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吹哨人”的國家才有未來

紅星新聞

發佈時間:19-09-2319:43成都商報社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今日社會,“吹哨人”是指揭露機構、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的內部舉報人。“吹哨人”揭露的通常是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而這一形象,以前多出現於國外的新聞報道中。可近日,《國務院關於加強和規範事中事後監管的指導意見》對外發布。文件提出:建立“吹哨人”、內部舉報人等制度,對舉報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和重大風險隱患的有功人員予以重獎和嚴格保護。


保護“吹哨人”的國家才有未來


在國家文件層面,這大概是國內第一次提出“吹哨人”制度,確實是一個難得的進步。不僅如此,據媒體報道,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家針對推行“吹哨人”制度和內部舉報人制度,正在做出一系列密集部署,比如,加快研究建立違法嚴懲制度、懲罰性賠償和鉅額罰款制度、內部舉報人獎勵制度等,提高重點監管效能,讓嚴重違法者付出高昂成本等。

長期以來,無論是對機構,還是對企業,監管層面都缺乏一個突破口,難以層層深入,進而瞭解相關機構和企業的真實情況,甚至是“潛規則”,更別說什麼繩之以法了。

從現實的狀況來看,推崇“吹哨人”制度和內部舉報人制度,確實是一個契合實際的突破口。既能一定程度上緩解外部監督所依靠的行政力量緊張的問題,又能實現從內部攻破堡壘,讓信息不對稱的難題迎刃而解,一定程度避免了現實的尷尬。

其實,之前市面上也不乏“吹哨人”,比如,2017年的Farine麵包店後廚事件,就有“吹哨人”的身影。一則微博上的舉報徹底揭露了隱藏在Farine後廚“令人不忍直視”的真相。半成品麵包長期放在長滿黴點的帆布上、原料全都是過期麵粉、沒賣完的西點第二天照樣出售……事後監管發現,該面包店中央廚房最終共查獲過期麵粉超過1.5噸,足夠製作6萬隻法式可頌麵包。

可以說,當監管有了“吹哨人”的介入,確實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也讓監管本身更有主導性和震懾力,這是在現實中能得到驗證的。但需要認清的是,由於長期以來國內對“吹哨人”缺乏有力的激勵和保護機制,使得“吹哨人”大多都是個例的存在,現實作用甚微,難以實現普遍性的監管和約束,對社會層面的震懾效果也一般。

所以,這進一步佐證了重獎並保護“吹哨人”的現實必要性。有了重獎和保護,一方面能保證“吹哨人”的基本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更好激勵“吹哨人”,使之為社會和民眾做出更大貢獻。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隨著“吹哨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內部監管能夠真正亮劍,並和外部的監管實現“內外結合”,使得相應的整體監管規範也就擁有了更強有力的抓手,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理和重大風險隱患防範,都會更加及時有效,這也是對社會公共利益負責任的體現。

重獎並保護“吹哨人”,擦亮內部監督之劍,讓“不敢舉報”四個字成為歷史,讓每一個社會人都能做到坦坦蕩蕩的“懲惡揚善”,不需要擔心打擊報復,只需要考慮正義與否,這也是當下社會該有的追求。

紅星新聞簽約作者 默城


呼籲我國儘快建立吹哨人保護制度

保護“吹哨人”的國家才有未來


關注徐老遊

跟著老徐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