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守静笃(dǔ) 道德经

第十六章 老子的修行悟道之心法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致虚极,守静笃(dǔ)  道德经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译文]

致虚极,守静笃

人的心本来就是虚名。宁静的。(人之初性本善就像这句话一样人出生的时候就是虚名、宁静的。)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但是人往往会被欲望所控制,因此观察其物而不得其正(就是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老子能看到很多面而常人之观察到事物的表面),因为观察期物不得其正所以行事的时候也是失其常。有句话说得好叫做先做人后做事,人要想做好事就要先学会做人,这里的“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努力回到内心虚明、宁静的状态。就因为这样咱才能看清万物蓬勃生长,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为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万事万物纷纷芸芸,各自回到它们的根本。归根叫做静,静则复命,既恢复到了不生不灭的状态,保持在常态,因而又叫做“”了解了“”的道理叫做“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不了解“”的道理而轻举妄动就会有祸害。了解“”的人是包容万物,能够坦然大公,就能做到公正,就能顺气自然,就能合于道,因此就能长久不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