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德国那么穷,希特勒哪来的钱发动战争呢?

情授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大规模的战争无异于“烧钱”行为,当年的德国并不富裕,原本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就得赔款,20世纪三十年代又来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德国受冲击很大!

那么希特勒哪里来的钱呢?

首先,建设军用大型工程

在纳粹掌握权利之前,德国还是刚刚在一战中失败的国家,跟其他的国家比起来,德国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民众的生活有时还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很多的年轻人都没法找到工作。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纳粹政府在国内开展了众多的工程建设,这些建设完成的任务主要是军用工程,比如说运输铁路以及军工厂等。

采用国家干预的策略,首先解决了德国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让民众的生活有了很大希望。其次在这些工程完成以后,后期直接就可以在投入战争使用,所以这个政策带来的效益还是非常巨大的,很大程度的缓解了政府的经济压力。

其次,搜刮犹太民族的财产。

在欧洲地区,人们普遍信仰的是基督教,而犹太人在宗教方面并不和欧洲统一,所以这个民族很自然就遭到其他民族的“敌视”。

犹太民族的人口并不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个卓越的民族,在世界的政治、商业、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犹太人都有着其他民族无法比拟的光芒,如此优秀且不同的他们,也慢慢的引起德国民众的嫉妒不满。

希特勒上台以后,就利用国民的“民族观点”大做文章,在一次次演讲过后,终于成功的把犹太人推到了民众的对立面。

单单在德国一个国家,犹太人就掌握着数量庞大的财富,纳粹对他们的财富自然是垂涎已久,当所有民众都把失业情绪放到犹太人身上以后,一场抢掠运动就不可避免了。

根据相关记载,在纳粹的种族理论宣告以后,德国的近七千家犹太商铺被抢夺一控,政府更是收缴了巨额的犹太财富,这些费用也成为了希特勒后期的战争资本。

最后,美国的援助。

在德国经济持续低迷之时,其政府向美国寻求了大量资金贷款,美国之所以同意这项借贷服务,其本质还是有巨大的利益可以获取。

德国在拿到贷款费用以后,一部分用来建造自己的军工产业,另一部分则用来购买美方的军火以及相关技术,等到自己的军火生产线比较完备以后,德方也会给美军提供大量的军火订单。

这样一来双方都有很大一笔“军火财”可赚,美国自然大力度的支持了他们。德国因为这样的援助,才有了稳定的战争资本,后期的军火器械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总得来说,希特勒还是一位很有才能的领导人的,只不过是他的才能用错了方向,这或许也是最可惜的一点吧。

白话历史君


希特勒:你才穷,我们不穷。

希特勒当时并没说一定要征服英国征服苏联,实际上,希特勒是拿波兰开刀之后,就已经深陷战争无法自拔了。这个时候,英国法国已经对德国宣战了,德国与这两大强国是处于交战状态,早晚都要打,而希特勒在准备好了之后,立马对他们开始进攻。注意,不是希特勒打英法,而是英法打希特勒。

1929年的时候,全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也就是这个时候,希特勒逐渐通过他的承诺,获得了国内最大的支持,到1933年,希特勒成功上台。德国人在二战前就已经走出经济危机了,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这些时候,英法都纵容了德国,惹不起。二战前,德国的经济最好,钱最多,德国的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德国的经济,一定程度又解决的大量德国人失业的问题。同时,德国提倡德国民众追求朴素,追求温饱,不追求奢华。德国通过自己的工业品去交换中国、丹麦、苏联等过的农产品和原料。

德国一心扩充军备,而民生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等于说是,德国把民生的利益转移到了军队建设方面了。但是,德国民众确实已经满足温饱,但是距离奢华有很大一段距离。至少失业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德国说不上是穷,但是不富裕。

而开战的时候,德军已经是非常强大了。希特勒开战的目的就是拿回一战时期德国失去的一切,拿回来了,德国人的生活水平就提升了。


军武文斋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希特勒是在1933年出任德国总理,之后逐步掌握了德国的军政大权最终成为了德国国家元首。

