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四早”策略 防止疫情反彈

堅持“四早”策略 防止疫情反彈

目前,全球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30萬例,死亡病例超過7萬例,防控形勢嚴峻。中國的疫情防控也進入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關鍵階段:儘管我國疫情總體態勢向好,但國外疫情的快速蔓延帶來的輸入性風險增加,另一方面疫情偶發散發或內源性反彈的風險仍然存在。可以說,低風險不等於無風險。要堅決遏制疫情反彈,必須堅持“四早”策略,也就是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把“四早”措施落實到位:

坚持“四早”策略 防止疫情反弹

早發現:篩查發熱、咳嗽等症狀及可疑暴露史病例

坚持“四早”策略 防止疫情反弹

醫療機構診斷和報告。對不明原因發熱、乾咳等呼吸道症狀或腹瀉等消化道症狀的病例,結合流行病學史,做出及時診斷。基層相關組織或用工單位健康監測。對近14天內病例報告社區、境外有疫情國家或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的人員,做好健康監測,重點篩查有發熱、乾咳等呼吸道症狀或腹瀉等消化道症狀者。

現有監測網絡全國不明原因肺炎監測、流感樣病例監測和住院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監測等現有監測網絡。口岸衛生檢疫。加強口岸衛生檢疫,嚴格實施口岸體溫監測和醫學巡查。對出現發熱、乾咳等呼吸道症狀或腹瀉等消化道症狀的人員加強流行病學調查和醫學排查,按要求採樣檢測。密切接觸者健康監測。對出現發熱、乾咳或腹瀉等症狀者,及時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採樣。

早報告:任何醫療機構、單位和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對疑似、確診病例及無症狀感染者進行“早報告”

坚持“四早”策略 防止疫情反弹

網絡直報。醫療機構發現或接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2小時內進行網絡直報。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並在2小時內寄送到疾控機構,由疾控機構進行網絡直報。義務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學校、企事業單位、公民個人都是傳染病的義務報告人,發現疑似患者均應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早隔離: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進行“早隔離”,減少傳播機會

坚持“四早”策略 防止疫情反弹

集中隔離。確診病例、疑似病例以及無症狀感染者要集中到定點醫院或安置點進行隔離治療,最大限度地減少傳播機會。出院後管理。病例符合出院標準,出院後建議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加強隨訪和呼吸道樣本檢測,檢測陽性者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早治療:避免傳染他人、改善預後、提高治癒率的關鍵

坚持“四早”策略 防止疫情反弹

“四個應盡”: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都要進行規範救治。嚴格隔離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做到應隔盡隔、應收盡收、應檢盡檢、應治盡治。對於患者來說,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西安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出品

坚持“四早”策略 防止疫情反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