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鳳英 實驗室裡的“拆彈專家”

金華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鳳英 實驗室裡的“拆彈專家”

浙江日報訊 “有王專家‘手把手’指導,我們心裡踏實多了。”3月16日,金華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鳳英再次來到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幫助企業繼續做好疫情防控、排查隱患點。

“戰‘疫’打響後,王鳳英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每天睡眠時間不足4個小時。這幾天,她又為企業復工復產、防控境外輸入疫情忙開了,一天走訪企業不下20家。”同事龐志峰豎起大拇指,為這位55歲老組長的幹勁點贊。近20年來,王鳳英一直工作在傳染病防治一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被任命為金華市疾控中心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組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組長。

王鳳英被任命的那一刻,有過緊張和忐忑,更多的是信心與決心。從那天起,她每天早早醒來,及時瞭解並掌握最新疫情。作為疫情防控專家,她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疫情信息進行核查、分析、預判,提出科學、可行、有效的防控建議。

“一個多月來,她連軸轉是常態。”龐志峰迴憶說。翻開王鳳英的工作行程表,便可見一斑。2月2日:清晨6時醒來,全面瞭解分析全市前一天的檢測、消毒、新冠肺炎病人以及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等情況,8時前上報防控建議。9時參加全市疫情會商會。會商會結束,立即趕回單位,瞭解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組織人員開展疫情分析研判、起草相關防控技術方案。中午12時,王鳳英還沒喝上一口水,又帶隊前往東陽處理一聚集性疫情,幫助當地分析疫情、商討防控措施。一路上,她不時地接打電話。電話那頭,有的是基層一線來諮詢的,有的是專家組互通情況的……都需要一一作出回應和處置。“一天最少100個電話,但都是要緊的事,一個也不能怠慢。”王鳳英說。

“實驗室是她的另一個戰場,檢驗員就是‘拆彈專家’。”同事朱淑英說。1月20日開始,金華陸續發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來自各地採樣的痰液等呼吸道標本,被三層包裝後運送到金華市疾控中心微生物實驗室,在未知情況下,它們就像是一枚枚“定時炸彈”。為安心工作,王鳳英帶著團隊住進辦公室。深夜裡,辦公室支起了一張張躺椅、地板上鋪起了睡袋。

“拆除包裝、打開採樣管、提取核酸的每一個環節,我們都需要像‘拆彈’般謹慎。”王鳳英說,所有樣本均來自疑似感染者,提取核酸時若有不慎,病毒就可能通過溢灑等方式對檢驗員造成危害。

尤其是在開蓋提取核酸時,現場需要兩個人配合,一人操作、一人協助,以防病毒“跑出來”。4個小時輪換上陣,檢驗員們脫下口罩、護目鏡和手套時,都是滿臉勒痕,雙手發白。“這期間是不能走出實驗室的,更別說吃飯、喝水、上廁所了。”王鳳英說。

據統計,2月初高峰時,每天單次檢測量超過70份,每天至少做三次。“必須爭分奪秒去闖關,用最快的速度出結果,為採取疫情防控措施爭取最短的時間。”但王鳳英堅毅的話語讓大家都鉚足了幹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