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解读:真后悔,现在才读这本书!

大家好,我是一修,读一本书,修一次行。

今天给大家解读的这本书,叫作《培根随笔》。

为什么要选择这本书呢?从整本书的目录来看,就能让你感觉到惊讶。我们人的一生,从小到大,小到个人自己的生涯,大到民族国家的发展,从真理到死亡,从财富到贫穷,从嫉妒到爱情,从读书到人性美,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层面。

《培根随笔》解读:真后悔,现在才读这本书!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培根是谁?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教室的墙壁上醒目地挂着一句名言,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就是培根说的。能说出这句真理的,肯定是从事过很多学术研究,经历过很多科学实验,多少次的失败与成功才总结出来的话。往往这些真理性的话,都蕴含着哲学的意义。没错,培根就是一位哲学家,散文家,也是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他就是以哲学家的眼光及角度,历经世事,思考人生,对人性问题深入剖析才写出这部作品《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解读:真后悔,现在才读这本书!

那么,这样的一本书,我们很有必要好好深入地解读学习。当然,整本书的内容极其丰富,今天我的解读也只是站在了我所学的认知的角度进行阐述观点,汲取了书本的部分内容进行述说,存在着个人片面性。如果想要全面深入学习的,建议大家可以好好读一读这本《培根随笔》。

1、真理与死亡

“真理到底是什么?”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每天是不是从早上到晚上,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偶尔放松娱乐,刷刷视频,看看朋友圈,很快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根本就没有想过一天过得怎样,更没有思考过,什么是真理?

《培根随笔》解读:真后悔,现在才读这本书!

倒是一天中,我们说过或听过很多道理。我们听领导,听长辈讲道理,给小孩,给晚辈讲道理。道理,其实就是我们对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的经验。所以道理大多是有经验的人,讲给没经验的人听。但是,道理是具有主观性的,大多是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所以有些人说出来的道理,存在着真伪,不一定对,因为他并不完全是从实际出发,个人经验而已,有时候对,有时候也可能错。

而真理,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道理。虽然也是主观性总结出来的,但必须以客观实际为主,必须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检验,同时又具有正确性,这才是真理。当然在某种条件下,决定因素发生了变化,真理也有可能成为谬论,但真理和谬论不能混淆。只能不断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于死亡,死亡又是什么呢?这同样又是我们大多数人,活了一辈子压根没想过的事,除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会想过死亡,回想自己的一生。

《培根随笔》解读:真后悔,现在才读这本书!

培根说过一句话,我想这样形容死亡,说得非常好。他说:成人畏惧死亡,犹如儿童之怕进黑暗;儿童对于黑暗的天然恐惧,因传闻和故事而与日俱增,成人对于死亡的恐惧亦是如此。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小时候,真的是很害怕黑暗。反正我小时候,记得有过好多次是开着灯睡觉的,因为听了太多大人们讲的那些鬼怪故事了,而且每次还不重复,真是气人。现在,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但是当我们经常看到那些突发死亡的新闻时,我们也会心生恐惧。所以,死亡只是一个定义词语,真正让我们恐惧的是死亡相关的事件,信息及一切。

培根,在书里说道:与死亡俱来的一切,往往比死亡更骇人:呻吟与痉挛,变色的面目,亲友的哭泣,丧服与葬仪...当我们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我们难免会心生各种与之相联的情感。是这些情感,超越了死亡。正如培根所说:复仇之心可以征服死亡;爱恋之心可以蔑视死亡;荣誉之心可以希冀死亡;忧伤之心可以奔赴死亡;恐怖之心也会预期死亡的到来。

对于死亡的态度,墨西哥人的诠释,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他们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归宿,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只要有人记得逝去的人,那么这个人就会永远在于世上。想想,有时候生与死皆为自然,而自然便是永恒。而我们活着的时候,应该一心向善,努力向上,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或许更能对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对世界有价值,那么死亡便不是终点,那是另一个自然的开始。

2、亲情,爱情,友情

一个家庭里的亲情,无非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但是,不管我们是作为子女,还是初为父母,我们有时真的处理不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对父母而言,这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分配不均,在多个子女中,父母给予的疼爱总是无法在子女中平衡。这在我们上一代人,更为明显。

《培根随笔》解读:真后悔,现在才读这本书!

因为上一代人的子女众多,爷爷奶奶那一代人,他们大多数会生育五、六个子女。子女当中,总有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都受到重视,也总有另一个孩子从小到大都被忽视。这也就会造成,长大以后子女有的会很优秀,有的很平庸,有的甚至是愚昧。在家庭教育中,母爱占比尤为明显,母亲能不能对子女一视同仁,尤为重要。当然,父亲的角色在子女的培养教育上,也是不能缺席。

对于亲情上面,培根认为:孩子的可塑造性很大,父母可以从小规划孩子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进行相应的培训。但是如果孩子本身就有自己的喜好,对某一方面具有天赋,那不妨顺其自然。对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培根形容得很透彻:子女加重了父母对生活的忧虑,但也减轻了父母对死亡的恐惧。有时,子女是父母辛劳中的甜蜜,但有时也会在不幸上雪上加霜。

关于爱情,培根认为:在人生的舞台上,爱情是重要的戏,有可能是喜剧,有可能是悲剧。但是在现实生活的爱情中,往往并没有舞台上的剧本那么美好,甚至是招来灾祸。人们在恋爱时,真情流露,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爱意与情欲,过于放纵会对事物的本质及价值观视而不见。

《培根随笔》解读:真后悔,现在才读这本书!

