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许多人不愿意买4%-5%的理财,而是情愿去银行做2%-3%的定存呢?

用户111498634487


不论是购买4%-5%的理财,还是购买银行2%-3%的定存,都是增加财富的一种手段。之所以选择不同,是因为购买者所处的环境不同,年龄也有差异。

在打破银行理财的刚性兑付之前,大量的资金进去到理财之中,进行定存的人不断减少,居民存款所占比例呈现出下降趋势。

在打破刚性兑付之后,资金出现了回流,稳健型投资者的部分资金回流到定存领域。

一是安全性不同,定存基本没有风险,除非银行倒闭,即使出现这种情况,50万元以下的定存也能够全部得到赔偿。而理财风险高,即使是R1级风险的理财也可能出现亏损。

二是资金流动的方便性,定存是可以随时取出,只不过损失一定利息,而部分理财是有赎出期的,对一些经常需要流动资金的人,会选择定存。

三是部分老年人不会在移动设备上购买理财,在加上长期形成的观念,无比信任银行,这部分人只会选择定存。

总体来看,为了规避风险,应该按照自身的需求和风险承担的能力,将资金合理的分配在理财,定存,股票等金融产品中。


理智的思考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必须回答一下。百分之四五说的是支付宝平安这些理财平台的理财产品吧。存十万进去,今天给五块,明天给六块,后天可能是四块五。不管他背后的集团多么强大,总归是有风险的,如果本来就没有其他生钱的门路,那对于存定期给三还是买理财给四就没有太多纠结了。银行总归是靠谱的。去年我放了二十万买了一个理财产品,结果暴雷了,血本无归。所以不要贪图一天多给那几块钱,稳当才是最重要的。


雨过后天晴


亲身感受,我身边人还真是爱定存,不爱买理财,我父亲、二伯、大舅他们都是如此,总结了下原因主要有三点:习惯、风险、利息差。

习惯了存定期

几十年来,每次手头有点钱,都是习惯去存银行,长一点就存3年,短一点存一年,长此以往,形成了习惯。理财对他们来讲,是个新事物,不太了解,也没买过理财。

担心风险

自去年以来,银行打破了刚性兑付,理财产品也不再是以前那样保本保息,买理财也存在风险,有可能出现到期不能兑付的情况,而且收益没保障,因为已经不保本保息了,所以还是存银行更安全,存银行定期,利息和本金是有保障的。


买理财和存银行,利息差很小

当前虽然说银行存款利息是2%~3%,但实际上银行为了吸引存款,只要客户稍微存钱多点,银行会把利息给调高点,一般能给到3.5%左右,这与购买理财产品的收益相差比较小,客户心里也是求个安稳,往往就选存定期了。

我想到的就是这些了,你们有补充的吗?


谢锋


基金理财都有风险,普通老百姓赚点钱不容易,求个心安,存银行少点息稳当。基金搞不好本金都会吞掉,理财也有风险,本人亲身体会,2008年买了五万中国银行理财,图息高,结果比定存一年的利息都低,且分两次打给你。


a6熊猫


我在银行工作了8年,也在第三方财富公司干过1年,现在在独立理财顾问的路上坚持着。在这十多年的金融销售工作中,我所接触的客户90%都更喜欢定期存款,而不喜欢理财,他们给我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钱是要用来买房:为小孩的婚房、改善老家的住房、家乡的房价还在涨,活期没收益,定期灵活可变又安全。

2、本金不多,4-5%的理财收益比2-3%的定存多不了几个钱,还要冒风险,不划算。

3、实业经营款,当下实体经营并不乐观,手上的现金必要是能随时支援经营周转。

4、不能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定期收益率虽低,但对储户影响不大。

以前作为产品销售, 确实不能理解为什么有高收益的产品不要,就算不满意定期利息却依旧选择存定期。直到自己从事独立理财顾问后,从家庭财富管理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才发现很多朴实的理财观念其实一直根植在我们的生活中。

