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疫情中暴露的文化界方方现象?

沧海一粟20160415


官方媒体弘扬正能量,给予更多的人以鼓励,让更多的人有信心战胜疫情,这个是有必要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了官方带来的影响力,也是大得多的。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我们喜欢传播这种正能量,而且能够做到积极的应对发生的灾难。

方方揭露疫情当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来自社会底层人的一种视角,这种现象也是不可避免,而且是永远也是不能避免的。

毕竟这就事情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它不是某一个人杜撰出来的,我们记录灾难是为了记住灾难。是为了更好的发现弊端,让所有的不好的存在,及时的得到改正。

只有这样我能在应对灾难的时候,才能够做得更好。

若是没有这种纰漏,所有的声音都是皆大欢喜,我们根本就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也就调整不好方向,不能及时的止损了。

正是因为两种声音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才有了我们最中的这种成果的,所以,无论哪一种声音,都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好,都是为了国家的子民好。毫无疑问,这两种声音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有的时候,我们们记录苦难是让更多的后人,知道灾难发生的时候,是有多么的可怕。

只有这样,在发生灾难的的时候,或者是发生类似情况的传染病的时候,才能让我们存有敬畏之心。

然后,指引我们该怎么避免悲剧的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够不至于让我们像某些西方国家一样,在疫情面前,先是无畏的态度,然后就是被打脸,最后让别人看笑话。

所以,底层的视角,也是同样重要的。

可以说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某一个事件的发生,只有一种声音。只有存在多种声音,才能让我们更公证,更公平的看到这个事情开始,经过和结束。

文化就是包容,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事实上记录苦难,也是文化的一种。任何时代,任何事情,这样的事情的发生,都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对于方方现象,怕影响自己的心情,我们不喜欢可以选择不看。但是,你不能不允许这种声音的存在。

关键是这种声音,即便是不想让它存在,也是不可能的。


史学达人


我是最早看方方日记的,因为我是文学爱好者,方方的作品看过几篇,方方又是武汉本地的作家,很想通过作家的视角看看真实的武汉。可是点开一看立刻就有了人间地狱的感觉。

她的情绪很不对,记得那次她说的是封城生活的不便。我记得我当时的评论是在灾难面前这样的文章很容易让人泄气。

没想到后来方方的日记竟然大火了起来,内容我就不再看了。出了无数评论的文章。反对的说她是美国的间谍的话都有。支持的说围攻方方的是有组织的行为。

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现象没有什么高深的论点。但凡是人就有对事情感知能力。首先我觉得方方是偏激的,灾难来了,就是坏人也不希望何况那大部分都是善良的人?灾难面前是积极应对还是追查对错哪个重要?不是说不该追责而是该先把病毒赶出去再说吧。而且方方也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处理办法,在她的眼中一切都要不得了。完全看不到所有人的付出一味的抱怨。就像父母脾气不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你只记住他们的坏,一点好处都没有。只能说你是个不孝子!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书写心境的自由,这话不错,但每个人又都是有社会责任的,你是作家,你的言论是有影响力的不客气地说就日记本身来说真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深闺怨妇式的文章,凭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波澜?因为你的作家名头。你是可以写日记的,但日记是私密的东西,既然拿出来让人看,就得承担责任。不能倒垃圾,谁心里都有垃圾,应该自己消化,最起码该分分类吧。不能笼统地倾泻给社会。

最后我觉得方方还是停止写日记吧!继续写小说,小说可以天马行空,编得不圆也不要紧!


暴暴_167889684


从方方的日记中,看到她有很多医生朋友,那些朋友都喜欢把消息和她分享,由此推断,方方应该从医生朋友处早就知道消息,但十二月份,一月份开始的时候,为什么没看到她大声疾呼呢?如果她果真是如此大义凛然,完全应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当时的情况写一篇又一篇的日记啊?是不知道吗?如果是不知道,那那些所谓的医生朋友是真的吗?如果是知道当时情况的,当时不写“方方日记,以此拯救国民,事后再故作“悲天悯人”,是何居心?不可揣测!!!


