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是如何失去斯大林信任的?

林峰仪


二战结束时 ,苏联元帅朱可夫的威名几乎传遍了全世界,在苏联的威望仅次于斯大林,1945年6月的苏联胜利阅兵,检阅部队本应该是斯大林的,可是在彩排时斯大林从马上摔下来受伤了,于是换成了朱可夫,那一天朱可夫身穿元帅服,骑在白色的骏马,检阅着卫国战争胜利的部队,朱可夫的威望达到巅峰,但好大喜功的斯大林心里却不是滋味。

图为1945年苏联胜利阅兵,骑着白马检阅部队的朱可夫,本来马上坐着的应该是斯大林的。

朱可夫因卓越功勋,有时说话做事也有点口无遮拦,敢称斯大林为小胡子魔鬼,同时朱可夫太过瞩目,斯大林身边很多人就眼红,比如早年就与朱可夫有矛盾的内务部长贝利亚,这两人在1934年大清洗时就结下怨恨,所以贝利亚容不下朱可夫,想搞掉他,屡次给斯大林打报告,都被驳回了,不过却在斯大林心里留下了疙瘩。

朱可夫有两段婚姻,3个女儿,前妻生2个,图为当年朱可夫轻松拿下小30岁的军医,两人相伴终老,并育的1女儿。

1946年开始,苏联内部出现了一些阴谋论,直指受全国民众拥戴、威望甚高的朱可夫,对于斯大林来讲,自己在苏联是绝对的权威,任何人越界,都是被打击的对象。内部流传的朱可夫搞分裂夺权,斯大林开始不信,但是功高盖主的阵势让斯大林不得不在意这些谣言,有人说朱可夫对西方媒体大放厥词,说了很多违禁的话,也有人说朱可夫贪污腐败,侵吞了很多战争财富,于是斯大林令人下去查。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和贝利亚展开权力斗争,赫鲁晓夫请军中老帅朱可夫出山,除掉贝利亚,掌握权利。

结果还真是,朱可夫家里有很多战利品,玲琅满目的,这些都是朱可夫率军打到德国时,缴获的战利品,大家都拿一些,分一些,底下人再送一些,就都堆到家里来了,这个事往严重了说,确实违纪了,因为缴获的战利品未充公,往简单的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打了胜仗缴获的东西,多少都会分一些,这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但斯大林却产生了猜忌,刚好警察头子贝利亚又参了朱可夫一本,于是朱可夫从炙手可热的陆军总司令贬到一个小军区当司令员,媒体上对朱可夫的报道越来越少,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朱可夫重回人们视线,担任苏联国防部长。


图文绘历史


朱可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他被苏联人民称作“苏联战神”,曾经四次荣获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我们甚至可以说,苏联之所以能击败纳粹侵略者,朱可夫是不可缺少的。

不过,这位帮助苏联获胜的民族英雄,其战后的政治生涯,却十分的坎坷。而这一切,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有着莫大的关系。

本来,斯大林是很信任朱可夫的,可是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最终导致朱可夫与斯大林逐渐走向了陌路呢?

(朱可夫旧照)

朱可夫并不是军官家庭出身。他后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地位,实际上全是靠他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朱可夫在十月革命爆发后加入了红军,在国内的战争中,他在与白军的战斗中,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等到战争结束后,他成功晋升为骑兵连连长。

1923年4月,朱可夫晋升为骑兵团团长。随后六年的时间里,朱可夫进入了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进修班学习,全身心投入到了对于军事理论知识的汲取中。等到毕业后,朱可夫已经成为了旅长。到1938年时,朱可夫成为了苏联正规军的军长。

1939年9月,朱可夫指挥了著名的诺门罕战役,成功使得日本在领土上作出了让步,并且就此打消了日本“北上”的计划。

事实上,尽管诺门罕战役是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但在这场战役中,苏军士兵的死亡率和死亡人数,都远远超过了日本。这也让朱可夫在赢得赞誉的同时,遭到了国内的一些批评。针对他的批评主要是说,除了最终结果以外,战争其他方面,都是全部落败,这种胜利实在是显得很廉价。

