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鄰國蒙古國人口為何比內蒙古少那麼多?

大正的生活日記


蒙古國是我國北面的一個鄰國,夾在我國與俄羅斯之間,首都位於烏蘭巴托,但全國人口只有300多萬,是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

蒙古國其實和我國的淵源還頗深,因為這裡曾是清朝的烏里雅蘇臺大將軍轄區。在清代主管邊疆軍政一把抓的五大將軍轄區中,伊犁將軍的轄區在清末演變成了我國的新疆省;黑、吉、遼三個將軍轄區在清末改製為了黑吉遼三省。只有烏里雅蘇臺將軍轄區被沙俄策劃奪走,最終變成了蒙古國,也就是今天所謂的外蒙古。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外蒙古的全國人口才只有300多萬人(2017年數據),其中有50%左右都聚集在烏蘭巴托。相比之下,我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卻有2000多萬人。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蒙古國人口如此稀少呢?

首先來講,就是因為蒙古國自然環境太惡劣了。別看蒙古國的領土面積挺大,但可用耕地不多。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是草原、山地、沙漠之類的,自然環境制約了人口數量,就像俄羅斯一樣。


其次,蒙古國的經濟實力實在是一言難盡,過度依賴挖礦和放牧,對於人口增長沒有帶動力。在過去蘇聯還在的時候,蒙古國還能得到來自蘇聯的各種援助,但自從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連自身都難保,所以蒙古國失去了外部的援助來源。

另外一點,蒙古國人口稀少也有歷史根源的。在蒙古國如今的300多萬人口中,有一大半都是喀爾喀蒙古族人(明末清初的喀爾喀部落)。在歷史上,清政府為了削弱蒙古的力量,曾出臺了各種政策使蒙古減丁,並不斷縮小他們的遊牧地區,所以蒙古人口在清代一蹶不振,從而不能再威脅清政府。



世界人文通史


做為內蒙古的蒙古族小夥,這個問題我來答。翻史書也好,查資料也罷,人口少的原因就那麼幾個,且看我一一道來:


第一個原因:人口基數太小

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取得勝利,蒙古人向世界人民宣告了自己的獨立。據學者考究,蒙古國領土面積有156萬平方公里,獨立時人口在60萬左右,這麼小的人口基數即便經過百年發展又能有多少人。


第二個原因:經濟發展滯後,生育意願低

剛獨立時,蒙古經濟處於極為困難的境地,沒有本國貨幣,平民百姓為外國高利貸債務所困。經過100年的發展,目前蒙古經濟狀況如何呢?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6年蒙古的GDP總量大約為11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715億。同期,內蒙古GDP總量約為18632億元人民幣,是蒙古國的26倍,即便是人均GDP也相差3倍。悲催的是,與剛成立時境遇差不多,近年蒙古國人民又過上了全民還債的生活,就這經濟狀況,年輕人的生育意願能達到什麼程度?

第三個原因:人口分佈極度不均勻,擇偶和醫療都受到影響

有一段子說:烏蘭巴托的氈包和平房裡住著差不多全國一般的人口。當然這有些誇張,但從側面說明了,人口的分佈情況。蒙古國如今還有30%的人過著遊牧或者半遊牧的生活,住的過於分散了,這導致人們結婚成家都很困難,擇偶面太窄了。另一方面,過於分散的人口不利於人們享受到現代醫療,新生兒的健康狀況和存活率就可想而知了。


第四個原因:自然條件惡劣,移民問題令政府都頭痛

按說就算是60萬的人口基數,人家也沒搞計劃生育等限制人口增長的政策,也不應該是如今的人口數量才對。主要是因為人口外流過於嚴重,蒙古國向外移民問題特別突出,這令政府都十分頭疼。在冷戰結束後,海外移民就越來越多了,僅在美國,目前就生活著2.5萬名蒙古裔美國人(2017年數據),這與本國的人口數目一比,比例挺嚇人的,這就接近8‰了。


其實還有一個說不上多大的原因,蒙古國男子(女子喝酒也不少見)愛喝酒容易,下一代健康容易出現問題。


文史探客


其實在蒙古族的人口數量上蒙古國和內蒙古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蒙古國和內蒙古的人口之所以相差如此之大,很大程度上是由內蒙古其他民族的出現拉開的。


