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大地上的“瑰宝”——世代居住的建筑群

来喽来喽!小布来喽!

令人期待的小布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基础设施

也是布依族最重要的生存资料——

族人世代居住的建筑

半楼房和石板房

它极具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

屹立于黔西南大地百年

凝聚了布依族人们的生活智慧

也见证了这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寻它的故事吧!

分布特点

半楼房一般采取后半部是平房,前半部是楼房,或者左(右)半部是平房,右(左)半部是楼房的建筑格局。楼房和半楼房建筑是布依族传统建筑形式。楼房上层高,住人,下层低,圈牲畜,半楼房古时称“干栏”,或称“麻栏”,它的结构简单,形式美观,得以适应南方山区的崎岖地形,因此成为当地特色建筑。

黔西南大地上的“瑰宝”——世代居住的建筑群

半楼房

石板房主要分布在黔中一带,当地多石头,从地基到墙体都用石头垒砌,屋顶也是用石板搭建,因此被称为石板房,再加上石砌的寨墙和山顶的石砌古堡,形成典型的石头建筑群。所有房屋均以石料建成,沿等高线排列。

黔西南大地上的“瑰宝”——世代居住的建筑群

“碉楼”

历史由来

首先,从社会地位来看,布依族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普遍低于男子。并且儿子长大成亲后多与父母分居另盖新屋,年老父母通常都随幼子一起生活。其次,按照不同的分布地区,布依族的住房形式有好几种。一般以两层的楼房居多,但也有双斜面顶的草房或瓦房,半楼房和平房。

黔西南大地上的“瑰宝”——世代居住的建筑群

布依族住房

建筑内涵

在册亨县秧坝镇的弼佑乡,不少布依族居民在自家民居的房梁上画有鱼形图案,他们也常在建筑的屋檐、门楣、窗棂、神龛和八仙桌上雕刻图案,大多数以龙凤花草这类图形为主,这说明龙凤花草对于布依族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地居民以此来表达祈求吉祥如意、好运连连的美好愿景。这些雕刻除了出现在木质结构的民居之中,还出现在石板建筑的装饰中。

黔西南大地上的“瑰宝”——世代居住的建筑群

窗棂上的雕刻

除了表达吉祥如意等美好的祝愿以外,布依族的图腾崇拜里还影射出一种恐怖感。比如有些布依族民居,就用牯牛头或牛角钉在门边或屋檐上,再扎上红绸,寓意镇恶消灾。在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一些民居建筑在堂屋里设有吞口。这是因为原始宗教是一种神秘的信仰,包含了强烈的恐惧感,每一个民族的信仰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如此。

黔西南大地上的“瑰宝”——世代居住的建筑群

石板房上的雕刻

建筑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社会物质与精神现象,集中地表现了建立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的全部人类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包括镇宁、关岭、紫云的石板房以及贵阳、六盘水周边地区的半楼房,既是当地民族文化的活态载体,也是构成整个村寨聚落的基本单元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布依族的历史起源、地方特征、生产方式、图腾崇拜、礼仪习俗、居住模式、家庭结构等方方面面。

好啦,今天小布带你看的建筑就到这里了

大家要记得这个富有民族特点的建筑群呐!

让我们一起保护这独有的文化吧!

更多黔西南大地的宝藏请继续关注布依绣娘

小布在这里等你哟!

参考:《贵州布依族民居建筑文化元素初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