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國墓出土大量神祕玉器,造型千姿百態,專家:這揭示出一個現象

三千年前的虢國墓地出土了大批小型玉器;這些玉器不但經過雕琢精緻,還形狀各異;這讓考古工作者不禁感嘆三千年前人類的智慧;玉石的出土,也對研究西周時期的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些造型千姿百態的玉石都有什麼含義呢?專家研究發現,它們揭示出一個現象並且和今天有關;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虢國墓出土大量神秘玉器,造型千姿百態,專家:這揭示出一個現象

虢國是周朝時期的諸侯國,歷史上前後一共有五個位置不同的虢國;這次出土玉器的虢國,大約是在西周晚期厲宣王之際,自寶雞東遷至河南三門峽一帶;公元前655年為晉所滅,存續時間約100多年;三門峽市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的南岸,地處秦、晉、豫三省交界;境內有崤函古道、周秦函谷關等歷史名勝,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20世紀50年代,因修建三門峽黃河大壩,人們首次發現周朝時期的虢國墓地;半個多世紀以來,經過兩次大規模考古發掘,墓地共出土青銅器、玉器等各類文物三萬餘件,包括有"華夏第一劍"之稱的玉菱銅芯劍。

虢國墓出土大量神秘玉器,造型千姿百態,專家:這揭示出一個現象

虢國墓地中出土的大量玉器尤其引人注目;其質地精美、製作細膩、種類繁多,讓所有人歎為觀止;從玉器的質地看,除相當一部分為和田玉外,還有一定數量的岫玉和新疆玉等。

在這眾多的精品之中,有800餘件小型玉雕格外引人注目,它們造型奇特,很明顯看出來是仿生各種動物,包括的動物種類有多達40餘種,造型栩栩如生;

虢國墓出土大量神秘玉器,造型千姿百態,專家:這揭示出一個現象

如1990年貴族墓葬孟姞墓(編號M2006)中,出土了虎形佩4件,豹形佩1件,兔形佩1件,臥牛1件,鳥形佩4件,鴿形佩1件,巨冠鸚鵡1件,蠶形佩2件;專家分析,這些玉器的種類分為佩玉、禮玉、殮葬用玉三大類;涉及的動物種有:水生類,如魚;飛禽類,如鳳鳥、燕子、天鵝、鸚鵡、鴟鴞、大雁、鴿子等;爬行類,如蛇、龜、鱉等;哺乳類,如大象……

虢國墓出土大量神秘玉器,造型千姿百態,專家:這揭示出一個現象

其中出土最多的屬魚類配飾;《詩經·陳風·衡門》有云:"豈其取妻, 必齊之姜;豈其食魚, 必河之鯉";古時候在舉辦婚禮時,有一個"鯉魚灑子"的儀式:當新娘走出轎子之時,男方把銅錢往四下拋灑,於是鯉魚成了祝殖祈育的祥瑞之物;後世因此以"魚水合歡"祝福美滿姻緣。

有的古墓還出土了"蟬"形配飾;蟬俗名"知了",它的生命週期是由最初的幼蟲,成為地上的蟬蛹,最後變成飛蟲;於是在古代象徵"復活"和"永生;從周朝後期到漢代的葬禮中,人們總把一枚玉蟬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護和永生;除此還有蚱蜢形玉配件、蜘蛛形玉佩件;蚱蜢生活在野外,每日經露洗禮,比較乾淨、醒目;人們將其刻在玉器上佩戴,象徵純潔、高雅;而蜘蛛能結網,又能捕食蚊蠅,人們佩戴之,以避蚊蠅,防蟲防害。

虢國墓出土大量神秘玉器,造型千姿百態,專家:這揭示出一個現象

由此可以看出,在三千多年前,河南三門峽地區,很多動物都是非常常見的;所以人們才能製作這麼多仿生玉飾;換句話說,人類和很多動物是和諧共生在同一片土地上的;而眾多動物之中,有"大象、鳳鳥、蜻蜓、鸚鵡、蛇"等熱帶、亞熱帶動物今天已經看不到了;如"象"這種龐然大物,在遠古時期、夏商早期,中原地區應該是成群出沒,且與人們朝夕相處的;於是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現在河南省"豫"的稱謂便與"象"有關;再如"鳳鳥",其實就是孔雀,如今中原地區很難看到;據《詩經》《山海經》記載,夏至西周時,尚有竹、漆、棕、楠等亞熱帶樹種生長於崤山、中條山。

虢國墓出土大量神秘玉器,造型千姿百態,專家:這揭示出一個現象

河南三門峽出土大量玉器的現象說明,隨著人類文明足跡的延伸,各種動物面臨生存環境的惡化,種群銳減;另外一方面,證實了史書記載,揭示出從古至今氣候變化的現象:新石器時代至夏商周時期,三門峽的環境氣候應該是比今天要溫暖,更適宜熱帶動物的生存。

【參考資料:《詩經》《山海經》《虢國墓地》《河南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