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記敘文寫作中的“過渡”


談談記敘文寫作中的“過渡”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教學研究室 梁啟峰

著名學者劉錫慶說:“高中學生寫作應該‘敘論並舉’。因為,‘敘’實為‘作文之本’,而‘本’固才能‘枝’榮。”著重強調了高中作文中學生敘事能力的重要性,寫好記敘文對於學生來說意義深遠。要寫出好的記敘文,正確的過渡很重要,記敘文的過渡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文章開篇運用倒敘手法時,往往使用過渡

“啪!”一聲,重重的巴掌打在我的身上。瞬間嚎啕大哭。“老師怎麼教你的,小草是綠的,太陽是紅的,看看你,怎麼畫的!”我抬起頭,淚眼婆娑地看著已經四分五裂的畫:黃色的小草、黃色的大山。”“小草怎麼可能是黃色的,難道不是綠色的嗎?大山也是黃的?”但是我帶著爸爸買的太陽鏡,在眼鏡裡小草確實是黃色的啊。我十分不解。……

那年我八歲,還是一個不規則的多邊形,新穎、多變、極富想像力。周長長,面積小,人生閱歷淺。

“太過分了。”我回到家,把書包一扔,坐在沙發上生悶氣。“怎麼了?”爸爸關切地問,“今天考試,居然有人作弊,老師也沒看到。”……

上文通篇以回憶的方式來記敘事件,運用了倒敘的手法。文章第一、二段就是“我”回憶童年時的遭遇,屬於倒敘部分。第三段應該是過渡語段,這是結束回憶從而繼續敘事的過渡點,這個過渡語段的運用,很好地銜接了文章,令敘事自然而生動。

二、文章運用插敘時,起止之處需要過渡

昨晚我曾經摸到了放在枕頭下的母親編織的繩子,熱血瞬間充滿了全身……

母親啊,這些稻草繩都是您在門前一段段編織起的,雜亂的稻草在那粗糙而又敏捷雙手的顛簸下變成一根根草繩——高高的門檻、矮矮的凳子以及那身褪色的藍布褂——這畫面陪伴了我的成長,一年又一年……

還記得你那次生病,恰好我放假回家,父親給了我一把零錢,讓我給您買點您愛吃的菜。我低著頭行走在人群中……

還記得那個夜晚嗎?天黑黑的,父親在屋內抽著悶煙,煙霧繚繞,您依舊在門外編著草繩,手一顛一顛的,稻草就編成草繩。我的心沉沉的,再也無力開口要開學後的學費……

母親啊,我就是您手中的草繩,從小編到大……您那在門口編草繩的背影,那雙一顛一顛的雙手在我的記憶裡永不褪色。

為了插敘回憶往事而進行的過渡,這是插敘的起點;往事回憶的結束,過渡回到眼前,這是插敘的止點。插敘起止處兩個過渡句子,令文章敘事生動自然,沒有生硬的感覺。

三、承上啟下過渡

三月不見,家人親熱得不行,父母弟妹圍上來,這個說我胖了,那個說我廋了,這個說我白了,那個說我黑了。我應付幾句,趕緊屋裡屋外看新房。

這是一座兩層小樓。外牆貼著潔白的瓷磚,嶄新如洗;室內裝修簡潔而美觀,地板光可鑑人,天花板上懸掛著華美的燈飾,雍容典雅……

文中小作者升入高三後,三個月沒有回家,“三月不見,家人親熱得不行,父母弟妹圍上來,這個說我胖了,那個說我廋了,這個說我白了,那個說我黑了”這個句子自然是對上文家庭團圓的場面的總結,而“我應付幾句,趕緊屋裡屋外看新房”句才是行文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是“最後一座土坯房”,描寫新房子才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因此,這個過渡段既對上文的敘事進行了總結,又引起下文對文章主體的敘述描寫,可謂一箭雙鵰,構築了橋樑,是文章行文自然流暢;又引起了敘事的主體,貫通了文脈。

四、如果文章結構是總—分—總式,總結的時候需要過渡

我雖然是個盲人,但我腦海裡的世界依然豐富多彩。

……

親人、朋友都是我的眼睛,在他們的幫助下我的世界同樣多姿多彩。友情的純潔白、親情暖暖黃,還有熱情似火的紅。

……

每一種顏色在我的世界裡都有不同的內涵。

“愛是什麼顏色?”

“愛沒有固定的顏色,每一種顏色中都飽含親人對你的愛。”

文章在敘事上運用了總—分—總式結構,第一處是文章的總起句,為下文記敘“我”多彩生活的具體內容進行了鋪墊,令文章自然過渡到了敘事的層面,是一種總分關係;第二句,這個過渡句則是對文章敘事內容的總結,並由此點明且昇華文章主旨,是一種分總關係。

五、文章結尾由敘事轉向議論時,往往運用過渡

看著正在彎腰洗碗的父親,兒子眼中十分茫然。忽然有種想哭的衝動。或許打和罵是父親關愛我的方式!雖然簡單暴力,雖然容易傷到我和他,但這是他表達愛的方式。忽然在兒子的眼裡,父親不再是那個木訥、毫無表情的木頭人,彷彿一瞬間充滿了活力。想到這,兒子立刻也來到洗碗池前與父親站到一起,拿起碗來一起洗。忽然兒子好像看到父親笑了,笑得像鐵樹開花一樣燦爛。

在記敘文中,敘事之後一定要及時的議論,這些議論對錶現文章主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畫龍點睛的意義。而議論前的過渡不可或缺,否則,敘事、議論油水分家,令文章結構鬆散,不嚴謹。

過渡是記敘文寫作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只有過渡自然,才能使文章渾然一體,環環相銜。過渡段在記敘文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就好像渡河人走到岸邊看到了能幫助他順利過河的小船,沒有過渡,渡河人只能望河感嘆。本文主要對過渡段使用的幾種形式進行了論述,在實際使用中我們要根據內容選擇合適的過渡段,提升記敘文上下銜接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