不过,斯大林对于战争过程却并不在意,在他看来,凡是能打胜仗的将军,都是好将军。这样一来,尽管朱可夫指挥作战,会导致极大的战争损耗,但他依然得到了斯大林的重用。

(诺门罕战役)

不过后来,朱可夫和斯大林却产生了矛盾。

1941年6月,在德国入侵基辅的战役中,作为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力主放弃基辅,将大部队撤退到第聂伯河对岸,以防止被德军包围。但这一主张却与斯大林的决策相违背。最终,斯大林一意孤行,导致西南方面军陷入了德军的包围中,此战苏联共损失66万人,而朱可夫也被斯大林撤职,成为了预备军司令员。

朱可夫虽然被降职,但却并没有因此而气恼。在随后的斯摩棱斯克会战中,朱可夫指挥军队收复了叶利尼亚突出部,为苏联立下大功。这也成为了苏军在那场会战中唯一取胜的战役。

这样,朱可夫以优异地表现,又重新赢得了斯大林的信任。

此战之后,朱可夫被斯大林派往了陷入重围的列宁格勒。在列宁格勒战役中,朱可夫在极短的时间里,稳住了列宁格勒的局势,并将列宁格勒打造成了一座钢铁城池。最终,德军只能放弃了短时间攻下列宁格勒的想法,并转而向莫斯科进军。

而在随后的莫斯科战役中,朱可夫帮助苏联军队重整防线,成功抵挡住了德军的强大攻势,并最终将敌人拖入了莫斯科的寒冬之中。

而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白俄罗斯战役就更不用说,那些全都是朱可夫打出的经典战役。

(斯大林旧照)

可以说,在1941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朱可夫得到了斯大林的全力支持,而这也是他在苏联军队中最高光的一段岁月。

二战结束以后,朱可夫在1946年4月回到了苏联。由于朱可夫在二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他在军中威望甚至一度超越了斯大林。对于喜欢搞个人崇拜的斯大林来说,苏联只有他一个绝对领袖,但凡其他任何人越了界,都会遭到他的打击。

于是在同年6月,苏联国内开始出现了朱可夫阴谋夺权的谣言。本来斯大林是想要通过谣言将朱可夫一举打垮。但由于华西列夫斯基等三位元帅站出来为朱可夫说话,斯大林清洗朱可夫的计划,并没有成功。

不过,斯大林很快便采用了另一个方案。他指挥贝利亚对朱可夫的公寓进行了搜查,并查获了大量德国战利品。与此同时,在斯大林的授意下,贝利亚又指出了朱可夫的一条罪行。这条罪行是说,朱可夫把二战胜利的功劳,都归到自己一个人身上,显然已经违背了党的宗旨。

尽管在罪名出来之后,朱可夫立刻写下了认错信,但斯大林还是将他从党中央委员会开除,并先后将他调到了敖德萨地区和乌拉尔军区担任司令。这样一来,朱可夫就彻底远离了政治中心,再也不会对斯大林产生威胁了。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苏联兴亡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从总体上看,斯大林信任朱可夫,重用朱可夫,成就了朱可夫,为朱可夫发挥军事才能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表演舞台。



一、斯大林慧眼识珠,发现并重用了朱可夫

1939年前朱只是白俄罗斯军区的副司令员,名不见经传。在伏罗希洛夫的推荐下,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苏联远东特别军司令员。在哈勒欣河一线,与日军打了一仗,一战成名。

随后朱可夫又被斯大林提拔到乌克兰军区当司令,半年不到,又被斯大林任命为红军总参谋长。这种升迁速度是罕见的。可见斯大林求才心切。

二、斯大林与朱可夫的矛盾只是统帅与将军都会遇到的矛盾

在战争期间,朱可夫充当了斯大林的救火队员,哪里有危急,哪里就有朱可夫的身影。在很长时间内,朱可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的苏军第二号人物。朱可夫在其回忆录中详细记录了他在战争中的活动,以及与斯大林的关系。

