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仓院分为南仓、中仓、北仓。
正仓院中仓35-天平宝物笔,是仅有的一支有五层构造(四层纸)的毛笔,但这支笔却不是唐笔,而是于日本天平胜宝4年(公元752年)在东大寺大佛开眼法会上使用过的天平笔。
这支笔在日本文治元年(公元1185年)重建大佛时,在文治元年的八月二十八日做开眼供奉,被后白河法皇作为御笔为大佛进行过开眼仪式。笔杆上有相关铭文可以作为佐证。
虽然它不是唐笔,却完全按照缠纸笔的工艺制作。而且因其特殊用途——给大佛点睛,所以不能采取常规写小字的规格制造,而是按大型规格来制造,堪称缠纸笔的放大版,特别适合研究缠纸笔的构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支天平笔的相关信息。
一、外观与结构数据
1、笔管数据
笔管长56.6公分,管径4.3公分。
从竹节方向上看,笔头是插入在竹根端的管内,从竹子顶部和底部的区别来看,这是反轴使用(注:笔杆细端为正轴,粗端为反轴,),与现在的制笔手法相符合。一般这么做是为了防止笔杆破裂。
2、笔头构造
第一层(芯毛)
状态:笔芯大体上都被保留,上面还附着了大量墨水,目前这支笔还可以用来写字。
材质:推测最大可能为马毛,其次可能为鹿毛。
材质推论依据:因为芯毛有墨附着,所以很难观察。毛色为浓茶色近乎黑色,结合显微镜观察,笔毛皮质较厚,毛髓质较细。被推定为马毛或者鹿毛。但因为鹿毛柔软不适合用于毛笔芯毛,所以觉得“马毛”的可能性较大,但是这支笔的第二层~第五层都用的是“鹿毛”,它又只是用来开眼仪式上的毛笔,所以用“鹿毛”的可能性也有。
工艺:使用了专用的缠纸把芯毛卷紧并用线绑住,此道工序叫卷笔,一般先用线把毛扎紧,再卷纸,笔头就会固定,笔头的弹力也会更强。从X射线透视图像可以看出缠纸的状态,从卷毛和卷纸残留的凸凹状态推断出纸缠绕方式和强度。包括数根扎紧芯毛的线,第二层~第四层用线卷成螺旋状。把第2段~第4段卷纸制作成麻雀头形状。最后用线勒紧笔头的根部,插入笔管中。
第二层(副毫,一副)
状态:只剩下部分残毛,残毛尖端部分附着些许残墨。
材质:确定为鹿毛,
材质推论依据:毛发白,毛皮质薄,毛髓质空隙多。
第三层(副毫,二副)
状态:只剩下部分残毛,残毛尖端部分附着些许残墨。
材质:确定为鹿毛
材质推论依据:毛发白,毛皮质薄,毛髓质空隙多。
第四层(副毫,三副)
状态:只剩下部分残毛,残毛尖端部分附着些许残墨。
材质:确定为鹿毛
材质推论依据:毛发白,毛皮质薄,毛髓质空隙多。
第五层(装饰毛)
状态:全部脱落,显微镜发现此层由三类不同的毛分层组成。
材质:确定有鸟的羽毛,推测可能含有鹿毛、马毛。
材质推论依据:
第五层由两层动物毛(下层、上层)和最外侧鸟羽毛共计3层构成。
下层的毛色是茶褐色,形状是圆的,接近直发,看起来是糖色的透明,联系一旁的鬃毛,由此推断为没有毛髓质,但有发梢的尾肋或鬃毛,可能为马毛。
上层的毛,磨损显著,毛色白,毛髓质多孔质(格子状),毛的分布为比例尺花样的横行状,推定为日本鹿和中国鹿或者山马(东南亚产大鹿)的鹿毛。
另外,根据正仓院事务所的调查,观察到最外侧因磨损而折断的白色、黑色的鸟毛。鸟种不明。一般认为这个鸟毛是作为仪式用笔的装饰毛。
综上所述,天平宝物笔的构造与材质整理如下表:
如果大家对日本正仓院的唐笔感兴趣,接下来还会陆续分享其他17支正仓院的毛笔藏品。谢谢
閱讀更多 偷聽制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