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州市的来龙去脉您知道吗?

滦县古称滦州,位于唐山市东部,地处燕山南麓滦河西岸。据《辽史·地理志》载:本古黄洛城。滦河环绕……太祖以俘户置滦州,从公元923年开始,她的辖域几乎覆盖了包括唐山在内的整个冀东南地区。1913年改滦州为滦县,州、县均因滦河得名。全县现辖12个镇、2个办事处、506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总人口55万人,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地区开放县。

历史悠久,底蕴厚重。是殷商时期中国最早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孤竹国所在地。辽天赞二年(公元923年)设州,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自秦至清,先后有18位帝王37次抵足滦州。是夷齐让国、老马识途的发生地,曾作为“关学东来”的推进之地;这里爆发了辛亥滦州起义,被李大钊称为“历史的纪念地!”;这里是张学良“东北易帜”的决策地;这里有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中华扬眉吐气第一桥——滦河铁路大桥;这里是“冀东三枝花”滦州皮影、评剧和剪纸的发源地,其中皮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滦州皮影的创始人黄素志、评剧的创始人之一金开芳、评剧表演艺术家白玉霜都是滦县人。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京津唐金三角地带,距天津港、秦皇岛港、京唐港均在百公里左右。境内有京哈、京秦等五条铁路,102、205国道和京沈高速、平青大公路穿越全境,山海关机场、三女河机场毗邻东西,形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一小时可到达秦皇岛、曹妃甸、唐山等地。县内路网完善,以县城为中心已形成了辐射各镇的半小时交通圈。

资源丰富,物产丰饶。滦县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煤井、第一件卫生陶瓷、第一家现代纺织厂、第一辆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第一座铁路桥,史称“津东工业、唯滦最盛”。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优质铁矿、石灰岩、石英砂岩等20多种。建有亚洲最大的司家营铁矿,二期建成后年可产铁精粉近1000万吨,纳税20亿元。建有我国北方最大的水泥生产线——冀东水泥三线。是“中国花生之乡”、全国油料生产基地、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先后荣获“全国牛奶生产强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等称号。“宝之福”系列农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甜瓜、番茄、黄瓜、西瓜、葡萄等12个农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环境优良,特色鲜明。全国唯一具备“三城一证”的县城,是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全国文明城,在全国县级政府中第一家通过了发展环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先后三次荣获河北省“人居环境奖”。通过多年努力,铸造出“投资到滦县、事事都好办”的环境品牌,被中国社科院等多家机构评为建国60周年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百强县。

198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沿海地区开放县。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多年跻身全省30强,2009年列第17位,城镇化率达到39.7%,建成全省“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示范县”,实现村村通公路,成功培育中赵村、研山新村、军营村等7个省、市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呈现出人心思进、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建制沿革

滦县历史悠久,早在2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已有人类在此生息。

唐虞时,为冀州幽州地,商为孤竹,周近山戎,秦汉属右北平郡,隋属卢龙,唐设石城、马城二县地,辽天赞二年(923年)设州,历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诸代1935年沦为日伪统治区。

唐末出现了梁、唐、晋、汉、周相互取代的混乱局面,居于北方的契丹族,与战乱中逃亡的汉人融合,日渐强盛。

契丹族领袖耶律阿保机,统一内部,建立了由契丹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混合的政权契丹国。

后粱贞明二年(916)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元神册国号契丹。

后契丹南下,与后梁、晋王李克用、后唐及燕国皇帝刘守光争夺平州(今卢龙),多次反复。

天赞二年(923)春,阿保机命“太子元帅”耀库济攻克平州,阿保机在平州设军镇辽兴军,设节度使。是年,分平州地置滦州永安军,仍属平州辽兴军节度使,是为滦州建置之始。

