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中的优美与崇高

优美和崇高是审美实践活动发展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

审美中的优美与崇高


美学史上的优美:

(1)美学史上,对优美的探讨,是随着对崇高的探讨不断明晰起来的。

(2)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对于优美的探讨基本上是零碎而不成体系,优美甚至被看作是美的本质,与美划上等号;

(3)近代以后,博克仍然认为“优美这个观念和美没有多大区别”,但他在与崇高的比较中总结了优美的几个特点。

(4)康德的优美论主要是从一种审美效应角度讲的。他对优美的看法基本上还局限于认识论的范围,但他在一定程度上已接近把优美看作一种审美形态。

(5)席勒与康德思路相同之处在于都认为优美是人处于相对自由和谐的状态之中,即人与物质世界在一定的程度上和谐统一

不同领域中的优美

(1)在自然领域里,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是一种精神联系,人们对大自然的审美主要集中于自然的形式因素,因而,自然中的优美也主要表现于客体对象感性形式的和谐性上。

(2)在社会领域中,优美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物质产品的关系,因而,社会领域中的优美首先必须具有现实对实践的肯定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3)在艺术领域内,人与艺术的关系尽管也是一种精神联系,但这种联系又远比与自然的联系复杂,它既关涉到内容,又关涉到形式,因而,艺术领域中的优美多体现在和谐内容与完美形式的统一中。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这就是道出了诗歌与优美的关系。

审美中的优美与崇高


优美的内涵和特点

优美的内涵

优美是最早被人类所认识和把握的美的范畴,是美最一般的形态。注意:在社会人生领域,优美的内涵从本质上说就是真善美最大限度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特点

(1)优美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优美的审美形态感到轻松愉快、超然物外的情绪状态,优美是人在现实存在中,对自身实践的肯定在人生存在的和谐圆融的状态中,体悟到人生和谐优雅的境界。是优美的最基本的意象内涵。

(2)优美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在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出清秀、典雅、柔和、协调的特点,具有宁静、平和、淡远的性质

(3)优美是和谐化一的内容在审美意象所蕴含的内容上,优美的各谐化一的状态,即它们相互融合,浑然一体。

(4)优美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就审美活动中的审美体验看,优美是人在审美实践中所获得的一种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感受和体验。拉丁文中优美就称之为Gratia,意即愉快、直率。心态超越后的愉悦,是优美体验中所得到的最主要审美感受。

审美中的优美与崇高


美学史上的崇高

(1)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

(2)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并举。

(3)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论述。

(4)18世纪,英国哲学家博克写出了《论崇高与美》一文,崇高才正式作为美学范畴,得到美学家和哲学家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5)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的是康德。康德的崇高的两种类型说-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

(6)席勒使崇高从一种审美形态降为一种艺术效果,崇高的含义在席勒那里变得更狭隘了。

(7)黑格尔把崇高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意识到的意义与有别于意义的具体显现之间的分裂,另一方面是这两者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显露出来的互不适应。

(8)利奥塔德立足于后现代理论视野,他的崇高理论,不但发掘和恢复了康德、博克的崇高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而且重新审视了崇高这一范畴,使其呈现出与此之前的崇高理论的迥异之处。他颠覆了传统的崇高理论。崇高在利奥塔德的美学中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概念,而是一个核心范畴,具有基础作用。

审美中的优美与崇高

崇高的内涵和特点

崇高的内涵

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在威力上,崇高往往具有强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及压倒一切的雄伟气势。在审美体验上,崇高往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在人生精神上,崇高总是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引人赞叹,催人奋进。

崇高的特点

(1)首先,是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

(2)其次,是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3)再次,是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

(4)最后,是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崇高和优美的区别

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和优美不同,它体现的是人生存在实践的另一种样态。

(1)首先,如果优美体现的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境界的话,邪么,崇高则体现的是伟大超越的人生境界样态。崇高作为人生审美实践的体验,它使我们进入到一例!特殊的审美境界。在这个境界中,基于实践的人的存在,是一种伟大的、高尚的、严肃的、豪迈的、振奋的状态。在崇高的审美境界中,人们从所体验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自我对立与超越后的力量感和实现感,人对生活、人生境界赋予了伟大的意义,充满了向往和激情。

(2)其次,崇高是对人的理性存在的弘扬,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反思和体悟。它揭示的是生存的深层意义,是理性的人,在认识到自身的有限性后,对无限性的追索和超越。

(3)最后,正是在这种人生存在的超越中,体悟到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从而导引人走向崇高的人生境

审美中的优美与崇高


在不同人生实践的领域,崇高的不同体现

(1)首先,崇高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对立和超越,人在自然中体验到的崇高,是那些体积大、力度强的事物所具有的一种审美属性。它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而进人人的审美视野,并因为人的超越之感而获得审美意义,从而对人类有一种激励性和鼓舞性。如高山大川、海洋广漠、雄风惊雷、暴雨骤风等,还有橡动物中的雄狮、猛虎、鹰隼、海燕等。

(2)其次,崇高体现为人与社会的对立与超越。这主要体现在人的创造物和人的精神品格两个方面。在人的社会创造中,人通过自身的劳动实践,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劳动产品,在这里产品中恰恰体现的是人的自我力量的实现。同样,在人的精神品格中,人因为战胜社会、自我的有限性,从而获得精神的解放,也就体验到一种崇高感。

(3)第三,艺术作品的崇高风格。人的崇高体验通过艺术作品加以表现和反映,是自然和社会中崇高的集中表现形式。崇高艺术在内容上都反映了自然和社会中雄伟壮阔的事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为千古壮观”。这里他从外在形式上分析了崇高的内涵,也就是表现为语言的奔放、色彩的强烈、画面的雄阔、线条的粗犷等特点。

优美和崇高的比较

(一)崇高与优美都是人的社会实践的存在方式,崇高在对立中展现出了人的存在,而优美则强调了和谐与人的存在。

(二)崇高和优美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从审美形态的基本内涵出发,优美与崇高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呈现出的两种存在状态。优美主要展示了人的存在中的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也就是说,在人生实践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所呈现的一种和合化一的境界。而崇高则主要体现的是人生实践中,由于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着主体在实践的冲突和对立状态,并且在这一对立冲突中,显示出的作为主体的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超越。

(三)优美和崇高体现的是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补充的两种人生境界。当人们在自然界中感受到和谐,与人的存在状态和谐一致时,人们感受到的审美体验是优美;相反,人们在自然界中感受到与自身的对立状态,并战胜这种对立,从而超越自然时,则显示人们自己的勇气和力量,这时人们感受到的则是崇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