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東方人民醫院李波:疫情下,你的睡眠還好嗎?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是“更美好的睡眠、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地球”。

  實現了睡覺自由 可入睡卻變難了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蔓延,一場世界範圍內的抗疫戰爭就此拉開帷幕。全國人民以這樣特殊的形式開始了一場“全民宅家”運動,許多人也過上了“宅家做貢獻”的日子。可是這樣的生活似乎並沒有給人帶來太多的快樂,睡眠“自由”了,可是睡眠卻“變難”了。

  中國睡眠研究會近日推出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睡眠白皮書》顯示:全民宅家期間,睡眠卻是“保量不保質”,人們睡得更多反而睡眠質量下降。宅家前90%的人集中在20-24點就寢,全民宅家期間凌晨後就寢人數超過50%。受訪人群中江西人奪得熬夜冠軍。深夜閱讀興趣加強,用睡眠時間刷資訊的人越來越多,深夜1-2點用戶活躍度提升超過63%。

  於是,打響“全民睡眠保衛戰”迫在眉睫。

  宅家依然要規律作息 保證充足睡眠

  近日,60歲的吳女士諮詢了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的心理一科副主任李波,她說:“全國疫情爆發,我就一直宅在家裡沒有出門,剛開始還好,看電視、做飯,感覺一天天過得挺快,每天睡眠也很充足,可是現在已經在家裡待了快兩個月了,不僅心情變得煩躁了,睡眠質量變差了,還患上失眠了。”

  李波主任針對此種情況做出如下解釋:“疫情期間長期宅家的確會影響人的睡眠,因為長時間宅家,減少與外界的接觸,有些人心情焦慮,從而產生入睡難、睡眠淺甚至失眠等睡眠障礙問題,而且常伴有焦慮、抑鬱、恐懼,並導致精神活動效率下降、社會功能減退等。”

  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對人的生理、心理、代謝內分泌、生長髮育、恢復疲勞等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提高睡眠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李波主任提出以下建議:

  1、保證規律性睡眠時間

  儘管疫情宅家依然要保證睡眠時間。青壯年一般一天睡7-8小時,中老年人睡眠需求少些。為了減少老年人多夢、乏力情況,建議老年人晚睡早起,多鍛鍊,有益於睡眠。對於“熬夜一族”的年輕人,建議保證七個半小時左右睡眠較適宜。正值春季,此時應該“早睡早起”,輔助晨起運動,從而提高睡眠質量。

  2、適當的睡覺姿勢

  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側臥負擔輕。研究表明,“睡如弓”能夠恰到好處地減小地心對人體的作用力。由於人體的心臟多在身體左側,向右側臥可以減輕心臟承受的壓力,同時雙手避免放在心臟附近,避免因為惡夢而驚醒。

  3、根據自己的生物鐘和作息規律睡眠

  無論是“夜貓子型”的人還是“早睡晚起型”的人,都應該找準自己的生物鐘,提高睡眠休息的效率。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子(夜間11時到凌晨1時)、午(白天11時到13時)兩個時辰是每天溫差變化最大的時間,這一段時間人體需要適當休息。

  4、適宜的睡眠環境

  安靜舒適是好睡眠的基本環境要求,在臥室裡應該儘量避免放置過多的電器,也不要戴耳機和手機等物品睡覺,否則會影響健康。白天休息時光線柔和,晚上關燈睡較好,但是對於年齡較大的睡眠倒錯者夜間睡覺可以開燈睡。

  5、不要過度關注睡眠

  睡眠是負誘導睡眠,你不在意睡眠時大腦處於抑制狀態,易於入眠,而你關注睡眠時,大腦處於興奮狀態,就難以入眠了。生活中常見有人看電視不知不覺就睡了,而上床去睡時反而睡不著了。切忌過度補覺,偶爾失眠是正常現象,如果一晚未睡好,白天不用補覺,一補覺晚上就更睡不好了,會連續失眠,如不補覺,就不會連續失眠。

  6、睡前不宜太興奮

  睡前不宜劇烈運動,而且睡前活動要減少,不宜喝濃茶、咖啡,可以適當喝些酸奶,洗漱好後再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