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曲士
收集资料回答。
唐与北方民族之间的关系,绝不是两大阵营间对抗那么简单。两者之间有融合,也有对抗和联合。北方民族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简单地说,是各个势力之间融合与对抗。下面试着结合历史资料从北方民族的角度来梳理一下来龙去脉。
北方民族的匈奴时代
匈奴是北方民族掌握骑射技术之后的第一个强权。按照史料记载,战国时期匈奴就已经出现——冠带战国七(华夏族政权群),而三边于匈奴。由此说明匈奴疆域之广。冒顿单于时期,匈奴击败了东胡与大月氏,进而进攻汉朝。
东胡,是通古斯族群的直系祖先。也有可能和后来的蒙古、契丹有关系,可能是通古斯与蒙古尚未分化时的原始族群。
大月氏的族属也有争议,他们很可能是东伊朗语族的先祖,今天的塔吉克族就属于东伊朗语族。大月氏被匈奴击败,主力西迁,在阿富汗地区建立盛极一时的贵霜王朝,成为阿富汗人的先祖之一。剩余族群被同化。不然的话,很可能今天的甘肃就能看到高加索—东亚混血族群的后裔。
匈奴是什么族群?世界历史学中尚没有定论,有人把匈奴归为突厥先祖,有人把匈奴归为蒙古先祖。举个很有意思的事例:
土耳其的官方历史把匈奴帝国称为土耳其第一帝国时期。称突厥帝国为土耳其第二帝国时期。称奥斯曼帝国为第三帝国时期。
另外,蒙古国的官方历史认为匈奴和蒙古族群是延续世系,换句话说,匈奴也是蒙古第一帝国。
两个不同种族的现代国家均追认匈奴,由此可见,匈奴的族属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当然,历史向来有不同的解释,兼听则明。
总之,匈奴人是北方行国的肇始。后来的北方族群、包括后来中原北部的混合族群,都和匈奴有关。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有许多现代国家追认匈奴。按照近年来匈奴考古的DNA分析,匈奴更有可能是东亚人种为主的族群。
(汉匈战争)
大分裂时代的鲜卑政权群
西晋灭亡之后首先建立政权的就是匈奴。不过他们已经不是草原匈奴,而是入塞匈奴,核心地区已经不是在塞北,而是在山西。建立政权的这些人都是在山西出生并长大的,你问他们草原什么样儿,他们可能也不知道。你问他们黄土高原什么样儿,他们倒比你清楚。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们是匈裔中原籍移民。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入塞匈奴建立的王朝并不算北方王朝,至于算不算中原王朝——见仁见智。
当时的山西、河北一代民族矛盾比较尖锐,先是汉匈战争,然后是中原人压迫投降入塞的胡人,再后来是入塞胡人压迫中原人,反复此消彼长,你死我活。由此造成了残酷的大分裂与战争。
差不多同时期,东亚的民族大迁徙开始了。鲜卑族群发源于噶仙洞地区—— 今内蒙古鄂伦春旗阿里河镇西北。从该地区的环境来看,鲜卑族群最早很可能是狩猎森林部落。
鲜卑族群在漠北匈奴西迁、南迁之后向西迁移,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今天的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部地区。及山西大同一代。这里是游牧与农耕混合的地区。这西迁过程中,留在漠北的数十万匈奴人加入鲜卑政权,成为鲜卑人的一部分。
鲜卑族群在大同地区开启了一个重要时代——平城时代。这个地区的贵族后来发展成北魏军事贵族,也就是常说的关陇贵族势力,关陇贵族势力开启了隋唐时代,成为隋唐皇族。隋唐皇族是表亲,基本上算一家子人。
鲜卑族群一直在部落制度与中原封建化之间摇摆,部落制度包括母系社会残余,后来发展成残酷的子贵母死制度。后来又模仿中原王朝发展成太子监国制度。总之,鲜卑人一直在传统与反传统矛盾中左右取舍。直到隋唐时代,从血统到文化上的基本汉化才完成。
鲜卑入塞之后主宰草原的是柔然人,这是一支蒙古族群,也是第一支主宰草原的蒙古族群。柔然是秃发,也就是髡发,和契丹、蒙古、后来的女真习俗相近。
(大噶仙洞)
突厥汗国