首先,爱存定期的储户几乎都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在银行工作时,每个月都来存定期的人以外来务工的夫妻居多,他们生活节俭,几乎把能省的钱都拿到银行来存,为的就是改善老家的生活。不过随着90后、00后成为职场的主力,他们有一部分人继承了父母老一辈人的理财方式。

其次,坚持鸡蛋不放一个篮子。不少选择到银行存款的储户,其目的就是为了安全和稳定。这并非其不能承担风险,而是这一部分资金不能承受风险。很多人把不少资金投入到较高风险的领域,如投资实体商业、炒股、民间借贷、私募基金等。

再有,坚持不熟不碰原则。确实很多储户的金融理财知识并不多,但他们坚持自己的理财原则,即在收入来源稳定的情况下,始终以本金安全作为第一原则,不贪高收益,不碰高风险。坚持聚少成多,聚沙成塔的财富积累观念。

最后,我们不要简单地拿收益高低去判断一项金融产品的好与坏,因为每个人、每个家庭其财务背景和生活目标不同,其选择的收益和风险配置组合就不同。我们外人认为好的、值得冒险的产品或资产,其实是基于自己的利益或者立场才会有的结论。

金融市场 如此躁动,投资者们需要一股独立客观的力量来为他们护航!


一起学家庭财富管理


我是金融领域工作者,来回答就为什么现在有许多人愿意做低收益的定存,也不愿意做相对高收益的理财;

首先你说为什么现在有许多人,那么就表示以前不做定存的人转化成了定存的客户,那么这个转化是为什么呢,我们先从定存与理财的区别来看。

1、收益率不同

定存的收益率一般只有年化2-3%,定存的期限越长,年华也越高,最高能超过4%;

理财的收益率一般会超过4%,更高的可以达到7%左右;

2、风险高低不同

定存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只要国家还在,定存就不会有风险;

理财要面对一定的风险,有可能会损失部分或全部本金,收益率越高,风险越高;

3、流动性

定存虽然是定期存款,也约定了存款期限,但是定存仍然能够随时支取,只不过没有到约定期限时利息会按照活期计算,所以定期流动性很高

而理财一般是约定了一个期限的,不到期限是拿不出来的,也有一些理财产品不到期限的话可以进行转让套现,但是相对而言,流动性较存款是比较低的;

4、便捷性

定期存款很方便,任何人都可以办理,手续简单,手机柜台上都可以操作;

理财产品就相对复杂了,有繁琐的合同需要阅读,签订各种文件,便捷行不如定期存款;

5、投资门槛

定存是完全没有门槛的,任何人都可以做,任何金额都可以;

理财则在门槛上有一定的限制,例如:需要最少几十万上百万等。

知道了定存和理财的区别,那就不难分析出为什么以前会买理财的人现在去做定存了。

1、定存利率相对调高了,由于五年期的定存利率一般会在4%以上,这和一些低收益的理财产品已经拉不开差距了,所以基于风险考虑,会选择定存;

2、理财产品风险增高,近几年,随着经济增长的下滑,房地产的不景气(以前理财产品主要投向了房地产领域),不时的就有理财产品兑付的问题,这也导致这部分人对理财产品失去信心,转向了定存;

3、理财销售员职业操守不够,近些年爆出不少理财产品销售为了业绩,会故意隐瞒理财产品的风险,夸大收益,这也造成了人们开始排斥理财产品,转向了定存。

还有哪些原因呢?欢迎补充。


经济观察哨


那我也想反问几个问题:

做生意更赚钱,为啥有人喜欢拿死工资上班?明明外面的职场也精彩,为何有人就是喜欢窝在事业单位?

明明货币基金闭着眼睛也跑赢活期,为啥要等马云推了余额宝大家才去买它?之前大家都干嘛了?

敢于买收益4%-5%理财的人,那么敢不敢买7%-8%的理财?知道他们的区别吗?