首先我們得知道,內蒙古雖然有2000多萬人口,但是其中只有400萬人是逐水草而生的蒙古族人。

內蒙古除了蒙古人之外,其餘80%多的人口都是由漢人以及其他少數民族構成的,其中,漢人的數量就達到了1000多萬之巨。

而外蒙古的人口雖然只有300多萬,但和我們內蒙古不同的是,他們的人口完全是由蒙古人構建而成。

從這點來看,我覺得並不能說明內蒙古的環境有多麼適宜人口增長,因為這裡面存在了一個變數,那就是漢人的存在。

如果只算蒙古族的人口數量,那麼其實內蒙古和蒙古國的人口差不多,只有400多萬。

蒙古國人口之所以少,完全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民族特性導致的,遊牧生活確實很難支撐得起太大的人口發展。


蒙古國人口少的原因

與歷史中的許多遊牧民族一樣,蒙古國的蒙古人現在仍舊需要依靠草原放牧才能維持得了自己的生存。

這點是他們人口增長上最大的限制,因為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不同,一旦他們的人口數量超過了草原的承載量或者發生什麼自然災害,那麼依靠草原而生的他們就很難支撐得下去。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他們想發展多點人口,他們也沒有實力支撐那麼多人口的生存。

這是蒙古國人口之所以那麼少的重要原因,同樣,也是內蒙古蒙古族人口之所以比漢族人口少的原因。

在現如今,很多蒙古族同胞們雖然已經使用上了現代化的生活用品,但與此同時他們卻也仍舊延續著古老的放牧習慣,這種生活狀態,是他們人口發展的重大限制,使得他們一直無法突破人口限制的牢籠。

正因為如此,內蒙古的蒙古族同胞們人口才會發展得如此遲緩、到現如今才只有400多萬的人口,不像當地生活的漢人,在幾十、上百年的時間中,就達到了1000多萬的規模。

至於在內蒙古生活的漢人之所以人口那麼多,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能承載他們的人口發展。

在來到內蒙古後,漢人們並沒有入鄉隨俗選擇遊牧生活,在這裡他們延續了他們以往的農耕生活狀態,一直以種田維生,這點是內蒙古的漢人能發展到1000多萬龐大數量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內蒙古漢人能發展到這種地步,也跟我們國內各地區物資流通的發達有關。

他們在內蒙古生活的時候,就算糧食不夠,也可以從國內其他地區獲取,不像蒙古國那麼封閉、那麼難以從外界獲取糧食。

蒙古國和內蒙古的經濟差距

而不僅僅是人口上和我們的內蒙古有著巨大差距,在經濟上,蒙古國也被內蒙古甩開了很遠的距離。

根據數據顯示,內蒙古2018年的GDP總數是17289億人民幣,蒙古國2018年的GDP則只有130億美元(相當於900億人民幣),僅相當於內蒙古GDP總數的1/20。

內蒙古只有118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蒙古國的面積卻達到了156萬平方公里,按照道理來說,蒙古國的GDP應該是要超過內蒙古的,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的限制,導致了他們國內的GDP一直無法達到內蒙古的高度。


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與外界物資交流的困難。

我們都知道,蒙古國是一個南北兩面被我們和俄羅斯完全夾擊起來的內陸國家,如果他們想把物資運送到其他國家或者把物資從其他國家運送到他們國內,他們都必須得經過我們和俄羅斯的國土、河流及天空,為此承擔上數量不小的過境費用。

地理上的封閉,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他們的發展,使得他們很難得心應手地和國際間發生交流。

另外,他們國內的產業也非常單薄,GDP主要是靠畜牧業和礦藏開採業支撐,並沒有其他過多的多餘產業。

不過說到蒙古國的礦藏開採,我們還得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蒙古國雖然礦產豐富,但是他們自己卻沒有相應開採礦藏的能力。

平常如果他們想要對自己國內的礦藏進行開採,他們必須得委託我們國內的礦業公司以及人員才能把他們地底下的那些“寶藏”給挖掘出來,要不然,他們可能就如同在寶庫前沒有鑰匙的人一樣,只能對著寶庫裡面的寶藏空流淚。

連佔據他們經濟大頭的礦藏開採都得需要藉助我們的幫助才能完成,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就不難想象蒙古國的GDP為什麼那麼少了。


孤客生


我們的鄰國蒙古國,人口的確非常稀少。蒙古國國土面積非常大,15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僅次於哈薩克斯坦。人口只有屈屈307萬人 ,每平方公里只有不到2人,比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這樣的國家人口密度還小。而且蒙古國的首都烏蘭巴托居住全近一半的人口——144萬人,蒙古國其他廣大的地方可謂是千人無人煙,對比這臨近的我國內蒙古地區,人口卻少了七八倍之多,這是到底為何?