至于战争初期,朱被斯大林撒去总参谋长之职,只能说是两人意见不同而己。是朱可夫要求被撒职的。斯大林又任命他为预备队司令员。

对于统帅与将军这种矛盾,斯大林处理得还算恰到好处。因为他虽撤了朱的总参谋长职,但斯大林还是不断征求朱可夫的意见。两人沒有因朱被撒职而交恶!这与希特勒对待他的部下形成截然不同的对比。众所周知,德国毕竟因希特勒的瞎指挥而战败。

推而广之,我们知道统帅与部下怎样处理意见纷争很重要,斯大林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三、历史有时是一团迷雾谁是谁非说不清

只是战后的1946年3月,朱可夫失去了斯大林信任,被免去陆军总司令一职。这个细节被科涅夫详细记录,而朱可夫则只字未提。

历史有时也是一团迷,有人说朱可夫失去斯大林信任,但是1949年朱可夫又回到了斯大林身边。有人为朱可夫打抱不平,但朱可夫回忆录里却对斯大林充满了尊敬之情。

反倒是斯大林去世后,朱可夫站队到赫鲁晓夫这边,帮助赫鲁晓夫巩固了政权,而赫鲁晓夫则把朱可夫打入冷宫,给了朱可夫一个悲惨的晚年,找谁评理去?


阳城导航


题主说得不对,不是朱可夫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而是斯大林视朱可夫为最大的威胁。本质上说,斯大林不会信任任何人,尤其是朱可夫这样与西方国家将领和政治领袖们都关系良好,又深得本国人民拥戴的人,更是斯大林和贝利亚的眼中钉肉中刺。

战争期间,斯大林重用朱可夫,是没有办法,毕竟大敌当前。战争一旦结束,斯大林对朱可夫,就只有忌惮了。二战时期的大元帅朱可夫,此时还担任苏联驻德集团军总司令、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斯大林先召他回国,试图以阴谋叛国罪逮捕他,但因军方位多高级将领力保,朱可夫才免了牢狱之灾。

1946年4月,斯大林授意贝利亚突击搜查了朱可夫家,搜出了许多德国战利品。这些战利品,有些是失可夫自己搜集的,有些是部属和盟军将领的礼物。贝利亚夸大其词,无中生有,开了一张长长的清单,把每一样都说成价值连城。

斯大林以贪污腐败等8项罪名,将朱可夫开除出中央委员会,并免去他陆军总司令的职位,先将他贬到奥德萨担任军区司令,然后是更远和更低级别的乌拉尔军区司令。此时的朱可夫,还只有50岁,正当壮年。

从1948年开始,朱可夫身体不好,几次心脏病发作,不得不经常呆在医院里。但斯大林还不想放过他,下令贝利亚继续监视朱可夫,继续罗列他的罪名。比如,让贝利亚逮捕了朱可夫最信任的两名忠实下属,发起对朱可夫的攻击,指责他夸大纳粹军队的实力、极大地浪费苏联资源、贪天之功为已有、搞军事独裁、拉帮结派反对斯大林等等。

因为此时,斯大林自己的身体也经常出现毛病,他担心朱可夫东山再起,最后置自己于死地。但是,大约斯大林心里其实明白,自己强加给朱可夫的那些罪名多么莫须有,朱可夫其实比贝利亚可以信赖。所以在临死前,又将他召回了莫斯科。只是还没有来得及作出任何安排,斯大林就死在自己的卧室里。

斯大林死后,朱可夫的命运有了转机。因为在接下来的领导人之争、特别是扳倒贝利亚的行动中,赫鲁晓夫需要朱可夫,就像二战时斯大林离不开朱可夫一样。朱可夫亲自布置了抓捕和审判、枪决贝利亚的行动。

