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歌舞——敦煌艺术瑰宝“飞天”


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形象标志;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神;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是形影不离、和谐恩爱的夫妻;后被佛教吸收,化身天龙八部的两位护法天神。

西魏时期的敦煌飞天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西域式飞天和中原式飞天;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间神的乾闼婆,散花飞天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歌舞神的紧那罗,天宫伎乐,冲出了天空围栏,也飞翔于天空;中原式飞天,是东阳王元荣出任瓜州刺史期间,从洛阳带来的中原艺术画风在敦煌莫高窟里新创的一种飞天。

九天歌舞——敦煌艺术瑰宝“飞天”

第285窟 飞天 此飞天体态轻柔秀美,双手执忍冬花,乘祥云自由飞翔。

九天歌舞——敦煌艺术瑰宝“飞天”

第285窟 飞天 飞天飘逸,双手合十。前有飞禽走兽(人非人),口吐白气。天空有忍冬形云气、流苏等随风飘动

九天歌舞——敦煌艺术瑰宝“飞天”

第285窟 持箜篌飞天

在敦煌莫高窟,几乎每个洞窟都画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是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绝无仅有的。

九天歌舞——敦煌艺术瑰宝“飞天”

敦煌最早的飞天,即第249窟西魏时代的飞天,是富有阳刚之气的男飞天,其双臂、双腿奋力大张,跳向空中,身披的长巾高高扬起表现了舞姿的雄健。

九天歌舞——敦煌艺术瑰宝“飞天”

第249窟 西魏 西王母和飞天,融合飞天,挺阳刚的。

九天歌舞——敦煌艺术瑰宝“飞天”

九天歌舞——敦煌艺术瑰宝“飞天”

第329窟 伎乐飞天 飞天在鲜花彩云中自由飞翔,手击扁鼓,虔心娱佛。

九天歌舞——敦煌艺术瑰宝“飞天”

第123窟 供养飞天 这身飞天左手托花盘,右手持花蕾,随彩云旋转俯冲。

九天歌舞——敦煌艺术瑰宝“飞天”

第329窟 吹笛飞天 飞天吹奏横笛,曲身向下飞翔。

九天歌舞——敦煌艺术瑰宝“飞天”

第313窟 隋代飞天

随着发展,后来的飞天逐渐地演变为女性,变为中国漂亮的、轻盈的、舞蹈的女性形象;到了唐代,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

九天歌舞——敦煌艺术瑰宝“飞天”

第321窟 献花飞天 飞天在徐徐下降飞翔中献花,迦陵频伽奏乐助兴,天花在流云中漂浮,更显灵动活泼。

敦煌飞天主要画在大型经变画之中。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画中的佛陀说法场面,散花、歌舞、礼赞作供养;另一方面表现大型经变中佛国天界——“西方净土”、“东方净土”等极乐世界的欢乐。飞天或飞绕在佛陀的头顶,或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空,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有的挥舞飘带,在重楼高阁间奔腾自如,凌空回首;飘曳的衣裙,飞卷的舞带,如飘飘九霄外,下视望仙宫。

九天歌舞——敦煌艺术瑰宝“飞天”

329窟 初唐 莲花飞天藻井心

九天歌舞——敦煌艺术瑰宝“飞天”

第39窟 飞天画工娴熟,隽美飘逸,体现盛唐风范

九天歌舞——敦煌艺术瑰宝“飞天”

第203窟 散花飞天 飞天双手捧莲花,乘彩云徐徐向下飞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