蒙古的歷史是可以追溯到他們的民族創始人成吉思汗那裡,成吉思汗以及後代子孫打下一個地跨歐亞大陸的超級帝國,更是在中國建立一個正宗的中原王朝——元朝。所以蒙古人的足跡和人口自然遍佈歐亞大陸,目前全世界蒙古人的後裔多達2000萬,蒙古國中的蒙古人是一支叫喀爾喀蒙古,俄羅斯境內也有布里亞特蒙古人、梅爾蒙古人、韃靼人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蒙古族,都是蒙古人的後裔。

元朝被明太祖朱元璋趕出中原後,元朝勢力再次逃亡蒙古大漠,與明朝對峙,後來分裂成瓦剌與韃靼兩大部分,明朝為了應對蒙古人的壓力,再次修建了長城。而明朝後期,後金崛起,後金在兩代大汗努爾哈赤、皇太極領導下,征服多個蒙古部落,後來後金改國號為清,整合蒙古人力量,在1644年南下入關,取代明朝,在第三代皇帝順治時期,清朝正式入住中原,成為中國正統王朝。

入住中原的清王朝統治者主體是滿族,只有幾十萬人,對於整個蒙古大漠近千萬人口的蒙古人非常不放心,雖然天天叫著“滿蒙一家”,但對蒙古人非常忌憚。所以清朝統治者對蒙古大漠上的蒙古人執行一套政策,這就是大量修建喇嘛廟,一戶蒙古人家的出生人口中,無論生多少男孩,絕大部分必須到喇嘛廟當喇嘛僧,只能留下一個男孩傳宗接代。

僅此一項政策執行了200多年,直到清朝滅亡,蒙古大漠人口銳減,從明末的近千萬人口的蒙古人變成清朝末年不足50萬了,如果清朝不滅亡繼續執行下去這個政策,蒙古大漠上的蒙古人有可能絕跡。也就就是我們常說的明清兩代對蒙古人的政策——明修長城清修廟,看樣還是清朝統治者夠絕,夠狠。

雖然蒙古國在民國時期被蘇聯強行分裂出去,成為獨立國家,但無論是外蒙還是內蒙,早期的蒙古族的人口基數都不大,都在幾十萬的人口規模,但內蒙早年由於大量走西口的人,遷來一大批漢族人口,自然人口就多了。現今內蒙古自治區面積118萬平方公里,比蒙古國小多了,但人口卻有2500萬人。其中1900多萬人是漢族人,而蒙古族同胞也大幅度的增長到420萬人,比蒙古國人口多近一半。

所以就能解釋內蒙人口為何多了,是由於其他各族人口進入補充,而且蒙古族人口也大規模增長,蒙古國人口卻沒有人口補充,人口自然增長不是太給力,人口稀少也很正常。


大正看世界


蒙古國作為中國的鄰國,總面積達到了156.65萬平方公里,這裡有著遼闊草原和豐富的礦產資源。蒙古作為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在擁有如此多國土面積的情況下,自然需要一定規模的人口促進國家的發展。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中國的內蒙古面積僅有118.3萬平方千米,根據2017年常住人口調查得知,內蒙古的總人口達到了2470.6萬,然而蒙古國2018年的人口總數量僅有3,121,772人。究竟是何原因,蒙古國的總人口竟然都比不上我國的一個省呢?