朱可夫当上了国防部长,荣升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官职比斯大林时期高得多。此时,朱可夫的老战友艾森豪威尔已当上了美国总统。两人很快恢复了联系,通信频繁,并一致认为,两个大国应该和平共处。但朱可夫的这一想法,并不为包括赫鲁晓夫在内的大多数苏联政治人物认可。

赫鲁晓夫这时的权力宝座已经稳当,于是他和斯大林一样,视朱可夫为巩固自己统治的最大障碍。趁朱可夫访问阿尔巴尼亚这机,赫鲁晓夫免去了他国防部长和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朱可夫的政治生命,由此停止。1971年,朱可夫病故,享年75岁。


世界真的很大


苏联只有一个太阳,就是斯大林,他不会真正信任任何一个人。

苏联诞生之初,就崇尚个人崇拜,大搞集权统治,埋下了残酷的政治斗争隐患。

在二战前的大清洗中,斯大林的镇压活动,在政府、军队、科学界、工厂、民间大范围展开,最开始是反对者、异己着,到后来是被陷害的无辜人士。斯大林对军队的控制特别看重,所以,大清洗中军队就是重灾区。

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在二战前遭到空前削弱,就跟大规模清洗活动有关。德军发起苏德战争前,苏军高级军官都被换了一茬,中级基层军官有70%以上大换血。以至于战争开始后,大部分基层军官,都是毫无战争经验的新兵蛋子。

二战胜利后,斯大林和军队都获得了崇高荣誉,斯大林的声望则达到巅峰,苏联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达到无与伦比的高度。与此同时,二战中涌现出来的很多将领,也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不管是对军队的集权掌控,还是别人分享他的个人崇拜——这都是斯大林不能容忍的,苏联的天空只容许有斯大林一个太阳,我们老话就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

战后,苏军那些声望显赫的将领,成为斯大林忌讳的对象。军队中声望最隆的无疑是朱可夫,作为战后德国苏军占领区的最高长官,朱可夫的声望一度有赶超斯大林的苗头。尤其是国际上,朱可夫在德国苏占区光芒四射,隐隐就是苏联的第二颗太阳。

斯大林在战后,展开了一系列针对军事高级将领的打压,首当其冲的就是朱可夫元帅。朱可夫被指控反对最高统帅部,同时还发现朱可夫有藏匿战利品的行为,于是朱可夫被踢到一个边远小军区任职。这与信任无关,也与贪腐无关,斯大林要死死掌控一切的一部分手段而已。

当然,受到打压迫害的不止朱可夫一个人,一大波高级将领,以各种理由受到了贬斥——苏军四大元帅: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其实,做到这么高级的军队将领,都会受到当权者顾忌。这不,朱可夫在斯大林死后短暂复出,扶赫鲁晓夫上台后,仍然受到赫鲁晓夫的打压。


尔朱少帅


朱可夫是如何失去斯大林信任的?


每当提起苏联,就不得不想到斯大林和朱可夫,一个是国家最高统帅,一个是“苏联军神”,两人既是君臣,也是朋友,更是战友。两人通力合作,打败了德国,保卫了国家的独立,但就是这样两个伟大的人物,最终却出现了分歧,那么,朱可夫是如何失去斯大林信任的呢?

常言道“急流勇退、韬光养晦”,尤其是功高震主之人,小编认为,朱可夫功高盖主,而又不知急流勇退,遭到斯大林的猜忌,才会失去信任的。

1、“苏联军神”朱可夫的悲惨下场。

1896年12月1日出生的朱可夫,自幼生活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鞋匠,母亲在农场干活,自幼生活十分艰苦。但艰苦的生活锻炼了朱可夫的意志,后来从士兵当上了元帅。朱可夫在从士兵到元帅的漫长军旅生涯中立下了举世公认的赫赫战功。他不但为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其指挥艺术也为苏联军事学术的发展起到巨大推进作用。他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并荣获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胜利”最高军功勋章2枚,图瓦共和国“共和国”勋章1枚,蒙古人民共和国英雄(1969年),荣誉武器1件,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功卓著的“传奇元帅”。他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俄罗斯民族英雄,永载史册。

