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再訪發熱門診:守好前哨,做好“四早”!

記者再訪發熱門診:守好前哨,做好“四早”!

  上海復工復產復市正在有序推進,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不能鬆懈。對醫療機構來說,發熱門診是阻擊防線的最前哨點。1月22日,上海公佈110家發熱門診,24小時運轉,後增至117家。截至今天,非常時期的發熱門診運行已2個月整,數量還在持續增加中。眼下,上海的境外輸入性疫情風險增加,發熱門診就診人員發生結構性變化,但2個月來不斷升級的經驗、優化的流程、以及始終嚴格的篩查措施和日報制度,讓發熱門診真正發揮了“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四早”作用,牢牢守住第一道疫情防線。


  疑似病人最快2小時出結果

  29歲的Mata 3月20日從越南轉機經泰國來滬,航班降落在浦東國際機場。由於下飛機時有些咳嗽,由120救護車送至浦東新區人民醫院特殊發熱門診進行排查。輾轉兩天,人生地不熟的她顯得有些緊張,到了醫院後,MATA迅速被引導至診前候診區,在醫務人員的幫助下填寫了中英文對照的健康信息表和承諾書。同時,醫務人員也不斷用英語解答MATA提出的各種問題。

  在發熱門診,MATA進行了血液標本實驗室檢查、胸部CT檢查 、咽拭子核酸檢測等,並被安排到隔離病房等待排查結果。同時,醫院快速組織院內專家組進行會診。2個小時後,結果出來了,MATA被暫時排除了。醫院為她聯繫相關部門後,由社區派車將她接往隔離點,她將在那裡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

  浦東現有17家醫療機構的18個發熱門診,其中浦東新區人民醫院和浦東醫院定點接待有症狀入境人員。最近兩週,兩家醫院工作壓力陡增,發熱門診和留觀病房進一步擴容。“不放過一個可疑病例,不耽誤任何一例治療。”可以說是發熱門診的診療原則。

  多舉措保證早發現早隔離

  面對激增的工作量,如何科學分流境外人員?本市醫療機構的發熱門診陸續設定一系列就診流程,並根據疫情情況隨時進行調整,更高效地對發熱病人進行篩查。

  “目前東方醫院南北兩院區發熱門診的日均接診量在各50人次左右,高峰較之前明顯回落,但患者群體有了很大改變,每天約1/3病人來自境外各個國家,由120直接從機場或隔離點送至,激起了新一階段的繁忙,隔離病房每天都是滿的。“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感染科主任屈莉紅介紹。醫院為了加強醫患溝通、加快篩查週轉速度,以及暢通與醫政、120的銜接,採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例如在語言溝通上,醫院抽調全院外語能力強的醫護骨幹至發熱門診一線,配備翻譯機(小語種國家),國際醫院志願者24小時備班。包括感染科、呼吸科、重症醫學科、急診科、影像科、醫務部等院內專家組24小時在線,第一時間篩查分流患者。

  另一方面,為了保證就診順暢,東方醫院信息化流程也在進一步優化。“ 患者到院預檢後掛號並掃碼,候診在線填寫基本信息(包含流調內容),就診後生成個人文檔,包含各種報表,一鍵生成。”屈莉紅說。

  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最近也因境外輸入性病例的增多而迎來了就診高峰,醫院不斷想辦法,實現優化流程、縮短距離、醒目指示、分區就診等目標。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之下,合理設計發熱門診就診路線,嚴防交叉感染,非常重要。與此同時,如何與浦東過積機場進一步完善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和浦東新民人民醫院共同守衛好“上海東大門 ”,則是浦東醫院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

  完善日報告零報告制度

  抗疫無小事,細節決定成敗。新冠肺炎的傳染性強,早發現可以實現早隔離傳染源的目標,而發熱門診的細節設置是否合理,將決定病人能否在第一時間被“挑”出來。

  在閔行區,目前共有8家發熱門診。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是老閔行地區唯一開設發熱門診的醫院,經過改造後的發熱門診具有獨立的診療流程和區域,做到病人掛號、配藥、化驗、注射、收費“五不出門”。在提高防護的同時,也意味著各個崗位上需要配備更多的醫務人員。自開診以來,五院發熱門診已累計診治3000多例患者,發現30多例疑似病人。

  “從一開始佈置阻擊戰,我們就在各環節將關口前移,與病毒賽跑,將阻擊防線全面推前。”華山醫院急診科主任、發熱門診相關負責人陳明泉告訴記者,每天早晨7時,都要按照要求統計並彙報發熱、疑似和確診患者等各項數據信息,這也就是完善的日報制度,迄今已堅持2個月。如果數據為零,也要按時彙報。眼下,來發熱門診就診的本地患者人數明顯下降,群防群控成果凸顯。而全院上下也繃緊了“發熱篩查”的這根弦,從入院、預檢到就診的全流程,層層篩查,避免遺漏任何一個發熱病人。

  記者從市衛健委獲悉,本市還將擴增數十家發熱門診等發熱監測點,以標準化、信息化為建設核心,開展全市發熱門診醫護人員培訓,要求發熱門診加強和規範對患者的監測隨訪,建立健全內部會診制度、每日病例彙總分析以及院內外就診資料統一分析制度,全天候、全方位地守護上海市民健康。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我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