蒙古國

這是因為蒙古人口問題存在以下幾個缺陷。第一個缺陷:人口規模過小,且增長緩慢。蒙古國雖然地域遼闊,但是平均人口的密度僅達到了每平方公里2人,因為蒙古國屬於一個年輕型人口國家。從育齡婦女的人口比重來看,其實蒙古國擁有著很大的人口增長潛力。但自20世紀90年代以後,由於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導致當地家庭生活出現困難,新一代的婦女生育觀念逐步降低,甚至開始晚婚少育,這一晚婚少育觀念導致整個蒙古國的生育力度不斷下降。儘管蒙古也有著鼓勵生育的基本國策,但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選擇減少生育。

蒙古國女性

第二個缺陷:國內男女受教育的比例失衡,導致高質量人口向國外遷移。這個國家總人口文化素質都是偏高的,男女比例相對平衡,然而在人口平衡的基礎上,人們卻忽略了這個國家的男女接受教育的比例失衡。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這個蒙古國家經濟體制轉軌,導致國有的畜牧業變成了私有化,這樣的變革直接影響到各個家庭,家中的男孩開始跟隨家庭參加勞動,女孩子則繼續在學校接受教育。

根據男女接受教育的調查研究表明,蒙古國大學女性要佔到60%,男性僅有40%。這樣一來,接受過高素質教育的這些女性很難找到與其相匹配的男性,她們甚至會選擇出國留學。這就間接導致了國內高素質人才流失,同時育齡婦女難找到與自己相匹配的對象。

蒙古國畜牧業

第三個缺陷:醫療服務欠缺,資源分配不均,導致孕產婦和新生嬰幼兒的死亡率較高。隨著近些年醫療制度的發展,孕婦和嬰幼兒都開始接受檢查和分娩的醫療服務,雖然孕產婦和嬰兒的死亡率都呈下降的趨勢,但是孕婦懷孕時的健康狀況卻十分不容樂觀。根據調查顯示,孕婦鐵元素補充不及時,分娩時的併發症以及各種懷孕所導致的疾病,潛在的威脅著孕婦和嬰兒的生命。

烏蘭巴托

根據嬰兒死亡率的調查顯示,蒙古國中、西、東三部,擁有著較高的死亡率,蒙古國家的南部和烏蘭巴托市嬰兒的死亡率要相對較低。這是因為居住在南部和蒙古國首都的人,人均月收入更高,他們能夠享受更加高質量的健康服務政策,那些偏遠地區的婦女和嬰兒,遠遠無法享受這些健康指導服務,這就導致了人口分佈不平衡,且出生率較低。反觀我國內蒙古,文化、經濟醫療、服務,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都要優勝於蒙古國,人們自然能夠在這片土地上安居樂業。


鳶飛九天2018


其實,蒙古國人口300萬出頭,並不少了,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雖然蒙古族人在我國內有近1000萬,但內蒙古的蒙古族人,事實上,也就是500萬內,而剩下的2000萬內蒙古人,都是漢族或其他民族。

這是主因,因為蒙古族人,確實事實上早已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並不單單隻在內蒙古一地居住。所以,蒙古國和內蒙古省蒙古族人不多,這很正常。

其次,因為內蒙古處於南部,牧草和氣候,都很好,原來蒙古國歸屬中國的時候,整個蒙古地區的蒙古族人,也大多住在內蒙古地區。

因為,蒙古國處於北部,自然條件更為惡劣。而且,蒙古國的首都,住了將近一半的蒙古國人。

最後,就是蒙古國本身的問題。蒙古國,處於俄羅斯和中國夾角當中,資源豐富,卻不依靠兩國,反而找美國來。美國,也不敢不能來啊。

於是,蒙古國的大好資源就放著,動不了。人都溫飽不了,還生什麼孩子啊。人少,很正常了。


董江波


現今蒙古國人口300多萬,而內蒙古人口有2400多萬,為什麼會相差8倍之多呢?,這需要從歷史,地理、政冶、經濟多方面去論述,單單一方面是說不清楚的。

蒙古自1921年就完全脫離了中國,1924年建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國,1946年,中華民國予以承認,蒙古獨立之初,人囗的基數主要以外喀爾喀四部為主,僅僅只有40萬,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如今有300多萬,增加了近8倍,如果單從當時的人口基數來看,人口增長還是挺快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他甚至比中國的人口增長都快,同一時期中國人口3億多,就算3億吧,如果也按8倍的增長,應該是24億,而如今只有14億,所以蒙古人口少,只怪當初人就不多。