二战后,朱可夫任驻德苏军集团军总司令和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1946年4月10日回国,担任苏联陆军总司令。1946年6月9日,斯大林签署命令,指责朱可夫:“不谦虚,过于傲慢,把战争期间取得所有重大战役胜利的决定作用归功于己。”并指出“朱可夫元帅怀着仇恨,准备网罗一些失意者、被撤职的司令员,从事反对政府和最高统帅部的活动”。朱可夫担任的三个要职被撤销,从党中央委员会中被开除,受到降职处分,贬到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后又被调到乌拉尔军区任司令员。

2、朱可夫是如何失去斯大林信任的呢?

一是因为朱可夫不知道韬光养晦,锋芒太露。二战结束后,由于朱可夫在二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他的光芒已盖过了斯大林,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他在军中威望甚至一度超越了斯大林。对于喜欢搞个人崇拜的斯大林来说,苏联只有他一个绝对领袖,但凡其他任何人越了界,都会遭到他的打击,这是斯大林所不能容忍的。而此时的朱可夫不知道急流勇退,不知道放权,仍牢牢抓着军权,遭到猜忌,于是便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

二是因为朱可夫私藏德国战利品。本来苏联当时有人对他就羡慕嫉妒恨,为了平息别人怨言,斯大林指派贝利亚对朱可夫的公寓进行了调查,查获了大量德国战利品和财物,尽管朱可夫立刻写下了认错信,但斯大林还是将他从党中央委员会开除,并先后将他调到了敖德萨地区和乌拉尔军区担任司令。

三是因为斯大林和朱可夫有许多共同之处,斯大林产生了危机感。两人都出身于农民家庭,两人的父亲都做过鞋匠,而且都有体罚自己儿子的习惯,两人的母亲都曾努力让自己的儿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两个都是从一名士兵做起,成长经历相同。后来,再加上朱可夫的盖世军功,两人的地位只差一步,并且朱可夫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哪怕他的忠诚毫无问题,斯大林也不太放心。于是斯大林以己度人,意识到了危机,所以不再信任朱可夫,找个理由免了他们的职务并放逐,朱可夫彻底远离了政治中心,再也不会对斯大林产生威胁了。

四是因为斯大林推行双长军制,朱可夫坚持实行一长制,产生了矛盾,遭到了斯大林的猜忌。所谓一长军制指的是单一的军事首长制度,也即是苏联的各级军事指挥员是其所在部队的唯一领导者即军事首长。其实就是实行一长军制整个部队都是一个人说了算,而双长军制说白了就是政委军制,虽说一般情况下政委不能干预军事首长的对战决策,但是政委却对军队如何行动有最终决定的权力。二战中的苏联红军主要实行的是双长军制。而朱可夫所在军队中,实行的是一长军制,他直接主导着军团的军事决策,可以说是大权加身。

二战结束后,斯大林为了巩固统治,立即在全军推行双长军制,但是朱可夫依旧坚持实行一长制,这种情况是斯大林无法容忍的,这严重影响统治者在军队的领导权威。要知道国家军权对于统治者来说是多么重要,只有把军队权力牢牢把握在手中其政权才能稳固;所以朱可夫的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在挑衅斯大林。因此,不管朱可夫的贡献有多大,斯大林也是不能容忍他的狂妄举动。

五是因为朱可夫脾气倔强又口无遮拦,喜欢吹牛自夸。统治者无论如何都不会容忍他的存在,在斯大林的授意下,贝利亚又指出了朱可夫的一条罪行,即朱可夫把二战胜利的功劳,都归到自己一个人身上,显然已经违背了党的宗旨。就这样,慢慢的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

俗话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其实是对朱可夫的真实写照。所以,小编认为,朱可夫之所以失去斯大林的信任,其主要原因是功高盖主,而又不知韬光养晦,急流勇退,尤其斯大林还是一个大搞个人崇拜的统治者,失去信任也是必然的。


