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失荊州,若用烽火臺或信鴿向劉備求救,是否能夠扭轉局面?

三國曆史有多個轉折點,其中對於蜀漢影響最大的一次轉折點就是關羽失荊州。荊州是個對於三方霸主,都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關羽在樊城之戰中,水淹曹軍,斬殺龐德,威名遠播。這也是他人生的頂峰。

然而,頂峰過後,便是慘痛的失敗。呂蒙白衣渡江時,關羽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絲毫沒有意識到。等到發現時,為時已晚,古代畢竟沒有無線通信,求救十分困難。那麼,或許有人發出疑問,古代不是有烽火臺嗎?不是有信鴿嗎?為何關羽不去點個烽火臺,或者放個信鴿,向劉備求救呢?

關羽失荊州,若用烽火臺或信鴿向劉備求救,是否能夠扭轉局面?


我們先來說一下烽火臺,為何關羽當時不點烽火臺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來看,當時劉備已經取得益州,政權的中心位於成都。關羽的地理位置是在荊州。荊州和成都之間大概有近一千公里遠。古代的烽火臺大概是每五里或者十里設置一個。烽火臺主要位置是在交通要塞,最多是在邊疆地帶。

荊州到成都之間,如果要成功傳遞消息,需要設置將近二百個烽火臺。但是荊州畢竟不是邊疆地帶,烽火臺十分完善的可能性很小。我們再退一步講,即便烽火臺完善,陸遜和呂蒙肯定也會想到,他們能把哨兵在無聲中除掉,也一定會將點燃烽火臺這個可能變成不可能。

關羽失荊州,若用烽火臺或信鴿向劉備求救,是否能夠扭轉局面?


再說烽火臺傳遞信息後的結果,如果前面兩個假設都不存在,也就是在烽火臺完善,呂蒙也沒有襲擊烽火臺的前提下,假設關羽的士兵成功地點燃了烽火臺,劉備也看到了烽煙,知道荊州出事了,他再派兵也已經來不及了。

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關羽進攻襄樊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七月,而敗走麥城則是在同年十二月,這中間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也就是這半年,關羽先是斬殺了曹操部下的一員猛將龐德,擒獲了于禁,給劉備送去了不少捷報。劉備那邊也是順風順水,大家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哪裡想到忽然荊州就被偷襲了?

關羽失荊州,若用烽火臺或信鴿向劉備求救,是否能夠扭轉局面?


這時即便劉備迅速收到信息,我們假設關羽剛發現呂蒙白衣渡江就用烽煙方式告知了劉備(其實這是非常理想的狀態,現實很難達到),但是成都距離荊州有近一千公里路程,劉備派兵過來,哪怕是快馬加鞭,恐怕也來不及,更何況行軍打仗,士兵前行並非像一個人騎著一匹快馬那麼快。

接著,我們說為何不用信鴿

信鴿雖然在商朝就開始飼養,但是真正將鴿子作為通信使用的相關記載是在唐朝。也就是說,在三國時期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信鴿。如果不存在,自然就談不上使用信鴿向劉備求救了。

或許有人說,唐朝出現信鴿記載,並不代表之前人們沒有使用過信鴿,也是有這種可能的。那麼我們再假設三國已經存在將信鴿作為通信手段,我們再來分析一下信鴿的速度。信鴿的飛行速度大概是70到100公里每小時,因此,從放出去將信息送達,基本上需要10到15個小時。相比於點烽火,其實信鴿更慢了點。

關羽失荊州,若用烽火臺或信鴿向劉備求救,是否能夠扭轉局面?


不過信鴿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將當時的戰況說清楚,不像烽煙只是個信號,具體啥情況不知道。信鴿還有一個弊端,就是飛向地點的準確性和成功性。經過訓練的信鴿,可能準確性高,但是信鴿中途被地方攔截或者被獵人當作獵物也都有可能。畢竟10到15個小時,信鴿不可能一直在高空飛行,所以,重要軍事情況放信鴿還是有風險的。

當然,比起來兵敗身死的風險,這個風險可以忽略。那麼,如果存在信鴿,放了信鴿,劉備也收到了信鴿,是否會成功發兵營救關羽呢?這就又迴歸到時間緊迫性上,和上面敘述的烽火臺一樣,時間上派兵營救還是來不及。

因此,不管有沒有信鴿,有沒有可以成功點燃的烽火臺,劉備出兵去救關羽都不可能成功,因為在劉備出兵的中途上,關羽已經殞命。這場荊州之戰,可以說是根本來不及救,即使關羽和劉備同時獲得信息,劉備也沒有餘力去救。

關羽失荊州,若用烽火臺或信鴿向劉備求救,是否能夠扭轉局面?


若是烽火臺和信鴿能夠應用成功,是否有用

關羽和荊州是不是就一定沒救呢?筆者認為,烽火臺因為不能傳達具體信息,劉備只能派兵,從速度上根本來不及;但是如果當時有信鴿,並且信鴿真的應用成功了,或許一個方法可以救關羽一命,不過荊州卻不可能再救回來。那就是劉備向劉封施壓,務必搭救關羽,劉封如果知道劉備已經瞭解情況,或許不敢如此放肆地讓關羽自生自滅。你覺得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