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去银行买2%-3%的产品,而不愿意买4%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激雷平湖平湖激雷


一、银行理财VS新兴平台,哪个更靠谱?


在我们父母那个年代里,只要有点钱,便是想着第一时间将其存入银行里。其实,他们根本没有想过理财二字,唯一想做的,只是想将钱放入银行里,稍微吃点利息而已,甚至连年收益率是什么或许都不是很清楚。


诚然,他们这种做法并没有错,但是这种思维也间接的影响了一部分年轻人。因为,在很多人的理解里面,只有银行是最靠谱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新闻,逐渐的让年轻人不再信任银行以及其理财产品了。例如,某些老年人存了一辈子的钱在银行里,最终却发现在存入的时候被银行柜台的人购买了某种理财产品,而且最终连本金都收不回来。


不光如此,更有一些老人去银行取钱时,被银行告知其存款单据以及当时处理单据的人都不在原岗位了,查不到此笔账单。也就是说,这些钱基本上已经打水漂了。


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其实已经不愿意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了,但是,依然有一部分人选择银行。一是因为信任这种金融机构,二来,则是不了解其它平台所造成的。

二、2%-3%VS4%或以上收益产品,哪个更划算?


有很多的专家和学者都曾经统计了过去十年间的通货膨胀率,总结出物价水平大约以每年3%的速度往上涨。也就是说,如果单单只将钱放入银行享受2%-3%的理财收益,其实顶多只是保本而已,甚至有可能收益都赶不上物价。


那么,这种情况之下,适当的接触新平台或者说更高的收益其实很有必要。当然了,这里所说的新平台,并不是随便的找个平台就投钱,而是要找一些被国家认可的平台和机构。


例如,腾讯的理财通、余额宝甚至是蚂蚁财富上面的一些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都远超银行。不光如此,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购买理财产品更是简化了很多流程,只需要进行一次实名认证即可购买及享受利息,给老百姓带来的便利都是看得见的。

三、那些购买低收益产品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归根结底,有些人只愿意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除了出于对银行的完全信任之外,还有个原因是不愿意冒一些风险。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怕失去本金,本着能赚一点是一点的想法。


其实,理财本就是有风险的事情,但如果在自己的风险接受等级范围之内,尽量的享受高一点的收益率,其实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毕竟,这样才能合理的将本金进行钱生钱,而不是让钱躺在银行里面吃利息。


另外,生活当中某些人对理财产品的不了解,导致了他们只喜欢买银行的低收益理财产品。这里并不是说银行的产品不好,其实银行理财产品当中也有一些相对较高收益的,只不过门槛要求也会相对较高而已。


当然了,如果平时能够多看看理财方面的书籍,了解各种理财方式及其对应的理财风险,才能对自己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不是吗?


其实,购买低收益理财产品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至少比起月光族来说,好歹是有存款的。不过,如果想跑赢通货膨胀,则需要不断的吸收一些理财理念及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钱生钱。

当然了,小胖的理财水平也不怎么样,平均年收益大概只有6%左右,但对比起银行活期理财产品来说,这个收益率已经很满足了。


未来小胖也会不断的发掘一些其它的理财渠道,也会不断的试水某些理财产品,只有不断的了解和尝试,才会总结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理财路子,不是吗?


那么,您平时生活当中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多少呢?您觉得那些购买低收益理财产品的人想法是什么呢?欢迎一起在留言区聊一聊!

(打字不易,看完请帮忙点个赞哈,如果您喜欢小胖的文

章,也请关注一下,小胖先谢过啦!)


罗小胖爱理财


这段时间我正好回老家农村,而且陪家人昨天去了一趟当地的银行办理业务,正好看到了一些东西,很符合回答这个问题。

我在银行看到了一款理财产品,这款理财产品是这样的。

第一年交10000元,到年底可以领取1000元,第二年交10000元,到年底还可以领取1000元,第三年也是这样,然后第四年、五年、六年都不用交钱了,到第六年底再可以拿到33000元,加上原先返给的3000元,总计六年时间可以拿到36000元。

我当时看到,第一眼感觉挺不错的,也看到很多人在咨询,可以回过头来再仔细想想,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我自己大概心算了一下,这款理财相当于10000元在六年的时间里可以拿到2000的利息,其实按照利率来算的话,一年也就大概3点多的利息,正好符合题主的提问。