这句话,是不是说得很对。回想一下,你当时谈恋爱的情形,当你醉入爱河之中,凡是与爱情无关的事物,基本上都是漠不关心,毫不在意。而当有人提出反对你们的爱情时,更是什么话都听不进去。这也就是古人说的:爱情和智慧不可兼而得之。

爱情泛滥之时,正是人们软弱之际。所以有时才说,爱情的确是愚蠢的产物。但是无论怎样,爱情的影响力是极其重大的。爱情,可以影响改变一个人,包括他的事业。这要看你如何把爱,摆放在什么适当的位置,处理得好关系,爱情于你的事业,就是助力;处理得不好,那便是干扰,会阻碍你的事业发展,使你无法终于自己的目标。

“一座大城市就是一片大荒野”,因为在一座大城市里,所有人都是散居各处的,朋友也是。这除非是在很小的城镇乡村,朋友的交情才会有所不同。这就好比在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每到下班回家时,就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难免能交到真正交心的朋友。如果是在乡村的话,有可能从小到大,整个乡村里的人,大多认识,总会有几个交情不错的真正朋友。

所以培根,给我们很真实的断言:什么是孤独呢?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所在的城市不过是一片荒野。但是人天生的性情,还是适合与懂得交友的。

《培根随笔》解读:真后悔,现在才读这本书!

那么,交朋友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培根说:友情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当我们有各种负面情绪时,朋友可以帮我们得以宣泄、放松。如果我们的身体堵了,可以通过药物疏通。但如果是我们的心堵了,一个真心的朋友就是通心的最好药剂。你可以向你真心的朋友,诉说心里所有的不满,愤怒,不平,抑郁,诉完了,心情也就畅通了些。

关于友情,培根的这句话,说得十分通透。培根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优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优愁。

3、财富与野心

财,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有财,有时更像是一种保障。当然如果能够富,那就最好了。所以拥有财富,是很多人一生的梦想。发家致富的方法成千上万,但多半是偏门歪道,过于邪路当然不可取。但是想要赚取财富,必是有方可寻。只不过财富与德行有着密切关系,往往很多人为了赚取财富,最后走上了背信弃义的道路。而当财富达到一定的数目后,其实财富于个人而言,本身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用处了。

《培根随笔》解读:真后悔,现在才读这本书!

马云,曾说:我认为赚钱,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我对赚钱不感兴趣,我对花钱感兴趣。培根在书里提到,罗门有言:大富之所在,必有许多人消耗它,而财富的主人除了能用眼睛看它以外,还有什么可享受的呢?所以,当你的财富多到一定数目后,财富于你而言并没有实在的用处。

对于财富,培根认为:我们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施之有乐且遗之有慧。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的财富之道。

《培根随笔》解读:真后悔,现在才读这本书!

说到野心,培根在书里提到:野心,就像胆汁,能使你变得积极,也能让你变成恶毒。想想,你公司里的同事,你以前共处的同学,你社交认识的朋友,多少有几个就是野心勃勃的人。当他们状态良好,运势顺利的时候,靠着努力,胆识,很快就能步步升迁,收入满满。但当他们开始碰壁,受到阻力时,也会心生怨恨,焦急烦躁,开始转向恶毒的一面,使用一些恶毒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野心。

野心就是一把双刃剑。野心,能够让你梦想成真。野心,也能让你美梦破碎。

4、读书与学习

关于读书,培根的话十分精辟。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简单来说,就是:读书可以让人心情好,有乐趣,长知识。这对于一个人的心性及思想来说,读书有着深层的意义;对于一个人的才智来讲,读书也取到了重要作用。

《培根随笔》解读:真后悔,现在才读这本书!

在读书方法上,培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他说: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有的书只要读其中的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一些好书则要反复地读。综合来说,也就是我们爱读书,会读书,才能读懂书,读好书。

世间万物,转瞬即逝,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因此,事物的变化,它是正常的,我们更应当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如果周遭的变化与自己相关,那就适应它,学习它。正如培根所说: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这就是应对变化最好的方法:学习。

《培根随笔》解读:真后悔,现在才读这本书!

学习,就是求知;求知,就会改变;改变,就能发生,发生不一样的变化。如此循环,变化更迭,这就是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愿我们始终学习,终身读书,不负前行。

【结语】

大家好,我是一修。读一本书,修一次行。

《培根随笔》是培根对于外界事物及人性的不同角度、各种想法观点的随笔论文,包括:人性,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此,仅限于个人的喜好,我只汲取了书本部分内容。整体书,蕴含着培根很多方面,很多层次的思想精华,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建议大家,可以花点时间,好好品读一下这本书。

本文由终身读者原创,欢迎收藏/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