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些农民,小麦收割后直接在地里就卖掉了,这是为什么?是不是更划算呢?

小马话三农


这十几年来,我们当地农民小麦都是直接在田间收割后,运到深加工企业和收购点销售,也就是卖“潮粮”,主要一是没有晒场和烘干设备,二是没有时间去晒干扬净,三是我们当地小麦收割季雨水较多,小麦籽粒含水量较大,而且天气高温高湿不便堆放保存。

现在农村已经找不到晒场了,都是大面积种植,很难有理想的地方晒麦子,农民只好从收割机接下麦粒,直接销售。我们当地每年小麦收割季节都要下几场雨,小麦籽粒含水量大,如果堆放在家里择机晾晒,会发芽发霉变质,甚至卖不出去,所以,农民只好从田间地头卖掉。

小麦收割后,由于要忙种植,抢种夏季作物,农民需要时间耕地、平整土地、浸种、施底肥、播种等,需要不务农时,如果花两三天时间晾晒,再花几天销售,会耽误夏种的。

我们当地农民说,功夫也是钱,也是生产成本,花三天时间晾晒,也需要一千多元人工费用,再加上扬场除尘,小麦会有损耗,重量也会减少的,横算算,直算算,在田间地头直接卖掉,亏不到哪里去,与晾晒扬净后价格收入差不多。

刚开始长江老农我也不理解当地农民直接卖“潮粮”的做法,这不是给中间商、经纪人、收购商压级压价的理由吗?要知道,十几年前,我曾经拉麦子去粮站销售,尽管晾晒三天了,检验员仍然认为水杂超标拒绝收购,还要搭上两包中华烟,盐卖生了蛆,话说尽了头,好说呆说,就差没跪地哀求了,才能将麦子卖掉,如今,不晒干,不扬净,收购商是傻子么?

我们当地农民说,现在粮企都有烘干设备了,“潮粮”收购后,直接烘干入库,中间商、经纪人也有烘干设备,他们收购后,烘干储存,待价而沽。虽然价格上农民吃了点亏,但节省了晾晒时间,时间也是金钱呀!

对于农民来讲,将小麦堆放在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变质霉烂风险,存在市场行情走弱风险,农民大多对市场行情不太了解,还是让钱落袋为安放心些!


长江三农


前几天,家里等钱用,于是卖了储存三个月的8000斤小麦。今年午季总共收了25000左右小麦,当初午季收小麦的时候,直接在田里卖了14000斤左右,剩下的12000斤左右,经过太阳晒过之后,前几天卖的时候只有8000斤了。

收割小麦后,有些人选择直接在地里就将小麦卖掉,但是那样价格会相对较低。我记得我家当时在田里卖的时候是以0.88元/斤的价格卖的,而最近卖的价格是1.1元/斤,前后价格是有悬殊的。

那么,既然价格悬殊,为什么有人选择在田里直接就卖掉了呢?

一是急等钱用,又无其他经济来源

为什么收割小麦时会有急等钱用情况发生?一方面,从农村生活实际来说,过年期间开支较大,过完年后的几个月,往往手里没有多余的钱。另一方面,这时候已经进入农忙时间,即将种植水稻,农药、化肥、种子、收割费等都需要花钱来买,这些开支项目需要钱来解决。

而在家种地的农民,除了卖粮收入,一般就无其他经济来源,于是面对这种情况,顾不上考虑价格高低问题和其他相关问题,只要能卖到钱就行。

二是节约时间和精力,可以投入时间和精力忙其他事

如果收获的小麦在田里卖,那么需要运回家,运回家之后需要晾晒,晾晒之后需要储存。运输、晾晒、储存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个时候的时间和精力对农民来说是宝贵的。

一方面是很多农民外出务工,收获小麦后等着除去外出务工挣钱,那边老伴在催,这边需要时间,于是,权衡之下,选择在田里直接将小麦卖掉。

另一方面是将小麦直接卖掉,省去很多时间,可以忙着种植水稻,种植水稻时间比较赶,如果是移栽,还要先整地、灌溉、施肥,然后人工插秧,如果直播,整地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稍微一耽误,就有可能影响水稻的收成。