之所以內蒙古比蒙古要多那麼多,是因為蒙古獨立時,內蒙就比外蒙人口多,蒙古地處漠北,初期是蒙古帝國的核心,首都在漠北的哈拉和林,到了忽必烈統治時期,政治、經濟、軍事逐漸移向漠南,隨著南移,人口也大多遷入漠南,蒙古國獨立時只有漠北的四個部,而漠南還有蒙古的16個部,49個封建領主留在了內蒙,所以人口也要遠遠多於蒙古國。

從政治等方面講,蒙古一直依附於蘇聯,實行計劃經濟,加入蘇聯為首的互經會,經濟發展不起來,制約了人口增加,地理環境也是個主要原因,境內多戈壁、沙灘,冬長夏短,不利於人類生存,沒有人願意移民到蒙古去生活,致使蒙古以單一民族在那自身發展,如今蘇聯時期以成往事,蒙古也在積極拓展外部空間,引進外資,發展經濟,在今後的時間裡,人口也會有一個快速的增長期。


內蒙古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員,得益於中國的崛起,民族融合,民族團結,經濟高速發展,如今的內蒙古居住著蒙、漢、滿、回、達斡爾、朝鮮等49個民族,漢族人口達1870多萬,總人口更達2400多萬人,這是蒙古300多萬人,永遠也趕超不了的,而且內蒙的經濟由畜牧業轉向了以工業為主,人均GDP是蒙古的3倍多,經濟的增長,計劃生育政策的取消,人口也必將進一步增長。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看圖說話,自己比較:

內蒙古:

  • 呼和浩特

  • 鄂爾多斯(河套):




  • 呼倫貝爾:

好了,我們再來看看外蒙古。

外蒙古:

烏蘭巴托周邊:








實際上相比內蒙已經荒涼了很多。

而外蒙古的人口大都聚集於烏蘭巴托周邊,環境都不過如此。

內外蒙隔開的戈壁灘:

往北靠近西伯利亞的蒙古北部,也有一些針葉林一樣的植被,環境要好一些。

但是,太冷了。我們的鄂倫春同胞和他們生活的環境差不多,那地方人口也很少。

其實說白了就是太冷太乾降水稀少,比內蒙古緯度更高,更靠近北極靠近內陸,生存環境更加惡劣,人口稀少就很正常了。

我老家在湖南,縣域面積1800平方公里,不到外蒙古的千分之一,人口110多萬,差不多有外蒙古的三分之一。

溫帶人口蓄積力量是最強的


江上一峰青


內蒙古只有118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但有多達1500多萬的人口。而蒙古國1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卻只有320萬人口。這樣算起來,內蒙古每平方公里有近13人,而蒙古國每平方公里則只有2人。

我們知道,蒙古(外蒙古)和內蒙古有極大的淵源,他們是同根同源的,所生活的地域也差不多。那麼內蒙古的人數有那麼多,為何蒙古國的人數卻那麼少呢?

(蒙古國地圖)

這個問題,我認為需要從歷史和當下兩種情況來進行討論。

雖然說,蒙古國和內蒙古在歷史上長期是一體的,但是他們的地域還是有區別的。蒙古國所在的地區,歷史上叫做漠北;內蒙古所在的地區,歷史上叫做漠南(或者漠南的一部分)。生活在蒙古國地域上的族群,他們生活的地域,土地更加貧瘠,作為遊牧民族的特性要更多一些。而生活在內蒙古地區的族群,土地要稍微肥沃一點,除了遊牧特性以外,他們多多少少還有一些農耕特性。

生活在內蒙古地區的族群,除了具有一些農耕特性以外,他們還因為更靠近中原地區一些,這使得他們可以和中原地區的人,進行經濟和文化的交流。這就使得內蒙古地區生活的族群,物質生活條件會更好一些。因此,人的壽命相對來說更高一些,生育的孩子會更多一些,人口的數量就更多一些。

在歷史上,實際上只有一個時期,漠北比漠南好,這就是蒙古帝國時期。

不過,蒙古帝國時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因為漠北更富饒,而是因為漠北是蒙古帝國的大本營,他們把從全世界各地搶劫來的財富,都堆積在漠北,這樣漠北就富裕起來了。

但是,自從蒙古帝國解體以後,別說蒙古帝國解體,就是元朝建立以後,漠北就變得不是那麼富裕了。因為沒有把財富再堆積在那裡了。

(滿蒙聯姻)

