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人的打罵是如何引起吳楚兩國近百年的地緣之爭?

公元前519年,吳國與楚國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爭桑之戰”。吳楚兩國邊界百姓在當時都有個很重要的主業——養蠶制絲,用以貼補家用,所以兩國百姓都很注重對桑葉的採摘。


兩個女人的打罵是如何引起吳楚兩國近百年的地緣之爭?

這天,楚女與吳女在邊境採桑相遇由於爭奪共同的桑葉資源而發生口角,後來升級為鬥毆。楚女體格較為強壯,吳女落荒而逃,回到村裡。回到村子後的吳女向鄰居哭訴自己受到楚女侮辱並被打傷。本來兩國邊境就時常發生爭鬥,這次不僅最重要的桑葉資源被搶,女人還被楚人打傷,吳人實在忍無可忍,當即操起傢伙向楚國村子殺去,結果楚人也不是好惹的,直接將吳人打了回來。

兩個女人的打罵是如何引起吳楚兩國近百年的地緣之爭?

後來吳人跑到邊邑長哪兒告狀,邊邑長直接帶兵去攻打楚人,可想而知,普通百姓還是不能敵過職業軍人的,楚人被打了個落花流水。這時候楚國邊邑長也聽說了此事,十分惱怒,百姓打鬧,你吳國軍隊都摻和進來,這還得了,這明擺著是侵略楚國,所以他也沒上報直接帶兵與吳國兵士打了起來。

因為兩國都有士兵參與,這事是越鬧越大,最後吳楚兩國的邊境大軍開始互相攻擊。楚平王和吳王僚兩個國家首腦都不太冷靜聽聞此事都是怒火攻心,直接下令大軍向邊境開去,從而使一場婦人掐架戰升級為吳楚兩國的國戰。


兩個女人的打罵是如何引起吳楚兩國近百年的地緣之爭?

吳楚爭桑之戰的本質是兩國的地緣之爭,由於國力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多,吳楚兩國為提升國力都不斷向外擴張,古代擴張的本質就是是百姓和農田。當發展到一定時候時,兩國的擴張就會相遇,並彼此之間發生齟齬。爭桑之戰之前兩國邊民肯定已經大打出手很多次,要不然不會一點就著。所以此次的爭桑之戰是必然發生,這場戰爭拉開了吳楚之間幾十年的地緣之爭。

專諸刺王僚後,闔閭登上吳王寶座,在中原大國晉國的支持下,吳國繼續與楚國作對。此刻的闔閭內有伍子胥為相,外有孫武為帥,在這兩人的輔佐之下,吳國日益強盛,終於在前506年,吳國開始動手收拾楚國,此刻的吳國外聯繫唐、蔡,內安撫百姓,終於五戰五勝,滅掉楚國主力,直奔楚國國都郢。楚昭王在吳國大軍的重大壓力之下,棄城而逃,使吳國在吳楚地緣之爭中佔了上風。


兩個女人的打罵是如何引起吳楚兩國近百年的地緣之爭?

後楚昭王在秦國的幫助下,趕走了吳軍,重新復興了楚國。吳王闔閭死後,太子夫差繼位,其雄心壯志比肩闔閭。由於楚國的攛掇,越國背後攻擊了吳軍導致闔閭的死亡,所以夫差繼位的第一件事就是為父報仇,經過多年謀劃,夫差於夫椒之戰中徹底擊潰越軍,俘虜勾踐。經過夫差的一系列對外戰爭,吳國徹底壓過楚國,成為江淮地區的霸主。但是好久不長,由於夫差後期的昏庸,勾踐臥薪嚐膽,終於滅掉了吳國,為吳楚之爭畫上了句號。

兩個女人的打罵是如何引起吳楚兩國近百年的地緣之爭?

雖說後期吳國貴族趁越國國亂掌握了一段越國大權,但是其畢竟是在越國階段,已不屬於吳國。後來楚懷王趁越國內亂,發兵攻佔越國國都,使越國分崩離析,至此,楚國徹底取得了吳楚地緣之爭的勝利。

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有的時候雖說導火索看起來很可笑,但是導火索的背後肯定有深層原因。比如中東地區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戰爭,表面上看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爭奪土地資源,實際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體現,他們之間的每一次戰爭都離不開美國的身影。離包括我們比較熟悉的中日韓關係,表現上看是東亞三國的角力,實際上這背後是中國與美國在日本和韓國的對壘。


兩個女人的打罵是如何引起吳楚兩國近百年的地緣之爭?

唐太宗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通過吳楚的爭桑之戰,我們可以窺視初秋戰國時期各國的激烈競爭,古人絕不是停留在我們紙上的冷冰文字,他們的思想同樣深邃,思考同樣周密。我們應該虛心納受向古人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