大同元年(947),契丹改国号为辽。辽世宗时,掳后晋义丰县(今安国)民,安置于滦州地区,因置。此时,滦州辖义丰、马城(今滦南马城)、石城(今东矿区开平)三县。

辽保大二年(1122),金军陷辽之南京(今北京)。封辽降将张觉知平州事,滦州归金。

保大三年(1123)6月,金之南京(平州)留守张觉叛金投宋。宋缘唐建制(不知有滦州)改滦州属县马城为安城州、石城为临关。11月,金派兵攻平州,张觉逃走,张敦国据守平州。金指责北宋招降纳叛,派人赴宋索要叛臣,北宋遂杀张觉与金和解。

保大四年(1124)6月,金复破平州,杀张敦固,平州复入金。宋金联合时期,北宋两次遣赵良嗣(本名马植.后随宋使童贯由辽归宋,改名李良嗣。因献联金灭辽计,赐姓赵,因名赵良嗣)入金求平、营、滦三州地,金太祖以平、滦欲做边镇为由而拒绝。

公元1125(金天会三年、辽保大五年、宋宣和七年),北宋联金灭辽。次年金灭北宋,统一中国北方。金将辖地分为路、府、州、县,滦州属中都路。嗣后,因地理位置险要,改滦州为节度使,辖义丰、石城、马城、乐亭四县及榛子镇、新桥(今乐亭沿海区)二镇。

宋、辽、金在中国北方角逐期间,滦州属辽,199年,属金,90年,名义上属宋不过一年。

金崇庆二年(1213)滦州入蒙古。

太祖铁本真十年(1215)改平州为兴平府,辖滦州。同时任命金降将鲜卑仲吉(今卑家店人)为滦州节度使。

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蒙古撤义丰入滦州,次年再置义丰,裁石城入乐亭,随之又将石城地入义丰。

至元四年(1267)撒马城县。此时,滦州领义丰、乐亭二县。

宋端平元年(1234),南宋联蒙灭金。宋咸淳七年(1271),蒙古孛儿只斤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元至元十六年(1279)灭南宋,统一全国,分全国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国都所在地则称中书省。)、道、路、州军县。

大德四年(1300),元改平滦路为永平路。滦州属中书省永平路(中书省下不设道)。

明洪武元年(1368)秋九月,元分省参政崔文耀以永平路州县降明,滦州随归明。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明朝建立,分全国为省、府、州、县,滦州属京师省(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永平府(治所在今卢龙)所辖。

洪武二年(1369)撤义丰入滦州。此时,滦州辖乐亭一县。

明崇祯三年(1630),清兵攻取永平府,守将李际春降清。五月,清兵退走,明朝杀李际春。

崇祯十七年(1644),明辽东总兵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崇祯帝自缢,明亡。

清康熙二年(1663),清兵灭南明。统一中国后,仍袭明制,将全国分为省、府、州、县,京师省改称直隶省。滦州属直隶省永平府所辖。由于清之故地在东北,滦州地已失去边镇的意义,视同县,不再辖县。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初袭清制,滦州仍属直隶省永平府。

民国二年(1913)裁撤府州,州改称县,滦州始称滦县。

民国三年(1914),省下设道为监察区,滦县属津海道(驻天津)此前属渤海道。

民国十七年(1928)直隶省改称河北省。

民国十九年(1930)道取消,只剩省、县两级。

民国三四年(1935)11月,日本侵略者唆使汉奸殷汝耕,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冀东22县,从此滦县沦为日伪统治。抗日战争开始后,冀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丰滦迁联合县在丰润、滦县、迁安三县交界处诞生,中心在丰润县潘家峪一带,隶属于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第十三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冀东专署),辖境包括榛子镇、杨柳庄地区。

1942年建迁滦卢联合县,其辖境北至迁安县杨店子一带,南至渤海,东至滦河,西至唐山,共千余村庄,仍隶属于冀东专署。

1943年7月第十三专署撤销,建冀热边行署,辖五个专署,第四专署设置滦卢县和丰滦县。滦卢县的区域,相当于除榛子镇、杨柳庄地区以外的今滦县境。因当时九百户、油榨地区属卢龙管辖,故名滦卢。