葛大小姐


朱可夫作为二战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将领,为苏联在卫国战争及反攻中取得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1941年德国开始进攻苏联以后,苏联被德军凌厉的攻势打的无招架之功,在北中南三线上局势非常被动。而德国强势的进攻达到巴巴罗萨计划的初期目的,北线到达了列宁格勒,中线则进逼苏联首都莫斯科,南线则合围基辅,形势异常严峻。

此时被斯大林从总参谋长位置上降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的朱可夫正在踌躇满志,却无所下手。在斯大林认识到朱可夫的预见是正确的后,开始启用朱可夫,并派他到列宁格勒任方面军总司令,而朱可夫指挥得当,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成功将德军从攻势拖入了防守,使德军没有完成占领列宁格勒的企图。

在列宁格勒局势稳定以后,斯大林又调朱可夫到莫斯科组织指挥莫斯科保卫战,经过艰苦的战斗,苏联成功顶住了德国的进攻,也从攻势转为防御作战。

苏军在莫斯科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朱可夫在莫斯科会战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斯大林在1945年5月25日的一次庆祝宴会上说:"祖国和党永远不会忘记苏军部队指挥员们在我们卫国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这些赢得胜利、拯救祖国的将军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在这些战场上树立的记功碑上。在这些战场中,有一个战场特别重要,这就是苏联首都莫斯科大会战的战场。朱可夫同志的名字将作为胜利的象征,不可分割地和这个战场联系在一起。"

而后,在天王星计划和反攻德国的进程中,朱可夫功勋卓著,最后发起柏林战役,迫使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战后作驻德集团军总司令和军政最高长官,荣誉加身,成为人们崇拜的英雄。

1945年卫国战争胜利四周年大阅兵上,原本是斯大林来检阅部队,但由于摔伤了肩膀而临时启用朱可夫,这无疑是巨大的荣誉。此时,他的光芒已盖过了斯大林,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这是斯大林所不能容忍的。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贝利亚开始收集证据材料,并从朱可夫家中搜出了从德国弄来的财务,斯大林指责朱可夫“不谦虚,过于傲慢,把战争期间取得所有重大战役胜利的决定作用归功于己。”指出,朱可夫元帅怀着仇恨,准备网罗一些失意者、被撤职的司令员,从事反对政府和最高统帅部的活动"。

由此,朱可夫从党中央委员会中被开除,受到降职处分,贬到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后又被调到乌拉尔军区任司令员。

朱可夫之所以失去斯大林的信任,主要的原因:

一是朱可夫有着桀骜不驯的个性,对于斯大林将功绩归于自己表达不满,有时说话也不太顾忌,这都有人如实地报告给了斯大林,从而引起斯大林的不满。

二是朱可夫也确实有一些膨胀。对于自己在卫国战争和进攻德国战争中的作用,有点志得意满,得意洋洋,从德国搜集了一些财务,这引起了一些人对他的不满。

三是功高震主,进退失据。斯大林以铁血强硬的统治而出名,如何允许一个比自己还要高光的英雄,他不能容忍朱可夫这样一个人物的存在。只不过,顾及到他的伟大的功绩和在人们中威望,没有逮捕并枪毙他罢了。


华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朱可夫是苏联阵营中的名将。在苏德战场上,他一次又一次地带领苏军挽回了战场上的颓势,成了苏联人心目中的英雄。

不过苏德战争结束后,朱可夫却被斯大林剥夺了军权,并遭一贬在贬,从苏联军中的重要人物变成就一个身居闲职的散人。那么,苏联名将朱可夫是如何失去斯大林的信任的呢?

在斯大林看来,朱可夫的脾气十分糟糕。在二战中,朱可夫就多次顶撞上司斯大林。不过斯大林看出了朱可夫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再加上正是用人之际,所以对他比较宽厚。可是二战结束后,朱可夫就失去了用武之地。但不是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朱可夫“功高震主”!



