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高原优势特色沙生蔬菜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推广有了科技支撑

沙葱、沙芥、斧形沙芥生长于蒙古高原沙漠和沙地上,广泛分布在内蒙古的阿拉善盟、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和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的特色优势沙生蔬菜,也是天然的绿色蔬菜,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市场前景广阔。同时,这些沙生蔬菜由于抗旱、耐寒、耐瘠薄性强,又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饲用价值和重要的生态价值。

蒙古高原优势特色沙生蔬菜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推广有了科技支撑

沙芥旺盛生长期


目前,由于大宗蔬菜在我区的品种选育工作与其他省市有一定差距,沙葱、沙芥、斧形沙芥这些内蒙古的特色优势蔬菜,在抗逆优势基因筛选及绿色、增产和增效的栽培技术集成方面更是空白。为此,自治区科技厅启动“蒙古高原特色沙生蔬菜优势抗逆基因筛选及新品种、新技术产业化示范推广”项目,旨在充分发挥内蒙古在沙生蔬菜领域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入挖掘特色沙生蔬菜的价值,培育内蒙古特色沙生蔬菜新品种并进行产业化示范推广。

该项目由内蒙古农业大学牵头,联合鄂尔多斯市经济作物工作站和通辽市敕勒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实施,实施期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共设置:蒙古高原沙生蔬菜优势抗逆基因筛选及新品种选育,蒙古高原沙生蔬菜绿色、增产增效新技术研发,沙生蔬菜新品种及新技术产业化示范推广三个子课题。

蒙古高原优势特色沙生蔬菜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推广有了科技支撑

沙葱露地种植 & 沙葱温室种植

项目以蒙古高原特色优势沙生蔬菜一沙葱、沙芥和斧形沙芥为研究和生产示范材料,通过调研内蒙古各盟市及周边沙生蔬菜生长的地区,摸清沙生蔬菜的种类及其利用现状,并将不同生态型的沙生蔬菜进行搜集、引种和试种;依托内蒙古自治区野生特有蔬菜种质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联合企业及技术推广部门开展其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和抗旱、抗寒等相关优势基因的鉴定和评价,利用常规育种、杂交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手段筛选出适于各地区栽培的沙生蔬菜新品种或新品系;研究入选品种配套栽培模式、环境调控技术、水肥营养一体化控制、病虫草害绿色防治和设施非耕地栽培等技术,集成绿色、增产、增效的栽培模式,为自治区沙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沙生蔬菜栽培品种、配套的绿色、增产和増效的栽培技术支撑,为各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治理提供和沙区周边百姓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提供帮助。

该项目主持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沙生蔬菜课题组,是国内到目前为止最早、最系统开展沙生蔬菜一沙葱和沙芥、斧形沙芥研究的单位,多年来开展了沙生蔬菜资源的收集、营养品质、引种驯化、种子生理、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蒙古高原优势特色沙生蔬菜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推广有了科技支撑

斧形沙芥旺盛生长期


据了解,内蒙古农业大学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生长于沙漠及周边沙荒地的沙生蔬菜进行了收集与研究,共收集到沙生蔬菜30余种的100多份材料,并首先针对应用前景广阔的沙葱、沙芥、斧形沙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教授杨忠仁说:“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了沙葱、沙芥、斧形沙芥种子发育、萌发的生理特点,确定了种子萌发的温度、浸种时间及嫌光特性,筛选了露地栽培的适宜播期,观察了物候期及生长发育规律,明确了春化特性;沙芥属植物的濒危机理;从形态、染色体核型、分子等角度研究了遗传多样性,并与十字花科蔬菜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研究。同时掌握了这三种沙生蔬菜沙地、露地、设施无公害栽培技术等,还分析了三种蔬菜的不同器官及不同加工方法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规律,以上研究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基础。”

杨忠仁介绍,项目合作单位之一通辽市敕勒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沙葱人工种植基地面积达10000余亩,已建立5个鲜沙葱蔬菜基地,1个种子繁殖基地,可实现集沙葱鲜菜生产、深加工、养殖、餐饮及药品保健品原料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通过蒙古高原特色沙生蔬菜优势抗逆基因筛选及新品种、新技术产业化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将培育沙葱、沙芥、斧形沙芥新品种3-5个,建立良种繁育田200亩,示范推广面积10000亩,预计带动当地农户或公司发展沙生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的同时增加农业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