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了,毕业在国企工作了差不多三年,现在特别迷茫,该怎么办?

综艺艺姐


不知道你迷茫什么,也不知道你在什么样的国企,也不清楚你担任的什么职务。如果你是集团类大公司做工人,不管普工还是技工,两条路,学好技术,表现突出,干活努力,站好队伍,学会管理,融入企业环境,当组长,争取车间主任,终极目标分厂厂长,但每一步都很难,如何融入企业环境,还要看自己了。第二条路,混吃等死,好也谈不上,差也不至于,好事没有我,但绝不是做坏事的人,安安稳稳一辈子。如果是坐办公室,一条路 摸清企业环境,一头蒙进去,有个好爹固然重要,没有好爹站好队伍,玩命搞去吧。如果仅仅只是国有企业名号,摇摇欲坠,时刻准备重组,撒丫子跑人吧,一点希望没有。


狗屁不通还爱说


坐标重庆,我也是一名国企职工,大学毕业后进来工作了7年了,刚进来的时候满腔热情,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抢着干,想挣表现,但是过了大概一年,就慢慢的看清了现状,这种企业是能者多劳,但并不是多劳多得,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拿我来说,踏踏实实的肯干,工作能力自认为还凑合吧,毕竟我们那个工作也不是很看能力,但是就是太老实,不爱应酬,溜须拍马,不太看的惯那些。渐渐的就发现自己和别人拉开距离了,和我一起进去的,他工作能力一般,但是人特别会说,懂得领导心理,5年他就定干了,作为一个专科生进来的,在我们单位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当时我想着心里也有些不平衡。

后面心态也调整过来了,首先我认清我自己的能力,能力一般,再加上没关系,没人缘,出去找工作?创业?什么都没有发财只是梦而已。在这种单位,稳定,五险一金交了,养老看病无后顾之忧,买房有公积金,自己有时间再做做兼职,这何乐而不为?

如果迷茫,实在想跳槽,得加强自身能力,利用休息时间学点东西,例如:考证(消防工程师,注册会计师)这些,最好找个感兴趣的,学习起来没那么枯燥,而且以后跳槽也是做这方面的。当然这就看你毅力了,很多人颓废过坚持不下来,不过也没关系,你工作没辞,保底还在嘛,没考上就当是补充点知识,学点东西让自己不迷茫。


Dlixue


说一说我本人的经历吧,我今年31,已经在一个十八线小县城的省属国企工作了7年,对目前的工作已经很厌倦了,无奈的是本人已经结婚,且有两个小宝宝,老婆是本地的高中老师,出去创当已经很不现实了,所以就只能硬着头皮工作,每天工作就想着赶紧退休吧,所以我跟痛苦,但是有没有跳出体制的勇气。所以还是挺羡慕你的,年轻就是资本,25岁,已经上班三年,社会经验相信你也有了,如果对目前的国企工作不满意且还没有结婚,建议你去考本地公务员,或者辞职,去大城市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


satellite0312


在国企工作三年的新人一般都会进入迷茫期,不要害怕,你很快就会进入麻木期了(先开个玩笑,放松一下心情)。职场新人进入国企,一般都会有三个心理周期。第一个是兴奋期,对企业对职业有新鲜感,憧憬未来的成功,多少都有点狂野,甚至感觉未来世界都是自己的。最长的兴奋期,可以保持两三年。第二个是迷茫期,对企业对职场规则对人性了解之后,如果没有提拔,会感到失落,一般也会问自己“我是谁,我来干什么,二十年后怎么办”三个世纪问题。第三个是麻木期,想走不敢走,想留不甘心,左右摇摆,慢慢麻木,一晃二十年,你也变成了你当年讨厌的那群人。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职场选择,本来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当然也是一种幸福的事情,因为你毕竟还有选择权。但是职场选择一般不可逆,不能像写作业,写错了,还可以用橡皮擦掉。职场选择,沉没成本非常高,时间、精力、经济、心理,这些成本,有些大到你无法承受。所以,你迷茫是很正常的现象,其实,你当初选择别的道路,也会迷茫。人性之复杂,得不到的那个选择,往往是最好的;放弃的那个选择,往往是最后悔的。你第一要做的就是了解你自己的心理处于什么状态。解决了你的心理建设问题,再来具体分析你的具体问题吧。

第一,你的现实处境。猜测一下吧:当初进国企,并不是你的首选。可能是家人意愿,也可能是虚荣心作怪,觉得国企体面、稳定、压力小、福利好、安全性强,找媳妇都好找。还有一点,国企尽管被你现在嫌弃,当初你进国企的时候,一定也是炫耀过得。因为,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国企依然是需求意愿最高的品种,进国企还是有点难度的。进来之后,刚开始也是意气风发的,未来的总经理就是你的了。三年足以让你认清现实。你努力了,认真了,但你没有成功。国企人浮于事、论资排辈、进步缓慢、涨薪缓慢、节奏缓慢,让你厌烦了,看不到希望了,这辈子就完了,再看看其他同学混得风生水起的,自己难道就这样混一辈子吗?你迷茫了。浑然不知道,你现在嫌弃的缺点,反过来也是优点啊,人浮于事就是压力小啊,节奏缓慢就是你可以清闲啊,等等。