战后,朱可夫担任驻德苏军集团军总司令和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驻扎在德国境内。不过,斯大林却以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等盟军将领都已经回国了为由,把朱可夫也召回了苏联国内,其实这是变相地让朱可夫脱离军队。

朱可夫回国后,得到了莫斯科人民的热情欢迎。此时,他的光芒几乎已盖过了苏联领袖斯大林,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人物,这是斯大林最不能容忍的。恼羞成怒的斯大林一开始还假意让朱可夫担任苏联陆军总司令,但很快就把他从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主要领导的名单中剔除了。而且这还只是开始,此后斯大林又开始给朱可夫罗织谋反的罪名。



但由于军中的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和华西列夫斯基等人誓死担保朱可夫没有谋反的野心,所以朱可夫才免遭斯大林逮捕。即便如此,斯大林还是把朱可夫调离了自己的身边。1946年7月,斯大林随便找了个借口,把朱可夫调去了敖德萨军区担任一个无足轻重的文职工作。两三年后,斯大林又把朱可夫调到了大后方的乌拉尔军区,再次担任一个无足轻重的职位。从此,二战名将朱可夫逐渐淡出了苏联军队核心。


世界人文通史


朱可夫是二战时期的苏联头号名将,他在二战结束后的威望几乎要超过斯大林,而斯大林是一个非常独断的人,他不允许任何人的威望超越自己。


二战结束之后,在斯大林的策划下,朱可夫被驱逐出了苏联的权力中心,一直到了斯大林去世才复出。朱可夫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却被陷害遭到免职,他的遭遇是非常不幸的,但是对比起来图哈切夫斯基,朱可夫的遭遇也算是比较幸运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为了打击苏联内部的其他势力,斯大林发动了大清洗运动。


苏联大清洗导致了大量优秀军官死亡,号称红色拿破仑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含冤被杀,苏联5个元帅只剩下2个,4个大将只剩下1个,12个集团军司令全部被枪决,67名军长被枪决了60个。


朱可夫能够逃过大清洗运动,不仅是因为朱可夫能征善战,最主要的原因是二战爆发,苏联外部的压力增大,斯大林需要用朱可夫来对付德国和日本。

在德国闪击苏联之前,朱可夫就已经在诺门罕之战扬名。凭借着诺门罕之战的出色表现,朱可夫成功进入了苏联军队的上层领导阶层,担任了苏联军队的总参谋长。


德国闪击苏联之后,朱可夫多次带领苏联红军力挽狂澜,先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柏林战役的胜利。这些胜利都让朱可夫名声大噪,苏联人民纷纷把朱可夫当成英雄来崇拜,斯大林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彻底颠覆朱可夫的形象,斯大林想要用对付图哈切夫斯基的方法来对付朱可夫,诬陷朱可夫有叛乱的阴谋。


然而朱可夫在军队中的威望非常大,苏联上层将领都不支持斯大林的决定,他们都相信朱可夫的清白,不允许斯大林加害朱可夫。虽然无法杀死朱可夫,但是斯大林还是找到了打击朱可夫的理由。

在斯大林的授意下,苏联情报机构发现了朱可夫家中藏有一些来自德国的财物,这一发现给了斯大林打击朱可夫的理由。


在二战结束的第二年,斯大林指责朱可夫傲慢,把所有胜利的功劳都归功于自己,并且诬陷朱可夫想要进行反叛活动。虽然在众多将领们的努力下,朱可夫没有被斯大林逮捕,但是斯大林还是将朱可夫下放到偏远军区担任司令员。因为朱可夫在苏联人民心中的地位十分高,斯大林一直没有敢于加害朱可夫。

在斯大林去世前,曾经专门派人把朱可夫叫到了莫斯科,不过斯大林还没有来得及见朱可夫就去世了。


斯大林去世之后,朱可夫重新回到了苏联中央,凭借着巨大的威望,朱可夫帮助赫鲁晓夫确立了最高统帅的地位。然而赫鲁晓夫仍然无法容下朱可夫,赫鲁晓夫成功掌权后不久,朱可夫便被迫退休,从此退出了苏联政治舞台。


