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記昌吉州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延南分院臨時黨支部書記張學勝

3月13日,已在昌吉州人民醫院延南分院隔離病區連續工作52天的張學勝與救治隊員們走出了隔離病房,一張張疲憊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就在前一天,最後一位留觀患者康復出院。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張學勝,中共黨員,現任昌吉州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昌吉州人民醫院延南分院臨時黨支部書記、骨外科主任醫師。近年來,張學勝榮獲自治區“全區衛生系統先進個人”、自治區先進工作者、自治區天山英才第二梯隊重點培養人選、新疆60年管理英才、自治區優秀黨務工作者、昌吉州張學勝軍地(301醫院)合作骨科高層次人才工作室領銜人、自治州首屆“優秀青年醫務工作者”、昌吉州第六批、第七批拔尖人才、昌吉州“優秀共產黨員”、昌吉州“勞動模範”、自治州首屆優秀青年醫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有一種力量叫“使命讓我勇往直前”

1月22日,昌吉州人民醫院作為當時的昌吉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醫院黨委高度重視,立即啟動南院(昌吉州人民醫院延南分院),立即成立了新冠肺炎救治領導小組,醫療防控救治組、醫技保障組等,並向全院黨員幹部發佈動員令,此時需要一名醫院領導擔任救治醫院的院長,張學勝主動請纓,表示願意負責定點醫院,並全力以赴做好應戰準備及各項防控工作。而眾人皆知,延南分院是離“危險”最近的地方。“身披白色戰袍,肩上責任重於一切!”張學勝在工作本寫下這句話,這也是他給自己的承諾。

就治醫院啟動後,抽調了由昌吉州人民醫院、昌吉州中醫醫院、昌吉市人民醫院、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昌吉分院的37名醫護人員組成第一救治梯隊。而張學勝面臨的是病區改造、流程制定、就治培訓等一系列的問題。“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好一切應戰準備。”第一天,他就搬到醫院住下,下定決心,要快速拿下這塊“高地”。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設施改造、病區劃分、設備配置、流程制定、標識標註、培訓演練……他帶領醫護人員爭分奪秒投入到緊張的“備戰”工作中,他結合2003年非典救治的經驗,一趟趟在病區現場查看、一遍遍修改制度流程,一次次帶領醫護人員培訓演練,只為讓病區設置、醫療救治更加規範化,他忘記了白天黑夜,最終在3天內,拿下了這塊“高地”,醫護人員全力以赴迎戰疫情。

有一種精神叫“我們一起戰鬥在防控一線”

2月2日23:00,接到昌吉州第一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入院的通知,張學勝立即安排部署接診工作,啟動救治預案,啟用救治梯隊,凌晨4:00,患者安全轉運收住院,在前期應戰工作的堅強保障下,各項救治工作緊張有序。2月3日,第二例確診患者收住。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積極救治患者生命、保證醫護人員安全!”他每天超負荷工作,工作安排的滿滿當當,早上8點起來,就安排協調工作,10:00準時組織召開會議,安排好一天的所有工作,中午午休時間從不休息,審核病歷、整理資料,下午組織培訓學習,組織會診、病例討論。每餐開飯,他讓醫護人員先吃,他總是因為接電話、安排工作錯過了吃飯時間。為了讓患者有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早日康復,他加了患者的微信,每天都會抽時間和患者進行手機視頻,鼓勵他們。他常常因為工作徹夜未眠,可以休息了,也都到凌晨3:00左右,而睡前,他堅持看報、上網,瞭解全國最新信息及各種最新治療標準和方法,每天睡眠時間不足5小時。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在他的感召下,醫護人員紛紛站出來,要求進入隔離病房,站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連日來,醫護人員忘我工作,用實際行動詮釋最美“逆行者”的生動含義。張學勝主動向院黨委請示,建議組建臨時黨支部,把黨旗插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2月5日,昌吉州人民醫院傳染病分院臨時黨支部成立。第二天下午,臨時黨支部開展了第一次主題黨日活動,張學勝作為臨時黨支部書記帶領黨員幹部開展了重溫入黨誓詞、重溫從醫誓言、重溫初心使命,三個重溫活動,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誓言在隔離病區久久迴盪。“是飄揚的黨旗、胸前的黨徽,讓我們兄弟單位的醫護人員凝聚在了一起,雖然是臨時黨支部,但支部黨員思想不臨時、責任不臨時、發揮作用不臨時,我們要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用信心和勇氣,扛起這份責任,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張學勝說。在堅強堡壘的強大力量下,隊員們更加堅定了打贏這場戰役的信心。