希特勒上台时候德国的基本情况

希特勒上台的时候,实际上世界性经济危机已经接近了尾声,那场经济危机爆发于1929年,当时席卷了全球,大量的公司、工厂倒闭,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失业潮,德国也在这场危机中深受其害,失业的人们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从而催生了以希特勒为代表的法西斯主义的上台。

希特勒刚上台的时候,德国的情况似乎并不好,经济凋敝,群众大量失业,人们生活没有保障,但是在希特勒上台后的几年里,德国经济迅速增长,人们普遍就业,收入大幅提高,并且德国还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且听我分析。

希特勒首先撕毁了一战时期的各种“不平等条约”

希特勒一向鼓吹种族主义,认为德国日耳曼人是最为优秀的民族,认为一战时期以《凡尔赛合约》为代表的一系列条约是针对德国的“不平等条约”,应当废除。废除一战时期的条约,作为希特勒上台之前向德国人民作出的保证,自然在上台之后就一一废除了。所以希特勒执政时期,德国在一战结束后签订的种种条约给德国造成的不利因素便烟消云散了,不过这也得益于那个时期英法对德国的绥靖政策,后来连捷克都让德国吞并了。

其次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类似于罗斯福新政。

希特勒上台以后就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带动了大量建设项目的开展,而通过大量建设项目的开展又带动了大量德国人的就业,通过大量德国人的就业从而带动了经济发展,而建设的基础设施也同样带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都类似于罗斯福新政。

这些动作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从经济学原理中可以知道,一块钱的投资,可以带动一块钱的消费,如基础设施,就会带动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生产,也可以带动建筑业的发展,更能产生新的就业,毕竟需要工人干活。钢筋水泥厂有了订单,工厂就活了,工人们有了工资,就会增加消费,这些消费就会促进商业的繁荣,从而一切都活了。

希特勒上台后到二战之前,德国通过大量的政府投资,建设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公路网络,尤其是当时德国的高速公路,不但是双向道的,还配有立体桥梁。当时德国还建设了便利先进的港口、铁路和海运,可以说当时德国的基础设施是世界一流的。

这些基础建设的投资无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同时便利了德国经济的发展给德国当时低迷的经济打上了一针强心剂。

除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希特勒还大力发展工业,一大批工厂拔地而起,尤其是军工业迅猛发展,为希特勒整军备战提供了基础。当时德国的钢铁、煤炭产业位居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军工生产更是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的总和。随着工业的迅速恢复,希特勒也大力改善了德国工人的待遇,工人们能够领导衣服、工具等福利,还可以外出旅游,甚至希特勒还承诺让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拥有汽车。

从希特勒上台到二战之前,德国保持了年均20%的经济增长,德国工人失业率几乎为零,可以说是创造了经济上的奇迹。

三是掠夺犹太人的财富

希特勒实行了极端的民族主义,鼓吹说德国的问题都是犹太人造成的,从而营造了德国社会排斥犹太人的氛围。他们将大量的犹太人关进了集中营,没收了他们的财产,要知道,犹太人是世界上最会经商的民族,他们本身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现在这些财富落入了希特勒的手上,希特勒就拿着这些犹太人的钱大搞德国社会福利,大力推动德国政府的各项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同时扩充军队,有了钱,自然一切都好办。

四是实际上当时的世界经济危机已经接近了尾声

实际上,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因为市场在繁荣的时候容易催生人们的贪婪,因为发现干什么都好赚钱,于是人们大量地追加了投资,大量投资的追加就大量地增加了社会的产能。比如钢铁,由于产能太多,社会实际上不需要这么多产能,就必然有大量的钢铁产能不能被市场消化,说白了就是卖不出去。除了钢铁,其他各个行业当时都出现了大量的产能过剩,美国还出现了把牛奶倒到河里的事情,(说明当时美国牛奶产生严重过剩,要是能卖出去可能为了保价而倒掉么)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实际上就去掉了过多的市场产能,大量的产能必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退出市场。从1929年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际上已经过去5年了,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过多的产能已经被市场基本去化掉了,剩下的都是市场实实在在需要的产能。

近年来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当时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没有必要,即便罗斯福什么都不做,美国也已经走出了经济危机。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希特勒是遇上了好运气——实际上他上台的时候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正迎来经济复苏期。