每个人的投资偏好,依据年龄、经济实力、投资阅历和个性,千差万别。以为站在投资鄙视链的顶端,但很可能其实山外有山。习惯买银行理财的人,不理解存银行定期的人。而习惯买基金的人,应该也不理解买理财的那批人,年化4%-5%的吸引力在哪里?习惯股海浮沉的人,也不理解买基金的人有啥意思。


投资偏好不同、个性差异

前几日,去银行办事,和理财经理闲聊,竟发现5年期国债又秒杀了——对于我来说,一个锁定5年,利率只有4.27%的产品,似乎吸引力不大,但这并不妨碍一批比我“胆子小”,讲究万无一失、本金安全的投资者争相购买——在国债的粉丝看来,如今央行降息降准,未来银行理财利率将持续走低(去年银行理财还有5%,如今难觅),银行存款的安全度或许依然无法和国家背书的国债媲美,所以入手国债,锁定5年的收益,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而对于股民和基民来说,央行降息降准恐怕成了布局投资股市的好时候,他们考虑的是该不该加仓,而不是赶紧买国债锁收益。


经济实力、投资阅历差异

经历不够、见识不够,也可能是一部分人停留在存2%、3%银行定期的原因。关于投资,不得不说,富人的孩子早当家。比如特朗普的大女儿,9岁据说就开了股票账户玩。比如巴菲特的股东大会上,股东家的孩子们就能和巴菲特讨论如何进行价值投资。而对于大多数孩子来,9岁,还是学习储蓄的时间。


去银行买理财的朋友都知道,是要做风险评估测试的,银行理财分5个等级,低风险、中低风险……一直到高风险。不同风险等级的理财,对应的投资领域不同,能获取的收益也不同。风险评估,目的就是为了把一批只有资金,但缺乏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人,进行劝退。


低风险、中低风险的理财,一般投资方向是银行间债市、高信用企业债、同业存款等较为安全的领域。而中高风险,高风险理财,可能挂钩金融衍生品,或挂钩股指,收益更高。如果一个人对于这些投资领域缺少基本的常识和认知,哪怕是产品放在眼前,他也无从判断是否可买。


醒韭客


现在社会,不稳定因素太多,保不了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临,我想着各种风险因素是造成了人们宁愿要低收益的定存也不要高收益的理财!具体分析如下:

1 现在很多理财资金不保本,虽然当时承诺的收益尚可,但只要拿不到手就不稳妥,风险性存在,而定投的利率是固定的,老百姓宁愿拿到实实在在的钱,也不愿意看着空中楼阁!这是人们求稳的心理!

2 现在网络诈骗防不胜防,各种理财扑面而来,而普通老百姓,预防的能力有多少?像之前西安很有名的理财诈骗联合学院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多少高学历教师知识分子照样陷进去,这种血淋淋的案子教会了我们风险的可控性必须防备!

3 人们普遍的意识决定,毕竟银行定存有政府有国有资产做后盾!他们是国家的。我们呃呃呃钱放进去相当于国家在保管,这种又有钱拿还省心,多好!小老百姓,柴米姜醋茶才是王道!

所以说,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在没有能力认知风险有多大,我宁愿低收益,毕竟世道篮子才算菜啊!


会计小白冲冲冲


你好,我是简七。

从收益率上看,定期存款是明显低于理财产品的,为什么还有很多人选择银行定存呢?主要还是以下三方面原因:

1.很多人不懂理财,怕自己被骗,所以不敢买理财产品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我们除了努力工作,提高工资收入外,还得靠投资理财来积累财富。可现实是,多数人在理财的过程中,毫不犹豫地踏入误区,却浑然不知。

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盲目追求高收益。

比方说,听到某个朋友或同事推荐一个理财产品,年收益率10%,感觉有点心动,就把钱投进去了,完全忽视了收益背后的风险,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这个产品是什么,它为什么能替你赚钱,迷迷糊糊就把钱亏了。有了这一次教训,就再也不敢去尝试了。