杨杨123yang


在抗疫最为艰难紧张的时候,看到有个别网友热推方方日记,并称方方为中国脊梁、武汉之光。慕名拜读了方方日记,由是产生几点看法。其一,日记,是作者对亲身经历、亲自感受的一个日常记录。方方坐在小院中足不出户,以道听途说来堆砌出来的文字,不是日记是听闻。其二,方方以偏颇的眼光和思维选择听闻,用以文字加工,必然不能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以偏盖全。其三,在疫区中封闭隔离的群众、受疫毒折磨的病患,他们更需要的是安抚惊恐焦虑的心情,提供生活的帮助、挽救生命的救治;他们更需要的是生的希望、战疫的信心。方方在这次疫情中安坐小院,带着阴暗的心理写听闻,没有给疫区人民鼓劲加油,,倒有水浇薪上的效果。其四,国家勇于担当,举全国之力抗疫控疫,战果举世瞩目,方方看不到;在这场战役中,医生、战士逆向而行、 舍家弃命,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和奉献牺牲精神,方方看不到;全国人民自发涌跃捐资赠物的大爱善举,方方看不到。大疫当前,方方安坐小院中,享受着志愿者、下沉基层工作者送上门的捐赠,然后以高高在上、俯瞰众生的姿态,表达着苍白的怜悯、挑剔着浴血拼杀的抗疫战事,口口声声地鼓噪着不要沉默要抗争。抗疫的关要时刻,方方想把矛头引向哪里?其五,疫情来的突然、发展的迅猛,抗疫过程中存在着不足或过错,国家已经问责了一批党政干部和违法之徒,疫情结束后定会进行总结。国难当头,全国上下最为紧要的是坚定信心、步调一致、各尽其职、共克时艰。诚以为,方方如果不能对抗疫提供实质的帮助,则应凭良知,借一个作家或书协原主席的影响力,对抗疫之战进行正向、客观、全面地表述,是为正道。建议方方、还有方方的拥拥趸們去看看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生日记、护士日记、警察日记、志愿者日记、患者日记。其六,至于中国脊梁、武汉之光,当属于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如钟南山、李兰娟…………唉,太多啦!


风舞梅影


作为一个体制内的作家,能说出不同于其他人的观点,勇于揭短,这本身令人敬佩!

说好的人实在太多了,说不好的没几个,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你可以说好,但不能阻止别人说不好,不同的声音有利于社会进步。

现在是2020年了,不是清末,也不是文革,扣帽子只会显得没水平。

感谢医生,感谢社工,更感谢国家,做得很好了,但离最好还有很大距离。

希望这边之后社会有更多进步!


可心147371235


批评方方,或者质疑方方的,应该多数都是湖北省以外的人。做为一个武汉人,并且家人还在一线工作,看方方的文章感到的是真实。一场世界关注的焦点事件,我们允许从多维度去观察,不同的视角反应不同的侧面。有可歌可泣,也有痛心疾首。在疫情期间,我突然发现,我的朋友圈上,开始写日记的人真的突然变多了,大家都在以不同的视角在记录这次大事件。方方的日记成为热点,1.是因为她的身份,作家协会,并且是以写武汉本土小说出名,很受武汉人喜爱的作家,因为她的小说反应的就是武汉市井文化,很接地气。2.她生活武汉市,疫情的第一线,外省的人民需要一个了解实际情况的渠道和窗口,新闻联播了解的只是一个侧面。3.她的日记,从文笔上确实比普通老百姓要好,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接地气的表述方式。很多人觉得方方都在写阴暗面,写疾苦,甚至是个人臆测。但是我要说的是,她大部分描述的是现实,然后加上了她个人的观点。观点可以不认同,但是现实状况确不会因为观点的不同发生变化。如果百姓的疾苦没人去反应,那如何才能有改进?仅仅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牟亮


百花齐放,方是春天!百家争鸣,才是盛世!不黑他人,方是君子!眼中有佛,自己是佛。


金山祥哥


光说好话,不如实记录,歌舞生平,容不得不同声音,这样是真实的社会吗,不敢揭露现实的,所谓的文人风骨,竟柔软至此吗?力挺正直的作家方方!


姚纬


作为知识分子,应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不要老是看不惯党和政府所做的好事。只觉得自己是正确的,西方所做的一切都好,唯独中国政府做什么都不好。只看阴暗面,不看积极的一面,这样对国家,对人民究竟有什么好!我是个大老粗,没你们知识分子有头脑。但我知道士气只可鼓,不可泄。


一生一世


没什么害,什么声音都应该有点,这样才好。大家需要学会鉴别和思考,这样社会整体才能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