这个利息相对于六年的长期来算,并不算高,那为什么会受欢迎呢?其实是有原因的,我总结出有以下几点。

第一,它去掉了利率的概念,相对的直接用金钱来衡量,而且这款理财前期还带有诱惑性,比如第一年交10000元,就可以在年底领取1000元,相当于利率有10个点了,很多人可能一看到这就被吸引了,而忽略了最后三年的没有回报或回报少。

第二,这种理财产品多出现在小地方,针对的是乡镇和农村,因为这个地区大多生活的都是农民,他们想事情不会太过思索,而且直接看待,所以很多被表现现象给套路。这不是贬低农民的意思,我自己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也是在农村长大的,所以深深知道这一点,他们看问题都比较简单,不复杂。

如果你跟他们说6年期的存款利率只有3点多,估计很多不会感兴趣,如果用这种方式就会被吸引。

第三,那些都是银行出的理财产品,还是有保障的,而很多利率4%以上的理财多半是互联网理财,很多人对待互联网还是很谨慎的,不愿意冒风险。其实大可不必,很多互联网理财也都是大银行或者大基金出品的,还是很有保障的。

这是我从个人的观点出发看到的,希望能帮到你。


老陈论股经


那些去银行买2%-3%的产品,而不愿意买4%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我自己也做一些银行理财产品,我投的收益率都在4%以下。

为什么我不选4%以上的呢?

第一、因为我发现4%以上的期限通常都较长

我投最长期限就是1个月的,我对流动性看的比较重,对收益看的并不重,毕竟我大部分资金都在股市,留在银行的钱,都是应急用的。所以我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从来没超过4%。

对了,我用的是招商银行。一个月期限的收益,之前还在4%以上多一点,现在已经跌到3%点多了。确实收益率下降的挺多的。

第二、为何不选那些互联网理财产品?

以前我也投过几万在互联网理财平台上,E租宝上投过几万,那是因为一个朋友在里面上班,收益挺高的当时,6%以上吧。但是我不放心啊,最终我还是把钱取出来了,然后一个月后,E租宝出事了……

后来,我又拿出几万投了360旗下的理财平台,心想这上市公司,应该没啥问题。但是总还是不太放心,主要是对周鸿祎不太放心。

再后来,我就只有三个选择了,银行,余额宝,微信理财。

银行肯定占了大头,毕竟放心啊。

所以对我这种既要流动性,又要安全性的人来说,对收益率肯定要求没那么高了。


赵冰峰财经


朋友们好,很显然,标题指出了一个,许多朋友都关心的问题:很多投资人,宁愿在银行存钱吃利息,而不愿意买4%的理财产品。明确的讲,存钱有存钱的优势,而且目前存款产品与时俱进,许多存款的利息,也不低呢,而且流动性非常高。



首先,来分析,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在银行存款吃利息,不愿意买收益高的理财:

1,安全。存款是固定利息,银行保本刚性兑付,而且存款保险最高保赔50万,可以说是自己基本不用承担风险,安心。

2,流动性强。存款,无论是定期活期都可以随用随取,灵活。

3,信誉好。银行是正规金融单位,存款储蓄历史悠久大家信得过。

小结:很显然,存款,在目前,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其次,银行存款产品,与时俱进,许多存款利率,已经超过4%:

1,地方商业银行智能存款。

目前利率普遍上浮50%,50元起三年就可以达到3.8%~4.2%。

2,大额存单。门槛已经逐渐降至20万元,利率上浮,已经达到最高55%,三年期年化利率,达4.!~4.2256%,而且可以转让质押,按月付息,保本保息又有存款保险保护。

3,结构性存款。保本,浮动收益,年化收益率3.8%~4.2%。保住本还能赚收益深受欢迎。

小结:存款产品,也在与时俱进,相对安全4%不再是梦。

最后,来总结分析:

银行,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他正规可信有严格的管理,而存款储蓄,历史悠久安全可信,有可替代的优势。

相信随着时代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存款储蓄,不仅安全而且有高息可能,这符合中华民族,勤俭储蓄,吃安全利息的传统。


理财迦


有人想,为什么有的人去银行购买2%~3%的理财产品,却不去购买4%的理财产品呢?

这种说辞实际上可能对大家的理财方式不了解。我们理财主要要考虑到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

比如,我随意从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中找到两款产品,收益率是2.7~3.3%和2.7%~3.5%。

这两款产品在我们很多人看起来收益率非常低,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人买呢?