五是希特勒在当时德国人心目中的个人魅力实在太大,凝聚了德国人的人心

一个有魅力的领导人就是如此,因为人们都相信他,相信一个人,而这个人成为了国家领导人,那么人们就会对国家重新产生信心,这种信心化为了建设的动力,那么对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促进作用的,再加上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人的生活确实慢慢地改善了,于是这种信心就更为强烈,焕发出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国家自然也就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因此,综合以上来说,虽然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但是希特勒上台后,撕毁了一切“不平等条约”,而那个时候经济危机已经进入了尾声,新的经济周期已经开展,通过国家加大干预经济,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等种种经济手段的刺激下,德国经济得以复苏,复苏的德国经济支持了希特勒的财政;同时希特勒采取了种族灭绝政策,掠夺了德国犹太人几乎所有的财富,再加上希特勒凝聚了当时德国人的人心,所以在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变得有钱了,有钱自然就能发动战争了。


老威观史


一战失败以后,德国被疯狂地制裁,国民经济一塌糊涂,可以用民不聊生来形容。希特勒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让德国快速恢复,经济稳步增长。怎么做到的呢,大致有几点。

首先,向国际资本借贷,尤其是美国的犹太资本。美国可能为了限制英法,就扶持了德国,借给了希特勒大笔资金。希特勒利用这些资金,大力发展民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这些企业雇佣了很多工人,缓解了就业压力,不仅让国家经济得以发展,而且稳定了社会秩序。

其次,希特勒让德国中央政府,推高财政赤字, 增大投资。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虽然德国财政赤字越来越高,但在发展经济的客观要求下,希特勒做不到两全其美。这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德国发动战争,一大原因是为了转嫁越来越严重的财政危机。

还有,通过剥削一部分人的利益,来获取价值。典型的是,德国大肆搜捕犹太人,掠夺犹太人的资产。

一系列的政策推行以后,德国的经济确实增长了,但埋下了严重的风险。以至于后面的经济增长,眼看就要难以为继了,必须寻求发动侵略战争来解决问题。




王勇论道


一战之后的德国已经失去了反抗的力气,面临着巨额的赔偿,加上1929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陷入萧条。德国经济也哀嚎遍野,失业率奇高,那么德国怎么还有钱发动侵略战争呢?这主要归功于希特勒采用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实现了经济奇迹。



一战之后,德国全部工业生产下降了40%,对外贸易额下降60%,铁产量减少70%,造船工业产值下降80%,失业率不断上升。1933年刚上台的希特勒德国是个失业率奇高、经济萧条的德国,面对这样烂摊子,他必须首先解决经济问题,为了快速摆脱危机,希特勒采用了法西斯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他任命亚尔马·沙赫特为德意志银行的总裁,通过政府举债大搞公共工程消灭失业,加强工业的国有化,同时也保证私有化为经济带来活力。



1)公共工程消灭失业。由政府举债,提倡房屋维修、兴建公共工程和扩大军队,吸收大量失业劳动力。房屋维修项目创造的75万个岗位,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民用和国防工程),包括修建公路、飞机场、兵营、齐格菲防线等。截止1934年底,推进就业项目共创造了99万个工作岗位。希特勒政权在最初两年内至少拨出了50亿帝国马克,相当于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4%用于促进就业的项目。不到一年,失业减少了1/3,即从600万人失业减少到400万人,失业率低至1.6%。

2)加强工业的国有化,实行配给制。由国家接管很多濒临破产的实体,统一分配原料供应和生产产品供给,使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短时间内高速得以运转。大力发展军工业,政府下订单后组织工厂加班生产。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经济年增速超过20%,百废俱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纳粹当局在短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这一点是希特勒在德国获得全民支持的基础。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工人享受失业救济和养老保险。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扩大了职工的带薪休假制度。在一些只有富人度假胜地修建工人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公共工程完成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工业国家化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大力发展军工业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这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德国经济在短时期内实现了飞速增长: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2.1陪,消费资料生产也增长了43%,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德国仅仅用了6年的时间超越了当时的英美等强国,而一跃成为了当时的头号强国。