三是凉晒条件有限,晒粮变得步履维艰

小麦如果要储存起来,等价格稍微高一点在出售的话,那么必须要记过几次晾晒过后,降低小麦湿度,才可以储存起来,这样不容易变质发霉。

但是现在的农村不像以前,一家一处稻场,现在很多稻场已经消失了,很多时候,人们晒粮食只能选择在路边或者自己院内。在我们家,村村通路也只3.5米宽或者4米宽,在这样的路上晒一两万斤的小麦,可想而知是多么艰难,而且路上车来车往,极不安全。如果在家院子晒,院子面积能有多大呢?一般面积都不是太大,而且,农村家里都喂的有牲口,容易吃小麦,必须要人看着。

那么,如果选择在田里直接卖小麦会不会更划算呢?其实,说了以上原因,可以看出来,选择在田里直接卖掉小麦是有其他客观原因的,划算不划算不重要,既然说到价格问题,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

以我家为例,在田里直接卖掉14000斤小麦,每斤0.88元,总共是12320元,如果按照现在价格来卖,经过晾晒之后,14000小麦,最多也只有11000斤,1.1元每斤,总共能能卖12100,相差220元。而且如果考虑运输费用及人工成本费用,相差就更大。

综上,现在农民收割小麦直接在田里卖掉是有其客观原因的,划算不划算谈不上,关键是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开展。


华哥的三农


地头卖粮看上去的确是不合算的,价格差一毛多,对于散户生产可以利用自身的劳动力来解决晾晒的问题,对于规模化种植户来说,那就不一定了。

成都这边的规模种植户面积在500亩左右的,平均产量700斤/亩计算,收割完成后有350000斤,没有那么大的场地晾晒,只有进烘干厂,运输费、下车费、烘干费,烘干就卖粮食的上车费、运输费,算不过帐啊。

粮食卖给大企业价格是高些,可是大企业的指标控制非常认真,水分、净度等都要检查,最关键的是付款没有粮食经纪人来的快,大户还等着拿这个钱来支付水稻管理过程的农药化肥款,现款很重要!

都想卖个好价钱,可不是每一户🈶很好的管理水平,在用工成本上升、材料价格上涨的前提下,粮食价格几年没有涨过价了,利润微薄,周转资金偏紧。碰上天气不好,产量降低,也只能赔钱赚吆喝。

所以,地头卖粮也不一定就是不合算,是万不得已,是形势所需。


禾本多


今年小麦普遍丰收,我们本地小麦种植基本上在亩产一千一二百斤,个别小麦种植户低于亩产千斤主要因素是田间管理不到位,该浇三水浇两水,甚至浇两水也凑合。今年小麦收割期间出了一个见怪不怪的事情,很多小麦种植户都没把小麦拉回家。而是直接把小麦拉到了临时小麦收购点,确潮定价,如果感觉收购商给出的价格合适就直接粜掉。

我家三亩多小麦从地里收割之后直接拉到小麦收购点,最终是以18个潮一块零6分的价格成交。家里老人虽然没有办法,但还是接受了这个价格,拿着交麦单据回了家。今年之所以没有把小麦拉回家,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我工作太忙,家里老人已经没有能力在晾晒小麦了,四千多斤小麦铺开之后占满整个院子,需要暴晒三两个太阳。

村里很多小麦种植户都是直接把小麦拉到收购点。除了家里没有年轻人担心天气变化老人着急因素外,直接粜掉和暴晒几天在粜掉相比较,虽然直接粜掉时小麦价格低,暴晒之后小麦价格高,但暴晒之后的小麦斤秤数变化很大,而且还需要人工来晾晒,老人没有能力了,年轻人没有时间,虽然最终价格上去了,但既耽误功夫也差不了多少钱。

常说“家有余粮心里不慌”,但从当前的农民生活来看,很少有家庭为吃遭难。过去家家户户为了存粮购买的大瓮成了摆设,甚至有些小年轻家庭院子里连摆放都没摆放,一律把大瓮仍在老人庭院里,嫌碍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是买面粉吃,只有一些老人还坚持存粮换面粉,关键是换面粉和买面粉比较起来,只差三两元,年轻人不在乎。

