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含科量”標準明晰 提升科創板發審效率

日前,證監會發布《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簡稱《指引》),意味著此前長期困擾市場的申報企業“含科量”有了官方參考系數。《指引》的發佈在目前科創板多元化、包容性的發展基礎上,將加快優質科創企業IPO的速度、便利具有硬科技企業上市,提升發審效率,從而進一步提升科創板的“科創”定位,將板塊的聚合效應發揮得更大。

首先,《指引》的發佈將進一步增加企業申報科創板的便利性。“科創屬性”此前一直是困擾企業、考量監管、紛擾眾生的一項感性指標。不少企業因無法確認是否擁有可符合申報的科創屬性而躊躇不前,而全程公開的審理也讓市場各方展開了對部分企業“含科量”的大討論,有時莫衷一是。此次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的發佈,不僅為擬上市企業和中介機構提供了自我檢驗的衡量標準,更提供了市場評判科創屬性的維度。

其次,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的發佈有望進一步節約審核資源、壓低企業IPO成本,提高審核效率。《指引》的發佈對於明晰審核標準、便利企業自我判斷具有積極意義。符合“3+5”條件的企業即被認為具有科創屬性,不再在“屬性”問題上增加上市成本。發行人對科創屬性的自我評估、保薦機構對發行人科創屬性的專業判斷更簡單、更明瞭,監管機構與科創屬性相關的審核相比之前也將大大簡化。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是一項“鼓勵和支持”政策、並非門檻政策,將加速符合定位標準的企業“應報盡報”,實現“入口統一”。在提供了科創屬性評判體系後,符合條件的優質科創企業將會加速申報節奏,科創板的科創定位更加明確。科創板成為硬科技企業的培育田,為中國經濟升級國際競爭力的聚合效應更加凸顯。與此同時,與指標體系不完全重合的科創企業申報通道依然暢通。比如,目前已上市企業中公認具有較高科創屬性的安集科技、芯源微,在IPO申報材料中未達到3條標準中的營收增長率標準,但仍不妨礙它們成功登陸科創板。

最後,《指引》也是一個動態豐富完善的過程。證監會指出,將根據申報科創板工作推進的進程,適度動態調整相應指導政策,以更好發揮資本市場對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實體經濟競爭力的支持功能,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