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太平天國的皇帝是石達開,有沒有改寫歷史的可能性?

毅睿臨城上


如果太平天國的最高領袖不是洪秀全而是石達開,太平天國也許會取得更多的勝利,但最終仍然難逃失敗的結局。

石達開後來帶領二十多萬大軍離開天京,與洪秀全分道揚鑣,但卻沒有取得什麼成就,轉戰南方勝少敗多,最終在大渡河被清軍打得全軍覆沒,英勇就義。

由此可見,石達開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最高領袖,不具備一統天下的雄才大略。

太平天國最優秀的軍事統帥其實是楊秀清。太平天國前期對清軍勝多敗少,絕大多數都是在楊秀清的運籌帷幄之下。

可惜楊秀清在攻佔南京之後,沒有一鼓作氣統帥太平軍主力北伐中原,直搗北京。不然很可能一舉推翻滿清政權一統天下。

定都南京讓洪秀全楊秀清失去了進取天下的勇氣,花天酒地,驕奢淫逸,導致爭權奪利自相殘殺,斷送了大好局面。


如果把楊秀清的雄才大略與石達開的低調穩重結合起來,太平天國打敗滿清一統天下可能性很大。


太平天國推翻滿清的最好時機就是1853年攻佔南京之後,如果楊秀清石達開統帥太平軍主力大舉北伐,滿清將領無人是楊秀清石達開的對手,因為此時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地方武裝而沒有成立。



當時楊秀清石達開等帶領太平軍主力攻佔北京推翻滿清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可惜楊秀清只派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帶領兩萬多太平軍孤軍深入,最終全軍覆沒,失去了一舉推翻滿清的最好時機。


厚德載物49847


只要石達開做太平天國的一把手,歷史就已經改寫了!所以這麼問有漏洞!應該問,石達開做太平天國一把手,太平天國有沒有可能成功?

答案是:不會成功!

首先,太平天國全民信基督教,讓全中國四五億人都去拜上帝,都去信基督教,這絕不可能!特別是士大夫,只信孔孟之道,不信基督!失去士大夫們的支持,太平天國只會變成第二個李自成!

其次,太平天國提出的天朝田畝制度,搞的是絕對平均主義,一開始也許能吸引流民,但時間一長就會引發矛盾,這些矛盾包括地主與農民的矛盾,有地農民與流民的矛盾,,,,利益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必然導致太平天國根基不穩!

其三,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與西方正宗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不同,某種程度上是對基督教的褻瀆!從根本上說,拜上帝教就是邪教!所以引起洋人的不滿,導致洋人組織洋槍隊加入圍剿太平天國!加速太平天國覆亡!

其四,太平天國沒有穩固的根據地,基本上屬於流民作戰!沒有穩固的大後方,作戰很難勝利,失敗是必然!

綜上,太平天國的失敗,不是洪秀全當皇帝當失敗的,而是宗教政策、民族政策、土地政策、經濟政策、軍事政策等一系列不當的合力造成的!不改變這些政策,換誰當太平天國一把手都沒用,太平天國絕不會成功!








一葉碧雲


石達開(1831年—1863年),小名亞達,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今貴港市港北區奇石鄉)客家人,祖籍地在今廣東省和平縣。石達開是太平天國主要將領之一,中國近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戰略家,武學家,詩人,書法家,民族英雄。1851年12月,太平天國在永安建制,石達開晉封“翼王五千歲”。1857年,封“左軍主將翼王”,天京事變曾封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翼王”,軍民尊為“義王”(本人謙辭不受)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歲受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萬馬,二十歲獲封翼王,三十二歲英勇就義於成都。一生轟轟烈烈,體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蹟為後世所傳頌,被認為是“中國曆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 很多人會問,這麼優秀的一個將領他為什麼不自立為王呢?


首先,石達開是一個英雄,而不是一個政治家。因為他是英雄,所以他要選擇離開天京出走。因為他不是政治家,沒有想過自己當皇帝,所以沒有對洪秀全取而代之。可以說石達開的人生觀價值觀,與洪秀全完全是不一樣的,所以最後他要和洪秀全分道揚鑣。石達開離開天京的時候,雖然絕大多數天京人都擁戴他,但是他只帶走了幾千兵馬。並且還讓跟隨自己的將領李秀成、陳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韋志俊、楊來清等人回到天京,支持洪秀全。這顯然不是一個想做大的政治家的做法,而只能是一個英雄的做法。在大渡河兵敗後他為了保護自己的兄弟,去清軍軍營中當俘虜,但並不是去投降,最後被殘忍的凌遲處死,並不吭一聲。
從這幾點也可以看出,石達開並不適合做皇帝,因為他沒有大局觀,沒有政治家的頭腦,只能做一個人民心中的英雄,英雄不一定會治理好國家,而治理國家沒有政客的頭腦,怎麼來用人治理好自己江山。所以說就是石達開當了皇帝,也不一定會改寫歷史,也只有可能給歷史留下一個永遠的英雄形象!


