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风寒导致的头痛、发热、咳嗽,需要这样辨证施治,你了解吗?

外感风寒导致的头痛、发热、咳嗽,需要这样辨证施治,你了解吗?

外感风寒导致的头痛、发热、咳嗽,需要这样辨证施治,你了解吗?


在人们的眼中,外感风寒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而且也对外感风寒给人体带来的不适感同身受。因为这种状态几乎很多人都遇到过。风寒是中医病因中外感六气中最常见的两种病邪,时常会侵袭人体。尤其是在古代,风邪和寒邪对人们造成的困扰是很大的,所以从古至今,人们都对风寒有着刻骨铭心的理解和认知。

那么,风寒邪气伤人,首先会影响到我们身体的什么地方呢?一般来讲,风为阳邪,易袭阳位,比如人体的头面部、背部,而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比如人体的卫气、肺气。所以风寒袭击人体,会有头痛、身痛的感觉,而且最易受累的脏腑就是肺,所以也极其容易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病症。

风寒袭击人体,导致肺部病变,最容易出现的证型就是风寒束肺,又称风寒犯肺。风寒袭击人体肺部,为何会咳嗽?这主要是由于风寒邪气导致肺气被束缚而不得宣发,从而引起气机上逆,肺气上逆就会引发咳嗽。风寒袭击肺部为何会发热?这主要是人体的卫气在与风寒进入人体屏障时进行的“殊死搏斗”,在这个搏斗过程中,邪正斗争十分激烈,所以就会出现发热的表现。

说到人体正气与邪气的对抗,这里有一个情况需要注意一下,那就是风寒束肺究竟有没有出汗。一般来说,是无汗的,为什么呢?因为风寒袭击人体肺卫的时候,所有毛窍都参与了这场“正邪之战”,卫气拼命抵抗邪气入侵人体的屏障,而此时毛窍也是打起十二分精神,铆足劲儿对抗风寒,又加上寒邪具有收引的特性,所以这个时候毛窍是闭着的,全身毛窍闭塞,汗孔也就没有打开,自然是无汗的。

那么,风寒束肺究竟有哪些典型临床特征呢?一般来说,主要以鼻塞、声重、喷嚏、鼻流清涕、头痛、恶寒发热(或只恶寒不发热)、无汗、口不渴、咳嗽、咯痰清稀等为典型症状,在舌脉上主要以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辨脉要点。

外感风寒导致的头痛、发热、咳嗽,需要这样辨证施治,你了解吗?

不过在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风寒束表证,与此有一些类似,需要加以鉴别。风寒束表证是风寒束肺证的前奏,所以症状上有些异同,风寒束表证主要是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为典型症状,舌脉上主要以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为辨脉要点。

由此可见,风寒束表与风寒束肺是有着很多相似性的,但是所不同的是风寒束肺要重一些。仔细来看,风寒束表证有肢体酸痛的表现而风寒束肺没有,风寒束表的咯痰是稀薄而风寒束肺的是清稀,风寒束表的舌苔是薄白而润而风寒束肺的舌苔是薄白。虽然只有细微的差别,但是也需要分辨得更加清楚。

辨证准确了,施治就会有的放矢了。风寒束肺证的治疗原则当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代表方剂有金沸草散(旋覆花、前胡、细辛各一钱,荆芥一钱半、姜半夏五分、赤茯苓六分两、炙甘草三分)、止嗽散(炒桔梗、荆芥、蒸紫菀、蒸百部、蒸白前各两斤,炒甘草十二两,去白陈皮一斤,研为细末,每次服用三钱)。

当然,既然说到了风寒束表证,也不放说说它的辨治攻略,风寒束表证当以祛风散寒、辛温解表为治疗原则,代表方剂有荆防败毒散(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一钱五分、甘草五分)。

综上所述,风寒束肺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证治规律以及理法方药基本上梳理地十分清晰了。而且,风寒束肺证在临床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一般的感冒、咳嗽等疾病早期都或许会有这个阶段,如果处于这个阶段只要恰当调理,一般都能快速恢复。如果这个阶段不好好调理,则有可能变生诸证,且有可能加重病情,不可不知。

外感风寒导致的头痛、发热、咳嗽,需要这样辨证施治,你了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