第二,你萌生了辞职的念头。从全国人才流动率上来看,国企流失率还是相对低的,民企私企流动性要更强一些。但国企人有个特点,就是围城心理现象比外企民企私企严重得多,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越是安全稳定,越盼着大风大浪;越是清闲安逸,越觉得心里骚动。很多国企都有辞职想法,包括你,这山望着那山高呗。你拥有了稳定,你羡慕民企的江湖感;你拥有了清闲,你羡慕私企的活力。你拥有高于社平工资的收入,你羡慕外企的美元。但是,有辞职念头的人很多,敢迈出那一步的人极少,一是不舍,二是不敢。你是哪一种呢?

第三,你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迷茫不可怕,可怕的瞎决策。从国企辞职,与民企辞职不一样的,心理建设的难度要大的多得多。举例子,你从一家民企跳槽到另一家民企,觉得后悔了,你还可以再跳一家民企。但是从国企辞职出来,就没有回头路了。最关键的不是心理建设问题,而是你有想法不代表你有能力。从国企能不能跳槽,决定因素是你有没有活得更好的能力和结果,否则,你后悔的感觉要比其他企业要厉害得多。

一是你是什么样的人?有人喜欢国企的安稳,有人恰恰讨厌这样安稳。你人喜欢民企的刺激,有人恰恰不喜欢风险,喜欢国企安安稳稳过一生。无所谓对错、好坏,关键看是否适合你。千万不要说国企没有成长空间,错了,国企的平台更大机会更多事业感更强。别拿是否成功说事,先看看你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特别想闯荡江湖的人,证明你的气质符合市场江湖气质,你呆在国企里也是浑身难受,不如出去闯一闯。前提是你有离开体制生存并且活得更好的能力。

二是你有什么能力?你才25岁,一切刚刚开始,论证你的能力尚早。有一点可以论证,你有没有在市场上获得更好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说,你能否肯定你将来混得比国企好三倍以上。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从国企辞职的人,最后悔的就是薪酬水平没有拉开到三倍,回家乡后感觉活得不如同学舒服。有些专业有些职业,跳槽出去,是可以拿到三倍以上的收入差距的,有的专业和能力,到市场上就是大路货,你再有能力也拿不到三倍以上的差价。这个你要想清楚啊,不是任何人辞职之后,都能越混越好的。

三是如果你不敢辞职,你应该这么度过迷茫期呢?谁说国企没有发展前途?国企的平台大,混得好,掌握的资源比民企外企更多。迷茫之后,不要麻木,而是要清醒。知道国企的弊端,不是怨天尤人,而是想办法让自己绕过这些弊端,实现你自己的梦想。比如,人浮于事,你就要想你自己怎么过得充实?论资排辈,你就要想你怎么做才能脱颖而出?要针对弊端,出招破招,而不是在那里抱怨迷茫,因为抱怨迷茫一点用都没有。


职场火锅


本人猎头从业多年,来说说我的观点:

先跟你分享个故事,我有个前辈,毕业后一直在政府机关工作,因为父母都是公务员,自热而然毕业后就进入了体制内。但是工作5年后觉得不喜欢,28岁那年离职,换行业重新开始(我最新一篇文章有写到他的故事,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首先我们要了解,你的迷茫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年纪的增长?目前的工作不喜欢?职业发展看不到上升空间?找出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如果你是比较安稳的性格,也喜欢稳定的生活,那国企的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我有很多朋友在老家做老师,虽然工资不多,但生活也很惬意。


如果你是不安于现状,想要改变,想要尝试新的东西。那就勇敢的走出舒适圈,好好给自己做个清晰的职业规划,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去努力。

25岁是职业选择非常好的年纪,也是很年轻的年纪,不要在迷茫中蹉跎的光阴。


职场猎头说


坚决不要辞职

一、坚决不要职!!!!就是在企业里当孙子做牛做马也不能轻易辞职!

二、目前社会上经商环境不好,没资金没技术更不要想挣钱了。

三、如果真辞,那必须是在职时,已经开展了长期的第二职业了,而且运转可以,必须需要你辞职去坐班才能使这个工作有更好的发挥才可以辞职。

否则,坚决不辞!!!!

某市某街50多个干餐饮的小店被勒令办环保什么证,没有的话七天走人。某小区小街,一搞卫生大检查就不让出摊儿了。

所以

要忍

要忍

要忍

央企看门人的四房一场

一、四房

1、书房

写字、刻印、画画、读书、喝茶、听音乐的地方。

2、厨房

伺候大、二掌柜膳食的地方。

3、班房

看门打更的地方。

4、茅房

有人问我为什么没注解,我想了许久………………,终于有一天,在班上,见一同事急跑,我说:干啥去。他说:1号。

吾恍然大悟。

二、一场

菜市场


老跨斗


强大的国企

在我们国家,国企的力量有多强呢?我们通过一些数据就可以窥见:

中国企业五百强前十名全部都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排行第一的华为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17位;

