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殺:也許只有80後才記得,曾經的中國互聯網

1、最早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叫中華網,域名非常牛逼,又是非常稀少的中國概念,所以一度股價高達100多美元,後來也一路跌到谷底,最後退市,現在誰還記得中華網呢。

回憶殺:也許只有80後才記得,曾經的中國互聯網

2、聯想曾經搞了一個叫做fm365.com的網站,聯想的互聯網戰略是非常早的事情,隨著聯想電腦預裝鋪開,一度是國內門戶前幾名。後來一度域名都丟了,再後來也沒有後來了。

3、曾經最大的文學站叫黃金書屋,最大的下載站叫海闊天空,然而這些網站都被一個叫多來米的公司用很低的價格收購了,那時候個人站不值錢啊,後來多來米收了一堆當時最好的個人站,結果全做死了。

4、最早的電子商務網站是8848.com,曾經是中國電子商務網站頭牌,在上市關鍵時刻的臨門一腳,沒有成功,後來每況愈下。

回憶殺:也許只有80後才記得,曾經的中國互聯網

5、世界互聯網巨頭收購中國互聯網領先者,聽上去好像是強強聯手,兩個案例,ebay收購了當時的電商領先者易趣,那時候的易趣在中國電商市場份額超過80%,然後被新成立的淘寶打的丟盔卸甲。 雅虎收購了3721,當時3721的收入和終端覆蓋率都力壓百度,後來就眼看著百度神話誕生了。

6、第一隻A股上的互聯網概念股叫做海虹控股,當時他們控股了中國最大的棋牌遊戲平臺,聯眾遊戲。 然後慢慢的聯眾就廢掉了,一步步落後於時代。

7、曾經最大的下載工具叫做網絡螞蟻。

回憶殺:也許只有80後才記得,曾經的中國互聯網

8、互聯網泡沫破裂的時候,網易是三大門戶裡最脆弱的,一度股價掉到1塊錢以內,丁磊炒掉了他聘用的CEO,財務出現醜聞,媒體天天給網易做退市的倒計時,大家都在幸災樂禍,然而今天我們看,三大門戶裡網易轉身最快,新業務拓展最成功,現在遊戲市場混的還是風生水起。

9、南非電訊投資騰訊的時候,所有媒體人都覺得南非人SB,被馬化騰騙了,說馬化騰的估值方式完全是糊弄人的,oicq用戶(當時不叫QQ)都是低齡低層次用戶,沒有消費能力。 現在作為騰訊股東的價值和回報是南非電訊集團當前市值最大的支撐,超過其本身自營業務。。

10、曾經大家都覺得中國互聯網大局已定,新浪搜狐的霸主地位無可動搖,今天回頭看呢。

11、百度和新浪曾經撕逼過,百度那時候還是技術服務商,新浪的搜索是百度提供技術支持的,然後,新浪拖欠了百度的技術服務費,李彥宏一怒之下停了新浪的搜索接口,大家都覺得百度瘋了,互聯網霸主新浪分分鐘可以弄死百度,這也是李彥宏摔電話決心自己做用戶的主要原因之一。

12、曾經有一種期盼,說中國互聯網啥時候能出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巨頭啊,現在再看看呢。

13、百度上市的時候市值破百億美元,市盈率過千,當時基本上國內所有分析師都說百度被嚴重高估了。

14、中國做遊戲是不可能賺錢的,中國人沒有人會為遊戲付費,這是在2002年之前行業的共識,當時說的遊戲主要是pc遊戲,臺灣和日本的遊戲在大陸都很流行,後來盛大突然崛起,一切都變了。

15、群聊功能最早是朗瑪uc推出的,市場反饋非常好,用戶發展極快,新浪見狀立刻收購。那時候騰訊想做用戶變現,取消了電腦註冊QQ的功能,只允許手機短信驗證碼註冊,一個註冊收一塊錢,結果看到朗瑪uc有取代之勢,立即恢復免費註冊,同時推出QQ群,然後新浪這次投資基本就失敗了。