1945年1月,冀热边行署改建为冀热辽行署,第四专署按行署统一序列,改为十七专署,滦卢县随之归十七专署。

1945年12月9日,冀热辽区党委改建为冀东区党委,

1946年4月,翼热辽行署也改建为翼东区行署。冀东行署于 5月18目明令调整行政区划,要求原则上恢复战前旧县治,因此,在原滦县境撤丰滦联合县,建滦南办事处,驻倴城;撤滦卢联合县,建滦北办事处,驻张各庄;撤迁滦丰联合县,在原滦县辖区建滦西办事处,驻榛子镇。

1946年7月各县佐升格为县政府,滦南、滦西分别单独成建制,滦北改称滦县。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路南,

1947年1月当时的河北省政府169次委员会决议,在滦县南部司集庄建滦宁县,在丰润的胥各庄建浭阳县,将原属滦县之钱营、稻地、辉坨等地划入。所谓滦宁县与浭阳县,由于解放区人民的坚决反对,成为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滦县从辽建州直到抗日战争结束,行政区域无大变化。

1948年11月29日,县城解放。

1949年3月26日,滦西县并入滦县,

1954年6月,滦南县并入滦县,

1958年11月21日,滦县划入唐山市为滦州区,

1959年6月23日复建滦县。

1983年,实行市管县制,滦县随隶于唐山市至今。

201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滦县,设立县级滦州市。以原滦县的行政区域为滦州市的行政区域,滦州市人民政府驻滦河街道滦河西路3号。滦州市由河北省直辖,唐山市代管。[2]

滦州市的来龙去脉您知道吗?

9张

滦县图册

滦州市的来龙去脉您知道吗?

9张

滦县图册

行政区划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日本侵略者唆使汉奸殷汝耕,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冀东22县,从此滦县沦为日伪统治。抗日战争开始后,冀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丰滦迁联合县在丰润、滦县、迁安三县交界处诞生,中心在丰润县潘家峪一带,隶属于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第十三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冀东专署),辖境包括榛子镇、杨柳庄地区。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建迁滦卢联合县,其辖境北至迁安县杨店子一带,南至渤海,东至滦河,西至唐山,共千余村庄,仍隶属于冀东专署。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7月,第十三专署撤销,建冀热边行署,辖五个专署,第四专署设置滦卢县和丰滦县。滦卢县的区域,相当于除榛子镇、杨柳庄地区以外的今滦县境。因当时九百户、油榨地区属卢龙管辖,故名滦卢。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冀热边行署改建为冀热辽行署,第四专署按行署统一序列,改为十七专署,滦卢县随之归十七专署。12月9日,冀热辽区党委改建为冀东区党委,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翼热辽行署也改建为翼东区行署。冀东行署于 5月18目明令调整行政区划,要求原则上恢复战前旧县治,因此,在原滦县境撤丰滦联合县,建滦南办事处,驻倴城;撤滦卢联合县,建滦北办事处,驻张各庄;撤迁滦丰联合县,在原滦县辖区建滦西办事处,驻榛子镇。7月,各县佐升格为县政府,滦南、滦西分别单独成建制,滦北改称滦县。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路南,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当时的河北省政府169次委员会决议,在滦县南部司集庄建滦宁县,在丰润的胥各庄建浭阳县,将原属滦县之钱营、稻地、辉坨等地划入。所谓滦宁县与浭阳县,由于解放区人民的坚决反对,成为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滦县从辽建州直到抗日战争结束,行政区域无大变化。

2014年,河北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滦州镇、响嘡镇,设立滦城路街道、响嘡街道。

截至2018年,滦州市下辖共10镇、4街道:榛子镇、雷庄镇、九百户镇、东安各庄镇、杨柳庄镇、油榨镇、茨榆坨镇、古马镇、小马庄镇、王店子镇和滦河街道、古城街道、滦城路街道、响嘡街道,504个行政村,28个居委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