2017中国企业500强中,27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榜,占比54.8%;

这27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营业收入占比71.83%;资产占比86.19%;净利润占比71.76%;纳税占比85.87%。

数据来源: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17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国企的利弊

国企的好处在于,有较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国家做后盾,风险相对较小,同时员工整体素质也相对不错,为人处世遵循一定的规则,还是可以学到不少东西。垄断性行业相对轻松、压力较小,竞争性国企则还是挺锻炼人的。

但是,由于复杂的体制机制,巨大的规模,以及不够清晰的产权机制,国有企业的人际关系相对复杂些,而且论资排辈的现象可能会比较严重,在里头要想生存发展好,业务能力固然不可少,人际关系、裙带关系也很重要,有时候甚至更重要。

如何抉择

主要考虑三大因素:性格与价值观、能力专长、家庭背景。

如果自己就是想过小日子,工作稳定、忙里偷闲……那么就选择体制内吧,更容易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有野心有实力,家里也有相当的背景,同样优先选择体制内,因为这样在体制内具有独特的优势啊,很容易就高升,而且同样层级的职位,体制内比体制外掌握的资源绝对要大得多。如果有较强的事业心,或者过硬的技术与专长,但是没有什么家庭背景,也没想着做多大官,价值追求方面只想着多挣点钱,多些自由,而且愿意承担压力和风险,那么选择体制外的优秀组织可能是更合适的。

选择之前还是多做些分析,因为工作多年之后想在体制内外转化会变得更为困难,不说不可能但成本肯定更高。体制内跑出来的,机会成本高啊,而且未必能适应外面激烈的市场经济和要求;体制外想进体制内呢,同样不容易,门槛更高了,机会更少了,而且你进去之后可能发现领导比你还年轻,心理那个落差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的建议是:没啥特别的本领,没有特别好的机会,能进体制内还是进体制内吧,因为人往往会高估自己,外面的世界没有你想象的精彩,但它的残酷却可能超过你的想象。


冯起升


朋友,请听我慢慢说来,,,

你在国企工作了三年,无论是哪个单位,你多少也算积累了政府的人脉圈子,这对于你来说,有很大的好处!

今天这个时代,竞争非常激烈,更新非常快,你昨天买一部新手机,今天就有新机型发布!

如今,生意非常不好做,成本高,利润低,价格透明,等一系列因素积压的大小企业,纷纷转型!现在全是烧钱竞争的时代,你做什么事没有资本的进入,你很难发展壮大!

你有一个固定的国企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工作安逸,没有压力,双休日,五险一金又牢固!这是多么好的工作,比起快递哥,农民工,是多么的幸福!你不要想着去经商,做生意,你没有资本的积累,只能小打小闹,可能还不如你上班收入的多!我劝你还是安安稳稳继续干吧!




九月男神


就现在情况看,大学本科生毕业后多着想进国企的,但不是那么容易,国企工作有很多好处,朝九晚五,双休,法定节假日都有,只要你积极上进哪个岗位都有上升空间。工作各有各的不易,国企上班多少人没法得到的,我老公在国企上班,我很羡慕他,有假期可休,早上上班晚,没有夜班。奉劝换工作要慎重。


猴面包树根


职场同步观点:国企工作起点很高,背书不错,工作三年没有方向也是职场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不是你迷茫,而是你没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第一年,职场新人带着一股冲劲进入职场,什么都抢着干,什么都想做好,第二年渐渐适应了工作节奏,熟悉了工作流程,一切都按部就班。

第三年,突然感到原先的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工作失去了新鲜感,没有了积极发展的动力,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这种情况象两人婚姻的“七年之痒”相同,到了厌倦期。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01工作厌倦期的真正原因

就业初期的兴奋劲只是一时的新鲜感,缺乏与发展方向配套的目标。也就是缺乏职业发展规划,这基本上是职场新人面临的大问题。

据研究表明,只有3%的人坚持了从业初期的长远目标,30%的人坚持了短期目标,3%的人一般都是老板或巨大成功者,30%的短期目标坚持者都有好的工作和幸福的生活,其他的人基本是忙碌中度过紧张的生活。

从上面的研究来看,职场新人没有制定目标就是失去方向的重要原因。

02工作没有创新性

工作与岗位需求都是一成不变的,缺乏必要的创新,也没有硬性的指标,特别是职场新人工作后,一开始都是打杂的事情多,看似忙碌不停,其实没有什么实质内容。

当职场新人将这些工作看成工作的主要部分之后,就会感觉自己能力得到了发挥,当给予安排具体岗位后,这些零杂的事物,转移到新来的人或各自承担,他们只能从事岗位职责内的事情,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上的落差。

但更为重要的是工作一成不变的节奏及内容,越干越没有新意,越干越没有劲头,感觉前途迷茫时很正常了。

03制定发展目标

先制定短期发展目标,一定要具体,比如2年之内当上主管等,给自己以压力,有了压力才有动力。

长远目标要有层次感,每个阶段都要看到进步,不能永远不可实现。

总之:一定要摆脱这种无目标、无计划的状态,先想清楚再行动,确定好职业发展规划,发展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