雜趣雜論


皇帝身為一個國家級政治集團的首領,需要具備以下基本素質:

一、對國內外政治形勢和政治動向的總體把握;

二、獲得下屬主要區域和領域政治集團的充分支持;

三、熟練運用平衡牽扯之術維持政治力量的平衡;

四、盡最大努力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並且能保證被統治階級的生存和發展;

五、政治接班人的培養,江山的順利移交;

六、皇家和朝廷財政的運營和指導;

七、軍事權力的絕對掌控及操縱;

八、各大政治地域和領域的協調發展;

九、對外交往,戰略聯盟條約的締結;

十、擁有直屬於自己的獨立的情報體系,確保對各種政治異動的耳聰目明。

對照以上十條,石達開幾乎一條也不具備,所以他的失敗在所難免。楊秀清稍微強一點,洪秀全只具備幾條,所以他們各自的位置也反映了各自的真實水平。

所有對歷史的研究都是從打破歷史的假想開始,到迴歸歷史的真實而結束。


歷史教育局膺點評


前言:石達開就是個將才,不適合做一把手!

石達開,綽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早期核心領導人之一。16歲受馮雲山邀請出山,19歲統帥千軍萬馬,20歲獲封翼王,24歲橫掃湘軍於大江南北,屢次逼迫曾國藩投水自盡,可謂是傳奇人物。但是,石達開之赫赫戰功的取得,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楊秀清高超的戰略部署和指揮調動,他只是楊秀清計劃的執行者而已。其實,石達開善長的領域是民政和地方治理,他的軍事能力很一般,沒有獨擋一面的能力,獨自作戰時屢戰屢敗,連地方武裝都打不過!

圍攻衢州,被地方團練擊敗。1857年初,石達開帶二十萬精銳離開天京搞單幹,從皖南下江西,然後前往浙江創建根據地。衢州位於浙江西部,號稱“四省通衢,五路總頭”,“控鄱陽之肘腋,扼甌閩之咽喉”,戰略地位極為重要。1857年4月,石達開親率20萬大軍分兵三路攻圍衢州,連營四十餘座,遮天蔽日。當時清軍主力都在皖南、湖北作戰,衢州城只有區區五六千地方團練駐守,但石達開卻未能攻克,反而被城內外清軍夾擊,敗退福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石達開拙劣的指揮水平和投機取巧的作戰心態。衢州城扼守四省要衝,為兵家必爭之地,此時石達開本應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攻破城池。但是,石達開攻城遇到挫折之時,便分兵攻打附近縣城,坐等清軍援兵到來,以致遭到慘敗!

大軍壓寶慶,敗退廣西。石達開在衢州遇到挫折之後便南下福建匯合楊輔清,意圖開闢閩浙根據地,但再次被當地團練阻擊在堅城之下,因此便決定進軍四川,佔據巴蜀之地。寶慶(邵陽市)位於湖南中部,北臨長沙和湘潭,是石達開由江西、湖南、湖北進入四川的要道之一!1859年6月,石達開率30萬大軍猛攻寶慶府,當時城內只有一萬多臨時招募而來的團勇守衛,若不出意外,駱秉章必然就此被俘虜。但是,石達開缺乏戰略眼光以及拙劣的指揮水平再次暴露無遺,所以不但不能取勝,反而被反包圍,敗逃廣西,回到了原點!原因有三,其一、石達開不敢打也不準備打硬仗。在江西休整近三個月,連攻城的器械都沒準備好;攻城遇到困難且部下傷亡過大之時,立刻放棄進攻,圍而不打。其二、不敢當機立斷,繞道北上。當時寶慶城內只有一萬多雜牌軍,石達開若是及時撤離,駱秉章、左宗棠必然不敢出兵追擊。其三、後援全無,大軍屯于堅城之下。石達開沒有打硬仗、打血仗的勇氣,攻城遇挫後便直接屯兵城下,想通過長期圍困的方式迫使敵軍自動投降。但是,石達開沒有可靠的根據地,而敵軍又有源源不斷的物資補給,採取此種戰法,必敗無疑!