敲个黑板:农民把收割下来的小麦直接粜掉的确会有收入上的损失。无论哪里的小麦收购商,都会在小麦收购上耍手段,一种是虚长两个潮,另一个是微调地秤。农民并没有测潮工具或者地秤,即便有收购商也不认可,毕竟做生意谁也想挣钱。但有时候家里老人没有能力晾晒小麦,年轻人有没有时间晾晒小麦,为了解决尴尬情形,只好把小麦粜掉,或许日后越来越普遍。


海棠小醉


在地里收完了麦子直接卖?你们认为划不划算?

离小麦收割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暑气正旺,小麦有望在芒种时节左右收割好,马上关于小麦的市场价格又要成为热点了。

那现在有关于这样一个问题,是说现在有些农村里的人们在收割完小麦后直接在地里卖掉这样的做法可不可取?

其实说实话,在我们老家安徽种小麦的农户也挺多,但是具体而言他们以前基本上都没有试过直接将刚收割的小麦直接售卖掉的,都是运回家翻晒几天,等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在一起出售,可能利润会大一些。


但直接从地里直接卖掉麦子的做法也有一定好处。其首先是省去了人工或机器收割的工钱,又省去了回家翻晒和占场地耗费的功夫。,还可以直接进行下茬作物的播种工作,省去不少时间和功夫。这样看来,这种做法确实很不错,挺划算的。

另外,我觉得这个弊端在于直接收割售卖的小麦的价格方面可能较低,会不及农户们的心意,不能到头来只赚了个人工费吧!还有一方面是现在这个做法不普及,好多农户应该不会接受这一做法,如果后面行情好的话,会觉得很亏。


总的说来,那些觉得收麦过程麻烦的且担心后续小麦行情不好的人们可能会选择这个做法,确实很方便。当然,也有不同意见的!

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个做法的?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冒蓝火的小农民


其实一点都不划算,国家已经公布小麦最低保护价1.15元,现在收粮点都是1.1元,关键是都买,每天卖粮的排队能不便宜吗?大家地头卖粮不是因为划算,主要是怕麻烦,拉回家还得储存,还容易生虫,还怕老鼠所以直接卖掉最划算。

现在农民什么都用钱,以前可以拿麦子换西瓜,拿麦子换馒头,拿麦子换面,现在统统用钱,直接购买,所以放麦子没有用,放钱多好啊,还能出点利息,现在农村存麦子的越来越少了,有也是老人,他们饿怕了,不存粮食老担心挨饿。

现在还有一部分人喜欢把粮食放到收粮点,什么时候价格高了去合算,这是风险很大的,我们邻村有个收粮点,人去楼空,坑害了很多人,还有一个姓唐的,号称唐百万,最后也跑了,留下的只有深深的伤痛,希望大家注意。

把自己的粮食存到别人的家里,这不是傻啊,为什么不直接卖掉呢?存钱不好吗?多少总出点利息吧!谁能保证那些收粮点长盛不衰呢?现在人思想复杂,原本生意做的好好的,突然他就去涉足高利贷了,没有几天功夫弄得血本全无,最后只能选择坑人。

从来不存粮食,不是卖掉,就是放在自己家里,人只有把钱装在自己兜里才准头,大家说是吗?


大海传媒


在小麦收割后直接卖掉,在我们这里非常普遍。多数的农户都是直接卖掉。这种现象大概陆陆续续有十几年了吧!

在过去,小麦收割后。一家人要拉到场里或公路上晾晒。一两天,碰到阴天下雨甚至好几天都不得安省。然后再送到粮站或面粉厂卖掉。当然自己也留下一部分自己吃。

后来,精明的粮贩子看到了商机。他们直接到地头收购。刚收下来的小麦水份含量高。他们收购回来自己晾晒或烘干。他们的打算一个是自己趁新麦上市价格行情低,等行情走高出售。即便行情一直不好,由于他们也能在地头给农民压价。还是合算的。因为每斤小麦压上一分二分。他们每天就能多收不少钱。有个粮贩子,麦收季节黑夜白天不停到地头收购。每个麦季都能赚几万块钱。

而对于农民来说,由于土地都不多。小麦总产量一般只有几千斤,假如一户按5000斤计祘。每斤少卖2分,总共少卖100元。但是省了搬运和晾晒的时间,一般不耽误或少耽误打工挣钱。家里老人妇女就可以完成交易。不用在外打工的壮劳力专门回来收割,连路费都省了。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分工的体现。


朱增林呀


最近这几年我们当地的农户,都是这样,小麦收割后直接送到收粮站里卖掉了。
为什么呢?

