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究竟是高估的泡沫還是真正的價值

評判一個事物的優劣對錯要有標準,這是科學評判的基礎,這些天好多人都在談論三個波音一個茅臺,一個波音二個福特還要添點誰誰等於一個茅臺,不知道本意是揶揄波音還是擔心茅臺過高的估值,總之茅臺之高是板上釘釘言之鑿鑿的。

那麼這個標準在哪?該怎麼分析類似公司?除了財報市盈率之類的老生常談我們換個角度來評判大家就能真正理解什麼是價值及其內涵外延。

A股泡沫大,即便美股還在3萬點的位置我們創業板很多股票的都是遠高於美股的,不是指絕對價格而是指作為一個創造價值的工具其創造利潤的能力。A股的絕對價格低是因為很多小盤股上市沒幾年就股本擴張十倍幾十倍比比皆是,若不是因為加權平均依賴銀行股這些大盤巨無霸的稀釋我們的A股就是天上的樓閣,大致估算至少七成以上的股票都是可以腰斬再腰斬才能到成熟市場的估值平均位置,我們試想一下,假如巴菲特的公司在中國應該什麼價?怎麼也要到平安的估值水平吧,實際上是平安的三分之一,巴菲特的哈撒韋幾十年基本就沒有漲到市淨率為1的時候,看看A股哪個歷史清白連續盈利的企業市淨率低於1的,這也是巴菲特為什麼要做長線,巴菲特心裡想只要市淨率到了1.5就全部賣給股民但是股民好像知道他的這個陰暗思想就是不給他這個離場的機會,沒辦法就做了幾十年長線,這是好的制度讓惡行難以付諸行動。反觀A股用各種規定要民營資本化提高道德心同情心來不減持不離場不是有點強人所難。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本來就是對流的,半導體暴漲時候不能減持,低迷時候也不能減持,那這個對流的循環到底什麼時候能實現呢,這是一個假道德悖論。

扯遠了回到主題,茅臺1200元高不高,或者換個問題把茅臺炒到這個價的對錯怎麼評判?大家看看茅臺是什麼時候開始漲的?15年六月,前面那麼大行情它的漲幅都很小這就說明它的漲幅週期和指數不同步,為什麼不同步它的功能是什麼,認真思考分析一下大家都能發現,茅臺機構很多,屬於抱團取暖的模式,這些年逐年增多的各種金融資本進入到一個功能缺失的A股市場,波動率極高,90%的時間處於下跌或抵抗下跌的狀態,80%的公司的價格和創造的價值八杆子打不著還天天想著怎麼再融資,A股公司的當家人個個事業心極強而絕大多數能力又不匹配,多元化和跨行業經營還有重組能最後成功的鳳毛麟角,除了交易性機會就乏善可陳。但是除了這個合法的賭場大資金根本無處可去,房地產期貨網絡金融都是坑或者紅線,通脹又是如此的清晰,賺點錢不容易,保住它更難,於是才有了茅臺和白酒這個板塊的崛起,他們是避風港,保住了一大批社會資本免於週期性的系統風險,是的,他們誠然價格高,市淨率都在五倍十倍之上,在現實社會誰也不會這麼敗家的買一個商品,但是經濟活動產生了這麼集中的資本放哪呢?現金為王就像沙漠中的岩石等著被通脹風化,一點點萎縮,所以資本不約而同的聚集在一起營造一個小範圍嘉年華,對抗外面的惡劣環境,等雨過天晴風和日麗再出去開工。

只有理解了A股的本質才能理解茅臺的價格,這類品種之所以稀缺在於它的不可或缺的特性,就是必須是一個能跨越週期跨越時代背景跨越虛實的資產,就是說無論我們的體制屬性,無論有沒有上市交易,無論什麼年代,只要有華人,這個資產就能創造現金流,就能用30億融資分紅400億,它價格到2000元3000元其實對社會沒有負面作用,不會讓投入的錢消失,回本的時間取決於投入的成本高低,而不是藍田銀廣夏不是雷曼兄弟A&G之流一個人禍就屍骨無存。

過去資本市場黃金的作用類似茅臺,每當系統風險週期到來就是資本避風港,但是隨著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進化,人類的固化需求發生了改變,硬通貨的標準由靜態貴金屬變成了能創造更多價值的動態資產,黃金也有自身的波動,而這些動態資產所創造的價值比黃金更能平滑通脹這類經濟摩擦阻力。

想通了這一點,我們對估值的本質更加清晰,也對那些價格有了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