明朝建立以後,漠北地區為什麼再也沒有建立過強大的國家。就是因為明朝對那些地方持續的打擊和防範,讓他們發展的空間十分有限。歷史上生活在那一塊地域的民族,曾經有不少輝煌一時,但最終都沒落了,消失了。生活在漠北的蒙古族,如果不是後來清朝建立,對漠北實行和親的政策,那裡蒙古族會不會被其它民族取代,還真的很難說。

蒙古國的人口不多,而內蒙古的人口比較多,除了歷史的原因以外,還有當下的原因。

當下的蒙古國,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他們被俄羅斯和中國包圍在一起,是一個沒有海域的完全內陸國家。這樣的內陸國家,經濟要發展,其實是挺難的。除了依靠鄰國俄羅斯和中國,和這些兩個國家進行經貿合作以外,就沒有更好的發展方法了。

在和這兩個鄰國合作的時候,蒙古國還是有區別的。

因為歷史原因,蒙古國在從中國獨立出去以後,他們和俄羅斯更親近一些,因此他們的經濟更依靠俄羅斯一些。

(網絡配圖)

但是俄羅斯之前的蘇聯,長期採用集體農莊經濟。後來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又採用休克療法。總之,一直到現在,俄羅斯連自己的經濟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對蒙古國的幫助,肯定就不是很大了。這也是蒙古國的經濟,一直沒有怎麼發展起來的原因。

而內蒙古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內蒙古的發展,得到了內地的強大支持。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民族政策的推進,這種支持的力度是非常大的。而內蒙古的經濟也因此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也就是說,由於蒙古國沒有什麼後盾,而內蒙古有強大的經濟後盾,有中國內陸的大力支持,因此內蒙古的發展,遠遠超過蒙古國。

不知道蒙古國的人民,看見內蒙古的發展比他們發展更好的時候,他們是怎樣想的?

當然了,歷史已經無法改變。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們和蒙古國也加強了各方面的合作。希望蒙古國在與我國的合作帶動中,經濟能夠快速發展起來,人口也快速增長起來。

(參考資料:《蒙古秘史》《蒙古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內蒙古中有成吉思汗和他的黃金家族,是在內蒙古,他們才是蒙古族的主體。而外蒙古的喀爾喀蒙古,只是蒙古族的一個分支,他們和黃金家族的關係,就好像緬甸的果敢族和中國的漢族的關係。現今蒙古國人口300多萬,而內蒙古人口有2400多萬。

蒙古國和內蒙古的人數差距這麼會這麼大呢?

第一,蒙古國曾經是世界上第一大內陸國,到了蘇聯解體,出了個哈薩克斯坦,只好退居第二,總之吧,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地方著實不小,不過養人不能光靠地方大,還得能種地,實在不行能放牧也是極好的。看看曾用名為外蒙古的蒙古國,沙漠戈壁佔了大頭,那玩意不當飯吃,根本養不了多少人。而內蒙古,雖然也有沙漠戈壁,但是不佔大部,況且現在國家正在積極治理沙漠化,很多地方沙漠變牧場,這麼好地方,多養點人,麼有問題。 第二,蒙古國自身條件差,外援強也行,不過北邊窮的自己都顧不了,南邊的援助又不想要,那誰有辦法。而我們的內蒙古,有國家廣大腹地作為依託,還有中央的大力扶持,發展自然好,多養點人,那還有啥問題。


人口差距這麼大的最主要的原因那是:蒙古國在民國時期被蘇聯強行分裂出去,成為獨立國家,但無論是外蒙還是內蒙,早期的蒙古族的人口基數都不大,都在幾十萬的人口規模,但內蒙早年由於大量走西口的人,遷來一大批漢族人口,自然人口就多了。現今內蒙古自治區面積118萬平方公里,比蒙古國小多了,但人口卻有2500萬人。其中1900多萬人是漢族人,而蒙古族同胞也大幅度的增長到420萬人,比蒙古國人口多近一半。 所以就能解釋內蒙人口為何多了,是由於其他各族人口進入補充,而且蒙古族人口也大規模增長,蒙古國人口卻沒有人口補充,人口自然增長不是太給力,人口稀少也很正常。(這裡是睡覺睡覺,祝你天天好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