正式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上,希特勒开始发动了侵略战争。



侵略战争开始后,占领别国扩大了德国的 资源供应。也苏联相比,德国在煤和钢供应商优势显著。二战期间,德国统治区生产了4亿吨煤、3180万吨钢,而苏联只有1亿5千万吨煤、1790万吨钢。充足的煤使德国拥有700亿度 电力,而苏联为480亿度。德国共有126万台金属切割机床,而苏联只有58.4万台,德国的机器制造工人超过苏联一倍。据统计,被德国占领的整个西欧,共有 4876个兵工厂都在为德国生产军火,其他法国每年就提供1300辆载重汽车和100万发炮弹。二战前的德国军工业在短短几年,军火产量已经将英法等国甩下。在世界范围内,也就美国能够力压德国。截至1944年2月底,德国在占领区总收入为四百七十六亿六千三百一十万马克,这笔巨大的经济收入,也都支撑了德国的侵略没有停止,直到侵苏失败。


不惮求史


希特勒:开什么玩笑,穷都是你们这些穷人的思维!

发动战争的希特勒早已经策划已久,我们可以看的出希特勒有一本书是希特勒亲自撰写叫《我的奋斗》里面写了有很多战争取得胜利的背后如何将整个欧洲甚至整个世界都掌握自己的手中,《我的奋斗》中也讲过如何抢夺犹太人,甚至可以对犹太人采取不友好的行为,在战资这方面用当时的德国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当时的犹太人在德国,大部分人群都是属于高中产阶级人居多,犹太人几乎十个人里就有七个左右是做生意买卖的,希特勒也是看中了这一点!

第二点是最主要和最为关键,当时的犹太人不仅非常有钱还最会做生意特别的精,比如说平常吃的面包平常是怎么卖就是怎么卖,而且哪怕是将要过期了的面包,也不愿意便宜点卖给德国人的穷人过顿饱,哪怕是拿去喂猪或者是倒到臭水沟里去,也不愿意接济一下穷人,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大压力让德国人产生了一种病态思想,第二个耶稣也是让犹太人给陷害的,德国人信教丝毫不亚于任何种族人群,他们的信仰在全世界也是很有名的!

第三点德国有个世界闻名的撒谎大王,谎言重复三次就是真理的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希特勒的宣传部长(Paul Joseph Goebbels,1897.10.29-1945.5.1),纳粹党宣传部部长,纳粹德国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有了这个人的加入,借钱贷款打仗就变得很没有太多的困难,因为背后有希特勒,当时德国有了希特勒就有了德国,这是当时民众的思想!

终结全文:希特勒发动的这场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让德国人相信了希特勒,希特勒也是采取了一些列的生产机械农用品和短暂的民生政策,加上在犹太人身上强取豪夺来的资产,戈培尔的谎言加起来就让希特勒在当时创造了战争!





邓礼涛


当时的德国究竟穷到什么样的地步呢?失业人口维持在600万左右,一块面包一万亿马克,社会十分动荡,这个时候希特勒的纳粹党便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希特勒宣称执政后将大力解决失业问题,并且将大量的失业青年编入纳粹党的,军事组织也就是当时的冲锋队。

当时的德国采取了几个措施。首先洗涤犹太人,当时德国有大约50万犹太人,他们善于经商,掌握着大笔的财富,希特勒为了拿犹太人开刀,便利用民众的仇富心理,大肆鼓吹种族理论,将民众对失业和破产的怨气迁移到犹太人的身上。大约7000多家犹太商铺和百货商场收到的细节,由于街头小巷到处都是打碎的玻璃,当晚被称为是“水晶之夜”。

第二就是国家干预经济,大力新建民用军用工程解决失业问题。通过修建高速公路,架设桥梁,新建机场等,基本解决了德国的事业问题,而这些工程很多都是军用的,为德国下一步扩军备战做好了准备,同时在工程的新建中,德国资本进一步完成垄断化。

再次获得了美国的大量货款,德国财政部前往美国寻求经济援助。德国用一部分钱购买美国的军火和技术,用一部分钱发展国内的军工企业,然后向美国提供军火订单,这样大家都有钱赚。就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银行向德国提供了大量的货款。

综上所述所以说,当时的德国穷困潦倒,希特勒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筹钱,从而发动战争。


滕格儿


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按照《凡尔赛条约》德国需赔款1320亿金马克,在1929年时,考虑德国的经济情况,赔款减少到了1139.5亿金马克,德国需要在59年内还清,这笔战争赔款给德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凡尔赛条约》

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国,经济状况有多糟?

