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粉把和亲视为耻辱,强大的元朝不照样和亲朝鲜吗?

沈静轩


其一:明帝国开国皇帝朱元璋反元时所提出的口号即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元朝的统治,和亲则是公主远嫁异域,外部番邦,公主嫁给“鞑虏”,皇帝自己不是相当于违背祖训?

其二:汉唐和亲,因为周边有一个当时强大的邻居,匈奴,吐蕃,在国家利益占绝对比重的前提下,牺牲公主婚姻的利益而使国家利益最大化,汉初更是和亲是一种羞辱。匈奴王当时甚至连吕后都调戏,可想而知 匈奴根本没有把汉初的政权放在眼里。而明则不同,民初,朱元璋手下猛将如云,打的元朝找不到北,哪还有什么和亲的必要,就算“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于谦还是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武力决定一切。

其三:明朝拥有当时最强大的军队,火力配置全球第一,何须和亲维护国体,有事出动军队即可。

明一朝“不和亲 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华夏所有朝代中最有骨气的一朝。


1234那些年那些事


和亲是一种外交手段,也是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手段,真正强大的王朝在外交、民族方面手段灵活且多元的。

一、宋明以来,理学发展且华夷观点突出,认为和亲是屈辱的

这个主要是受道德标准或价值观束缚,使得宋明在处理外交和民族关系上完全被束缚住了,手段单一。

事情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你的措施不跟着变化只能是悲剧了。

明代,别说是和亲了,就是与异族和谈都是被士大夫千夫所指的。

而有时候这些措施有利于缓和形势,甚至是为大明争取到时间。

二、真正强大的朝代是自信而不一味自大的

历史和亲的朝代很多,如汉、如唐。

汉代初年的和亲是屈辱的,但是换来了西汉休养生息的时间,使得汉代有十数年的时间来积蓄国力。

和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时和亲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甚至为解决问题赢得时间。

这是灵活且务实的手段,而不是后世顽固迂腐的书生之见。

汉代强大后仍有和亲,这是自信,而不是一味自大,使得边境保持和平,这也是灵活务实的的。

灵活,知道变通,比一味地求死要面子更重要。

三、现代人研究历史不能离开当时的时代局限,但是也不能一味局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

我一向不喜欢用“什么粉”来形容历史爱好者,这不是追星,一味捧或一味黑。

以史为鉴是学习历史的真谛,任何朝代都有可以借鉴的一面,经验也罢教训也罢,不能一味吹捧某朝代如何如何,这是脑残粉。

所以说明粉、宋粉的字眼还是不要动不动就提及,惹人笑话。


微史春秋


和亲是不是耻辱还要看你和谁和亲。明朝立国276年确实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对外非常强硬不和亲不纳贡。受到了广大明粉的称赞,堪称汉人政权的楷模。其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刚开始建都的时候是在南京,并不是什么边境国门。在北京建都是明成祖朱棣,为什么在北京呢?因为朱棣是在北京起兵那是他的根据地。后来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有点水分了。不和亲只能说明这个王朝对外强大不需要用和亲来稳定国家。汉朝那么强大还和亲了几十年能说是耻辱么,只能是王朝统治的一种手段罢了。

提到这里元朝那可是强大无比呀,怎么还和亲朝鲜呢?那可不是元朝的耻辱,那是朝鲜的耻辱,奇耻大辱。咱们来看看元朝和亲朝鲜是怎么回事吧。

元朝时候的朝鲜还不叫这名字,他还是另外的一个名字高丽。高丽在原来也是有过辉煌的历史,在东北亚也是盛极一时。到了元朝时期,在被蒙元折腾的奄奄一息时被蒙元降服成为了附属国。刚刚臣服就要求高丽出人出钱帮助元朝进攻日本当然全都是失败告终。在这过程中高丽向元朝请婚,请注意这个请字多客气,本来可能就是为了联络两国感情,哪知悲剧开始啦。

元世祖忽必烈应高丽要求将自己的女儿忽都鲁揭里迷失下嫁给高丽世子王谌。王湛是为高丽忠烈王。此后的七代高丽成年国王中,都要娶元朝皇族女子,元朝公主在高丽享受很高的地位和权力。就是这位高丽忠烈王要会会小情人都要小心翼翼,要是被元朝公主知道了不但要训诫,小情人还会失踪掉。这位公主动不动耍点小脾气还会对丈夫实行家暴。高丽大臣李齐贤以“公主性严明果断,内外震慑,王济之以柔,事无过举”的春秋笔法来委婉描述。在古代男权至大的社会里让女人管着实在是耻辱呀。由此高丽沦为了元朝的驸马国。朝政完全的把持在以元朝和亲公主为代表的蒙元贵族手中。国王和亲都到这地步了,这是谁的耻辱呢?

