一塊

一、
令狐沖剛給林平之背完華山七戒,嶽不群就板著臉問道:你這次下山,犯了多少戒條?


基本價值觀相背,不可能走到一塊


觸犯的第六條“驕傲自大,得罪同門。”由於事出有因,經過嶽靈珊的辯解,師父只是訓斥了他一番,並沒有深究。但第七條“濫交匪類,勾結妖邪。”卻是必須懲處的。
嶽不群讓他面壁一年,就是讓他想通一個問題:今後見到魔教中人,是否嫉惡如仇,格殺無赦?
從小由師父養大,將來是華山派的接班人,令狐沖當然不會質疑師父的教導。
在思過崖上反思的第一天,往日聽到的,自己親眼所見的魔教種種惡行,在他的腦海裡象放電影一樣,反覆數次後,他終於說服了自己:
曲洋祖孫出手救我,定然不安好心,日後見到魔教中人當然是撥劍便殺。
想是想通了,但行動上卻跟不上。採花大盜田伯光擔著130年的陳酒,從長安挑到華山頂峰與他共飲,令狐沖立刻被感動了。制服他後卻不殺他,更讓他心生好感。待他知道田伯光二上華山,純是一片好意後,乾脆化敵為友。
這次,師父要他親手殺掉田伯光時,他耍了個花招,裝作重傷之餘兩腿無力,一劍插入自己的小腿。
此後五霸崗上,一群旁門左道各盡其能為他治病,更讓他把正邪之分丟到了九霄雲外。


當令狐衝對這夥人推心置腹時,嶽不群就想:這些全是田伯光一流,他們姦淫擄掠,打家劫舍,你也跟他們有福同享?我正派這士要剿滅這些惡徒,你便跟他們有難同當?
師父因此把他逐出門牆,完全附合君子劍的價值觀。
二、
對待邪派中人,正派其實並非都是一律斬殺。張三丰說過:
這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對天鷹教殷天正,老張認為雖然性子偏派,行事乖僻,卻不是卑鄙小人,是可以結交的朋友。
張翠山向師父稟告自己的媳婦來歷不正時,老張一句話就化解了他糾結十年的心事:
就算她人品不好,到得咱們山上,難道不能潛移默化於她麼?
張翠山不出賣謝遜,也得到了同門的支持:那謝遜便算十惡不赦的奸徒,既是你的義兄,決不能從你口中吐露他的行蹤。
受到各大門派登門問罪,武當派頂著壓力,絲毫沒有指責他結交奸邪。
但嶽不群的風格與此迥然不同。
金盆洗手,嵩山派綁架了劉氏一家。孤立無援時,劉正風向嶽不群求助。

他先稱嶽不群是明辨是非的君子,再從琴簫之音發自心聲的技術角度作了一番講解,表明他結交的曲洋,沒有關點邪惡之氣。
請他主持公道時,卻被嶽不群一口回絕,眼看著慘案在眼前發生而無動於衷。
劉正風為人正直清白,嶽不群並非不知,但他處事的標準不是善惡與是非,而是立場與站隊。
三、
其實就是立場不同的雙方,也並非水火不容。
一個是朝廷郡主,一個是反元首腦,趙敏以贈送解藥為條件,要求張無忌答應給她做三件事時,張無忌並沒有擺出一概不允的POSE。
為了救師伯師叔,他承諾不論多大的難題,也要竭力以赴,但先題條件是不違俠義之道。
在這一點,令狐沖也做到了。田伯光與他結交,也是答應了棄惡從善,不再糟踐良家婦女之後。
趙敏背父棄兄投向張無忌後,少林寺被元兵所困。張無忌本想借她的足智多謀,跟她商議退兵之法。
但話到嘴邊又忍了下去。他顧及到趙敏是蒙古人,讓她為殺自己族人出謀劃策,是強人所難。
趙敏知道他的意思後,也表示無能為力:你能體諒我的苦衷,我也不用我說了。

有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胸襟,才能融洽相處。
四、
令狐沖看重私人感情,任盈盈為了救他,甘願捨命到少林寺求助。為了報恩,他就敢天下之大不韙,率江湖流氓向少林挑戰。當然他也守著底線,盡力避免衝突,不損寺內物品。
敬服向問天的氣度不凡,他能與正邪兩道共同為敵,絲毫不顧忌個人聲譽。
只要無愧於良心,他絕不偽飾,都能做到言行合一。
但嶽不群與他的性格正好相反,他維護的只是表面正義,內心的想法絕不外露。
令狐沖與田伯光鬥智鬥勇,差點丟了性命。可是為救儀琳,說了幾句恆山尼姑的輕薄話來騙對手,就被嶽不群狠狠教訓了一頓。
他顧忌是旁人責他管教無方,損害了正人君子的形象。
師母責怪令狐沖聯手魔教任小姐,殺害少林和崑崙弟子時,他說道:
請兩位老人家大開法堂,邀集各家各派的英雄與會,將孩兒當場處決,以正華山派的門規便是。
當時,嶽不群因為他不再是華山弟子,沒有處置,但並不是沒動殺心。師徒反目後,嶽不群對他說道:
那日在黃河舟中,五霸岡上,你勾結一般旁門左道,故意削我面子,其時我便已決意殺你,隱忍至今,已是便宜了你。在福州你落入我手中,若不是礙著我夫人,早教你這小賊見閻王去了。

五、
正人君子的另一面是極度的偽善。
公開場合都是冠冕堂皇的樣子,但背地裡什麼事,都敢於做到喪心病狂。
為了得到辟邪劍譜,他能殺死小弟子舒奇,能殺林平之。
為了掃清並派障礙,他能殺了恆山二尼。
為了穩固五嶽掌門,他能誘使五嶽精英到山洞裡一網打盡。
只要這些事做到足夠隱秘,沒有被人發現,他還是君子形象。
但是演戲的不可能做到天衣無縫,穿幫是必然的結局。
很多人都說令狐沖是嶽不群打不走的忠狗,這種說法是毫無道理的。
被師父逐出門牆,他並無怨言。方證大師向他招手都不動心,他念在唸茲是重歸華山。並派大會前,雖然他已經是恆山掌門,但嶽不群流露出重招他迴歸的意思時,他的反應是喜不自勝。
可是,當嶽不群表示同意並派時,令狐沖卻是胸口一震:他答應我重入門下,原來不是迴歸華山,而是同在五嶽一派。
嶽不群用辟邪劍法刺瞎左冷禪雙目,令狐沖並沒有喜悅,反而感到說不出的害怕。因為他隱約意識到,師父為奪掌門,是用了陰險邪惡的手段。

在嶽不群最風光的時候,他心中產生了強烈的憎恨。師父對他溫言相慰,邀他到華山養傷時,他不自禁地露出了懼意。
當基本的價值觀完全相反時,無論有怎樣的親情,都無法走到一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