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必須瞭解的宮寒知識

宮寒顧名思義是“子宮寒冷”的簡稱。在中醫學的文獻記載和正式的教科書及相關的中醫婦科專著中並無此詞條。但是“宮寒”已經成為深入人心的熱詞,也通常會被廣泛地運用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多數不孕婦女都從不同的途徑對這個詞有深切的感受和認識。因此,有必要梳理一下這個詞彙的含義。“宮”可指西醫學的“子宮”,也可指中醫學的“胞宮”,後者更多的含義是泛指女性內生殖器官(子宮、輸卵管、卵巢)及其功能。因此,這裡的“宮”理解為“胞宮”會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宮寒的含義和所指的疾病。“寒”在中醫中首先是一個常見的致病原因,即貪涼涉水、受大自然寒邪侵襲、貪食寒涼食物等都可招致外來之“寒”侵入人體,停滯在人體的經脈、臟腑中,當然也包括胞宮,這種寒多為“實寒”。另一方面,“寒”在中醫中還指病理產物之寒積聚在人體經脈臟腑中,這種病理產物的寒可由人體脾腎陽虛,無法正常運化水溼而使寒涼之氣停滯在人體經脈臟腑中,這種寒多為“虛寒”。所以,廣義的“宮寒”,即由於外來之寒邪或者是人體脾腎陽虛所生之內寒停滯在女性胞宮,使胞宮的功能受損而發生的一系列疾病的統稱。

病因

該詞為中醫學約定俗成所獨有,故其發病也是傳統中醫的發病學說可予以解釋。一般而言可因早產、流產等原因而使女性先天脾腎陽虛,脾腎陽虛不能很好地運化體內的水溼之氣,故而內寒積聚;也可因後天原因如貪涼涉水、長期居處寒涼之處、經期吹空調,貪食寒涼食品或直接在寒冬臘月遭受寒邪侵襲等,外來寒邪凝聚胞宮而發病。因胞宮泛指女性內生殖器,故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婦科疾病發生,如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月經錯後、月經量少、閉經、痛經、陰道炎、流產、產後腹痛、產後惡露不絕、不孕等。

臨床表現

因不同發病原因和不同的發病階段,宮寒可在女性的經、孕、乳、雜病等各方面有多種不同的臨床表現,如表現為月經期疾病的有:月經量少錯後、閉經、經期浮腫、經期腹瀉、痛經;表現為孕期疾病可有: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宮外孕等;表現為哺乳期疾病可有:惡露淋漓不盡、產後腹痛等;表現在婦科雜病可有:慢性盆腔痛、子宮內膜異位症、陰道炎、不孕等等。中醫判斷寒氣的其他全身表現還可有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怕冷、手足發涼、腰痠腰涼、性慾淡漠、大便稀溏,舌質黯淡,苔白,脈沉濡等。


暖宮茶注意事項

1.少吃生冷寒涼飲食(如綠豆、苦瓜、涼瓜、涼茶、螃蟹、香蕉、柿子等。)

2.少用抗生素,少開冷空調,減少心理壓力,不熬夜,節房事。

3.注意胞宮保暖,尤其下身要少受涼,注意給小腹、腰部和雙腳保暖。。尤其注意腳部保暖,春夏之交不要過早暴露雙腿、過早穿短裙,穿裙子的話,最好要穿厚羊毛襪打底,以防寒從腳下生。

4.月經期間、產後、哺乳期要注意避免過多接觸寒涼,如經期女性不要冒雨涉水、坐臥溼盛之處。

5. 運動可以改善體質,每天保證半小時的走路時間,能改善循環。平日多用熱水燙腳,刺激足底的經絡和穴位,使身體處於溫暖狀態也可改善宮寒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