当时英国,法国就是想把德国往死里搞,让德国从此翻不了身,顺便讹一笔钱。但是在《凡尔赛条约》签订了之后,英法还没得到想要的效果,德国经济就先崩溃了,1918年签了《凡尔赛条约》,1919年德国就开始通货膨胀,德国的通货膨胀有多严重呢?1921年,马克兑美元1:64,1923年马克兑美元1:4200亿。

在1923年时,德国一个面包就要一万亿马克,上百万的人失业了,并且这个状况还在持续恶化着,到了严寒的冬天,人们不再买煤来燃烧取暖,因为也买不起,直接烧钱相对更加划算一些。德国政府也找不能更好缓解通货膨胀的方法,只能不停的印钞,德国似乎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一个面包就要一万亿马克

1929年-1933年,全球经济大萧条,美国,英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德国更是雪上加霜,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得到了很多德国民众的支持。希特勒对德国民众宣传的就是纳粹党上台后,一定会让德国经济重新复苏,让几百万的失业人口重新找到工作。

这样的选举口号,在当时的德国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也让很多德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德国的经济已经一团糟了,也许希特勒是在吹牛,但是总比那些连瞎话都不敢说的政治家好一些吧,希特勒在1933年成为了德国元首,这里必须说一下,希特勒上台并不全是因为这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但是这次经济危机帮了他很大的忙。

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经济逐渐复苏

希特勒上台之后立刻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这是个阵痛的过程,德国政府将大量的中小企业淘汰了,将资本,资源全部集中了起来,对商品市场价格进行严格管制,政府开始控制汇率,在金融行业设置了监管机构,有效的遏制了通货膨胀。

对于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状况,希特勒上台之后,立刻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在德国境内大量的搞基础设施建设,军队和政府机构也大量的扩招。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德国还有六百多万人失业,到了1938年德国只有几万人失业,甚至在一些行业还出现了用工荒。

大量青年被招募到部队

德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发展工业之后,德国开始加大了在海外的投资,特别是增加了对战略物资的进口,德国政府也对本国的进出口企业提高了补助力度和政治方面的支持,在这一时期德国的海外资本增长也很快,和当时的中国,日本等国保持着十分紧密的经济往来,德国在中国就有上亿美元的投资。

另外希特勒非常仇视犹太人,对犹太人进行了大清清洗,德国的犹太人掌握着很多的财富,这些没来得及逃命的犹太人,他们的资产大多数也充公了,所以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经过了四五年的发展,经济状况基本上得到了复苏,德国政府也攒下了不少钱,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在大选前希特勒的承诺基本上也都得到了兑现。

二战前一度十分繁荣的德国

发动战争时并不缺钱的希特勒

在希特勒发动战争前,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较1932年增长了102%,人均收入了提高了一倍,德国还建成了十分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上千万德国民众受益,公路,铁路的全面普及,让普通百姓受益,也给之后的战争做了准备。1938年德国GDP达到了1264亿帝国马克(1美元:2.5帝国马克),所以希特勒在发动战争时,德国还真不缺钱。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德国第一次世界战败以后,签订了很严重处罚的《凡尔赛条约》此条约不仅限制了德国军备上的发展更是对德国人民经济上的严重损失,随后几年又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德国人民更是苦不堪言,随后希特勒抓住机会成为了国家元首,快速的将德国锻造成强大的帝国。如果希特勒不发动战争的话,他将会被世人所膜拜,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咱们言归正传,希特勒是怎么将一个陷入泥潭的德国拉向巅峰的呢?首先我要说一下为什么纳粹党那么受欢迎,说实话,纳粹党是德国劳苦大众的党,起初很多德国人民连饭都吃不饱根本就没有情调和耐心听其他政客说一些所谓的一些伟大的理想,他们现在迫切的就是想让自己吃饱饭。而希特勒做到了!简单点说只要加入纳粹党,房子、车子、票子、妹子都不是问题,并且纳粹党的确做到了!尤其是对德国底层人民,就当时德国境内失业人口超过了500万,纳粹党的操作直接就让自己实力迅速壮大,希特勒被德国人称之为“救世主”



总归来说有几下的神操作!