回憶殺:也許只有80後才記得,曾經的中國互聯網

16、百度推出過一個百度hi的聊天工具,還有一個百度有啊的電商平臺,不過估計今天大部分95後00後年輕人都沒聽說過。

17、網景瀏覽器曾經被認為是一種革命,市場佔有率一度在80%以上,當時網景的野心很大,想用瀏覽器做網絡終端操作系統,市場也極為認可,股價和市值扶搖直上,很多投資者都認為網景可能是互聯網時代的微軟,然後微軟內置了瀏覽器,網景告微軟壟斷,官司一直打,微軟瀏覽器市場份額一直上升,然後,官司沒打完,網景就先完了。 但有意思的是,現在,國內有360瀏覽器,國外的火狐,google的chrome瀏覽器,市場佔有率都不低;為什麼當時網景模式沒成功,而現在第三方瀏覽器又都冒出來了,所以,歸咎於微軟壟斷和捆綁,不如多思考自己的問題。

18、2000年左右微軟推搜索引擎,當時還不是bing,是MSN搜索,國內分析師近乎一致認為google要完,大家都覺得微軟的技術能力很強,有錢,有資源,又能鋪終端,現在又怎樣呢。

回憶殺:也許只有80後才記得,曾經的中國互聯網

19、地方電信的門戶網站和其附屬的一些資源,社區曾經一度佔據互聯網流量的半壁江山,比較有名的包括上海熱線,貴州信息港,碧海銀沙等等。

20、網易最早就是個個人站,丁磊是中國最大的個人站長,當時丁磊要搞免費郵局,去廣州電信談合作,說不要電信出一分錢共同搭建一個郵局平臺,只要電信出帶寬資源。(當時流量帶寬老貴老貴的,但對於電信來說成本極低),合作,然後未來廣告收入大家分啥的巴拉巴拉。 當時的局長張靜君一聽,沒聽懂,但是禁不住她琢磨,不要出錢還能分錢,有這麼好的事情?這裡肯定藏著很大的利益,這好事不能讓丁磊佔了,這樣,我直接買你們系統。 於是就有了163.net免費郵局,國內第一個免費郵局,用戶量果然激增,因為沒有其他家啊,然而做了很久,也沒賺到錢,後來這個郵局被賣掉了還涉及國有資產流失啥的,張靜君後來出去創業,一度被認為是互聯網大佬,繼續呵呵吧。 當然,丁磊也夠壞的,賣了163.net給電信,自己掖著163.com。

21、騰訊最早域名是tencent.com,百度 cdn 長期有個跳轉域名叫做shifen.com 大家都是1毛, 這事哪說理去。 美國的巨頭叫做微軟,中國的巨頭叫做1毛。

22、李彥宏,周鴻禕,馬化騰,雷軍,丁磊,史玉柱,最早都是程序員,而且都還是水平相當不錯的程序員,當然更不用說張志東這樣的了。其實這個名單可以拉很長,很多名氣沒那麼大的上市公司老闆其實也做過程序員,比如攜程老闆梁建章等等。

回憶殺:也許只有80後才記得,曾經的中國互聯網

23、關於擁抱變化

百度最早是給門戶做搜索技術服務商,沒打算自己做流量入口;

騰訊最早想給電信做網絡尋呼系統,沒打算自己做用戶,當時想發展點用戶做樣本測試系統;結果電信不鳥他,幸虧電信不鳥他。

阿里最開始做企業黃頁;

盛大最開始做社區,失敗了後用最後剩下的錢代理了傳奇,當時大家都覺得中國遊戲沒市場,所以代理金極低;

京東最開始中關村擺攤的;

唯品會開始搞奢侈品賠的一塌糊塗,轉入二線品牌開始翻身;

聚美優品陳歐第一次創業是做遊戲廣告平臺,然後轉型賣了化妝品;

奇虎最開始做社區搜索,噁心阿里搞了360去弄死3721,沒想到無心栽柳;

新浪最開始是四通利方論壇,收了海外一個華人門戶後轉型做門戶,然後靠微博翻身;

網易從虛擬社區到郵局到門戶到移動SP到遊戲;

搜狐從門戶到遊戲;

現在你說你看準了一個大方向保證未來很有前途,會是這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