有一種傳承叫“我的行動感召他人同行”

“張院長就沒怎麼按時吃過飯,經常都錯過了飯點,只能拿‘泡麵’充飢。”“這樣的副院長,工作上是我們的老師,生活上是我們的兄長,我們見證了他不分黑白晝夜的撲在工作上,不言累、不言屈,是他感染著我們,讓我們也全力以赴、義無反顧投入到這場戰役中。”“在隔離病區,我能和他工作在一起、吃在一起、住在一起,讓我更深入瞭解了奮勇拼搏、吃苦耐勞的領導和業務技術精湛的專家,他就是我們的榜樣……”這是隔離病區一起工作生活的同事對他的評價。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每天例行的病例討論及會診,張學勝便早早坐在會議室聆聽病例彙報及專家會診意見,作為一名骨科專家,他從未缺席。他抽出時間學習呼吸內科專業知識,積極與專家組探討救治方案。他對醫生們說,“不管每天會診的病例有沒有我們醫院的患者,我們都要抽時間參與學習,這是提高我們業務水平的最好契機,只有過硬的技能才能更好的服務於患者,才能戰勝這次疫情”。搬運物資、打掃衛生,這些小事情,他也總是和戰友們一同完成,他常常詢問患者想吃什麼、缺什麼,節日為患者送上禮物,讓醫護人員在防護服上畫上動漫,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給予患者有“溫度”的服務。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在張學勝的感召下,隊員們衝鋒在前,鬥志昂揚。為了節約穿脫防護服的時間,護理人員“狠心”剪去了長髮;“全副武裝”長達6個多小時的醫護人員從隔離病房走出,沒有選擇去休息,而是幫助戰友們完成其他工作;去各縣市接轉患者,醫護人員總是爭搶著承擔;90後的護理人員也“學著前輩的樣子”勇敢走進隔離病區……2月15日,已經在一線連續抗戰了23個日夜,按計劃準備換崗的25名醫護人員向張學勝遞交了“請戰書”,誓要繼續堅守崗位,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有一種堅守叫“困難面前我從未退縮”

張學勝是抗擊疫情的戰士,但他同時也是普通人,是父親、丈夫和孩子。2019年4月,經組織調整,張學勝從吉木薩爾縣人民醫院調到昌吉州人民醫院任副院長,主管醫療、紀檢、工會、人事、宣傳文化等工作。張學勝的父母已經80多歲,身體也不是很好,愛人是吉木薩爾縣人民醫院的護士,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便承擔起了照顧父母的責任。張學勝加班加點,忘我工作,常常想回家看看家人,卻因為工作而一拖再拖。已3個月沒有回家看望家人的他,原計劃2020年的春節去看看家人,春節前夕,張學勝的母親因為心臟病住院,而突來的疫情讓他毅然留下,停止了回家的腳步。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當張學勝的父母知道他春節回不了家時,老人們心裡滿是失落,但在電話中卻說:“沒事,沒事,你安心工作,我們都好……”每天奮戰在疫情的一線,他的愛人擔心著他,常常打來的電話,因為忙碌的工作被掛斷,發來的問候短信,也是短暫的回覆“我挺好,放心”。他一直為父母保守著在抗“疫”一線這個“秘密”,直到最後一位留觀患者康復出院,他才為父母揭開了這個“謎底”,他的母親流著眼淚說:“好,平安就好,平安就好。回家!回家吧!”

筆者在採訪張學勝時,他一遍遍的推辭,“採訪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很辛苦,我沒有做什麼。”在筆者的追問下,他也只是簡短的說了自己的故事,更多的故事都是從他的戰友中獲取的。

張學勝: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哪有什麼安之若素,只不過是有人用熱血之軀鑄就生命防線。黨徽在胸前閃耀,錚錚誓言在耳邊環繞,初心在心底耀耀生輝,使命讓張學勝不畏艱難險阻,責任讓他一路勇往直前,他就是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鋒,奮力在戰“疫”中書寫了人民至上的答卷。(賈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