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精髓14:致敬作家方方》

方方最近很火,火得那怕在网上打个叹号,估计就会有十万加的阅读量!为何?文章精彩绝伦?或偶像力量巨大?皆不是!是作家在这个野蛮删贴的时代不屈不挠发帖精神以及文章透露的真实与悲悯,凝聚了社会群体的焦虑与集体软弱的映像,让卑微的众生产生一个寄托与窥视的焦点罢了!

网上批评方方写作动机的很多。我在想,疫情期间一个退休困在家中的作家真实纪录所见所闻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抗疫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歌颂是"廖君们”的拿手好戏。作家的第一责任是写作,写作的第一要务是说"人话"。君见文学史上有多少逢迎拍马之作流传后世?君不见有多少时代宠儿或御用文人为后人不齿的!

《阅读的精髓14:致敬作家方方》


网上也有人质疑方方的文字水平,作为湖北省作前协主席和硕果累累的作家,文字水平没有什么可质疑。至于文章的文学性:中国的众多作家有的是靠作品在文坛上有一席之地,有的是靠资历在文坛上有一席之地。作为一个作家,我系统的读过很多书,自然也读过方方的:

一,出生于1955年的方方在恢复高考时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作品的个人简历上倔犟地写着"当过四年装卸工人"的女作家,在"文学井喷"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其作品的生命韧性与人生思考不言而喻,故《风景》《万箭穿心》《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这些中短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方方也成为名作家。

二,《乌泥湾年谱》获得人民文学奖。但是我没有读完。原因一,取材。文学作品描写过去不是为了纪录过去,而是为了提醒当下。原因二,长篇小说的语言。只有作家沉淀到一定的深度时才能为故事创造一个语境或者说描述氛围,牵着人读下去。

三,《软埋》出版后引起“左"与"右"二派的争议。我搞不清楚是不是出版方的炒作。仅看文本的后记,作者直言不讳地写出了小说的由来与创作过程的种种,也清清楚楚的表明这是一个中篇小说体裁。中短篇小说的推动靠情绪。长篇小说的推动靠故事。方方凭一个朋友母亲的命运写个长篇:情节复杂不复杂不重要,重要的是意味要复杂。长篇小说之所以是长篇小说,不仅是篇幅,也指内容的包罗万象。但是,《软埋》过于明显的精神指向,作为长篇确实单薄了。

四,《汉口的沧桑往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在《武汉人》一书中撷取的。方方的随笔散文纪录的武汉的很多前尘往事。但是,文学作品仅是纪录是不够的,要思考。思考时作者只感慨也是不够的,要启迪读者。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之所以火,就是在描述之余几句恰到好处的"归纳总结"让众多读者自叹不如。

五,作为作家的方方作品有影响,没有产生轰动。但是,作为作协主席的方方是非常轰动的。柳忠秧的诗在湖北作协全票通过推荐鲁迅文学奖时,方方先是质疑为何全票?"冒天下之大不韪"对柳忠秧的诗进行客观的评价与批评贿选,取消柳忠秧的作品鲁奖参评。尽管柳忠秧起诉方方侵犯名誉,并赢了官司。方方宁可坐牢也不道歉的气节让人一片叫好!黑色幽默的是,赢了官司的柳忠秧第二年心梗去世,被法院列为"老赖"的方方因申请执行人的消失而自动解除。

《阅读的精髓14:致敬作家方方》


六,揭发诗人田禾的职称评定。田禾小学毕业,卖挂历发了财,靠写诗获得了鲁迅文学奖。如此平步青云,后要评作家的最高职称(教授二级)。方方较真的毛病犯了,那么多有成就的人都没评上,有关系也不能吃相难看。在田禾的如偿己愿的称职评上后,方方"斗士"般的连翻追查,硬是惊动省纪委弄清楚,将田禾的最高职称给撸了下来。此事证明,是非对错是有标准的,就看你有勇气与否。

"十万铁甲皆束手,更无一人是男儿"。疫情之前的训诫让大家噤若寒蝉时,方方"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真实纪录疫情的所见所闻,点点滴滴,尽到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与文学良知。因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作家方方,骨子里有这种独立精神与脾睨万物的傲气。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也应当容忍这种声音,才是真的关心民生。

有人挑刺方方疫情纪录的文字水平,很难像加缪《鼠疫》中:"没有真知炒见就不会有真正的善和高尚的爱"。至理名言的创作靠作家的运气,路遥写《平凡的世界》时憋了很久想模仿托尔斯泰的开头“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没有成功,也未影响作品的深度。

才气是一个人懂得艺术化的利用个人情绪。小说也是一门"撒谎成精"的艺术。像方方这种耿直的人,已经靠自己的人格与勇气在"同一口径"的当下活成一部大写的作品了,再有其他的说三道四,就过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