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

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

“要有更高的站位,要更加注重战略性、学理性的研究,更加关注长期性问题的研究”。3月16日,华中师范大学学术战“疫”中期小结暨研讨会网络视频会议召开,校党委书记赵凌云如是说。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华中师范大学迅速组织广大学者开展疫情研究、防疫研究和疫后建设研究,积极参与决策咨询,打响了一场特殊的学术战“疫”,在彰显特色、咨政建言、成果转化和培育优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时间部署 体现使命担当

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

1月26日即武汉封城后的第三天,校党委书记赵凌云就敏锐地意识到学术战“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设计和部署开展学术战“疫”。

他在动员部署工作中指出,国难当头,学者担当;学术报国,华师有责。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校的政治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等多学科优势,紧紧围绕疫情防控全过程中涉及的经济社会风险、社会基层治理、社会舆情引导与应急管理、在线教学、心理咨询、居家健身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理论与咨政研究,为国家分忧解难。

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

赵凌云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在赵凌云书记、郝芳华校长的指导下,学校迅速以“疫情、治理与现代化”为主题成立专项课题组,抢占先机组建专家团队,动员和协调21个学院100多名教师拉开学术战“疫”的帷幕,成为武汉疫区最早开展此项工作的高校。

3月16日,在学术战“疫”中期小结暨研讨会网络视频会议上,郝芳华强调说,要增强定力,聚焦深层次问题,加强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要将研究重心从湖北本土转向全国乃至全球,要具备全局观念和全球观念。要总结经验,锻炼队伍,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争取获得国家各方面的支持。学校在智库建设特别是智库人才的评定、学术成果的认定以及跨学科交叉研究的认定和激励方面,要展开政策修订和完善。她高度肯定专家学者提出的疫情大数据库建设构想,指出未来要把疫情大数据平台建成华中地区乃至中国、世界最全的关于疫情和突发事件的研究中心和展示中心,成为学校在这一领域的突出特色,形成真正的学科增长点

五个方面发力 战果成效显著

经过50多天的努力,学术战“疫”硕果累累,为“救国于危难、服务于人民”提交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只有及时加强与各级党政部门、主流媒体等的互动沟通,精准把脉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需求点和攻坚点,才能真正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赵凌云介绍说。经过精心筹划组织,学校从五个方面集中发力开展学术战“疫”,并取得突出成效。

组织专家以笔谈的形式撰写理论文章。已完成35篇理论文章,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光明日报、科技时报等报刊杂志公开发表,并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学习强国等网站转载。

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

对接抗疫中的现实问题撰写咨询报告。已完成咨询报告208份,据不完全统计,已有50多份报告得到中办、教育部、湖北省委等各级部门以及新华社内参、人民日报内参等的采用,其中多篇报告被国家领导人和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人批示。

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

承担部省级多项抗疫专项课题。包括教育部科技司委托的基础教育领域在线教育应用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2项,湖北省委宣传部委托的抗疫精神研究课题1项等,学校先后两次开展疫情防控自主科研立项,共支持立项课题54项。在线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疫情期间全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与技术指导。

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

组织专家积极参加多部门组织的抗疫咨询座谈会。疫情期间先后有7名学者参加中央疫情防控指导小组、中宣部、民政部、湖北省委宣传部等组织的专家咨询座谈会。

组织专业教师为社会提供网络健身与心理咨询等服务。体育学院以“体医结合”和“居家健身”为主题,共制作和推出437条视频;心理学院牵头组织全国120所高校近4000名心理咨询教师开通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截止目前平台已接入超过13000人次;同时心理学院教师录制的《心理热线有效,强化心理疏导》、《温馨行动,同心抗疫》等视频节目点击播放量破百万。

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
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
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
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

加强巩固转化 促进交叉融合

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

3月16日,学校召开“学术战‘疫’中期小结暨网络视频研讨会”会议,多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现在我们战‘疫’上半场是应急于当下,下半场要远谋于未来。在研究层面上要有战略纵深,进一步增强战略高度,”新闻传播学院喻发胜教授说,他还提出可以考虑构建一些疫情数据库平台,新建一批新的学科点,产出标志性成果。

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

“下一步我们的研究报告要进行深度的分析,要来自于调研和数据支撑,同时还要考虑做些统筹工作,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进一步加深协同交叉融合,对相关领域进行集体攻关。”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陈荣卓教授说。

疫后重建涉及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社会重大应急事件管理体系重构、受灾群众心理疏导与体质增强、伟大抗疫精神弘扬等重大问题。学校将在疫后重建中持续打好学术战“疫”,不断培育和厚植学术研究新优势。

赵凌云对学校学术战“疫”后续工作进行了谋划,“我们要成立‘疫情与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组建高水平的跨学科、跨专业、跨院校的协作攻关团队,加强政校合作、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学校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疾病等的社会管理应急研究能力。还要培育一批重大课题和重大成果,策划建设武汉疫情防控数据库和数字博物馆,编撰与出版疫情防控研究丛书、论文集和咨询报告集,自主设计和立项建设一批与疫情防控、疫后重建等密切相关的重大研究课题等。再就是培育建设新的学科交叉点与学术增长点。以此次疫情防控为样本开展多领域、多角度、多形式的学科交叉,形成社会应急管理、舆情应急传播、疫情应急心理等新的学科平台和学术研究领域。”

☝☝☝

和华小诗做朋友!

学术战“疫” 华师“处方”

▷春分丨寄期许,盼君归

▷更好的教学,更好的我们丨华中师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一年来

▷“樱”为0开!

▷湖北,0!0!0!0!0!0!

▷抓关键·释活力·重成效 | 华中师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一年来

▷桂子山的樱花开了~~~ 摄影:陈希昌

▷桂子山夜话 | 考试虽延期,备考不懈怠

▷@贵州师范学院 九年帮扶,“疫”路有情

文字:蔡鹏 党波涛

审校:刘宏达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