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漸漸失去年味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什麼?

菲菜阮六


主要原因是本國文化的底蘊已被西方思想浸染。年輕一代的金錢至上思潮氾濫。傳媒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大環境不好。政府只抓了經濟,卻放鬆了國民素質教育,包括文化傳承的教育。美國《時代》雜誌封面人物的設計,從開始登載中國人開始就明白一個道理,擊垮一個國家從省錢而又見效快的就是文化。從娛樂開始,讓中國人尤其年輕人開始崇拜演藝明星,而真正為國家在科技,軍事,農業,工業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卻被年輕人忽略了!可悲!傳統文化所以才造成了如今漸行漸遠的局面!這就是中國年沒西方聖誕節熱鬧的根本原因


非王亦王


沒有了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

73年出生的我,生活在農村。小時候一個三千人的村子,在外面工作的人員,不到十個。

我們一家五口人單過,爺爺奶奶和叔叔生活。一年土裡刨食,年底也剩不下幾個點。只有過年,我和哥哥姐才買上一件新衣服。過年自己家殺豬,宰雞,年貨買的極少,鎮上唱大戲,村裡有秧歌隊!高敲隊。小子們放鞭,姑娘們頭上帶著🌸,滿世界跑!

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村民們開始有少數人員外出掙錢謀生。(那時候還沒有‘’打工‘’一詞)

人員外出的越來越多,思想變了,農村人都跑進了大城市,就有了打工仔,農民工這個稱呼。

農村人,把過年看的不再重要。一心向錢看。

過年了,有的在外面,不再回家和父母團聚過大年,有的在城市安了家。年味一步步在農村和城市淡化!

就拿我來說吧,自己的一家人生活在市裡,母親和哥哥生活在農村。年前回去看望了母親,給了母親錢,吃完了中午吃飯,就回市裡了。沒有了兒時過年的想法。

現在過年只是一種例行公事,走個過場,沒有了年味。

現在天天吃好食品,和過年一個樣。

結果,過年就是一個節日,一個新年度的開始,再也沒有了兒時的盼望!


一杯仙


我記憶裡的鄉下年味,已經是非常非常久遠的事了。但無論多麼遙遠,腦海裡的那年味情懷,卻怎麼也忘不掉。

首先是,過年了,從臘月開始,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殺一頭甚至兩頭年豬,大的有三百甚至四百多斤,小的也有百八十兩百來斤。那一天,應該是家裡一年來最溫情的日子。

因為,對多數農村人來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或許只有這一天,是可以用大碗來盛瘦肉、血腸、豬雜湯吃的。那鄉下土豬肉,非常香甜、可口、美味。關鍵是,還可以一碗一碗地吃,直到吃飽、吃不下肚為止。

在那一日三餐無一頓飽的年代,在那大米飯奇缺、餐餐紅薯充飢的日子裡,能如此地大碗吃肉、大口喝湯,想想都美得流口水。

其次,除夕晩上,娘總會給孩子們拿出一套新做的衣服來,都是當時最流行的布料,拿到裁縫鋪裡去量身定做,每每過年了,拿著嶄新的衣服穿上,別提有多神氣了。

你想啊,都穿了一年時間的帶洞口、帶補丁的衣服了,終於有一天,可以穿上沒有爛的新衣服了,這該有多期盼?俗話說,人靠衣裝。新衣服一穿上,那抖抖擻擻的精氣神,一下子全都出來了,別提有多來神了。

還有,大年初一,家家戶戶放鞭炮,一大早地,孩子們穿上新衣服一家一家去拜年,順便在炸完的鞭炮堆裡尋找一顆顆未炸響的鞭炮子,然後點上一根香,三五個孩子一起,去炸爛泥、炸牛糞、炸石洞,反正什麼好玩炸什麼。

半天一天下來,總會把一身新衣服炸得帶泥、帶糞、帶汙水的。回到家,娘總是被氣得脖子通紅,可是也絲毫沒有辦法。因為鄉下規矩,新年第一天,是不能罵人,更不能打人的。無論娘怎麼氣,也不得不忍住。

這對平日裡經常挨爹孃藤條抽打的孩子來說,這一天,別提有開心、多快樂、多解氣的了。

除這些外,在我們鄉下,中國年味還有很多,比如說守夜、炸餈粑、喝油茶、走親戚、舞獅子、唱大戲……等等。只是,這種日子一晃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