主要原因是这两款产品时间短,分别是半年或一年。而目前我们银行的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半年期只有1.3%,一年期是1.5%。

虽然银行在吸引定期存款的时候会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一般也就在基准利率上上浮20%~30%,相应利率分别能够达到1.56%~1.69%和1.8%~1.95%。

如此比较,哪个收益率高呢?明显是这两款收益率2%~3%的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利率什么情况下才达到4%呢?往往高风险才会对应着高收益。

刚才看到的两款理财产品属于结构性存款,风险非常低的那种,风险级别定义是PR1。而且起购金额只有1万元。

往往风险级别更高一级的PR2和PR3的收益率会更高。而且很多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起购线往往是5万元以上。

至于安全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三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能够达到2.75%,大额存单优惠利率能在基准利率上上浮40%~55%,能够达到3.85%~4.2625%。5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能够达到4.27%,三年期储蓄国债利率是4%。如果提前兑取都非常麻烦。

目前,像余额宝这样的可以灵活提取的货币基金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只有2%~2.5%了,跟过去的4%~6%没法比。所以,很多资金已经转投向银行获取更高收益率了。

所以,买低利率理财产品的人并不是不聪明,而是有各自的投资需要。


暖心人社


要了解那些人是怎么想的,我们首先要了解下题主所说的银行中2%—3%的产品和4%的产品都是哪些产品。

  • 2%—3%的产品主要是三年期左右的定期存款,保本结构性存款,货币基金,两年期左右的大额存单等。
  • 4%的产品主要是三年期大额存单,部分银行五年定期存款,PR2级以上的银行理财,国债等。


以上描述的产品还只是各家银行比较通行的产品,像贵金属、保险、股票或债券基金都没有在列因为这些产品的利率不确定,再加上不是所有银行都有。

我们仔细看上述两类产品,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 2%—3%的产品期限相对较短,4%的产品期限相对较长。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是银行的经典产品,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国债只有三年期和五年期两种。货币基金随时可取,相当于活期,没有固定期限。
  2. 2%—3%的产品风险相较4%的产品较低。可以从2%—3%的保本结构性存款和4%的银行理财(PR2级以上)看出来。银行理财(PR2级以上)是属于非保本理财,风险等级要高于结构性存款。
  3. 产品种类有很多,每一个产品都有不同期限、不同利率、不同风险等级。银行有多种多样的产品,世上还有各式各样的银行。整个金融市场上产品多到数不清。

从这三个结论可以得出为什么选择2%—3%利率产品的客户不选择4%利率的产品。



  1. 也许短期内有用,也许其他的原因,这些客户不愿意为了高利率而选择期限更长的产品。
  2. 客户风险偏好比较保守,觉得4%利率的产品有风险。2%—3%利率的产品更稳妥。
  3. 产品太多,信息不对称,造成很多客户并不知道有那么多4%利率的产品可供选择。

总结:

在选择理财产品方面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与否。银行那么多产品,每一个产品背后都有无数忠实的客户。他们做的选择,不仅体现了客户的倾向,也体现了产品本身的特性。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


银行研究僧


一般这样的投资者都是非常保守的投资者,主要还是考虑安全第一。因为一般2%-3%的产品都是存款产品,比较保险。而4%的产品,一般都是理财产品,好多人是觉得有风险,不会去买的。下面来分析一下。

首先是考虑安全第一

一般去银行购买2%-3%的产品的投资者,首先考虑的都是本金的安全第一,一般都是非常保守的投资者。现在存款受到了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只要是50万以下就可以获得全额保障,可以说非常安全。这些购买存款的投资者一般情况下理财知识比较缺乏,也没有兴趣去学习更多的理财知识,因此对于其他理财产品的特点不太清楚,也害怕上当。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会选择最安全的存款产品去购买。


购买定期存款已经习惯了

一般去定期存款的投资者,一般年龄都比较大了,而且都是长期在银行存款的客户,对于存款已经非常习惯了。因此,到银行以后就会很习惯的继续去存款,不会考虑其他理财产品的。这样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这些投资者没有兴趣学习其他的投资产品的特点,总是感觉其他理财产品不靠谱,不安全,容易损失本金。因此,这样的习惯让很多投资者会继续购买2%-3%的存款产品的。

