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扁舟,泛游湖海,理想的丰满,现实的骨感

当年读《论语》,惊讶孔子曾经的感慨:“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是我的主张行不通,我想坐着小船到海上去,漂流到哪儿算哪儿。孔夫子也说这样的话?后来,才明白,这是孔子的失意话,他对现实太失望了,想着不如干脆避世了!当然,孔子是不可能乘船在大海上漂流的,也不会避世消极的,孔子是有使命感的伟大人物。

有人说,孔子真要乘桴浮于海,可能漂到扶桑(日本)去了。其实,这是孔子的感慨而已吧!但孔子所说的话,就给后代的读书人一个启发,人生失意,不如乘小船而浪游江湖,寄托余生吧!

一叶扁舟,泛游湖海,理想的丰满,现实的骨感


​战国末期,楚国政治家、外交家、大诗人屈原,被楚国的楚顷襄王流放到沅江、湘江一带,屈原脸色憔悴,身体枯瘦,披发行吟泽畔,遇到一个渔父,渔父劝曾经做过三闾大夫的屈原随波逐流、醉生梦死,混混拉倒,何必那么认真执着呢!渔父唱着古老的歌谣讽劝启发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如果屈原听了渔父的话,隐居江湖,水清沐发,水浊洗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兴致来时,吟诗作赋,不亦乐乎?但是,屈原似乎是一根筋,不知灵活变通。其实,屈原志在报国,为人高洁,出淤泥而不染,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也对做万事不关心的隐士没有什么兴趣。

一叶扁舟,泛游湖海,理想的丰满,现实的骨感


屈原以后,一叶扁舟,傲游江湖,不是传说,不是感慨,确实是一种让失意读书人向往的人间生活了。

唐代孟浩然是个真隐士,也曾想出来做官,但是没有成功。他说:“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酒,谁论世上名。”因为失意,只好泛舟湖海,与公卿们说一声,不玩了,老孟我走了。我要以一杯酒为乐,不稀罕世上的功名与浮名了。

大诗人李白就嚷嚷:“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有非常强烈的政治抱负、有功名心,但是在政治上并不成功;李白同时又一直喜欢寻仙访道,泛游江湖,隐居名山也是他的所好。李白对浮舟泛游一直有强烈的喜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老朋友孟浩然乘船走了,把李白的心也带走了。李白要去寻访隐逸之士,他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李白进入名山胜水,也隐居的一段日子,但李白哪里寂寞得住,李白又出去“浪”了。

一叶扁舟,泛游湖海,理想的丰满,现实的骨感


思想家 、文学家的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流放到西南蛮荒之地。柳宗元有一首《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样一个孤绝的渔翁,差不多就是柳宗元的自喻,但是这个小舟之上的渔翁可不是隐居避世,是自喻柳宗元人生意志的坚定高绝。柳宗元的《渔翁》诗写道:“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这个渔翁是柳宗元艺术化的渔翁,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写,表达的是被贬谪的柳宗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柳宗元即使想做一个隐士也是不可能的,“岩上无心云相逐”固然自在高逸,柳宗元却是戴罪之身。

宋代大改革家王安石的变法失败了,心灰意冷,给朋友写诗说:“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王安石遗憾自己不能够乘木筏漂洋过海到日本去,说不定这确实是王安石的心里话呢。

宋代苏轼贬谪到黄州,一日醉酒,吟唱:“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据说,负责监督苏轼的地方官员吓坏了,以为苏轼跑了,官员到苏轼家去找他,苏轼正打着鼾声,酒醉未醒呢!苏轼是豁达的,看淡了浮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是苏轼内心情感的渴望,不是真的要隐居江湖,了此一生。

一叶扁舟,泛游湖海,理想的丰满,现实的骨感


南宋张孝祥被罢官,从岭南归来,路过洞庭湖,在《念奴娇•过洞庭》有这样的词句,意象非常壮阔。“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是乘小舟过洞庭,三万顷波涛,清光朗照,胸怀也被荡涤得干净清爽,所以他最后写道:“扣舷独啸,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乘船夜过洞庭心境是豪迈的,他在此时与天地精神往来,悠然心领神会,是没有泛游江海,隐逸情怀的。

所以,读书人士大夫们所谓的一叶扁舟,渡过余生,更多的是向往一种精神的自由,一种出世情怀的想法,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他们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够如此的少之又少。

一叶扁舟,泛游湖海,理想的丰满,现实的骨感


明代词人杨慎(1488--1559)家境优越,他二十四岁中状元,但文人嘛可能说了几句尖刻的话,使龙颜大怒,杨慎被拉到宫门外剥下裤子打了屁股,又谪戍边关,在云南度过了大半的人生时光,最后也死在了边地,杨慎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那是太深刻了。据说,杨慎在流放南行到湖北江陵的一处渡口,遇见一个渔夫的和一个樵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古今。杨升庵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写下了《临江仙》。

一叶扁舟,泛游湖海,理想的丰满,现实的骨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白发渔樵江渚上”,这才是真正地在江河湖泊上生活的人们,他们不是隐逸的读书人,失意的士大夫,只是一般的是渔夫和樵夫,打渔砍柴,养家糊口,茶余饭后,秋月春风,山水美景,习以为常;帝王将相,兴亡悲欢,笑谈闲聊。人间烟火,平平常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