二十萬大軍,不敵慶遠山寨。1859年9月,石達開三十萬大軍在寶慶府被左宗棠、劉長佑、李續宜反包圍,部隊損失慘重,被迫退入廣西。自從太平天國運動以來,天地會起義、土客械鬥不斷,廣西遍地是戰火,田地一片荒蕪,因此糧食成為石達開面臨的最大問題。石達開雖說屢戰屢敗,部隊減員、逃亡現象嚴重,但時逢亂世,招兵容易,其軍隊很快便達20萬。有部隊,就得需要糧食,需要相應的軍用物資。採取流寇作戰方式的石部沒有可靠的根據地,想得到補給,最佳途徑便是劫掠村寨或者武力“徵糧”。但是,廣西地貧、落後,根本無法滿足石達開大軍的糧食需求,村民為此紛紛進入深山,結寨自保。1860年至1861年,石達開為了得到糧食,親率20萬大軍攻打慶遠府內各處山寨,但幾乎毫無所獲,連一座寨子都沒能攻下。要知道,寨子內部只有幾百上千村民駐守,幾乎沒有任何正規軍,由此可知石達開軍事指揮水平之低下。也正因如此,汪海洋、傅忠信等大將對其失去了信心,於是率部脫離翼王,迴歸天朝,追隨李秀成而去!

猶豫不決,命喪大渡河。石達開在廣西的日子可謂備受煎熬,外有劉長佑湘軍和其它地主武裝的圍剿,內有部將產生動搖而北上天京請罪。在此情況下,石達開被迫進軍滇、黔邊境尋找生路,然後再伺機進入四川創建根據地。1863年5月,石達開帶領殘部來到了大渡河畔,準備渡河北上,進軍成都。此時,石達開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沒有趕在暴雨來臨之前強渡大渡河,而是停下來為他剛出生的小兒子慶祝三天三夜。三天後,暴雨傾盆,河水暴漲,缺少大型船隻的石部根本就無法渡河;此時駱秉章大軍也正好趕到大渡河畔,將其團團包圍,石達開的末日到來了!這時,石達開虛弱的一面再次暴露無遺,他不敢強行突圍亦或背水一戰,而是選擇了投降。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在成都被駱秉章凌遲處死,一代梟雄就此結束了生命,實乃遺憾至極!

總而言之,石達開不是獨當一面的帥才,他只適合在楊秀清手下效力,搞民政和外交,脫離東王的指揮,石達開一事無成。


我來讀歷史


太平天國的誕生就是一場鬧劇,石達開做皇帝也是同樣的命運。願景文化不同,造就了太平天國如曇花一現。

太平天國的誕生是清朝政府不作為和官員腐敗造成的,百姓們衣不遮體,食不飽腹、重稅苛捐。

百姓民不聊生,只能選擇反抗,洪秀全帶領廣西眾鄉親趁機而起,清朝滿國全境如同燎原之火奮勇而起。

洪秀全自稱是耶穌的弟弟,耶和華的二兒子。自稱是天意的化身,造反需要理由這個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洪秀全找了一個與中華文化格格不入的理由。實在有些滑稽。這是其一

其二:

洪秀全的出身的眼界註定了他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帝王,剛攻破金陵,太平天國的高層決策者基本都已經不出門打仗了,開始了愜意的享受。


一凡先生


歷史沒有如果,那還不如如果太平天國的領導層不腐化墮落呢,前期作戰也是贏的不要不要,後面墮落了,神仙難救了。這也是農民起義的侷限性,開始可能還是有點想法的,可惜後來腐化了,比統治階級還統治階級。


惠風和睦


石達開也就比洪秀全相對世俗化一點。石達開,洪秀全和楊秀清三者的關係,就相當於楊伊朗,洪秀全沙特,石達開迪拜。三個本質上都是教權治國,太平天國不可能完全拋棄教權思想。而中國連土耳其那樣的世俗教權主義都無法接受,何況更極端的教權政權乎


北漂叔叔


不可能,其理論是拜上帝教,基督教變種,半生不熟,中國士大夫階層不接受,低層老百姓更是一知半解,基政權架構不過又一個封建王朝,作為王朝它遠沒清王朝成熟,從理論到實踐,都沒比清王朝高多少,所以換了誰,太平天國難逃失敗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