朱可夫作为苏联的英雄,曾经为苏联的稳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不过朱可夫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因此在和平年代朱可夫的地位一直都不稳定。


历史总探长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副统帅,不好当。

德军有点名声的将领加起来都不是朱可夫的对手,一个莫斯科会战,就有上到陆军司令下到装甲集群长官三十余人撤职,当时苏苏因前期损失,兵力装备都美德军多。德军古德里安,曼斯坦因不是没有联手与朱可夫打过,库尔斯克会战都被打得丟盔弃甲,加上个几万人,非洲军团隆美尔,只不过塞塞牙缝而已。曼斯坦因是推卸责任的老油头,他总足向希特勒报告苏军是他的六,七倍,除了打仗损兵折将外,苏一个师不过五,六千人,而满编的德师人数几乎是苏的是一倍。按孙子兵法讲,打仗关键是要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巴恪拉季昂等战役消灭上百万德军,两军力量消长是必然结果。

先说这个并不是夸朱可夫有多厉害,而是侧面证明朱可夫的功高盖主。诺门罕真正的意义是实践并验证了大纵深作战理论,伤亡大也是由于当时的苏军并不熟悉这套作战方法导致的。此战后,朱可夫升为苏联最重要的基辅特别军区司令,苏军重新组建机械化军,这些对苏军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历史证明,没有基辅阻击战,拖延时间,加上寒冷冬天来临,德军早就攻入莫斯科,二战就会改写,说明斯大林是杰出领袖,朱可夫是一代战将,不是领导人!

斯大林在,朱是元帅,人生巅峰。斯大林没了,朱是棋子,人生凄凉。斯大林黑了,朱也墨颜,雕像被推翻。虽然朱可夫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名副其实的是斯大林的救火员,为前苏联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且朱可夫没被清洗都够幸运了,他如果有足够的政治智慧的话应该在战争结束后放弃权利,退休养老,但是这些军事将领好像都有这个问题,比如韩信、蓝玉、年羹尧……。常人迷恋权力,军事将领虽然在军事指挥上超越常人,但这方面与常人无异。

不过斯大林始终还是对的起朱可夫的,朱可夫自己也承认的确收了部下送给他的一些战利品,几箱餐具、家具和名画。这也与贝利亚与他的个人过节有关,斯大林有意压制朱可夫,是从斯大林格勒会战进入反攻前开始的。斯大林让制定完反攻计划的朱可夫将指挥权交给华西列夫,去组织辅助进攻战役,让华西列夫冒领了朱可夫的功劳。当瓦杜丁死后,朱可夫被留下指挥瓦杜丁的方面军,让他与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等,成为几乎平等的方面军司令员,让他们与他竞争,只不过还挂着副统帅的头衔,让他继续贡献制订作战计划的才能,而把指挥权给别人,让别人领取功劳。

但斯大林还是记得朱可夫的好,让这位保卫了首都的将军去攻克德国人的首都。胜利大阅兵,主要是因为有画家为朱可夫画了一张骑马相,朱可夫骑在白马上,展示的与拿破仑一样的动作,这触动了斯大林的神经:你作出拿破仑的样子作什么?你想校仿拿破仑吗?但斯大林还是念及他的功劳,只是将他贬到小军区去养老。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斯大林是保护他。不存在功高震主,斯大林功劳最大。而且斯大林给他进攻柏林的机会,给他检阅部队的机会,这都说明斯大林并不担心这个朱可夫功劳太大。我倾向于斯大林是保护朱可夫。斯大林太了解朱可夫,朱可夫不懂政治,不懂政治有喜欢参与政治,这就容易被人害死。而朱可夫又是一个军事水平突出的人,所以干脆降级保护,万一打仗还可以重新启用。朱可夫不懂这些,认为斯大林故意打压,等赫鲁晓夫上台,朱可夫又参与政治,果然被赫鲁晓夫摆了一道,这次是彻彻底底的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