于此同时,今新疆阿尔泰山一代的突厥人作为柔然奴隶出现在视野中。突厥人击败柔然人成为草原霸主。柔然人的一支踏上匈奴人的老路,沿着北亚草原之路西迁,到达保加利亚一代,渐渐高加索化,成为保加尔人祖先的一支重要源头。同时,突厥人开始强大,在隋朝开始入侵中原,引发隋朝激烈抵抗,史书记载,隋朝士兵——刀皆卷刃,手皆见骨。经过四百年战乱,中原地区的战斗力的确提升了不少。扛住了隋唐交替的这一波突厥入侵。
等到了唐朝,开始利用突厥贵族之间的矛盾,拉一派打一派,击败了东部突厥。不过突厥族群战斗力强大,政权更迭但始终屹立在漠北。
这个时期契丹已经出现了,契丹早期曾经作为唐朝的盟军,配合唐朝进攻突厥。
这个时候蒙古的祖先——三十姓鞑靼也出现了。
根据突厥阙特勤碑记载,在突厥早期,三十姓鞑靼是作为突厥的附庸出现的。时间大概是公元552-630年。这是阙特勤碑对三十姓鞑靼的第一段记载。这段时期对应唐朝,是唐太宗执政时期。这段时间三十姓鞑靼的活动范围在大兴安岭与黑龙江地区。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三十姓鞑靼与突厥关系较近,与唐朝关系较远。而这段时期,唐朝正在与突厥对抗。
三十姓鞑靼出现在阙特勤碑的第二段记载时,已经变成突厥的敌人。时间是公元682-691,这时突厥已经衰落。在阙特勤碑的记载中——
南面唐朝百姓是敌人。北面拔兹可汗、九姓铁勒百姓是敌人。黠戛斯、骨利干、三十姓达靼、契丹、奚全都是敌人……
由此可见,突厥衰落,不光因为与唐是敌对,同时,突厥被孤立了,和周边族群都成了敌人。在此以后,唐朝与各方势力在西域展开激烈争夺。安史之乱是一个重要分水岭,安史之乱以后,华北北部一直处于军阀割据的半独立状态,直到石敬瑭将华北北部交给契丹人。中原王朝失去了华北北部,就失去了控制东北地区的可能性,北方民族开始摆脱中原王朝的影响,开始自循环模式。最终导致一系列北方王朝建立。
华北北部的半独立状态以及东北地区的失控,恰恰是唐朝晚期的衰落造成的,宋朝接手了一个不梦幻的开局,华北北部成为始终悬在宋朝头上的一把利剑。
(突厥石人—传说一个突厥人生前斩杀了多少个战士,他死后墓旁就立多少石人。据说有的突厥墓旁立有上百个石人)
契丹登场
唐朝时期,契丹在辽东开始出现。但是,在突厥与契丹称霸漠北之间,还存在着漠北回鹘汗国这一政权。也就是说,契丹曾和突厥、回鹘并存,并最终成为漠北的新主人。
契丹这个民族属于蒙古族群,这是肯定的。也可以说契丹是蒙古帝国建立之前的一个蒙古政权。但是,契丹贵族从血统上说有很多回鹘贵族血统,契丹的后族都是回鹘述律部的人。从文化上说,契丹又和中原相近。契丹创立了文字,但是没有传承下来。契丹和唐的关系时好时坏,大体上契丹是臣服于唐的。契丹和匈奴一样,是行国,也就是游猎帝国。但是契丹的习俗更喜欢打猎,冬春捕鱼,夏秋狩猎,契丹贵族一年四季没几个月是待在城里的,一般都住在帐篷里。
回鹘汗国
公元742年,拔悉密、葛逻禄、回鹘三方联军击败突厥第二帝国的骨咄叶护可汗,此后拔悉密、葛逻禄、回鹘控制漠北军政大权。两年后,回鹘可汗骨力裴罗正式建立回鹘汗国。东部突厥人臣服在回鹘汗国之下。
回鹘人是维吾尔的先祖之一,也是主要祖源,回鹘人可能是突厥人的近缘族群。回鹘贵族在洛阳进行外交活动时接触到了摩尼教,并将摩尼教带回漠北,成为回鹘汗国的国教。摩尼教源于西亚,是一种混合了拜火教与早期基督教思想的宗教。由此回鹘人掌握了较高的文化体系。
于此同时,蒙古人的先祖从大兴安岭林区向西,开始涉足蒙古草原西部,与回鹘人发生了一些冲突。但当时的蒙古还是和森林部落,和现在的鄂伦春族生活方式类似。
沙陀人政权
沙陀人属于入塞内附于唐朝的突厥人。这个族群现在较少提及,但实际上,他们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华北北部建立了一系列政权。沙陀人为了换取契丹的支持,将长城防线送给了契丹人,由此造成了北宋战略层面的被动防御局面。而且,漠北的阴山鞑靼与沙陀人曾存在合作关系。只不过阴山鞑靼是不是蒙古人的先祖,尚有争议。
宋辽对峙时期
最终促使灭亡漠北回鹘汗国的是黠戛斯人,他们是柯尔克孜族的祖先。唐武宗年间(公元840年)漠北回鹘灭亡后,残部踏上逃亡之路。一部分人南逃进入中原,被中原同化。一部分人西迁,沿着丝绸之路行进,进入天山地区建立新的政权。这时回鹘人已经放弃了摩尼教,变成佛教徒,也就是西域族群的佛教时期。后来,喀剌汗王朝建立,西域开始信仰伊斯兰教。
漠北再度出现没有王廷的真空局面。除去契丹外,众多蒙古系部族开始西迁,从狩猎民族变成游牧民族。迁移的族群往往可以获得大量新的土地与资源,所以中国历史上迁徙的族群往往具有活力与能力。
宋辽金、西夏等王朝对峙时期