  • 一、小麦收割时一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会回来收麦,小麦收割后直接卖掉,这样反而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如果不卖掉储存起来的话,需要找到晒场,把小麦晒干。因为刚刚收割的小麦水份含量很高,不能直接储存。如果再晒几天卖掉,这样反而耽误了他们的务工的时间。

二、历史的发展

  • 现在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农村再不会像过去一样,离收麦一个月前就需要把晒场整出来,整个夏忙的时间从开始准备晒场到收割完毕,种上秋天的庄稼需要45-60天的时间。

  • 还记得小时候,父亲会找出一片地,用碌碡”(liù zhóu)碾场的情景,第一遍用牛拉碌碡”压一遍,仔仔细细的收拾,用大扫帚不停的扫,后面就需要人力来拉碌碡,哪里有缝隙要需要填平,防止后续碾麦子的时候,掉进去。一个碾场要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碾和打扫以及每天都要洒水,这个时间都需要半个月。最后碾好的晒场,光滑的能找出人影,比水泥地还要结实。

  • 后续人工割麦、捆麦、拉麦、轧场、翻场、扬场、晾晒、真的是特别繁琐和劳累。

三、这样其实更划算

刚收割来的小麦,价格上会便宜一些,但是国家有一个粮食的保护价,价格上也不会浮动太多,其实刚收割的小麦水份高,重量上就会占优势一些。直接卖出去也节省了人力、物力。

不用担心后面储存起来,出现霉变和被虫咬的现象。


农村小娜生活日记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禁心里一颤,难道现在的农民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忘得一干二净了?

乡村关中一带马上就要进入到小麦收割季了,我们看到,现在的农民都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小麦收获后,不再储存了,而是直接用联合收割收获后,这时有收小麦的直接就卖掉了,家里一颗粮食也不存放了。这时,我们看到一些年长的农民都接受不了这个做法,往往就上前劝阻,他们还用传统观念教育新一代农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点击关注【乡村关中】,共同学习更多“三农”资讯。

这些年长的农民,经历了过去忍饥挨饿的时代,那个境况在他们一生中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现在年轻农民直接在地里就把小麦卖掉,这是为什么呢?乡村关中结合本地农村的现状况,给大家作个介绍,也就明白了现实情况。

第一,现在农民家庭人口减少了。

现在农民的家庭人口本来就少,一般家庭四、五口人,少则三口人,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袋粮食,况且,他们一般都进城务工,或者做小买卖,或者从事养殖业,或者其他产业了,大多数时候,家里也没有人了。他们一般到大忙天小麦收割时,回家收割后就直接卖掉,把这些处理完后,自己就又去县城忙,或者其他城市忙自己的事了。他们平时在县城,或者务工的城市,买米买面很方便,或者网购,还不用搬运,直接就送到家里了 ,你说,这样方便,还是把小麦储存在老家方便?二者一对比,答案自然见分晓。

第二,直接在地头卖掉方便省事。

如果农民把收获的小麦拉回家,这要晾晒,还要找地方储存,一年到头吃不了几袋粮食,还要折腾好多天的时间,既累又忙,还耽搁时间,还不如直接在地头把小麦卖了,这样省事又方便。再说了,这几年的小麦价格浮动不大,即使价格高涨,也没冲破5毛钱,始终在0.2元左右浮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即使把小麦晒干,也多卖不了多少钱,因为粮食价格一直稳定。所以,现在的农民为了省事,就直接在地头把小麦卖了。