今年春節,我帶著家人回到鄉下老家,家裡殺年豬幾乎已經沒有了,鞭炮也開始禁放,要放也都是偷偷地放,守夜、舞獅、唱戲也都沒有了,過去的年味幾乎都無處可尋了。

確實,不得不承認,中國年漸漸地失去了年味。但個人覺得,這並不是壞事,這是社會的發展,這是時代的進步。因為,我們早已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用,現在老百姓的日子,已經比以前好了無數倍。

所以,這種變遷,這種年味的缺失,就讓它慢慢變遷、缺失吧。因為,缺失的年味裡,人們有了更多的美滿和幸福。


深秋曲豆


過年!這個專屬中國的,最大的,最富傳統特色的節日已經在華夏大地傳承了幾千載了,進了臘月門兒,人們就開始了備年貨的行動,買新衣服,添置新傢什,買好吃的,打掃廳廚,炸年糕,蒸花饃,貼春聯,點旺火,放鞭炮,拜大年。春節讓無論身處何方的遊子都要想盡一切辦法回家和家人團聚。春節讓每個人臉上都充滿了笑容,無論他有錢沒錢或錢多錢少。以前的春節充滿了暖意,充滿了融洽,充滿了和諧。一家人圍著一大桌子的年夜飯吃著,喝著,總結著過去,暢談著未來,窗外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電視機裡的春晚舉國歡慶。和和美美的一家人盡享著天倫。而如今的春節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也變得豐富多彩了,好多年輕人喜歡春節去旅遊,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孩子們也因為電子產品的高度發達,好不容易放了寒假,都拿個手機玩兒著各種遊戲。老人們卻是早早起來鍛鍊身體,然後就開始了帶著孫子,孫女。 可能是生活節奏快了,很多年輕人春節都留在城裡不回家過年了,如今的小孩兒都在家要麼看電視,要麼玩兒手機,大街上沒有了孩子們穿著新衣服的嬉戲,耍鬧,兜裡揣著一盒鞭炮。現在的人們對新衣服的概念已經麻木,對過年的好吃的更不貪戀,如今的過年,大街上少了滿面笑容撅著屁股拜年的人群,領裡之間也少了走動,如今的春節在現代人的意識中就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節日了,真不知道再過些年,春節會變成什麼樣子。


朝陽群眾不吃素


就我自己體會哈,現在不是過年沒有年味,而是內心根本就畏懼過年,春節負擔太重了,本來咱們的教育,醫療,住房壓力就大,真的是力不從心。。就算取消春節和年假我都感覺自己能手很愉快的接受,反而洋節過起來沒啥壓力,更讓人愉快放鬆。。和什麼煙花炮竹真沒啥關係,那些放煙花炮竹的人什麼時候放完自覺打掃衛生的?


千機尋夢


以前過年家家貼門畫,放鞭炮,迎新春,小孩子也有玩的煙花小炮,初一的早上大家都起來很早,小孩子要挨家挨戶的拜新年,美到一家就說新年好!大人們把早已經準備好的包包給每一個登門拜訪的小孩,有時候還逗一下小孩,真的回味無窮!而現在的人都有好吃好喝的了,就不在家家拜訪了,現在很多小孩早上根本不起來,家家沒有小孩來往感覺很冷清,唯有走親戚來來往往,電視也不是過年的熱鬧品,人人是機不離手,和平常沒什麼區別,小孩子也不緊張過年。紅包都沒有手機遊戲誘惑力大。所以就失去過年的味道了。


開心秉著快樂


不是吃的太多了!是狗頭磚家太多了!這幫狗磚家一切向西方學!禁這禁那!想從文化上滅掉我中華幾千年的,精神![發怒]


用戶7399423529524


中國年已有5000的文化使,不管窮與富 ,中國人家都要過年,一家人歡歡樂樂,喜慶吉祥,爆竹聲聲辭舊歲。從小年開始都元宵佳節爆竹聲聲不斷。而現在為了環保,一些專家認為爆竹燃放汙染環境,各個地區開始禁放。過年聽不到爆竹聲,冷冷清清,莊嚴肅穆,從人們的心裡感覺一點年味都沒有了。特別是我們50後的,更感覺沒有年味了。


對酒當歌


總結一下:專家太多了,都吃飽撐著,鞭炮禁放,難道比化工廠還厲害?大灶不讓燒,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傳統都是不好的?


十目瞭然


本來春節也就是一個正常的節日。因為生活物質豐富了,不會再貪吃。對於文華,大家找不到理由去完成。打掃衛生常事,去砍柴聚財的也等不到錢,而且還累。前幾年,最多也就小孩子想過年,一是壓歲錢,二是煙花玩。現在都改了。大家全家人一人一部手機足以,連麻將都不銷了。過兩年5G普及,門都不想出了。其實上班的我看也只求多休息幾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