只要国家强大,和亲有时候不是什么耻辱反而会有更多的利益。所以说呢和亲也不都是耻辱。


天堂暴雨


很奇怪,我们很难在史书上找到明朝和周边国家和亲的例子,反倒是它的“前任”元朝和亲很是频繁,这就比如说它的邻居高丽。元朝和高丽世代通婚,如果没有蒙古人的血统,高丽宗室甚至很难当上国王,恭愍王就是个例子。那为什么明朝不和亲,而元朝总是和亲呢?差别出在外交政策上。

元朝是一个军事化帝国,长期以来致力于占领土地、征服世界的伟业。从其对安南的诏书中,我们就不难发现端倪:

祖宗定制,凡内附之国,君长亲朝,子弟纳质,籍户口,输岁赋,调民助兵,仍置达鲁花赤统治之。此六事,往年已谕卿矣……

其中所言六事,每条都体现了一个宗旨:元朝希望对藩国有着绝对的统治权。

就比如高丽,每个世子几乎都在元大都当过人质,每个高丽国王基本上都有一个蒙古名,而高丽王后基本上都是蒙古公主。也就是说,高丽国王仅仅是元朝的驸马。而且,元朝公主可以干预朝政,权力比高丽国王还要大。

除此外,元朝还在高丽设置官员,驻军,高丽王稍有异心。在高丽的蒙古兵以及驻扎在辽东的”本土兵“就可以浩浩荡荡地进入高丽王宫。生杀予夺,也就在一念之间。

再看看明朝。明朝和元朝完全不同,朱元璋也希望征服世界,但并不是以武力。他希望构建一个以明朝为中心、万国来朝的世界秩序,他不希望藩国归属自己只是因为军事实力,而是真正地归顺,认同明朝是唯一的宗主国。

从这个角度,明朝更希望以德服人,而不是签订一个”城下之盟“。明朝政府不会干预国王的继承,更不会要求世子进京当人质。总的来说,明朝以”不干涉、不征“的态度对待藩国。在此基础上,明朝保持一个”大国“的态度,只要你不造反,我也不会找你事。

和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周边的统治,而明朝奉行不干涉的态度,和亲的必要性就不大了。


千百年前


根源在于:和亲会带走大量的人才和技术,会加速异族的发展!

文成公主的远嫁,为藏区带去的陪嫁使得吐蕃在一段时间里高速发展,也为后来吐蕃和唐的拉锯战争埋下了隐患。

历朝历代,中原汉文化优势都是压倒性的,汉地的人财物对异族都是致命的诱惑,能不能得到中原的支持,是一个部落、一个民族崛起的关键因素。

蒙古前期是金国没有注重压制,变相输了血,后期就靠各种掠夺,主动的吸收优势力量发展壮大;宋朝两个落地考生投奔西夏,就能为西夏的壮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导致宋以后对人才的控制更进一步。

元是没有自身文化科技人才优势的,没有这种外流的担忧,而且元崇尚的是武力,这和中原汉文化是完全不一样的。

明吸取了前几个朝代的教训,不和亲、不谈判、不轻易开放边境交易,这样在大多数时间里都能游刃有余的控制少数民族的发展,是一种很科学的管理模式。

到了清朝,因为满族自身人口少,要管理这么大的国家,就需要联合蒙古来一起统治,清朝实际上是满族和蒙古族联合体,对其他藩属就没有和亲这样的操作了,因为清自认华夏,对藩属国有文化优越感,一样的不希望人财物外流。


罗志国2018


和亲历来都是牺牲一个人,幸福一群人。另外这属于政治婚姻,不要谈爱情,黑和亲的都是个人主义者。这个方面法国人比较明白,政治婚姻关乎财产,责任和地位,与爱情无关。所以法国贵族夫妻双方普遍有情人,却也不会离婚。中国有儒家文化,妇女讲就从一而终,这就成了个人悲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