第三,储存在家里最后还是要卖。

如果农民朋友一直在家里耕地,也不外出务工,因为家庭人口少,吃粮也少,加之其他粮食作物、水果的补充,一家人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袋粮食。即使把小麦收获回来,晾干,放在粮仓里,到第二年小麦成熟时,陈粮还在粮仓里, 这样又要全部搬出来晾晒,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是要卖掉,且价格高低还说不准。所以,还不如现在卖了省事,也不用经历这么多沉重的体力劳动,也不要天天操心没有粮食了。

第四,粮食价格稳定给他们吃了定心丸。

最近几年,粮食价格一直稳定,上下浮动的空间非常有限,一般在02~0.4元的区间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把刚刚收获下来的小麦卖掉,也不存在差价多少的问题?如果我们算一笔账,就会明白,刚刚收获下来的小麦没有晾晒,按照每百斤失水15斤核算,一亩地好收成也就是1000斤,换算成干粮食也就850斤左右,这样能低多少钱呢?其实差距根本就不大。

第五,拉回家晾晒太耽搁这些农民的时间了。

一般选择在地头把小麦卖掉的农民,都是在老家以外的其他地方发展其他产业,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况且,农民把收获的小麦拉回家,一般天气晴好,要晾晒至少两天,还要来回搬运,还要防老鼠虫害,防湿潮天气,这期间还有一定的损失;再说了储存了一年的时间,到第二年小麦再收获时,去年的小麦还是放在粮仓,到时候小麦是什么样的价格,谁也无法预测。所以,农民在地头把小麦直接卖掉,根本不存在划算不划算的问题,而是在于这些农民有没有功夫的问题。如果有生意,或者有包工的话,就晾晒小麦这几天的工夫,就耽搁了不少钱了!

总之,现在农民在地头直接把小麦卖了,是多方面的原因,不存在划算不划算的问题,而在于根据自家实际情况,作出最合理的安排,作出最有效率的事来,这才是根本。现在的农民,已经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也不是过去农民依靠单一的粮食作物生活的年代,现在农民收入渠道的增多,就业机会的增加,挣钱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现在的农民做出这样的决定,可以说,是农村农业发展的结果。那么,如果是你,你又做何抉择呢?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你对此有何高见,我们留言区见。


乡村关中


每当小麦收割了,就有很多人开着车子到农村里去收割小麦。其中就有不少农民朋友,把收割的小麦直接就在地里卖掉了,根本就没有进家门。在以前普遍的做法,都是把小麦拖回家里,然后晒干了以后,然后才售卖。而现在更多的人选择在地里直接卖掉,这样相比于晒干除尘以后在卖,价格方面是要便宜一些。那为何他们还要这样做呢?

其实,这样看似不划算,但是很多的农民最清楚,其实这种方式也是不吃亏的。首先,如果收割的小麦不卖掉,把小麦自己运回家里去,就得先进行晾晒,这样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等到小麦晒干了,还需要对其进行除尘,之后还需要装进袋子里面去,然后全部搬运到仓库里面去。在这个期间还必须好好保存,不然就容易长虫子,或者是发霉,这样就会影响到小麦的卖相,甚至根本卖不出去。而且小麦堆放在家中,还会占用很多的空间,是非常不方便的。何况这样占有时间和体力不说,而且到时候卖的价格如果也不高,那就是很吃亏的。而直接在地里卖掉的话,这样省时省心一些。

其次,有不少的农民兄弟姐妹,都是特意赶回来抢收小麦的,他们回家的假期也就那么几天,小麦收割了以后就要马上赶回去继续上班。可是如果收割的小麦不卖掉,那就会还的继续耽误几天时间。同时到时候如果有人来收购小麦了,又还需要请假赶回来,这样不仅会耽误上班,而且到时候赶回来也未必能卖个好价钱。可是把小麦直接在地里卖掉一会,这样在外面就可以多干几天的活,而这个挣的钱也是不少的。何况现在小麦种植的量也不是太多,留下一些自家食用,余下的也不是太多了。而且价格也不高,所以更多的人选择把小麦卖掉,然后出去继续打工挣钱。这样也不用担心小麦长虫子、发霉,也不用去关注小麦价格是涨是跌,心里也落个清净。

你家的小麦直接卖掉,还是晒干以后等到涨价再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