蒙古人的真正机会在于中原战争时期。金朝的崛起十分迅速,连续击败漠北的辽与北宋。同时西夏建立发展。整个中国进入分裂时代。
最初的蒙古并不是一强大的部族。他们臣服于金朝,同时,金朝也扶持塔塔尔等部落来削弱蒙古的势力。如果金朝的敌人只有蒙古人,那么就没有蒙古人什么事儿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金朝击败了辽与北宋,可是这两个王朝都没有灭亡。南宋继承了北宋。而耶律大石在新疆地区重整旗鼓,建立了强大的西辽。
也就是说,金朝的两个死敌其实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金朝。历史上无论是南宋还是西辽都曾发动对金朝的战争。
如此说来,金朝要面对众多敌人,自然只能采用分化手段与军事手段并用的办法对付蒙古人。金朝在蒙古边境修筑了大量长城作为防御。
(草原游牧民)
蒙古高原上的旋风
在成吉思汗称帝之时,蒙古高原上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乃蛮、克烈、汪古这些部落其实属于突厥族群,并非蒙古族群。换句话说,蒙古这个民族是成吉思汗整合并且建立的。就好像满洲这个族群是皇太极建立的一样。
游猎民族的优势在于骑兵与全民皆兵的动员体制,这种优势可以导致游牧民族迅速崛起,在一代人时间内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游牧民族的劣势在于人口太少且分裂成若干个小政权,这是因游猎民族经济结构相对单一,社会形态相对简单所导致的。
谁能运用优势,回避劣势,谁就能称王。
成吉思汗时代,整个中国分裂成为若干政权,给了蒙古人统一蒙古高原的机会。解决了分裂问题,成吉思汗改变部落体制,建立千户制度,将游牧民族统一起来。
成吉思汗改变人口劣势,建立了一支十万人规模的骑兵。在古代,任何拥有一支十万骑兵规模的政权可能都会选择扩张。因为养活这支军队需要钱。牧民的装备和骑兵的装备可不一样,部落制度已经瓦解,不可能再让各个部族的士兵回到原来的牧场放羊去。那样的话,就等于再次分裂。
再说,你称王了,别人不会无动于衷。骑兵是进攻兵种,不利于防御,蒙古高原也无险可守。蒙古人不会筑城防御,如果真的有人深入草原,那就只有打伏击。如果打伏击还没打过,那就完了。那就只有像匈奴人一样,跑路。
可是跑路也不是办法。别忘了牛羊的速度没有马快。敌人的骑兵来了,那就只有骑马逃跑,骑马逃跑,牛羊就没了,牛羊没了,吃啥喝啥?
于是,主动进攻就成为最好的选项。
综上所述,蒙古的崛起的外因是因为中国的分裂。内部因素则是成吉思汗成功整合了游猎民族的全部力量。百骑可裹万众,游牧民族的崛起往往十分迅速,让定居民族很难作出调整。
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参考书目:
草原帝国
九姓达靼游牧王国史研究
有时聊人文历史
亚欧大陆,两种文明、两种文化的冲突自古至今,就未曾停息过。农耕文明旱涝保收,持续而牢固的收入使得他们用多余的财富建造城市、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并创造科技、文化和军事。游牧文明,四海为家、靠天吃饭,流浪生活注定使他们居无定所、掠夺为生。一个靠守、一个靠功,长城就是农耕文明防范来敌的典型建筑,金戈铁马,却是游牧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佳武器。大汉大唐大宋、大食和吐蕃,抗击匈奴、突厥、回鹘与蒙古,一直就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世纪相搏。随着科技进步、文化融合,草原民族称霸世界已成为历史,工业革命使得融合文明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今后的霸主。
海岩86991
当然有关 原来蒙古草原的主人不是一个蒙古人 还有匈奴人 ,回纥人 ,突厥人等部落 大唐打击这些部落以后这些部落和大唐的效力耗掉了 这对分散蒙古人来说带来了统一的机会 ,蒙古草原没有他们的敌人以后 成格斯汗等蒙古英雄统一了蒙古部落 ,他最起码开始部落战争 ,然后逐渐强大 ,回纥人的服从 他的军队还强大了 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