1.希特勒大力鼓吹民族优越性、让德国民众自信并产生优越感自发残害其他种族人民,并抢夺其他民族的所有资产、钱财、资源占为己有并充国库,将自己德国人安排到各个阶层。
2.国家政府直接干预国家的经济走向,给予大量的金钱支持和补助,背后控制经济命脉、国家进行强制的经济走向管理。


3.在德国境内大力建造基础设施,如高速公路网、铁路、机场等设施并秘密扩充国家军事力量,让其内部带动所需,自产自销。并从地下开设秘密军火厂,大量建造军事武器、设施,减少德国失业人口。随后建造另类制度,类似于配给制度但要完全说是也不是,就是将有钱人的钱全部瓜分给德国劳苦大众。

4.德国以国家荣誉担保,向世界银行贷款,能借多少借多少,不管偿还代价,总之是无条件答应,像什么高利贷、各种贷款都借。并声称会给以几倍偿还,随后世界各国对德国进行贷款,以及美国的利益交换经济援助。只是让世界没想到的事,还给各国的不是钱而是子弹。
(以上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鹏正


在一战前德国人都很富裕,在经历了一战以后,国家满目疮痍。由于战争的摧残、商业萎缩、通货膨胀,人民的生活贫困不说,国家还面临着巨额的战争赔款。德国魏玛政权执政期间,为了刺激经济对外进行了大量的借款,经济还是无法提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1929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在世界各地蔓延,很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的冲击,而德国也难以幸免。由于德国遭受《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和数亿马克的战争赔款,德国的经济危机比英法等欧洲国更为严重。

据说,1923年9月,1美元可以兑换4.2万亿德国马克,简直创造了欧洲历史上货币贬值新纪录。而德国的失业率从1929-1933年,如同德国的货币贬值一样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的高纪录,失业人口从130万达到了600多万人。可以说,经济大萧条的五年中,数百人万德国人过着乞丐一样的救济和乞讨生活,德国的经济崩溃程度已经无法形容。

由于经济大萧条,当时德国魏玛政权,经济急剧恶化,政府又积累了一大笔新的债务无法偿还,经济简直雪上加霜。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逐渐摆脱了条约对德国的限制,承诺“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与面包”。所以,在希特勒上台以后,利用国家权力,全面改造德国的经济和生活。在经济领域中,希特勒分三步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常态机制。

第一步:强化国家职能,减少失业人数,恢复经济发展。国家筹措50亿马克资金,兴办公共工程,修建高速公路,改良农田土壤,增加就业岗位。此外,希特勒还采取了大量非经济手段,如提倡用人力替代机器、鼓励失业者到农田助耕、限制妇女就业、迫使青年参加义务劳动或者兵役等。到1936年的时候,德国的工业生产指数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实现了德国充分就业。

第二步:组建经济控制体制。希特勒成立了“德国经济总会”,国家控制企业和协调全国的经济平衡发展。比如通过原料分配、订货和劳动力分配来干预企业生产。在农业领域当中,希特勒还成立了“德国粮食总会”负责控制农业生产和分配,规定工资和价格。

第三步:建立总体战争经济体制。国家投入到军事工业的资金占投资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甚至超过了50%。德国的经济虽然畸形发展,但是通过政府的介入,限制进出口贸易,达到了自给自足。很快德国的失业率从上台前的30%降为零。二战爆发前,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只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从一个债台高筑,财政赤字和高失业率的国家很快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而希特勒能发动战争,主要是国家干预经济,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富裕了,人民生活水平就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希特勒将一半的经济投入到了军事领域,所以德国在军事上的成就与其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不得不说,希特勒是一个经济型人才,只是希特勒走错了路。如果德国不发动二战,专注经济发展,其影响力绝对可以主导欧洲以及世界的经济的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