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內美國不會進入負利率時代,當務之急是控制疫情

第四次熔斷並不意外。北京時間3月18日,美股三大股指期貨全部觸發交易限制,引發了市場對當晚美股熔斷的猜測和擔憂。美國時間18日開盤後,美股果然再度熔斷,其中道指盤中一度失守19000點關口,跌幅近11%,抹去了特朗普就職以來的所有漲幅(其宣誓就職當天道指收於19827點),不過道指之後跌幅收窄,最終收於19898.92點。


美股的頻繁熔斷也帶來了新問題:繼兩度緊急降息後,美聯儲是否會採取負利率?


美國短期內不會進入負利率時代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屈慶與財視中國記者連線時均表示,美國對“負利率”將保持謹慎,短期內不會進入負利率時代。上海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胡月曉亦在報告中指出,美國經濟和通脹都不支持降息。


從近期美股市場的表現看,緊急大幅降息並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相比利率,屈慶認為,美國現在遭遇的主要是流動性問題:“金融市場大波動以後,很多金融機構的產品遭遇贖回,但贖回後無法賣出,這種情況下,對美聯儲而言更重要的是注入流動性,不僅是對銀行,還包括其他金融機構,因為現在需要通過各種方式鼓勵投資者購買資產。”


胡月曉在報告中指出,美國經濟和通脹都不支持降息:從經濟增長的角度看,美國經濟增長一直在正常區間,2017年特朗普任職以來美國經濟季度GDP增速就持續位於2.0上方;通脹方面,這一輪寬鬆是在美國通脹高企的情況下進行的,CPI與核心CPI均處於政策目標的區間上限。


報告中還說明,美國經濟繼金融危機衝擊過後恢復正常,信息產業佔據全球主導高位,企業盈利平穩增長,因此決定了美股指數的持續上漲。但世界經濟格局演變、產業競爭優勢對比和國際金融形式等的變化都增大了美股長牛結束的可能性,而經濟、金融基礎的變化並非貨幣變動能扭轉。


屈慶表示,美聯儲不會輕易推進負利率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負利率對金融機構的傷害更大:以歐洲和日本為例,目前當地的金融機構實行負利率,資產收益為負,但負債成本並未因此而降低,整體仍處於較高水平。


此外,對美聯儲而言,當前的另一大問題就是其聲望在走下坡路。如胡月曉在報告中所說,美聯儲兩次緊急降息市場卻不給“面子”,除了疫情蔓延的影響,“更主要的是美聯儲的行為已扭轉了其一貫的市場形象和自我宣稱的政策目標——獨立性,維持經濟和物價平穩。去年下半年後,特朗普對美聯儲公開不滿的聲音近乎絕跡,正是因其開啟了降息進程且逆轉了縮表進程。”這一回,不可否認的是,美聯儲15日降息前,特朗普確實表示了對其降息緩慢的不滿。


12年後重啟的商業票據融資工具


連平認為,比起利率,美聯儲在量化寬鬆方面的空間要大一些。聯儲可以根據需要購買商業票據、債券甚至股票。而在美國時間17日,美聯儲宣佈建立商業票據融資工具。


美聯儲上一次使用商業票據融資工具(CPFF)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在雷曼兄弟倒閉後首次設立CPFF來支撐商業票據市場。簡單來說,這一工具是為期限較長的商業票據提供擔保,將直接向企業和家庭提供信貸。2008年美聯儲推出CPFF確實起到了恢復放貸者和借款者信心的作用,到次年1月,商業票據融資利率恢復到了較為正常的水平。


本次美聯儲重啟CPFF能否起到預想效果有待觀察。需要指出的是,當前的市場流動性狀況與2008年時不同。


最後回到“熔斷”。本月美股之前的三次熔斷分別發生於當地時間9日、12日和16日,9日是因為油價暴跌疊加市場對新冠疫情可能衝擊經濟的擔憂,12日更多是受新冠疫情全球流行等消息的衝擊,16日則是美聯儲緊急降息加劇了市場擔憂。


近日美國經濟出現劇烈波動、美國乃至全球市場大幅震盪的根本原因就是疫情的迅速蔓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那麼無論推出多少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也都會無濟於事,反而可能積累一系列負面效應。”連平談道:“對於美國,當務之急是控制住疫情,然後再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加以輔助,積極效應才會逐步體現出來。”


接下來,財視中國還將繼續上新線上直播會議,活動報名、諮詢等相關事宜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財視中國,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內發佈最新活動消息。




財視中國創立於2014年,是國內前沿的金融財經媒體。為社會菁英人士帶來實時深度的金融財經行業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