近几年,各类理财骗局也层出不穷。因为怕自己被骗、被坑,不想承受一丁点的风险,所以只好选择自己觉得稳妥的理财方式——把钱存银行,做定存。

说句实在的,只要你稍微懂点理财,就会知道,市场上也有很多风险低、收益也还不错,甚至远超于银行定存的理财产品。

2.沿袭父母的习惯,认为把钱存银行感觉更安全、可靠

父母那一代,和我们的生活背景差异很大。

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接触过很多金融、理财的概念,所以很多人都是极端排斥理财,觉得只要把钱存在银行里就是最安全的了。什么理财产品,抵御通胀,都不相信。

而学校里也没有理财这堂课,多数人缺乏财商教育,即便有所了解,懂得也不多。

把钱存银行,保本保息,即便是银行破产倒闭,本金和利息也能100%得到赔偿的。

3.对中老年人来说,在银行定存看得见,摸得着,更加放心!

不管是从各项数据还是身边人的选择来看,定存是一个中老年人比较青睐的理财方式!因为这种定存都是直接去银行,点对点服务的,他们看得见,摸得着,更加放心!

而对于网络上的理财平台,甚至一些小型银行的理财产品来说,他们不太会操作,不熟悉,自然也就宁愿放弃,选择更安全的方式了!

而对于我们中青年人群来说,大家接触的互联网金融比较占多,更偏向于这些4%-5%理财。

提醒: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不同,还准备在银行定存的小伙伴,千万要货比三家!

去银行存过钱的人知道,每家银行的存款利率是不一样的,其中村镇银行的利率最高。

例如,定期存款,一年期2.25%,二年3.15%,三年4.125%,五年4.2625%。甚至有村镇银行一年期定存就给4.1%的利息。

而相对国有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1.75%,两者相差2.35%。100万存一年,利息相差23500。

所以,还准备在银行定存的小伙伴,千万要货比三家!选利息最高的!


如果你认同我的回答,请你帮我点个赞, 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

关注我的头条号后回复“礼包”有惊喜哦!


简七读财


观点:理财已经不再承诺保本,投资者担心理财的风险性。而银行定期存在,可以说是安全级别最高的理财,就算是银行出现破产、倒闭,低于50万资金的额度也能获得全额补偿。还有,就是对理财基本知识的缺乏。

投资者对理财产品认知度不高:

通常银行将理财分为了5个等级,标识分别为:低风险、中低风险、中等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对应着不同程度的风险。低风险与中低风险,相对风险系数低,对本金没有损失。因为低分险、中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为保险理财、银行储蓄、大额存单、货币基金等,对本金多是没有风险的货币类投资产品。

中等风险、中高风险或者高风险理财产品对本金存在风险,这类理财产品并不适合保守型、稳健型投资者。

通常低风险、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因为市场对资金流动性不同,理财年化收益率也有不同。现阶段理财年化收益率在2.5%-5.5%之间。年化收益率要比同期银行定期存款高。当然,理财产品有缺陷,就是不能随意“违约”,除了货币基金以及灵活外理财以外,定期理财违约并不允许,或者是需要有很大的折价。

对定期存款的了解深刻

我国银行业以及做普惠金融以来,银行定期存款关注程度是最高的,安全系数高、回报率适中,并且能违约划档计息,在多重优势下,保守型、稳健型的投资者首选理财产品就是定期存款。在进入银行之后,银行大堂经理通过了解客户需求,往往最合适的也就是银行定期存款。为什么?

一般客户的需求:1、通过银行理财产品获得剩余价值的额外收益;2、拥有一定量的资金;3、未来可能存在潜在急需用钱的时候。银行对应固定期限的理财,并不满足需求,如果有货币基金式理财方式,那么货币基金当属最合适,可是银行定期存款给予银行的回报要高于货币基金。这时,不管是客户需求,还是银行需求,定期存款就成为了“最符合要求”的产品。

综上所述:

一般投资者对理财产品认知程度不高,对于家庭资金的管理并不固定,在这种情况下,定期存款就成为了最适合理财的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