存定期存款有存款凭证

投资定期存款一般都会有存款凭证,这样的存款凭证是受到了很多存定期存款投资者的喜欢。当你去银行存定期存款以后,银行都会给一个存款凭证,拿到这样的存款凭证,这些投资者会觉得这是非常正规的,会感到非常安心和放心。而且好多投资者拿到了存款凭证,可以随时查看是否到期,这样也会让人不容易忘记。

综上所述,好多投资者去银行买2%-3%的存款产品,而不愿意购买4%产品的人,一般都是非常关注本金的安全,而且长期习惯于存款产品的投资,而且定期存款可以有存款凭证,这些就是好多人存定期存款的原因。



睿思天下


根据收益率来看,题主说的2%~3%应该是银行存款类金融产品的利率,而4%是目前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从近期平均收益率来看基本都是在4.26%附近。那么,为什么多数普通投资者更愿意选择银行存款类产品呢?

首先,作为首选银行存款类金融产品的主要客户,其目的就是安全性考虑,因为一般性存款均已纳入存款保险的保护范围。大家可以想一想,那些青睐银行存款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呢?很明显以中老年人居多,尤其是对那些怀揣着养老钱的老年人来说,选择银行图的根本就不是高利息而是本金百分之百安全。



其次,银行存款类产品利率也不都是在3%以下的,现如今的个人大额存单利率、智能存款利率基本上超过4.0%以上完全可能。比如说,20万元的个人大额存单利率上,国有大行已调整上浮至50%,股份制银行52%,城商行或者农商行则是最高上浮55%。如此计算一下,可以发现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基本都是在4.18%以上,最高为4.2625%。

另外,银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尽管在4.26%左右,但由于央行多次降准影响,普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呢。反过来,银行存款类产品的利息收益可以提前锁定。



总之,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毕竟不同产品的收益不同,而且产品属性以及安全性也都不一样的。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要看每个人的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偏好来定。


东震木


中国有个成语可以很好的解释这种现象——环肥燕瘦。

不同的产品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投资人之间也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人风格稳健,有些人激进,有些人在两者之间,这些方面的不同造就了他们选择上的差异。

银行有2%~3%的产品,也有4%~5%的产品,2%~3%的产品相对4%~5%的产品而言会更加稳健一些,通俗点说就是不容易出问题,而4%~5%的产品,相对来说有可能会亏本,尽管亏本的可能性也很小,但有些人就是纠结于那一点点的差别。比如现在有一些老人家喜欢到银行去买国债存定期,而年轻人更加倾向于理财、基金等产品,对老人家来说他们更在意的是本金的安全收益的多少相对次之,毕竟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比较弱,而年轻人更喜欢激进一点的风格,他们还年轻,承受风险的能力要强上不少。

年长者与年轻者的差别主要是由于他们生活的环境、生活经验等各方面的不同造就的,二者的观念想法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也不必纠结。我周围的长辈们对银行的产品还是囿于国债、定期,理财和基金的话一般都不考虑,我也曾经劝过他们可以适当配置一些理财和基金,但他们往往听不进去。对于我来说,国债和定期这种产品的收益率还是太低了点,一般来说我都不会配置,我更喜欢基金、股票,甚至期货期权这些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

不管怎么说,选择什么样的产品,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是每个人自己内心的想法,只要能对此负责,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相互尊重才是我们更好的选择。

欢迎关注浮沉市,希望有所助益。

浮沉市


理财是属于现金管理模式的一种,而我们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财富的增值的同时,也要保证我们的本金安全以及兼顾流动性,毕竟每个人都有需要用钱的时候,当你刚好需要用钱时而你的钱却在理财产品里拿不出来,那是一件多么着急的事情。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鱼跟熊掌都兼得的东西,你想要高收入,必须要付出高风险,同样的你想要低风险以及保证本金安全,那你的收益将会是大大降低。

而银行2%跟3%的理财产品,购买金额无要求限制。大多数都是30天以下以及活期储蓄型理财产品,这一类收益产品,风险性低,本金不会受到损失,而且赎回和购买方便。

而4%以上的理财产品起步金额高5万以上,大多数要求90天,以及180天甚至360天的一个封闭期,而且收益率只是作为依据,到时候还得跟进理财产品的盈利情况,进行差异化增减,得出实际的收益率。

综上所述,对于随时都需要用钱的人,当然选择,购买那些2~%3%的理财产品。

对于你来说会不会跟我一样,这样子选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